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6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于是,米尔格兰姆提出六度分割理论,认为世界上任意两个人之间建立联系,最多只需要6个人。
然而是否有任何实验证据来表明上述推论的正确性呢?Derek Muller解释道,这个理论的基础源于1929年的一则小故事,名为“链”。故事中,一个人向另一个人发起挑战,让对方找到地球上任意一个他无法通过5个以内的中介人联结起来的人。
在上个世纪60年代,终于有人对此进行科学验证。一名心理学家在内布拉斯加和波士顿分发了300个包裹,并要求参与者运用自己的人脉网将其送到一个特定的人手中——居住在波士顿的一名股票经纪人。参与者不得直接将包裹寄送给他,而要将它交给一位可以直呼其名的好友,并要求这名好友再交给自己认为有可能认识他的好友。
仅64个包裹真正抵达目标人物手里,而平均中介人数为5.2。后来这个实验便被用作“六度空间理论”的证据。但Derek对此进行了一番深入挖掘,发现在这300个人中,有100人居住在波士顿(和目标人物共享同一座城市)、有100人是股票经纪人(和目标任务共享同一个职业领域)、只有剩下100人是完全随机分配的。而在那100人中,只有18人成功完成任务。也就是说,用以支撑该理论的证据的样本容量仅仅是18个人。
然而这并不表示这一定是个伪理论。几十年后,真正的突破降临了。一个名为“凯文·贝恩的六度空间”的大学游戏要求学生将任何演员和凯文·贝恩通过合作明星联系起来,步骤不超过6个。
这个游戏所搜集的大量数据使得社会学研究人员得以分析好莱坞演员的连通性究竟如何,结果发现六度空间理论的确存在,但是是通过随机相识的熟人,而非好友。这才是关键所在。
最后,就像Derek所指出的,由于网络将我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个“六度”空间理论事实上已经缩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