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经济学一词最早产生于日本,在日本商界看来,“猫咪经济学”是指不管经济多么困难,民众对猫及其相关产品的热情一直保持高涨,因此无论涉及哪个领域,只要商家用对猫咪,就能吸引关注并从中获益。随着日本“单身经济”的走高,猫咪身价暴涨,周边产品热卖,催生新商机。
猫咪经济学出现的原因
人们选择猫作为伙伴,是为了满足情感需求,并因此对猫咪产生了依恋,即attachment。
依恋最早是在上世纪60年代由Bowlby提出,指的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一种“持久亲密的情感心理联结”,扩展到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连接被称为宠物依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猫咪进行照顾和互动,感受到猫咪带来的温暖与爱,或者在“吸猫”过程中得到的舒适感,这些都可以使人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支持。
在中国,这种依恋是伴随着老龄化的加深和单身现象的广泛而出现的。Barba等在研究中指出人与宠物的互动可以降低精神压力水平,这可以充分说明在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之后,空巢青年通过“吸猫”得到一些情感的释放。
此外,Calvert和 Bryant在研究人与宠物的交流互动过程中发现,宠物会让人变得更加的放松和快乐,更有安全感,让人们有了更多的微笑。因此,“喵星人”可以弥补一些青年男女和空巢老人们的孤独感
此外,相对于“汪星人”的精力旺盛与细腻情感,“喵星人”独立冷静、软萌神秘的特点,对嫌麻烦却又渴望陪伴的空巢青年具有极强吸引力。
晒猫中衍生的猫表情、猫片、猫颜文字等都成为重要的社交素材和道具。在社交媒体中以猫咪为谈资,也可以增加更多的社交机会和频率,减少孤独感。
作为一种社交性不强的动物,猫通常会无视主人的召唤,我行我素。这恰好迎合了人的“感情投射”。
对人类爱理不理的猫,更容易引起自我代入的想象。而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需要照顾刚出生的子女,对婴幼儿会产生保护欲,扩大到会对幼小的、萌的、可爱的东西都会产生类似反应。个头小、毛茸茸的猫咪,恰好完美符合了人类的这个进化心理学机制。
猫咪经济学在营销中的应用
1、猫咪主题咖啡馆
最先起源于日本,后来在台湾、香港等地陆续出现,如今大陆以猫咪为主题的咖啡馆已经遍地开花。在猫咪咖啡馆里,猫咪是主体。是否拥有金钱,拥有权力对它们来说都不重要,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在这里,喝咖啡是其次,最主要的是跟猫咪一起玩耍能缓解压力和孤独。
2、星巴克猫爪杯
2019年2月26日,星巴克在门店发售了一款粉色猫爪双层玻璃杯。因杯子的造型独特,且数量有限,不少人为了购买杯子彻夜排队,甚至有人为了一个杯子大打出手。在网上,也有不少人做起了杯子的生意,价格从原价的199元被抬至1800元。星巴克中国官方微博2月27日消息,星巴克备货新进展:2019年2月28日至3月3日,将在星巴克官方线上零售平台,每天下午三点开售1000只猫爪杯。
杯子虽然很萌,但成本造价其实并没有很高,并且星巴克会眼睁睁的看着这款这么火的杯子断货吗?所以,那些高价买猫爪杯、还有为了它打架的人是大多都是“铲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