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圈法则
黄金圈法则的简介

黄金圆环的中心是”为什么why”, 第二个环是”怎么做how”,最外面的环是”是什么what”。为什么?怎么做?是什么?

黄金圈法则在营销中的应用

在营销活动的时候,经常会对 消费者需求进行调研,黄金圈法则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进行更好的消费者调研。

对于消费者需求来说,分为真需求和伪需求;

用户告诉你的需求是what,比如你通过问卷调查或者买家评价与反馈所收集到的信息等。

用户表现出来的需求是how,即用户在使用产品、选择产品时的动作和结果,它可以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行动表达上的证伪。

用户内心真正的需求是why,即用户一系列动作背后的原因,为什么要使用该产品而不使用其他产品等。

在what层发现需求

what层面是用户评价和用户痛点,它让你「发现可能的机会」,但这个机会不一定会形成需求。

比如你要做零售产品创新,那就可以直接去淘宝,看同类产品的买家评价。尤其是差评,就是等待你解决的「痛点」。

隔壁养金毛狗的女孩经常抱怨狗粮太重快递又不送上楼,减肥成功的男士原来的衣服都不合身了,这些我们平时很容易发现的抱怨类的信息,就是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的痛点,也都有可能成为新产品的机会。

发现机会,并不代表我们要立刻开始寻求解决方案,因为需求可能只是伪需求,或者根本就不具备任何可行性。

1. 需求本身是「伪需求」,用户对问题表述「错误」或者缺乏对解决方案的「想象力」。

就像乔布斯说的那样:「不要问客户他需要什么,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在平板电脑出来之前,用户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一台完全没有键盘的电脑。

2. 项目不具备可行性

比如消费人群不够大,对这类「硬造性场景」感兴趣的都是小众,无法落实到真实的大众生活里去,产品无法扎根;就像现在的O2O上门服务,大多都是伪需

求,上门洗车、上门美容都属于这一类,消费频次太低,而且家对于多数人来说是个非常私密的地方,并不希望陌生人到访。

观察how层需求

What层面会呈现出的「需求」,我们并不能马上开始基于这个层面去寻求解决方案,而是要通过「how」来进行进一步验证。

「how」就是「用户行为」。用户反馈可以说谎,但行动不会。

一个女生说我选老公的标准是:这个人要孝顺,帅气,结果她选择了一个有钱人;

一个男生说我选择老婆的标准是:要善良,结果他选择了一个漂亮身材好的人;

也就是说,用户经常「说一套、做一套」。

比如你问用户喜欢什么颜色,十个人中可能有五个告诉你他喜欢绿色,但如果你真的生产一堆绿帽子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还有我们一开始提到的「魔漫相机」,你如果采访用户的话,十个人可能有八个告诉你他非常喜欢这个应用,但实际上他们玩一次之后就把它抛弃了,因为

「烂大街」了,用户只是在跟风,他本身根本没有这个需求。

因此,判断需求不能只是听用户怎么说(what),一定要通过看他怎么做(how)来验证。

那如果验证了之后发现用户「言行不一」,是不是需求就不存在了呢?也不是,我们要跳出用户的思维,从主动的角度,也就是「why」这个角度去挖掘用户

的真正需求,开发解决方案。

在「why」层挖掘真实需求

Why是用户反馈及用户行动背后的原因,找到这个原因,才能最终验证需求是否是真需求,也决定了用户最后是否会为你的解决方案买单。

点赞

0

黄金圈法则的相关词汇
垂直整合米勒法则锚定效应4p营销理论KISS原则主动学习论奥美360度品牌管家精益营销6R策略马斯洛需求模型消费者主权理论猫咪经济学峰终定律威廉·麦奎尔的预防接种理论尖叫效应低卷入学习模式蔡戈尼效应纯暴露理论心理账户弗洛伊德的动机理论期望-确认理论利基营销理论消费者购买行为6W2H分析法FAST模型奥卡姆剃刀原理多看效应受众商品论SMART原则语言钉理论反向营销策略赌徒谬误意见气候第二曲线睡眠者效应哈默定律消除不满论5W理论波特五力模型定位理论规模效应安索夫矩阵议程设置理论前景理论FABE销售法安慰剂效应波纹效应STV模型基模理论认知失调理论STEPPS传播模型植田T理论巴纳姆效应阿尔·里斯和劳拉·里斯的品牌法则注意力营销危机公关5S理论用户体验的五层模型ROI理论场景营销李奥贝纳的固有刺激法选择理论4Vs营销理论鸟笼效应零售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总价值详尽可能性模型尾数定价策略色彩心理学环境威力法则MOT理论STP理论惯力营销焦点访谈法AISAS法则视觉锤理论传播过度品牌行销戒律全方位传播理论品牌形象论纳什均衡与霍林特模型损失厌恶理论舆论倒逼诱饵效应幸存者偏差长尾理论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凡勃仑效应DAGMAR模式黄金圈法则CCDVTP营销模型编码/解码理论说服的传播模型偏好公理AIDEES模型技术产品采用生命周期/新摩尔定律知识的诅咒使用与满足理论弗洛伊德需求理论社交货币敏捷营销交易效用理论六度空间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