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叫效应
尖叫效应的简介

心理学中有个“尖叫效应”。比如在满是人群的街道中,如果有人突然歇斯底里地尖叫,往往能快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博取眼球。

尖叫效应的主要内容

“尖叫效应”在资讯传播中也得以显著体现,通过非法抓取、剪拼改编的惊悚、恶搞、色情等低俗内容,往往能迅速引发人们的大量关注,无论是从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还是引发人们的指责批评,传播者都能从中获取高额的流量和点击率。

一些网络平台正是利用了“尖叫效应”获取关注,而近年来盛行的基于算法导向的信息推荐技术,为实现“尖叫效应”带来了技术支持。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用户浏览记录、兴趣爱好等进行深度分析,在此基础上将更多契合“尖叫效应”的信息提供给用户,从而取悦受众,扩大平台用户基数。

然而,算法主导的信息推荐技术,很容易自动过滤掉“不感兴趣”“不认同”的信息,实现“看我想看,听我想听”。

久而久之,信息接收维度变窄,资讯获取渠道单一,在单调的信息交互中形成特定的兴趣习惯,让人深陷“信息茧房”的桎梏。

尖叫效应与算法技术

受众主导型传播的定位决定取悦受众的市场导向,不少平台立足于将海量资讯筛选提供给目标客户,大都通过大数据和编程算法对客户浏览记录、兴趣爱好进行分析,在这种基础之上将更多相似的信息提供给客户,从而取悦受众,扩大平台客户基数,提高粘着度。可见,如果只是不带价值评判的纯数据筛选,平台所采取分析、归纳、推荐的算法无可厚非,但恰恰是忽略了“价值判断”这个前提条件,让算法推荐沦为了“尖叫效应”的帮凶。

而在云数据和编程算法的程序中,会将相关内容认定为目标人群“感兴趣”,将更多类似的内容推荐给目标人群,这就像给了这些离经叛道的传播者一个高音大喇叭,搭建起更大的舞台,无形中放大了“尖叫效应”。

不仅如此,在关注为王、流量为王的传播导向下,这种效应会成为一种传播的价值导向,吸引更多人制作违反道德、违反法律法规的图片及短视频,在众多平台的裂变式传播下,充斥人们手机屏幕,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观造成不良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算法推荐还可能引发“尖叫效应”与“信息茧房”二者效果的叠加:一些平台大肆利用“尖叫效应”,通过推送传播博人眼球的劣质低俗内容以获取关注和流量;算法主导的信息推荐技术,助推构建起一个个充斥劣质低俗内容的“信息茧房”,不仅让用户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而且容易形成舆论生态的“劣币驱逐良币”。

“技术中性”并不等于“价值中性”,工具理性也不应凌驾于价值理性之上。

时代的进步,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开拓者,更离不开价值伦理的守望者。抵制舆论生态的“劣币驱逐良币”,实现网络环境的风清气正,必须避免“流量为王”的传播导向,纠正“算法没有价值观”的价值判断。

对此,网络平台运营者应担负起更坚实的责任。一方面,强化内部监管责任,对内容进行更严格的审核和把关,绝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另一方面,应对算法推荐的逻辑进行反思,防止其成为不良内容传播的帮凶,以健康的企业价值观来规范和指引算法应用。与此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监管,充分调动网民积极性,积极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相关治理,只有网上网下共同努力,才能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点赞

0

尖叫效应的相关词汇
口红效应受众商品论MOT理论跨界营销幸存者偏差用户体验的五层模型FABE销售法知识的诅咒巴甫洛夫模式借势营销尖叫效应禀赋效应场域理论4Vs营销理论AIPL模型使用与满足理论品牌资产五星模型鸟笼效应生命周期总价值FCB方格理论归因模型第二曲线安索夫矩阵适度效果论注意力营销宜家效应市场势能论安慰剂效应危机公关5S理论两级传播论威廉·麦奎尔的预防接种理论路径依赖理论反向营销策略损失厌恶理论口碑营销KISS原则七秒钟色彩理论品牌行销戒律六度空间理论蔡戈尼效应传播过度锚定效应折中效应期望-确认理论流量池思维沉默的螺旋理论环境威力法则基模理论消费者主权理论长尾理论定位理论啤酒效应规模效应高山战略首因效应USP理论ROI理论AIDEES模型认知失调理论3B原则偏好公理定位理论比例偏见技术产品采用生命周期/新摩尔定律纯暴露理论黄金圈法则巴纳姆效应个别人物法则奥卡姆剃刀原理喜好原理附着力因素法则马莱茨克大众传播场模式FAST模型编码/解码理论睡眠者效应色彩心理学HOOK上瘾模型多看效应品牌3Vs战略一度效应SMART原则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AIDMA法则米勒法则3Rs+4Ps服务营销组合短缺原理/稀缺原理4C营销理论逆火效应边际效应STV模型惯力营销垂直整合说服的传播模型视觉锤理论尾数定价策略精益营销6R策略赌徒谬误5W理论品牌形象论马斯洛需求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