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忽悠还是未来?关于“元宇宙”的有限观点和无限问题
2年前
收藏 1
0
【摘要】:一些元宇宙内容解读
大家好,我今天分享的内容是关于「元宇宙」。
2020年左右开始出现这个概念,当时我还浅浅地了解了一下,随后就很快被一堆不明所以的概念和技术术语给吓退了。后来就一直没有再着重关注,即便朋友圈里一直有很多宣传NFT、数字藏品和元宇宙的人,我也一律当“大忽悠”看待。
直到今年的第六季《十三邀》中,历史学家葛兆光问了许知远一个问题:什么叫元宇宙?
这个问题,许知远并没有回答上来。但最初应用这个概念的扎克伯格也许可以回答。
在Facebook改名为Meta之后,它旗下的元宇宙平台HorizonWorlds在2022年7月正式宣布在西班牙和法国上线。为了庆贺欧洲第三站的开启,扎克伯格非常高兴地在Facebook上发布了一张自己在Horizon World里站在虚拟版埃菲尔铁塔和圣家族大教堂前的自拍。
图源于:Facebook截图
当时这张图片发出来之后,大家都嘲笑他,因为这个图片实在是太粗劣了。我感觉他应该没有玩过QQ秀,连十几年前的QQ秀都比它更精美。当然,他后来说自己发错了,然后公布了一张精美一些的图片。但是我们看到2022年8月27日的新闻,这个VR的负责人已经被辞退了。
那么,到底什么是元宇宙?
元宇宙就像扎克伯格公布的图片那样吗?我也不知道,所以鼓起勇气,重新去了解了这个领域,查阅了一些资料,也尝试了几个所谓元宇宙的App,试图去找出答案,并且对这个东西建立自己的一些认知。但我避开了技术方面的内容,因为除非技术人员,不然很难搞清楚这些。
百度的「希壤」一直被炒得很火,有很多公司的虚拟发布会都是在希壤里做。因此我也第一时间就想到下载这个App,但很快发现它与我的手机并不适配,不知道是不是手机系统的问题。
之后我又尝试下载了「虹宇宙App」。下图是虹宇宙里的样子。我发现它的功能很单一:你只是可以捏脸、买衣服、买房子,可以去做任务赚钱……我认为如果到了元宇宙只是能做这些事情,依旧没意思。
而今年8月末有个元宇宙大会,我也通过朋友圈围观了一下,大概是线上大会和虚拟展示……不过它还处于早期,我们可以多给它一些时间。
01 关于元宇宙的一些理解
一、元宇宙到底是什么?
“元宇宙”概念始于1992年美国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并在2018年美国科幻电影《头号玩家》中得到演绎。小说我没看,电影看了。电影中的“绿洲”被广泛认为是元宇宙的原型。下图的第三张寓意就是绿洲,这是一张三维立体图,大家可以试着看看里面是什么图案。
绿洲是什么?它是一个基于计算机构建的,足以以假乱真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都可拥有自己的一个“虚拟化身”,在元宇宙中购物、结婚甚至决斗,可以去体验死亡,体验重生。这些都可以被虚拟构建。
但迄今为止,关于元宇宙,还没有一个官方定义。所以当下的情况是:各路人马都在往这个概念里塞自己的生意。
虽然没有官方定义,但是现阶段有一个共识:元宇宙是基于“通信网络、算力、人工智能、扩展现实、数字孪生、区块链等”多种科技取得较大发展后,组合形成的虚实融合的新型智能互联网,包括在社交系统、生产系统、经济系统上均发挥重要影响。
在我看来,只有一个关键词就是:虚实融合。
当然,这涉及到一些底层技术,比如将人类和现实中一切物质的生物数据、特征数据、行为数据等上传,通过传感器跟踪这些数据的变化;还涉及到视觉技术,将数据在虚拟世界中进行可视化,做一个虚拟化身;同时这个所谓的宇宙里还要有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又涉及到虚拟货币等要素构件。
那么,关于元宇宙的构建过程,我把它简化并总结为了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实体数据化。是指通过传感器、数字孪生、AR等技术,把现实世界中的人和物进行数据化,我称之为——抽取灵魂;
第二步是 数据可视化 ,是指通过VR/AR也就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3D渲染、数字内容创造,在虚拟世界中将数据重塑为可视化的形体,我称之为——重塑肉身;
第三步是元素系统化或者叫虚拟体关系化。就是要为这些虚拟人建立对应的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产系统和法律系统等。这会涉及到:虚拟货币、web3确权等,其中又涉及到一些数字原生,创造一些现实世界没有的东西——这一阶段叫形成生态或者构建组织;
第四步是虚实互动化。就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动,又叫做活化系统。
以上这四步,是我理解的元宇宙的非常简化的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底层技术,就是下边这张图展示的那样,非常复杂,这里只是给大家了解一下它涉及到的技术全景。
正因为它涉及的技术太多了,我认为元宇宙要实现是一件很难的事。
二、目前公认的元宇宙六大核心特征
1.沉浸式体验
是指利用交互工具,比如VR眼镜和传感器,把现实生活和数字生活无缝融合。
2.虚实互动
我以前在石油化工厂工作过一年,在主控室做操作员。操作员主要做什么呢?我们盯着一排屏幕,屏幕上是外边厂区设备的电子流程图,它是实时呈现外边设备情况的。物料从哪里加进去、到哪个塔、塔里各个环节是多大压力等等,这些实时数据都在屏幕上,操作员的任务就是用仿宋体往表格里抄数据,每个数据都有个合理区间,不在合理区间内就意味着外边设备里出问题了。那操作员要判断是什么问题,怎么解决。比如,让工人去拧某个阀门去加压或者泄压等。
我认为这就是初级的虚实互动(现在应该是更自动化,不用再人工抄数据了)。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虚实互动可以分为几个层级:
首先是虚拟智能能够反映现实世界,然后是虚拟智能能够判断原因,然后虚拟能够进行决策,最后是虚拟采取行动来改变现实。
目前我看所谓的元宇宙还是停留在第一阶段:利用传感器反映现实。当然,也有一些应用已经开始去做判断和决策了,比如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根据路况进行决策和改变驾驶情况。虽然目前这方面的能力还是有限的,但是可以看到一些应用前景。
3.虚拟生命
指人、物和组织的数字化分身。虚拟人目前分为两种:一种“真人套皮”,一种是“纯虚拟人”。(为了直观理解的个人命名)
首先是真人套皮,就是有个数字外壳的皮,但是他所有行动都是要根据真实人类来演绎的,很多虚拟人直播间就是这么做的。这个虚拟人背后是个真人在说话和动作。
所以你在网上追的美女虚拟人偶像,背后可能是个小哥哥。还有一种虚拟人就是纯粹的数字原生的,比如现在都能接代言广告的这个虚拟人。
这里的女主角就是纯虚拟人。前些天李易峰塌房,有人觉得用虚拟明星代言更安全,如果哪位感兴趣,其实可以做一个选题:虚拟人到底能不能替代明星代言?
4.新的经济形态
这将涉及到虚拟货币、NFT。NFT是指非同质化代币,是DeFi中资产管理里的一个功能。主要用于表示数字资产(形式不限) 的唯一加密货币令牌,用于证明数字资产的唯一归属权。
NFT代表数字化权益证明,包含三个基础功能:数字化实体映射、确权、流通。NFT采用区块链平台实现可信确权,以密码学支持公钥绑定资产流动性证明,对于实体数字化映射的方案有多种备选,数字化信息直接上链。可信度最高,但是储存成本也高。
5.维度升级
其实我也没看懂这个特征,互联网经常搞什么“降维、升维”,我不知道这个维度是基于什么算的,因为现在维度概念里有的是把时间算做第四维,有的还是基于空间维度来算,它这个维度升级可能是时间?
6.组织和治理
有人提出:在元宇宙中,代码即法律,用去中心化的社区社会治理机制。
但这方面有个问题——有个笑话是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讲的,他说:有个经济学家丈夫和法学家妻子,讨论谁做家务的问题,经济学家丈夫按投入与产出比来决定谁应该做什么,但是法学家妻子说:我们必须首先注明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否则谁投入、谁产出、谁受益?
那涉及到“代码即法律”,我们就要问:谁制定法律、谁写代码、谁必须遵守、谁来执行?
02 关于元宇宙的有限观点和无限问题
第一个观点:元宇宙概念的不清晰,导致行业内鱼龙混杂
当你开始去了解元宇宙时是很容易被吓跑的,因为它涉及到的各种术语和技术名词太多了,包含的范围也特别大。感觉前些年没做起来的VR、AR、虚拟货币、数字收藏品、虚拟人全都起来了,借元宇宙的东风包装自己。
我看到有人给元宇宙下的定义是:元宇宙=2010年代的过时技术风口+1990年代的复古科幻概念+2008 年次贷危机般的金融创新。或者说是“找不到出路的技术合集”?
还有一些是把现实世界里值钱的东西,搬到虚拟世界里。比如收藏品、房地产,他们在现实世界之所以具有价值是因为天然的稀缺性,比如艺术家有限的创造力、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但数字化之后,由人为去制造稀缺,比如限量发行,肯定有个掌控数量的机构或出口,有把关人,这又是不是违背了元宇宙所谓的“去中心化”的初衷?我不知道。
不过,其中有一个方向我觉得是可行的,就是虚拟明星。它背后的本质是粉丝有限的注意力,这些注意力谁拥有得多,谁就是明星,虚拟人如果占有了这些有限的注意力,也可以成为明星。
第二个观点:不存在完全“去中心化”的结构
技术可能没有价值观,但是技术的应用都是暗含价值观的,我相信元宇宙也是如此。在某博上,你在别人某博上的评论,如果被对方删除并拉黑,你就会被禁止评论三天,这意味着——你被别人不喜欢了,你不许说话。而在某榜,你可以对别人的评论点赞,也可以点踩,如果你对别人发布的评论点“踩”太多,可能就会被减少每天可以评论的数量或者失去点赞和点踩的权力,它的价值观是——你不能因为你不喜欢就认为是不对的。这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产生的不同规则。
元宇宙如果要运行肯定要有规则,这个规则由谁制定?去中心化如何做到这一点?大家投票吗?
去中心化许诺:用户将获得对自己网络行为和财产的完全控制权,我们每个人都将拥有真正属于自己而非被算法、平台和资本操控的互联网世界。目前元宇宙中确实已经出现了所谓的去中心化组织叫做DAO。2016年在以太坊上推出了一个去中心化风险投资基金叫“The DAO”,成员贡献以太币ETH,得到DAO代币,用于投票决定资金应该投给哪些项目。当时筹集了1.5亿美元,被黑客盗走了6000万,后来以太坊的开发团队修改代码把这些钱夺回来了,因为对于是否修改代码这件事有分歧,还导致以太坊出现了硬分叉。
2022年9月19日,PandaDAO 在Snatshot上发布了“社区退款和解散提案”,提案投票开始于9月20日凌晨12点,截止于9月24日凌晨12点。截至9月25日投票票数统计,已有超80%的社区成员支持该提案。可以预测的是,这个由People DAO 孵化、募资达到1900ETH、曾是Dework上最大的DAO组织,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最终将解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解散的结局?按照核心成员“panda”在推特上的说法,解散提案的提出,是核心开发小组和社区成员之间的矛盾无法解决。首先就是全员投票导致的决策效率低下,核心成员Panda回忆说,“以前一分一厘都要走投票程序效率很低下,整个社区不是在投票就是在去投票的路上,没法干活。”
去中心化,就意味着没有单独的某个人为其负责;因为全员投票制,所以难以协调和快速决策。所以现在有人提出了一个词叫“渐进式分权”,先允许某些成员集权,去做决策,然后再慢慢分出权力。Panda DAO后来也选择只在一些重大的、可公开的决策上公投。但是成员们之间意见的不统一,核心成员与大众的意见相悖,让矛盾愈演愈烈。社区无法理解为什么核心团队可以单方面拒绝一些提案,双方意见出现了分歧。
同时,去中心化还有一个问题,因为去中心意味着冗余,冗余意味着成倍的消耗资源和成本,而成倍的成本意味着对资本更大的依赖而不是更少。
此外,还有一些问题:比如元宇宙里有广告吗?肯定会有。那么谁掌握媒体资源?谁控制哪些内容出现在你的元宇宙世界里?作为普通用户,你有能力躲开这些广告吗?到底是去中心化还是极端垄断?
你可以想象一个残疾人在元宇宙里拥有健全的身体(比如说像阿凡达那样),但是很难想象一个穷人在元宇宙里是个富翁。当现实世界的资本进入虚拟世界,那会是什么样子呢?会不会像游戏里那样,有钱的人可以氪金买装备,然后拥有更大的杀伤力?其他人就靠时间也就是自己的生命来换取装备升级,但很可能还是不堪一击?
这些问题都有待回答。
第三个观点:人类心智对虚拟世界可能存在承受极限,但作为工具也存在一些机会
人在焦虑或恐惧时会有“身心分离”的感觉,觉得周围的一切都不真实,自身与环境产生一种解离感。如果是很容易投入的人,在看书或影视剧太过入神时,也会产生这种感觉。这种不真实感可能会带来一种恐慌,怀疑自己精神有问题甚至自身并不真实存在。
心理治疗里有个“落地技术”,就是指:你要关注现实中的物体并挨个说出它们的名称,来重获与现实世界的连接感。长时间以虚拟化身沉浸在虚拟世界,是否会对人类心智产生影响?这是个问号。
不过,现在也有心理治疗中把VR作为一种治疗工具,比如说让你通过虚拟现实重回创伤情景,让你在虚拟现实中改变当时的行动,来获得更好的结果,修正你的人生经验;或者提供微量刺激来加强你对该情景的免疫力,以此获得治愈心灵的效果。还有些应用是把虚拟游戏作为一种人格测量工具。所以还是要从具体应用场景中去看它的发展潜力。
第四个观点:元宇宙、虚拟货币在中国不会有市场,但基础构件会有市场
小说《雪崩》中的现实世界,是一个政府权力非常小、私营资本势力非常大以至于形成了群雄割据的状态。这个小说是说美国的,所以能够在国内出版。但你说它能不能在中国实现并发展壮大,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
很简单,比如:货币是政府信用的体现,虚拟货币是谁的信用的体现?完全靠技术吗?技术背后是代码?代码由谁操控?去中心化的元宇宙里是否还存在政府?如果不存在,谁来维护法律?元宇宙是不是会成为法外之地?如果有基本法律和规则,谁来实施?如何实施?
元宇宙是实名制的吗?大家知道中国互联网基本就是实名制的。我很难想象在中国搞元宇宙可以完全匿名。我看了几个国内能够购买数字藏品的平台都是实名制的。
另外,元宇宙的算法由谁拥有?由谁控制?是类似于某讯、某动或meta这种大型科技公司吗?那是不是另一种中心化?谁来监管它?这些都是问题。所以,不能说元宇宙只是一种技术前景,它肯定要涉及到一些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方面的东西,而这样的系统,我担心它是不被我国政府欢迎的。当然,作为一种新事物,政府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官方政策。
以上图表是我总结的一些主要国家对于元宇宙的态度以及形成该态度的原因。
我们发现:美国是观望、欧洲谨慎、日韩扶持,中国是谨慎观望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和每个国家不同的关注点有关。比如美国,它主要担心数据安全,还要警惕产业巨头的垄断风险;欧洲主要是出于社会福利考虑,警惕龙头企业攫取巨额利润却逃避税款;日本因为它是个曾经强大过的小国,所以它时刻想重新建立国家优势,所以把元宇宙视为一次机会,它是出于国家竞争优势的考虑;韩国主要是希望政府能够握住这件事的主导权;中国之所以谨慎观望,是出于社会稳定的考虑,要避免投资和炒作导致金融风险。
「注:2022年9月22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在美国加州北区地方法院对 Ooki 协议(前 bZx 协议)运营组织 Ooki DAO 提起诉讼,并对 Ooki DAO 处以 25 万美元罚款。Ooki 协议允许用户为开设杠杆头寸提供保证金(抵押品),其最终价值由建立头寸到关闭头寸期间两种数字资产的价格差异决定。Ooki 协议声称为用户提供了在去中心化环境中从事这些交易的能力,即没有第三方中介机构对用户资产进行保管。但是CFTC 指责这些交易为非法,因为它们必须在指定的合约市场上进行。此外,通过招揽和接受客户订单并与客户进行零售商品交易,并接受金钱或财产(或提供信贷代替)为这些交易提供保证金,Ooki DAO 以未注册期货交易机构的身份非法运营。CFTC 声称,DAO 治理的所有参与者都可以为 DAO 的行为负责。这是一个可怕的先例,意味着链上治理的投票者和多签参与者都有责任,不过链上治理将责任分散到更多人身上。」
虽然中国大体上是比较谨慎观望的,但是我们看到有几个城市对于元宇宙其实表现了很激进的支持态度。比如上海,还有北京通州区。上海一直是走在前列,要引领潮流,类似于韩国的动机;北京通州区感觉是类似于日本的策略,因为它的位置在北京比较尴尬,所以它的动机我猜就是不能落后,要搞区域竞争优势。
在知道了每个国家的关注点之后,你就大概能够预测到,如果遇到其他问题,政策会往哪个方向走。
在Web 3 圈有一个比较恶毒的测试,就是不管一个 Web 3 应用吹得多么天花乱坠,唯一检测它是否靠谱的方法,就是把它举报到网信办,看看它是否会被封掉。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是很边缘的一个问题,但是我觉得很重要,就是我觉得元宇宙会不利于现在的基本国策:提高现实世界的生育率。所以我判断它在国内不会有太大发展。毕竟大家都看到,教育行业从业者上千万,又是吸纳毕业生就业最多的行业,在被判断为是影响生育率重要因素之后遭遇了什么。那么现在还是存在于愿景中的元宇宙将来会面临什么,我也不好说。唯一值得振奋的就是最近政策对于游戏行业终于放宽了一点点,可能对元宇宙是一个利好。
当然,除了社会系统方面的问题,我认为元宇宙的基础构件是会有市场的,也就是某些产业的虚拟化应用,会有市场——即虚赋能实。
第五个观点:虚赋能实,才是技术发展未来
上图中这段话,是《三体》作者刘慈欣对元宇宙的描绘。
我觉得这种场景,并不令我向往。目前的情况是:虚严重地依赖实,比如电力、系统算力、人力等。比如比特币挖矿,对电力的耗费是非常大的。其实是虚拟世界在吸实体世界的血。我认为虚赋能实,而非完全的脱离实(它也脱离不了)、或者与实体构成平行世界,这样才是未来。
目前,元宇宙与现实产业的融合包括三个方面:
1.与第一产业融合:
农业:农场管家、数字化种植、流通溯源
林业:资源监控保护、林权流转确权
畜牧业:数字化养殖、流通溯源
2.与第二产业融合:
制造业∶通过数字孪生提升产品研发和生产效率、虚拟工人操作等(比如美的数字工厂、TCL数字工厂等,就在做这件事)
建筑业∶提升设计效率,提供新的消费体验
3.与第三产业融合:
医疗业∶医疗教学、远程医疗、远程病人护理和监控等潜在应用 。
阿联酋最近宣布推出首个元宇宙医院,预计在今年10月投入使用,患者可以使用虚拟化身访问医院,与医生互动。我不知道它具体能做到什么程度,如果只是能访问和问诊,现在百度上有些问答网站就能做到。它所做的也就无非是虚拟可视化而已。
教育业∶虚拟课堂、AI教师、各类展览场景等。
现在陕西的一个博物馆推出了虚拟博物馆,可以在线上访问。我试了一下,还可以吧,比自己逛实体的方便一些,信息量大一些,但是跟看实物还是不一样,体验差好多。
娱乐业∶影视、演出活动、游戏等。
清华大学发布了《2020-2021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就曾指出,从产业发展现实来看,目前元宇宙产业仍处于“社交+游戏”场景应用的奠基阶段,还远未实现全产业覆盖和生态开放、经济自洽、虚实互通的理想状态,也尚未出现结合这些技术——AI、VR、AR、5G、大数据、数字孪生、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消费级产品理念。
03 元宇宙是否能与营销结合?
当然,作为营销人,我们会比较关注:元宇宙是否能与营销结合?
目前已经实现的应用场景有上图这些,我把它跟科特勒5A模型对应上了,分为五类:
1.认知
一方面是做广告。微信小程序刚推出的时候是以游戏场景切入的,最早的小游戏是跳盒子,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虚拟游戏,后来很快那些盒子上就有品牌logo或者虚拟店铺出现了,在元宇宙里做广告大概就是这样,你的虚拟化身经过了一个大广场,广场上有广告牌子。
在2022开发者大会上(Roblox Developers Conference 2022),Roblox创始人兼CEO David Baszucki推出了所谓的沉浸式广告(Immersive advertisements)。这些广告以名为“Portal”的 3D 虚拟空间形式展示,用户的虚拟化身可以走入这些空间,查看品牌的宣传内容。Roblox 已经与潮鞋品牌 Vans 以及华纳兄弟展开合作,在平台内小规模投放了部分广告进行测试,开发者可以选择是否在自己的创作中加入这些广告以及获利。
另一方面是做消费者教育,比如阿波罗的自动驾驶科普博物馆。
2.吸引
主要通过虚拟代言人、虚拟发布会来实现。
3.询问
主要是通过虚拟客服和虚拟体验店。某宝早就有虚拟客服技术了,但是没有可视化,就是类似于微软小冰那种,根据你的问题关键词去匹配现成的答案,经常回答得驴唇不对马嘴,有时候能把你气死,还是得呼唤人工客服。随着语义识别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我是很看好这个赛道的。比如万科的美女数字员工主要做催款工作,据说有效率达到90%以上。红杉中国的数字员工1秒可以看100份商业计划书,可以把行业研报数据-结构化、可视化,还能翻译成100多种语言。不知道我们以后会不会也被数字员工替代。
4.行动
虚拟购物,直接交易。就像游戏里买道具一样,你的虚拟化身经过虚拟耐克门店,进去买了一双虚拟鞋子,然后装备上,很酷炫哈。去年11月,耐克在元宇宙平台Roblox 发布了以耐克总部为模型的全新虚拟世界Nikeland。
5.推荐
以品牌社区的方式进行私域运营。比如你的虚拟化身在品牌社区里玩游戏,赚积分或优惠券;星巴克就开始构建虚拟空间了,它是把实体产品的权益放在里面,会员可以这个空间里社交、接受品牌文化的灌输,其实就是看广告,然后领取一些权益,到现实中去兑换。虚拟品牌社区其实很适合某博搞,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这个计划,因为它有一种商业化产品就叫品牌社区,是属于品牌的一个主页。
可能有人会提到数字藏品,但我觉得它很大程度上就是个资本游戏。我每次看到别人在朋友圈里晒高价买的数字头像,我就觉得这东西脱离了我的常识。真正的收藏品,你要么欣赏它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要么是欣赏它的材质、创意、技法,我觉得数字藏品这两者都不符合,它就符合人为制造稀缺下的资本属性。如果只有一张图片,没有其他任何附加价值,然后搞所谓的限量发行,我有你没有,通过不断升值的流通去创造需求,找下一个接盘的。我觉得它最适合洗钱。现在也确实有人用它洗钱。
另外,有些品牌会把数字藏品作为消费者权益的一种形式,比如奥利奥发布了数字饼干数字藏品,我觉得噱头大于实质,除非它能兑换真的饼干或者代表着什么权益,比如但凡持有该数字饼干的,买饼干一律五折。
以上就是我认为元宇宙能够和营销融合的五种方式。但是从消费者和用户的角度来看,如果我在现实中要看广告,到虚拟世界还要看广告,就会很烦。所以我对元宇宙主要有两大期待:
一方面是希望它能够赋能给实体世界,让实体世界更美好。目前,从虚实融合、虚赋能实的角度看,我觉得元宇宙是有价值的,但一定要记住:将现实世界数字化的目的是为了反哺现实世界,更好地了解、掌握、甚至改善现实世界,让我们更好地生活和体验现实世界。而非逃离到一个所谓“更美好的”虚拟世界去,这是与元宇宙最初来源《雪崩》中的“绿洲”是不同的点。
另一方面我希望它能跳脱出实体世界的一些思维定式,能够创造出一些非常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它甚至可能成为关于人类历史走向的一种实验场所。
有个游戏叫《合金装备》,它设置了一个规则:当游戏所有用户都选择了放弃核武器,就会达到这个游戏的最终隐藏结局——天下无核。2020年的时候,这个游戏运行了8年,突然第一次触发了这个结局,但游戏官方调查证明说是特定用户的非法行为。
这可能是个预言。参与历史进程的人类就是这样的,所以到哪里都是一样的,无论现实世界还是元宇宙。元宇宙如果真的实现,那很可能是另一个翻版的现实世界。
最后揭晓一下:那张绿洲的三维立体海报中是什么——是一把钥匙。它打开的是新世界还是潘多拉魔盒?这取决于持有钥匙的人类。
图源:百度搜素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科特勒营销战略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