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冲动是魔鬼”,那我愿意“与魔鬼做交易”

张白肉 张白肉

4年前

收藏 收藏 1

点赞 4

【摘要】:我一直觉得提案中最高级的地方,就是赋予甲方想象力。

我估计会有不少人第一眼看到我的标题,脑海中大概就会想起一个声音:“OMG!买它!”没错,现象级网红李佳琦就是一个玩儿冲动的好手,万千少女每晚准时蹲坐在手机前,进入李佳琦的直播间,从一声一声的“OMG!买它!”中点击付款,然后看着花呗账单,进入贤者时间。就像著名的营销理论“口红效应”说的那样,这些年轻人有时候买的并不是商品,是“寂寞”。这帮年轻人也是这样,试图从那个最大不过7英寸的窗口里用冲动消费来“报复”工作一天带来的疲惫。

如果说“冲动是魔鬼”,那我愿意“与魔鬼做交易”

没错,重点是“报复”。

倒不是说大家有多记仇,报复这种行为很有可能是一种潜意识:我们用熬夜来报复加班,用购买(获取)来报复压榨(失去),用多油重盐的垃圾食品来报复平淡无味的每天。

然而往往,在熬夜后第二天顶着黑眼圈,看着堆积如山甚至懒得拆开的快递,在体重秤上回想起昨天的晚餐时,心里的声音基本都是:“**!又冲动了!”

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冲动是一个很可怕的事儿呢?他摧垮你的身体,你的精神,你的..钱包。

如果说“冲动是魔鬼”,那我愿意“与魔鬼做交易”

但是!纵观营销发展史,冲动一直扮演着一个特别美好的角色。它为快速消费品创造动机,帮中低频消费推进决策速度,成为大宗消费的临门一脚…合理的利用冲动,对营销来说,绝对是如虎添翼的存在。

用“冲动心理”来转化核心卖点:

如果说“冲动是魔鬼”,那我愿意“与魔鬼做交易”

耐克作为世界第一的运动消费品品牌,一直代表着运动消费产品的天花板。市场有多大,取决于它能撑起多高的天空…

但耐克的成功,我觉得不仅仅是设计和科技的成功(要不然也不会超越阿迪和英格玛这么多了),更重要的是,耐克销售“明天”。或者说是,耐克销售“你对未来的冲动”。

NIKE2017广告《触发卓绝》

影片讲述一个年轻的小伙不小心和C罗交换了灵魂后,两人都通过刻苦训练成为世界巨星的故事。

如果说“冲动是魔鬼”,那我愿意“与魔鬼做交易”

NIKE著名的广告牌“yesterday you said tomorrow.”

 

我们能看到耐克从不把重心放在具象化的卖点上,而是反复强调“你能成为谁”(或者说“你能通过耐克成为谁”)来激发你的购买冲动,再让你通过下单来满足你的购买欲望。

写到这里,我翻出了那张当洗澡票使用的健身卡,默默落泪。

其实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哈雷戴维森,凯迪拉克,方太,海尔…不少品牌都在用相同的打法进行心智占领,在消费决策周期较长的大宗消费中,它也成为了重要的推进手段。  

如果说“冲动是魔鬼”,那我愿意“与魔鬼做交易”

甚至在我们提案“卖稿”时,这种理论也能活学活用:每一个广告都是一次提案,只不过提案的对象由甲方换成了所有人。那么,我们在提案攻坚中,是否能用同样的思路,让甲方产生“非他不可,预算翻倍”的冲动呢?

我一直觉得提案中最高级的地方,就是赋予甲方想象力。让甲方跟着你的节奏,进入你的空间,去想象这个方案落地后,他们品牌会发生的变化(还有他因为这个案例在公司中地位的变化)。

所以说冲动,对于提案来说,也非常关键。

冲动塑造方法论:

  1. 洞察出目标想达到的状态
  2. 找出和自身相交汇的交点
  3. 将交点无限放大
  4. 简化目标达到该状态的路径

我们用案例来分析:

还是用“触发卓绝”这个广告片来说,其背后的策略是:

  1. 洞察出目标想达到的状态:“每一个踢足球的人,都渴望成为球星(哪怕是小区球星)”
  2. 找出和自身交汇的交点(我们是卖足球鞋的)
  3. 将交点无限放大(一个穿耐克球鞋的球童和穿耐克球鞋的世界巨星C罗互换了身体展开了故事)
  4. 简化路径

         正常路径(买球鞋-训练-签约-比赛-胜利-成为球星)

         简化为(买耐克-球星)

如果说冲动是魔鬼,希望大家都可以灵活的和魔鬼做交易,做出好案例!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张白肉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4

-已有4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