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票房:浅析春节档喜剧电影《热辣滚烫》的“赢”与“败”|案例精选
9月前
收藏 1
0
【摘要】:让人生如同让热辣滚烫的火焰,燃烧出无限的可能与希望
大年初一,由贾玲编剧、导演并主演的电影《热辣滚烫》上映,仅仅五天,电影票房已经突破21亿元,豆瓣评分7.9分,显示出强劲的市场表现和观众口碑。该电影用轻喜剧的方式诠释着生活的热与辣:宅家多年的女主角杜乐莹在大学毕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选择脱离社会、封闭社交圈层,变成“肥宅”。经过被渣男劈腿、被妹妹算计、被亲人利用、被爱人嫌弃等几番命运的“戏弄”之下,决定做出改变,毅然决然学习拳击,减重一百斤,参加拳击比赛,想要为自己“赢一次”······《热辣滚烫》从春节档众多电影中脱颖而出,领跑票房,它的“赢”与“败”分别是什么呢?
图片来自小红书用户
1.「赢」——灵魂滚烫:解析电影的主题立意
电影《热辣滚烫》英文名为yolo(you only live once),译为“你只能活一次”,以女性视角切入,包裹着“爱自己”“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等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其想要传达的立意和思想,获得了观众的认同,引起了强烈的共情。
1. 自爱:内心世界完成重建
在电影中,女主角乐莹说:“感觉自己对人挺好的,但总是被伤害。”在影片的前半段,真心对待的前男友出轨相识多年的闺蜜,并要求乐莹为两人的婚礼当伴娘,她同意了;亲妹妹为了让女儿入读公立学校,要求乐莹将其名下的房产过户到自己名下,她也同意了……一系列的遭遇残忍地在这个“老好人”的心上烫下了被欺凌和被利用的伤痕,彼时的她永远为了他人妥协、牺牲自己,却没有得到一丝一毫的体谅与感恩。
图片来自微博@电影热辣滚烫
在影片的后半段,两段对话体现了乐莹的转变。第一处,乐莹问父亲:如果你手上有两个苹果,一个大的、一个小的,你的朋友问你要,你会给哪个?乐莹回答,以前的她两个都会给,但是别人只是以为她不爱吃苹果;现在的她给不给全然看自己的心情,或许一个都不会给。第二处,在拳击比赛结束后,曾经抛弃她的拳击教练男友昊坤在场外等待乐莹,并邀请她一起去吃饭。乐莹先是拒绝了其吃牛蛙的邀请——从前的乐莹为了顺从昊坤而谎称自己爱吃牛蛙,又拒绝了其改天约饭的邀请——这一次,乐莹说的是“看心情”,而不是无条件地迎合昊坤。两次对话间,是人物的内心世界完成重建的过程。习惯性讨好他人、独自承受伤害的乐莹终于学会了先爱自己,她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她学会了表达真实的自己。她终于明白,爱人先爱己,真正爱你的人不会一味索取,而是会主动问你,你喜不喜欢吃苹果。
2. 自救:于绝望中迎接朝阳
在电影的高潮部分,镜头直直地对准了乐莹离家后租的居民楼,那天电闪雷鸣、大雨滂沱,在乐莹回家向上走的时候,每层楼楼梯的灯都会在她靠近时点亮,在她离开后熄灭。每一层的灯就象征着希望,象征着她期待过的爱情,依赖过的亲情,信任过的友情,点亮了、又熄灭了,一步一步引导着她走上楼顶,情绪达到绝望的顶峰。于是在这个沉痛的夜晚,她的“希望”一点点的消失,狂风骤雨伴着一个女孩的崩溃与绝望,在窗口前歇斯底里的呐喊——她穿着白裙子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图片来自小红书用户
只是命运又与她开了玩笑,她被楼下的挡雨棚拦住了。第二天,朝阳依旧照常升起,昨夜发生了什么无人在意,她携一身没有伤痕的痛意觉醒了。回到镜子前,自杀未遂的她痛哭:“好疼啊,但是为什么一点伤口都没有?”从此之后,过去那个懦弱、自卑、敏感的乐莹已经被她自己杀掉,向死而生,她带着没有伤口的痛意重新出发,她说她想赢一次。她选择了拳击,然而为什么是拳击?拳击代表了伤口的可视化,它的痛直观呈现于视觉、伤口、鲜血,凌乱的头发,挥舞的拳套。将疼痛内化,首先要将伤口外化,乐莹想要大家看到,她也会受伤、她也会疼痛。“自救者天救,自助者天助,自弃者天弃。”开始练习拳击的她变得更加坚定与坚韧,全身充满了力量,犹如重获新生。
3. 自强:拳头相会后再拥抱
在影片中,乐莹为了参加拳击比赛,春夏秋冬,不懈努力,甩掉一身赘肉,练出一身肌肉,终于在报名表上盖上了“合格”的章。人只能活一次,为了目标、为了热爱,不停往前跑,形成强大的内驱。在擂台上,乐莹被对手一拳一拳猛揍到缩在拳台角落无力还击、满嘴鲜血,就连同行的教练们也都劝她“能坚持到现在已经很棒了”“不行的话我们终止比赛”,一次、两次、三次,她吐出来的血水越来越少,似乎也映射着乐莹不再惧怕生活的打击,变得更加强大。即使被打得鼻青脸肿、痛苦不堪,但她依然撑到了最后,甚至撑起来试图向对手反击,挥出自己那记漂亮有力的左拳。
图片来自微博@电影热辣滚烫
比赛后,在赛场上互相攻击、拳拳到肉的竞争对手,还能真心地拥抱在一起,展示自己对对手的尊重。这与乐莹从前的生活是相反的,在现实生活里,她可以为身边的人付出一切,但换来的是背叛和利用。然而想要得到尊重和爱,并不只是无条件的付出、一味地围着他人转这一种方式。最后,比赛的结果没有奇迹出现,业余选手没有打赢专业选手,但是乐莹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自信、自立、自强,找到自我并且活出自我,她说自己已经赢了,她打赢了过去自卑的自己,打赢了生活给予的苦难,赢得了大家的掌声与尊重。
2.「败」——旧瓶新酒:探讨电影的不足之处
作为一部春节档合家欢电影,《热辣滚烫》大体上可以被称为优秀,尤其是在立意上非常契合当下中国的现实语境——青年人过着他人甚至自己眼中躺平、摆烂,毫无价值的人生,到了应该承担的责任的年龄,却没有与之匹配的能力,只能被迫面对社会对于自己“啃老”和“没出息”的指控。然而从整个喜剧电影市场的发展角度来讲,它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 改编力度不足,内容创新性缺乏
《热辣滚烫》改编自2014年上映的日本电影《百元之恋》,同样是讲述了一名三十多岁的“家里蹲”女士,因与妹妹闹矛盾而搬出家庭后遇到一系列挫折,最后通过拳击改变自己的故事。而对于改编翻拍的电影,总是逃不开“原创魔咒”,电影里的部分分镜头和台词高度相似,甚至电影的高光之处——女主角乐莹登上擂台的那一幕,几乎是复刻《百元之恋》的场景。这种高度相似的复刻,过往也是备受争议的,关于“致敬”还是“抄袭”的讨论一直都存在。无独有偶,同样是春节档的喜剧电影《唐人街探案》,在当年也被观众指出抄袭电影《双瞳》。因此,国内电影不仅需要在改编时有所创新,融入自己对现实世界的关照,还要摒弃“走捷径”的想法,在借鉴和学习的基础上,钻研原创故事和内容。
图片来自电影截图
2. 叙事技法朴素,剧情细腻度缺乏
对比《百元之恋》,《热辣滚烫》剧情的细腻感还有待提高。比如,就女主角学习拳击这一过程而言,《百元之恋》通过两个情节,直截了当地表现了拳击给女主角带来的改变:勇气、力量,面对羞辱伤害还击的能力:学拳击前,女主角被同事一拳打倒,被侵害毫无还手之力;学拳击后,女主角把讨厌的店长揍得倒地。
在《热辣滚烫》中,镜头更多地去表现女主角乐莹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坚持,形体身材上的改变,会让人产生“花钱买票来看减肥”的质疑。从剧本上来说,没有足够直观地建立起“打拳减肥”与“改变生活”之间的戏剧逻辑。此外,《热辣滚烫》对电影艺术的理解似乎停滞不前,停留在了小品演绎的层次,且穿插的喜剧元素略显低俗,整体故事线较散。这意味着导演和编剧可能过于注重单个场景或桥段的即兴效果,却忽视了如何通过连贯的情节推进和细腻的人物描绘来提升整部电影的艺术品质。于是在电影的前半段,一个一个接踵而至的挫折让观众觉得像是机械般堆砌的,缺少了连贯,只是为了触发乐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条件。
图片来自搜狐网
3. “减重”霸榜热搜,营销焦点跑偏
早在电影定档之前,贾玲的这部新电影就已经是话题之作了。一方面,观众想知道这位凭借前作《你好,李焕英》创造五十亿票房奇迹的新人导演还能否继续保持如此强劲的势头;另一方面,“贾玲为出演此片减肥一百斤”在近一年里成为影片最受关注的噱头。然而电影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与减肥并没有什么关系,过度的营销反而引起了部分观众的反感与不满。过度营销使得部分观众一开始便带有偏见,走进影院后,发现电影内容与营销不符,或者电影内容没有达到心理预期,都会加重偏见,从而发表一些对电影不友善的言论,这也是这部电影口碑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
图片来自微博@电影热辣滚烫
3.突破与革新:思考喜剧电影的未来
1. 坚持深度改编,雕琢原创剧本
近年来,改编似乎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影市场上持续热门的制作模式。改编通常指的是改变作品叙事表现形式的原貌,它可以在不同媒介之间进行,比如《夏洛特烦恼》是由话剧改编成喜剧电影,《独行月球》是由漫画改编成喜剧电影。并不是说不允许借鉴,不支持改编,而是需要编剧充分结合当下时段的价值观念和叙事理念,妥善处理和对接观众的接受与审美,重塑观念并重述故事,赋予故事在特定时代下的特殊蕴意,甚至拓展故事更丰富的主题表达,才能做出有意义、有价值的改编。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一次成功的改编。人物设定上,哪吒的形象有了颠覆性的变化,一副吊儿郎当、丧丧的仿若小混混一般的形象;人物关系上,哪吒与李靖的父子关系赋予了更多现代社会意义,反映了中国当代家庭中普遍存在的表面严厉而背后深藏的父爱;故事情节上,融入了我命由我不由天、兄弟情义、父子情深等多元主题,为哪吒这一传统故事进行新的解说。此外,除了深度改编外,电影创作人更应该提高原创力,从现实生活出发,基于对真实生活的考察与反思,发掘和创作更多创新的喜剧元素和“梗”,花时间和心血去细心雕琢剧本内容。
图片来自《哪吒》
2. 强化逻辑结构,提升艺术水准
《热辣滚烫》的票房成绩背后,既隐藏着商业上的辉煌,也伴随着艺术上的质疑。电影作为一种文娱作品,不仅要追求娱乐价值,还要追求艺术表达。喜剧电影同样也是在讲述故事,除了讲究夸张的手法和诙谐的台词,还需要有合理的逻辑结构,流畅的情节连贯,立体的人物描绘,荒诞但不低俗的喜剧元素,有序的叙事节奏,成熟的运镜转场······
优秀的喜剧电影要重视背后的文化内涵,强调提高观众的艺术审美。电影《年会不能停!》超越了以往拼盘式的段子喜剧和过分夸张的闹剧,有完整的叙事结构和逻辑,剧情层层递进,人物群像刻画细致,有深刻的讽刺、温暖的同情和对弱者的悲悯,对当下职场的真实呈现令观众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又产生出强烈共鸣。电影《你好,李焕英》独特运用多聚焦的叙事视角,给予观众更广大的想象空间,呈现出悬念迭生的叙事效果;构建具有自由转换性的“本文”时间,满足观众的期待视野,让母爱的价值观深入到观众心中,从而让观众产生情感共振。在商业性与艺术性的较量中,在追求商业收益和艺术目标的过程中,电影创作者需要找到平衡点,既要迎合观众的口味,为观众提供视觉享受和情感触动,又要保持作品的艺术价值,尊重受众审美情趣的变化,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深意。
图片来自《年会不能停》
3. 融合多元题材,触达更多受众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提高,观影群体正在迅速扩大。此外,90后、00后逐渐成为观影主力,其乐于表达自我、追求独特、标榜有趣的性格特点,激发电影市场发展出越来越多的电影类型,以丰富其蓬勃的精神世界。当前喜剧电影的创作也展现出多元化探索的热忱与旺盛的生命力,喜剧电影创作者们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鲜明的喜剧风格,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喜剧电影的创作生态。
从当前丰富多元的创作生态来看,单一类型的喜剧电影已经很难满足观众的需求,多元题材和类型的融合是喜剧创作不断推陈出新、增强艺术生命力的重要路径,电影市场上涌现出越来越多“喜剧+”电影,从而让多元的叙事内容触达不同类群的观众,带给观众出人意料的喜感体验。例如,《满江红》是“喜剧+悬疑”,《捉妖记》是“喜剧+聊斋”,《疯狂的外星人》是“喜剧+科幻”……融合多重类型元素对喜剧电影来说是很好的探索方向,在保持观众新鲜感的同时,使得电影有更大的表现空间和更丰富的呈现。
图片来自小红书用户
《热辣滚烫》所传达的“爱自己”“做自己”“自我觉醒”的立意和价值观赢得了观众和市场的支持;但它仍没有突破传统喜剧电影的桎梏,内容原创度不高,电影的艺术水平还有待提高。然而,正如影片结尾缓缓出现在屏幕上的一行字所言:“可是,未来还有很多机会,对吗?”愿中国喜剧电影前路漫漫亦灿灿。
参考资料
[1]焦明甲.(2022).试论电影《你好,李焕英》的艺术蕴含.电影文学(08),123-127.
[2]刘锋&朱雅迪.(2022).回忆中的重构与《你好,李焕英》的叙事策略.中国民族博览(07),198-200.
[3]苏妮娜.(2020).电影改编:借用还是生发?.中国文艺评论(04),73-81.
[4]张沁.(2018).浅谈文学影视化浪潮对中国电影的影响.青年文学家(24),137+139.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NewMediaLab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