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话啊,非得憋到大半夜开发布会说

在公关 在公关

1年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1

【摘要】:什么人啊,非得把安全事故拖成信任危机

昨天半夜10点多,开了个新闻发布会,估计很多人还没看到。可以先去看一眼视频或者全文。

怎么说呢,算是公布过了、道歉完了、流程走了、任务交了。

这算给家长们交代了?

01

出了事故或者意外,不把受害方放在首位的,都是王八蛋。

02

王八蛋是最一竿子到底的定调。

逻辑十分简单,连人都不做了,还有什么指望?还有什么是他干不出来的?

03

责任方和 受害方之间的信任崩塌,是不可逆的,也不可能短期修复。

所以, 照顾受害方的情绪和感受,不管是从人道主义的情感方面,还是处理问题的有效性方面,都是必须要做,而且要做好的事情。

我们很喜欢说一句话“不是蠢,就是坏”。

怎么说呢,也有又蠢又坏的。

04

当然, 与受害方好好相处,也不容易。

需要两个前提要素: 出面的活人和有效的信息 。

05

泛媒体时代,说什么做什么都有可能会被录音录像, 翻车案例越多,愿意出面的人越少。

不愿意出面对接,有的是知道自己没有能力,有的是不想负责, 有的是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就更不想负责了。

总结一下, 不出面虽然大概率会不利于事件处理,但是有利于个人。

顺便说句,危机处理时候,不接媒体电话也是同个逻辑。

06

以上 原因,完全不是理由,也不应该受到任何理解。

你TM占的就是这个位置,干的就是这个活儿。

干不了就别干。

07

即便有个活人出现,无法提供任何有效的信息,也不解决问题。

如果已经在医院里了,那么救治程度和情况,这些信息都是客观信息,不应该存在修改和不能透露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这些信息还是有必要告知受害方的,因为会对医疗处置产生影响。

同样,身份信息也不应该存在修改和不能透露的可能性。是谁,在哪,怎么样了,这都得打报告等批准才能说,怎么让人相信说出来的是真话。

08

信任,不仅来自最后的结论,也来自给结论的过程。

过程中就崩了,谁还看你的结论啊。

09

除了受害方,信息还需要给到关注事件的大规模公众。

再说一遍, 突发事件,官方回应的速度和程度,极其重要。

不能及时给出不存在统计难度的、看上去特别简单的、公众关心的信息,而失去公众的耐心与信任,都是自掘坟墓。

10

回应中包括的信息,其实分为两类:数据性的 和调查性的 。

时间、地点、人数、名字等,都是数据性的,归拢一下就可以对外进行说明。

再细分一下的话,数据性信息包括涉及隐私性的和不涉及隐私性的。涉及隐私的信息披露范围只能是当事人。

过程、原因、相关利益方、连带责任等,属于调查性的,没那么快可以得到结论。

11

根据目前的媒体环境,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已然完全采用“实时、多次”模式。

数据性信息,主打一个快速、准确。

调查性信息,主打的是有据、完整。(现在不少蓝底白字的情况说明,水平已经很不错了)

什么先给、什么后给,不用解释了吧。

这么明白,还是不给,怀疑你有猫腻不是很合理的么?

12

对外信息 发布,就会涉及“统一口径”,我说2点个人看法:

首先,正经公关口中的 “统一口径”,核心目的是为了避免信息差,强调的是准确、清晰、统一、严谨。

但事实上,现在一提“统一口径”,搞得就像要串通、串供。“统一口径”还没出来的意思,竟然变成:在编、没编完、再等我一会儿。

我真的是要吐血。

13

其次,正经公关完成“统一口径”的速度,是以“要用”为准的。

公众觉得这个信息公布的时限是什么,就是什么。 操作不了,就是你的问题。

翻译一下 , 没有速度,“统一口径”没有意义。

大家已经在那里猜完、说完、传完、转完、骂完,你的“统一口径”才笃悠悠出现,这种毫无意义的“统一口径”,还能统一什么呢?

14

企图隐瞒,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大部分机构和企业的脑回路。

而且,还是鸵鸟式的。

也不管怎么瞒,能不能瞒住,反正就先压着。

好像就怕你不知道,他们最大的底牌就是一张“万一呢”。

15

比有用信息不足更可怕的是,给你弄出一堆“官腔”。

“第一时间作出指示并赶赴现场,部署被困人员搜救、伤员救治、事故调查等工作,强调要全力搜救被困人员,严防发生次生事故。要统筹调配省市医疗救治力量,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救治受伤人员。要迅速开展事故调查,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要举一反三,全面排查整治全省校园、体育场馆、建筑施工等领域安全隐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第一时间……全力……不惜一切代价……看过昨天在朋友圈刷屏的家长视频,再看这些用词,反讽效果拉满,主打一个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你说你都做了,那我看到的是什么鬼。

16

官方信息的不足与无效,就增加了其他信息的传播力和可信度。

此消彼长。

17

媒体会做 跟进。

根据我们长期对于舆情的复盘观察:基本信息给得不流畅,更有可能促进媒体去挖深度信息。

毕竟,看着都是可以挖的样子。

虽然有时媒体报道很多会受限制,但是,请低头看看自己几斤几两,是让媒体都受限制的身份么。

真是这个级别的事件了,公众舆论能是不发信息就能扛过去的吗?

18

受害方的隐忍、克制、有理有据,会让舆情更加倾向他们。

遇到撒泼的,你要讲道理;

遇到讲道理的,你要更加讲道理。

19

尽量避免把公安顶在前面。

也不进行沟通,一心指望靠着制服来维持秩序。这种铁定要输的方案,真的像是美帝渗透过来提的。

20

一旦觉得你是王八蛋,公众当然不会客气。

哪怕手里没钱没权没势力,只要憋着口气,动动手指头,把舆情搞搞大,还是可以做的。

21

许个愿吧。

虽然,公众舆情可能会被干预。

但是,造成公众舆情的那波人也会被干掉。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在公关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在公关

在公关

微信公众账号:在公关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