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年轻化是一种病,得治!

刘长风 刘长风

2年前

收藏 收藏 30

点赞 26

【摘要】:品牌年轻化最近几年很流行,可流行的就是对的吗?

品牌年轻化最近几年很流行,可流行的就是对的吗?

“地心说”曾经很流行,它对吗?

“人是神造的”这一说法古代很流行,它对吗?

“西班牙大流感”曾经全世界大流行,它对吗?

上面这些都曾经流行,但它们不对。

“品牌年轻化”就是这种虽然很流行,但却不对的东西。

不仅不对,它还是一种病!一种流行病!得治!

一、为什么说品牌年轻化是一种病?

首先,品牌年轻化像玄学一样难以定义;

什么是品牌年轻化?

一百个营销人可能会给出一百零一个答案,

别说品牌年轻化,就连“年轻”这3个字,每个人理解都不同。

多大年龄算年轻?

18?20?25?27?

30岁还年不年轻?35、38呢?

有人说18-25岁才是年轻人,有人说是18-30岁,还有人说18-35岁都算。

如果只有18-25岁才算,那这个群体是不是太小了?品牌瞄这么小的群体来做,市场会不会太窄?

如果18-35岁都算,那这个年龄段相差17年,如果5年算一个代沟的话,那这个年轻群体,有3代半的代沟。

3代半的代沟,别说品牌和这些年轻人沟通很难,这些年轻人彼此之间沟通都不容易。

既然年轻都不好定义,那品牌年轻化怎么定义呢?

是为品牌重新设计一个logo?

是为产品重新设计一套包装?

是针对年轻人重新开发产品?

是对品牌重新定位,从“怕上火”变成“不怕上火”?

是改变品牌调性,从“成熟稳重有格局”变成“轻松调皮有个性”?

是改变广告风格,从“高端大气上档次”变成“嘻哈街舞国潮风”?

上面这些似乎都是,但似乎又都不是,没人说得清。

概念如果无法清晰定义,就无法正确思考。无法正确思考,就没有正确行动。没有正确行动,成功就只能靠蒙。

靠蒙,那就只能求老天保佑,“天灵灵,地灵灵,各路神仙快显灵.....”。

其次,品牌年轻化会让品牌陷入5大病态。

更可怕的是品牌年轻化会给品牌带来5大病态,让品牌误入歧途。这5大病态分别是:

病态1:谄媚年轻人,抛弃老客户;

很多品牌搞年轻化,把年轻人当心头肉。为讨好年轻人,品牌视觉卡通化,产品包装国潮化、品牌代言鲜肉化、品牌元素充满了二次元、街舞、说唱......”

这样或许讨好了年轻人,可有没有想过老顾客们的感受?

老顾客是品牌最忠实的客群,他们陪伴品牌从小到大。难道就因为他们现在年龄大了点,品牌就要抛弃他们?

品牌抛弃老顾客,老顾客就会以更快的速度抛弃品牌。

更尴尬的是,在老顾客大批流失同时,年轻人也没有因为品牌的讨好,而喜欢上品牌。

这种年轻化导致的结果就是,丢了老客户,没有新客户,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真有这种现象?

君不见李宁大搞“90后”,90后们不甩它,80/70伤透心,业绩大跌受嘲讽!

君不见丰田皇冠年轻化,一路年轻一路衰,越做越惨难扭转,退出中国说Bye-bye!

......

病态2:年轻人越来越少,市场越做越小;

做生意,顾客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当然是越多越好!

可很多品牌却用实际行动表示顾客越少越好

品牌讨好年轻人,就是让自己的顾客越来越少。

因为,中国的年轻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正在加速变少。

看看下面这幅人口结构图,就知道了。

2019年VS2050年中国人口结构图(图片源自网络)

从图中能看到2019年中国人口中最多的是两群人,一群是25-34岁的,一群是45-55岁。

到2050年,人群中最多的是55-64岁的,其次是30-39岁。

这两张图中30岁以下年轻人都不算多,而且会越来越少。

如果这个图看着费劲,那我们听听原万科北京CEO兼董事长毛大庆分享的一项人口数据:90后,比80后减少了44.2%;00后,又比90后减少了33.7%。

这意味着,如果80后总人口是100人的话,那么90后就是56人,00后就是37人。90后只有80后的一半,00后只有80后的1/3。

中国的年轻人正在大规模变少,中国年轻人市场正在大幅萎缩。

关键是,年轻人不仅少,还穷。

年轻人是爱消费,但前提是得有消费能力,占年轻人绝大多数的上班族们,在高房价,高物价,高生活成本的大城市中。

每个月交完房租和吃喝用度,兜里还剩几个钱?

年轻人占总人口比重不高,并越来越少,消费力有限,市场也越来越小。还不止这些,年轻人市场更是个狼多肉少,竞争异常惨烈的地方。

病态3:年轻人市场狼多肉少,红海竞争,异常惨烈;

曾经,重点关注年轻人市场的,是那些原本就只做年轻人生意的品牌,现在不一样了。

在“品牌年轻化”妖风的鼓吹之下,各行各业很多品牌,都在重兵年轻人市场。

导致这个并不大的市场正变得越来越拥挤,狼多肉少之下,竞争必然越来越惨烈。

你以为年轻人市场是片充满机遇的蓝海,但其实它早就变成了异常惨烈的红海。

所以,真正聪明的生意人,早就不管年轻人了,他们正在大力布局真正的蓝海市场,也就是老年人市场。

想想看,为什么卖老人鞋的足力健,短短4年就能从0做到40亿。

因为老年人生意好做又有钱,还没竞争对手,简直是一片广阔大蓝海!

而且这片大蓝海会越来越大,变得像太平洋一样大!

2017年,有超过123年历史的锐步请了80岁的王顺德作代言人。

按常理锐步品牌年龄足够大,足够老,最应该搞品牌年轻化,最应该请顶流小鲜肉。

锐步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

这正是人家的聪明之处!

人家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田里的,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通吃!

再说一遍:

年轻人不是未来,老年人才是!

年轻人市场不是蓝海,老年人市场才是!

所以,放着一片大蓝海不去做,反而挤破头皮去做狼多肉少的年轻人市场,只能说是瞎凑热闹。

病态4:流沙上面盖大楼,还想盖100层;

如果把做品牌比作盖大楼,大楼地基的选择应该是坚实的地面,还是滚动的流沙?

没人会将大楼地基建在流沙上

可很多企业不仅将品牌地基建在流沙上,还幻想能建成100层的摩天大厦。

品牌年轻化就是将品牌的地基建在流沙上

为什么?

因为年轻人代际差异大,多元并善变,流动性大,像流沙。

一个品牌搞年轻化,将目标消费群瞄准了某个年龄段年轻人,比如说22岁-27岁。

6年过去后,这波年轻人变成28-33岁了。新一波22-27岁的年轻人成长了起来,而这波年轻人和上一波之间的喜好不一样。

这时,品牌需要再根据新一波年轻人的喜好,来对品牌的定位、理念、视觉、传播进行调整吗?

如果每换一波年轻人,品牌就要升级一次,logo、包装、店面形象、广告语、都要换一次,那品牌资产如何积累呢?

做品牌最重要的就是积累品牌资产,而品牌资产本质是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

认知的核心就是品牌logo、广告语,产品包装、产品,这些最显而易见的东西。

如果这些东西每隔几年就改一次,那品牌资产怎么积累呢?

所以,这些东西不能轻易变。

耐克的logo和广告语是什么?

是对钩和just do it

几乎所有人,从18岁到48大多能脱口而出。

为什么?

因为它几十年都没变过,一直在重复。

如果耐克每隔5年就搞一次品牌年轻化,对logo、广告语等做下“升级”,它能在消费者心智形成统一的清晰认知吗?

不可能!

耐克的营销是以我为主,耐克的品牌大楼是建在一个稳定的价值观上。

它认为“just do it”的精神是对的,它就一直坚持这个主张,20年前这样讲给70后80后听,20年后仍然这样讲给90后00后听,它不受年轻人代际更替的影响。

除了代际差异大,年轻人像流沙的原因还在于他们的多元和善变。

年轻人并不是一个高度相似的群体,他们分为很多不同亚文化族群,不同族群间喜好相差很大。

什么“御宅族、晒秀族、鬼畜、葬爱家族、赛博朋克,语C、BDSM、洛丽塔、V家、淋文化......”

有人总结现在年轻人的亚文化圈层,有多达290多个。

除了多元,他们还极善变,由于兴趣、审美、偏好还不成型,年轻人处在探索期,对啥都好奇,尝试意愿强,今天用这个,明天用那个,对品牌谈不上偏好和忠诚。

品牌瞄准年轻人某一特点来做定位和宣传,很难长久维系和他们的关系,他们刚刚还跟你眉来眼去,出门左转就爱上了隔壁的小鲜肉。

代际差异大,多元、善变,这些特征让年轻人就像不停涌动的流沙。

品牌追逐年轻人就好像在流沙上盖大楼,根基不稳,难以建成 。

病态5:幻想品牌年轻态,其实根本不存在;

还有种说法,年轻化不是只做年轻人生意,而是要品牌给人年轻的感觉,有了“年轻感”,可以老中青少全年龄段通吃。

听起来很美好,但其实也不成立。

1、年轻感做不到全年龄段通吃

不仅做不到,如果品牌有“年轻感”,连年轻人都不喜欢。

为什么?

因为年轻人真的年轻,所以根本不需要用年轻化标签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年轻。

年轻人怕的是别人说自己太年轻,因为年轻代表幼稚和不成熟,年轻人不喜欢被当做不成熟。

年轻人喜欢的是装老成,老年人才喜欢装嫩。

2、年轻感非必要,独特感才重要。

不同群体追求不同,喜欢不同感觉,岂能都往“扮嫩”一条路上挤?

品牌应该追求的不是所谓的“年轻感”,而是品牌自身的“独特感”。

茅台吸引人,是因为它的年轻感吗?

苹果吸引人,是因为它的年轻感吗?

星巴克吸引人,是因为它的年轻感吗?

可口可乐吸引人,是因为它的年轻感吗?

哈雷摩托吸引人,是因为它的年轻感吗?

并不是!这些品牌吸引人,并不是因为年轻感。

而是人家有自己独特的品牌文化,并一直用自己的品牌文化去引领市场,让受众接受并爱上他们独特的品牌文化和感觉,他们做的是对受众的引领。

所以,品牌给受众传递怎样的感觉,要看实际情况定,不能盲目追求年轻感。

品牌要考虑的情况比如有,“生意类型,品牌定位、受众心理.....等”,不同类型的生意和定位,要知道给它的受众传递怎样的感觉最合适。

例如,品牌是做尖端医疗的,体现科技感和专业感更合适。做财务管理的,体现严谨性和权威性更合适。做心理咨询的,体现关爱感和亲和感更合适。

这些,都和年轻感无关。

在有些行业,不仅不能体现年轻感,传递年轻感反而是大忌。

像做高端理财、投资咨询、尖端科技、机械制造、中医、咨询、培训、.....

这些行业,没人敢轻易选择毛毛躁躁的小年轻。

二、“品牌年轻化”的病因是什么?

凡事皆有因果,凡病皆有病因。

为什么“品牌年轻化病”会这么流行?它的病因是什么?

品牌年轻化的病因只有一个,那就是:

品牌停滞萎缩,归因简单粗暴

想想看,是哪些品牌在积极推动“品牌年轻化”?

是那些曾经风光过,但目前风光不在的老品牌。

这些老品牌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增长停滞,甚至大幅萎缩。

但行业大盘在长,眼睁睁看着很多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品牌远远超过自己,怎么办?

老品牌心里很着急,它们急于摆脱困境,怎么快就怎么干!

我遇到过一些客户,向我咨询品牌年轻化,我们之间的对话大致是这样的:

客:我们的品牌需要做下升级

我:您说的升级具体是哪方面?

客:我们想让品牌年轻一些,搞下品牌年轻化。

我:为什么要搞品牌年轻化?

客:因为品牌老化了呀!

我:嗯。您觉得你们品牌哪里老化了?

客:就是我们的logo、产品包装,看起来有点老旧了,可能跟不上主流消费人群的审美了,广告语也用了好多年,感觉有点不对了。

我:真的是这样吗?

客:当然了,不然呢?

我:星巴克的logo、产品包装也用了好多年了,可能比您品牌的整个历史还长个几十年,星巴克好像也没改。人家为什么没品牌老化?

客:嗯......人家是国际大牌,咱比不了,没可比性。

我:椰树牌椰汁、logo、包装,也几十年没换了,现在生意也还不错,也没听说老化!

客:椰树那是另类,也没啥可比性。咱们还是聊聊我们品牌的年轻化吧......

我的一些客户们,在品牌遇到停滞或萎缩时,喜欢将原因归结为“品牌老化”,而解决“品牌老化”的办法,自然就是“品牌年轻化”。

听起来合理吗?

合理!

对吗?

不对!

品牌停滞的原因,并不是品牌老化。

老化只是一个结果,只是描述品牌状态的一个词,它并不是真正的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品牌动力不足”。

怎么理解?

品牌就像一辆行进中的汽车,汽车要跑得快,就必须有强劲的动力。

动力越足跑的越快,动力不足就跑不快。动力为0,汽车就只能靠惯性跑一小段,然后停止不前,眼睁睁看着被旁边的车超过,远远甩开。

品牌也是一样,品牌增长停滞或萎缩,真正的原因就是因为品牌动力不足,动力不足,品牌这辆车就跑不起来。

那品牌动力又由什么构成呢?

品牌动力就来源于营销的核心4P,4P的每一P都是品牌的一台发动机。

品牌动力=产品(Product)X价格(Price)X渠道(Place)X推广(Promotion)

品牌动力强劲,是因为4P中有1个或几个P做的很好,甚至4个都做的很好。

品牌动力不足,是因为4P中有1个或几个P做的很差,甚至4个都做的很差。

一个品牌停滞不前,就是因为“产品、价格、渠道、推广”,这4台发动机中的1个或几个出了问题。

要想让品牌这辆车重新跑起来,就是修复或更换这4台发动机,让品牌的动力系统再次强劲。

所以,我们现在知道,品牌年轻化的病因是,“企业在面临品牌停滞萎缩时的错误归因”。

品牌老化并非品牌停滞的真因,品牌年轻化自然也不是品牌增长的良药。

只有改善品牌的动力系统,修复或更换营销4P这4台发动机,才能让品牌重启增长。

看清楚了病因,知道了品牌重启增长的底层逻辑,“品牌年轻化病”也就好治了。

三、“品牌年轻化病”怎么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品牌年轻化是个伪命题,品牌年轻化是种流行病,伪命题不值得讨论,流行病不应该接触。

所以,治疗“品牌年轻化病”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一句话,“跳出年轻化,抓增长真因”。

我们应该跳出“年轻化陷阱”,不去讨论这一话题。

值得讨论的是,如何抓住促进品牌增长的真因,抓对了真因,增长就是自然结果。

而增长的真因是品牌动力的提升,具体就是改善营销4P这4台发动机。

如何改善?

一句话,“要改善,先诊断,定问题,找答案”。

改善这4台发动机前,要先知道发动机哪里出了问题,所以要先对营销4P逐一诊断,“诊断产品、诊断价格、诊断渠道、诊断推广”,从诊断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寻找答案。

1、诊断产品,提升产品动力。

为什么很多老板生意不好时,会先想到搞个新产品?

因为产品是品牌的根基,产品好,营销很简单。产品不好,营销会很难。

诺基亚是功能机时代霸主,为什么失败如此迅速?

因为再强大的功能机也干不过最初级的智能机,诺基亚的失败,首先是产品的失败。

柯达是胶卷摄影时代霸主,为什么失败如此迅速?

因为再清晰的胶卷也干不过最初级的数码摄影,柯达的失败,首先是产品的失败。

所以,品牌停滞增长,第一应该看产品,看产品是不是过时了?竞品是不是推出更牛的产品了?

如果是,升级产品就是第一要务,搞出更牛掰的新产品,品牌自然重获新生。

如果产品跟同行有代差,那包装设计的再漂亮也没用,定价、渠道、推广上花再多力气也没用。

2、诊断定价,提升价格动力。

定价是4P中最容易被轻视的1P,但定价可能是4P中最重要和最困难的。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曾说:

“价格一定要由经营者决定,定价就是经营,定价之难就像把线穿进针孔里”。

著名营销人华杉也说:

“营销之难,最难是定价,我做那么多案子,一般都不敢担定价的责任”。

有很多品牌的成功,成在定价。

例如,王老吉的成功有两大关键,一个是“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定位。另一个就是3.5元的高定价。

这个定价让王老吉有足够的利润进行渠道分配和广告投放,高利润让所有渠道都积极主推王老吉,这才创造了后来的市场奇迹。

还有开创了老人鞋品类的足力健,为产品定了很低的价格。低定价阻挡了竞争对手的进入。老人鞋现在这么火,其他企业想进也进不来。

有很多品牌的失败,败在定价。

长安马自达CX-8是款颜值爆表,产品力超强的车,厂家对它寄予厚望,希望用它来挑战中型SUV霸主汉兰达。但这款车却销量惨淡,远远达不到预期。

问题的关键出在定价,马自达CX-8的价格是25.88万-33.08万,而汉兰达的售价是23.98-32.58。

作为一个品牌力不如竞品的新产品,即使产品力更强,过高的定价也会让消费者难以接受。

所以,品牌停滞时,要重新审视定价,看问题是不是出在价格,可通过调价提升品牌动力。

3、诊断渠道,提升渠道动力。

渠道对品牌影响有多大?

要多大有多大,大到能定品牌生死。

很多风光不在的老品牌,问题不在产品,不在定价,不在推广,在渠道。

他们往往过于依赖传统渠道,而忽略了新崛起的渠道。

渠道像个动物,会不断进化,每一次进化都带来变革,每一次变革都能捧红无数新品牌,同时消灭无数老品牌。

例如,淘宝的崛起,捧红了无数淘品牌。微商的崛起,捧红了无数微商品牌,抖音的崛起,捧红了无数抖品牌。

新崛起的品牌,不但抢占了老品牌的线上市场空间,有些还从线上走到线下,进一步蚕食老品牌的线下市场。

这时候老品牌最重要的不是去搞什么年轻化,而是去补渠道的课,以最快的速度吃透新渠道的玩法,投入最强的资源和团队赶快把新渠道做起来。

因为,新渠道这时才是整个战局的决胜点。

4、诊断推广,提升推广动力。

老品牌还有种死法,叫“推广懒惰症”。

老品牌初创时,有原始积累后,老板舍得品牌推广投入,广告和各种推广活动持续不断,最终品牌名声大振,风光无限。

当品牌名气打响后,有些老板会这样想,“品牌建成了,名气够大了,广告宣传费没必要投这么多了,先砍掉一半吧,省下来的可是真金白银的利润”。

当老板开始这样做时,品牌的下坡路就开始了。

一个月不搞宣传,受众就对品牌生疏。三个月不投,大部分顾客就把品牌忘了。一年不投,除了老板,没一个人知道品牌的名字了。

这时候,老板发现情况不对,怎么没人知道我的品牌啦,我以前名气多响,我可是中国驰名商标啊!

奇怪吗?不奇怪!

顾客最擅长的就是遗忘,宣传的本质就是对抗遗忘。

从品牌停止宣传的第一天开始,顾客就开始忘记品牌,老板出国度了个长假回来,品牌在顾客头脑中已经消失了。

品牌永远没有做成的一天,还在做宣传,就是品牌。宣传一停,品牌就开始死亡。做品牌是场永不停歇的无限游戏,只要还活着,宣传就不能停。

不信去看下那些有几十上百年历史的国际品牌,它们有没有停止过对品牌的宣传?

可口可乐名气大不大?

大!

它的宣传停了吗?

没有!

为什么?

提醒顾客,别忘记我哦!

苹果名气大不大?

大!

它的宣传停了吗?

没有!

为什么?

提醒顾客,别忘记我哦!

有些品牌不是舍不得花钱,但还是死在“推广懒惰症”上。

它们的问题不是没花钱,而是没把钱花对,它们没搞懂新推广的玩法!

由于新媒体,新渠道不断崛起和改变,推广玩法也在不断改变。

不断变化的媒体环境和推广玩法,把很多老品牌给整不会了。

它们懒得学新推广玩法,或者学的太慢。

在越来越卷的竞争下,只是舍得花钱是不够的。

还得学前沿的推广玩法,只是学也不够,还得用最快的速度去学最好的。

边学边把真金白银投进去,把新推广方式跑通,才能追上不断变革的时代。

当新时代到来时,如果没掌握新方法,就好像热兵器时代到来时还在用冷兵器,再多的大刀长矛,在机关枪和大炮面前,也只是摆设。

写在最后:

最近几年流行的品牌年轻化其实是一种病

它像玄学一样难以定义,并且还会让品牌“谄媚年轻人、抛弃老客户,市场越做越小,陷入红海竞争,流沙上盖品牌大楼、年轻态幻想”5种病态。

品牌年轻化的病因是“企业在面临品牌停滞萎缩时的错误归因”。

品牌老化并非品牌停滞的真因,真因是品牌这辆车的“动力不足”。

品牌的动力系统由4台发动机组成,就是营销的4P,产品、价格、渠道、推广。

提升品牌动力,让品牌重启增长的秘诀,就是诊断4P问题,逐一提升动力。

部分参考来源:

刘润|下一个十年,是人力更强,还是资本更强?

半月谈|从“杀马特”到“鬼畜”,中国网络的数百种“亚文化”圈层正在发生什么?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刘长风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26

-已有26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