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好公理
偏好公理的简介

偏好公理在西方消费需求理论中,被认为可以检验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包括:完备性公理;传递性公理;选择性公理;优势公理;连续性公理和偏好的凸性公理。

偏好公理的具体内涵

1.完备性公理。指消费者对于某些商品所有可能的组合能够按照他的偏好程度大小,有顺序地排列出完整的、可供选择的商品组合。

2.传递性公理。消费者对A商品组合的偏好,大于B商品组合,而对B商品组合的偏好又大于C组合的商品,则消费者对于A组合的商品的偏好必然大于对C组合的商品的偏好。

3.选择性公理。消费者在购买或消费行为中总是力图使其偏好达到最大和最佳状态。

4.优势公理。消费者对所有的物品总是喜欢多一点比少一点好,通常可称为“不满足原则”,即消费者的欲望永远得不到完全的满足。

5.连续性公理。指存在着一条由一组点形成的边界,这条边界在商品空间中把那些消费者偏好的商品组合同不偏好的商品组合划分开来,这条边界限即一条无差异曲线,这个公理证明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曲线而不会是“模糊不清”的一堆。

6.偏好的凸性公理。假定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在显示的偏好理论中也需要这条公理。

偏好公理的经典案例

Greenand Wind公司的技术人员开发了一种新产品来处理顽固的污点,推出一种新的地毯和室内装潢去污剂。管理人员则通过在包装设计、品牌名称、价格、优秀家用品奖章和返款保证等五个方面的策划,最后经过评估,最受喜爱的价格是1.19美元。Greenand Wind公司对这些结果做了大量的观察。例如价格为1.39美元的产品的效用比1.19美元的产品低了2.83点。但是,使效用增加4.5点的返款保证可以弥补高价的效用损失。这种折中比较使联合分析在新产品开发中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点赞

0

偏好公理的相关词汇
主动学习论安索夫矩阵大卫·奥格威的广告准则编码/解码理论李奥贝纳的固有刺激法哈默定律喜好原理交易效用理论敏捷营销适度效果论FAST模型锚定效应尾数定价策略AIPL模型口碑营销巴纳姆效应纯暴露理论品牌3Vs战略4p营销理论4Vs营销理论STV模型语言钉理论品牌资产五星模型半球理论AARRR模型HOOK上瘾模型流量池思维马莱茨克大众传播场模式4Rs营销理论焦点访谈法禀赋效应DAGMAR模式一度效应AISAS法则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折中效应ROI理论逆火效应AIDEES模型规模效应注意力营销长尾理论诱饵效应3Rs+4Ps服务营销组合精益营销6R策略幸存者偏差低卷入学习模式压力反应论峰终定律奥卡姆剃刀原理反向营销策略受众商品论品牌行销戒律垂直整合惯力营销啤酒效应六度空间理论期望-确认理论弗洛伊德需求理论选择理论宜家效应MOT理论意见气候共鸣论跨界营销消费者购买决策理论消除不满论气味营销4C营销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社交货币视觉锤理论蔡戈尼效应边际效应赌徒谬误消费者购买行为6W2H分析法波纹效应高山战略首因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认知失调理论归因模型消费者主权理论两级传播论FCB方格理论前景理论口红效应偏好公理品牌形象论全方位传播理论睡眠者效应植田T理论多看效应传播过度议程设置理论CCDVTP营销模型波特五力模型定位理论SMART原则七秒钟色彩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