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太浪|烟斗咖啡店卖火锅,一场自取灭亡的品牌延伸

2月前
收藏 0
0
【摘要】:如题
我从2014年大学毕业以后,就住在北京通州区果园地铁站附近,不是新华联家园,就是翠屏北里,总之对于这块很熟悉。
而我常去的一家咖啡店,叫:烟斗咖啡。自打我住通州以来,就一直去他们家喝咖啡、办公、学习。当然,不办卡。
后来我查了一下,他们店是 2011年开的,已经开了十几年了。而且他们本来有个主题“烟斗+咖啡”,以前储物柜上都摆着不同的烟斗,既能卖烟斗也能喝咖啡,加上他们店里的环境比较私密,很适合中产来此消费。
但是,熬过那3年之后,这家店干了两件事,一是装修,装修是挺好的,将店面整体风格改善了一下;二是搞了火锅,这是最近几个月的事,上次我来的时候还正常,增加火锅这件事,就犯了一个严重的战略问题:品牌延伸。
01
品牌延伸
到底是什么?
通俗地讲,品牌延伸就是利用原来的品牌名,进入新的品类。比如,你原来是卖羊肉的,叫老三羊肉店,后来又开始卖宠物了,叫老三宠物店。
你是这么想的:
“因为我‘老三’的品牌比较好,有了一定的粉丝群体,那么我用这个名字进入新的品类,一定也会得到原有消费者的喜欢。对于我来说,只需要挂个牌子而已,还能扩大营收,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这种策略放在物质贫乏的过去还算是正常的,因为一种信任可以带来另一种信任,这是信任的连锁反应。
但是现在是一个一切都过剩的时代:品牌过剩、产品过剩、内容过剩、信息过剩。一切都在过剩的时代,品牌延伸势必削弱原有消费认知,别人会想:你好好的羊肉不卖?又搞什么宠物?
这就是烟斗咖啡的两难:咖啡+火锅。原来咖啡的群体肯定会越来越少,而吃火锅是新消费群体,也会觉得这家火锅店不那么正宗。
骑在“既要又要”的墙上,未来一定会什么也没有。
02
为什么都痴迷于
品牌延伸?
我找烟斗咖啡店的店长聊了聊。我问:“你们加火锅了啊?这样岂不是原有的客群会减少啊?现在显得有点不伦不类啊。”
他说:“没办法啊,原来的翻台率上不去,每天要赔个一两千。客人点杯咖啡,一坐就是一整天,房租又在涨,没办法啊,只能加个火锅,两三个人的消费都比以前翻好几倍。”
我问:“那现在生意比以前好了吗?”
他说:“还行。”
这就是“品牌延伸”的魔力所在:①品牌延伸在短期内一定有效。因为人们对于新事物有好奇心,对于“咖啡+火锅”在开始会有一段时间的“新手保护期”,扩大产品线肯定会有收益和效果。②品牌延伸具有强大利益驱使。在品牌延伸的决策中,利益驱使是一个比较大的魔力,闲时不用我就叠加业务,叠加业务就能为我赚更多钱,很多老板都会经不住诱惑,而选择了扩大产品线、业务线。
这时候,恰恰是品牌最危险的时候,因为品牌延伸是个长期摧残消费心智的问题。我们营销的核心任务是研究消费者心理,消费者怎么想才是生意人应该多多思考的问题。
消费者会想:“原来的咖啡店为何要卖火锅?那不如直接改成火锅店?非得既要又要吗?”所以,消费者会认为你不务正业,后面的咖啡消费群体会越来越少,而火锅群体会觉得你不正宗,到最后生意会越来越差,陷入恶性循环。
这时候,有人会问——
著名营销咨询公司华与华提过一个品牌战略的方法论,叫:金角银边草肚皮。战略就是下围棋,金角银边草肚皮。金角占领制高点,银边拉出包围圈,镰刀收割草肚皮,天下归心定大局。
他们所说的“银边和草肚皮”不就是“品牌延伸”吗?而且华与华为很多品牌打造的营销案例中,都似乎多少都有点“品牌延伸”的影子?
我认为,华与华的围棋战略是正确的,他们为企业建立了三步走的5年战略计划,第一步是核心业务线的建立,请注意,一个企业的基本面就是这个核心业务,核心业务成为行业的品牌头部时,才可以考虑业务延伸问题。
而且,华与华的战略并非“品牌延伸”,而是“品类垄断”。先爆款产品—再核心业务线—最后品类边角,他们不会让卖酒的去卖奶茶,而是让卖酒的先卖爆一款酒,再卖不同款的酒,最后成为酒界老大。
但是,品牌延伸是错误的。他是一条路没走通,然后妄想再开一条路,两条路一齐走。品牌延伸背后的核心问题有两个:①是战略不明。不管是老板还是团队,都不知道未来的生意方向,失去了战略重心;②是运营不佳。原来咖啡团队和火锅团队完全是两种运营思维和团队,一般延伸为了节省成本,都是复用人才,这就会导致品质无法把控,出现口碑裂痕,长此以往必然损失更大。
尤其是现在一切过剩的时代,消费者吃火锅有无数个选择,火锅店那么多,为什么要选择来一家咖啡店?而且这家咖啡店通风不行,火锅味混杂着咖啡味,捡了西瓜漏芝麻,这就是战略不清的问题。
03
这家咖啡店到底
应该怎么改善?
说了那么多问题,但到底怎么解决核心问题呢?跟烟斗咖啡店的店长聊天之后,我发现他们改变原有模式的核心原因是:生意太差,入不敷出。
当然,因为是闲聊,并不一定是真实情况。但我们假设正如他所说,原来的咖啡店不赚钱,那么应该怎么办,怎么来改善?
我认为,要回到生意的基本逻辑“运营”上,而非改变原有的品牌战略,对于这家咖啡店,我认为要做到“深化”而非“换道”。它至少可以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①定位回归:烟斗+咖啡创意咖啡店
无论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最重要的都是产品,产品决定了品牌的基本面。所以对于烟斗咖啡店来说,要打造一款爆品咖啡,类似“教父味咖啡”,让产品具有特色和卖点。
其实烟斗咖啡店的咖啡并不好喝,我每次来这里就是贪图它的单间,每个人都有单间是他们店的独特魅力。
所以,第一步就是回归产品品质,打造一款爆品咖啡。
②突出主题:全北京最好的烟斗主题
其实,烟斗咖啡的深化点不在火锅,而在烟斗。烟斗是这家咖啡店原来最特色的地方,然而随着运营的过程丢掉了特色,成了一家平淡无奇的咖啡店。
烟斗咖啡店,首先要有烟斗,而且这家店的增长点就在“烟斗”。据我所知,烟斗是一个小众但高奢的消费品类,世界级的烟斗品牌包括沙芬、登喜路、斯坦威尔、彼得森等等,一支精品烟斗的售价至少在一千元以上,而大师斗就更贵,有些甚至上万、上几十万。
烟斗咖啡店,应该将重心回到烟斗的经营和售卖上。第一,拿到国际品牌的烟斗代理,烟斗的售卖还很窄众,具有极大市场潜力;第二,拿到斗草经营权,国外斗草并不好购买,国内斗草更是缺乏,切入这个市场具有先发优势;第三,打造北京斗客圈聚集地,烟斗客的消费潜力比较大,一般和雪茄的消费群体重合,举办更多兴趣聚会,打造烟斗IP。
③优化模式:咖啡是引,烟斗获利
烟斗咖啡店需要一个优质咖啡师,两个倒班的服务员,保持基本的咖啡品质,这只是给大众化消费的基本模式;而烟斗的售卖,才是这家店最具有挑战性和未来感的生意追求。
在这种地位之下,烟斗咖啡应该找各种烟斗类KOL谈合作,提供一个烟斗交流的平台,聚拢核心消费群体,为烟斗群体提供咖啡、聚会、休闲、娱乐的场所。我说过,烟斗消费群都比较高端,烟斗咖啡店应该是高奢群体的据点。
①一杯特色烟斗咖啡30元,吸引来店消费;②免费进行烟斗知识分享,转化烟斗群体,产品1K+烟草500起,客单价就到了2000元;③定期烟斗聚会,收费599元含咖啡和餐,每周20位,再转化会员卡;④大师斗售卖,大师斗一年卖5-10个,利润都在几十万,比起咖啡来,空间多大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利润空间,比如咖啡豆售卖、团队聚会等等,烟斗咖啡店要深化烟斗+咖啡,而不是延伸出一个“火锅”来。
所以,我认为他们改错了方向,陷入了品牌延伸的陷阱。他们正确的路是做自己擅长的事,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做未来高利润的事。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屈太浪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