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破“卷”之道!3个拒绝内卷的“外卷”玩法

宇见 宇见

11月前

收藏 收藏 1

点赞 0

【摘要】:开展用户洞察,就是一个品牌最务实的“基础设施建设”。

人文之眼看商业:从文化中,汲取有益于商业实践的灵感与养分,今天让我们从英语词根角度,来和大家聊聊近年来的网络热词——“内卷”,然后试着找找破解之道。

首先要说的是,在英文“内卷”——“involution”一词中,实际上包含着“vol”这样一个词根,它代表“卷,转,滚”。比如我们熟悉的“involve”(涉及、加入),其实就是要把特定对象“卷进来”的意思。

又比如大家经常看到的汽车品牌沃尔沃(Volvo),从品牌名上,就暗含着一种“滚滚向前,创新不止”的意味,这样的命名方式是有助于讲好品牌故事的。当然我们今天并不是要讨论品牌命名,因此暂且按下不表。

还回到“involution”,从构词上来看,“vol”是“卷”,而前边的“in”则代表方向向内,故此是“内卷”。“内卷”在今天的网络语境下代表了很多负面含义,比如内部无意义的竞争、相互倾轧与停滞不前等等。

那既然“内卷”不好,如果我们把“卷”的方向从向内改为向外,情况会否有所不同呢?

唉?你别说,还真是这样,当我们把单词中表示向内的“in”,替换为表示对外的“e”这一前缀时,这时候单词就变成了evolution(演变、进化、发展),意思就明显要正面很多了!

“in”和“e”的差异,里与外的不同,英文构词似乎提示着我们,“卷”都是一样的,但方向才是关键。向内卷,情况不妙,而只有向外卷,事业与生活才能得到进化、发展。

顺着这一逻辑继续往深处思索:为什么方向差异,竟至于导致如此悬殊的结果呢?

对此我的粗浅感悟是,所谓“内卷”,其实主要是在行业里、公司内卷,是在一个存量市场中卷,因此是一种相对缺乏外部视角,隔绝“新鲜空气”的卷法;而“外卷”则要求我们将格局和眼界打开,要更多地关注用户,关注其它行业,关注增量市场!在很多时候,需要以一种“功夫在诗外”的思维方式,更有策略地“卷”。

这么说可能会让人觉得抽象,那接下来不妨来聊一聊,在我看来,走出内卷,开启“外卷模式”最可行的三种做法:

一、 改“对面坐”为“排排坐”,部署用户洞察

社会心理学中有个实验:在户外团建中,让公司两部门各自完成任务(比如找水源做饭),一段时间后,两部门紧张关系进一步加剧;此时将他们编入同一组,让他们一起面对困难、完成任务,一段时间后,成员间的信任关系则得到了明显加强。

在现实中,当一个公司的业务停滞不前时,往往更容易出现团队之间相互埋怨、推卸责任的内卷情况。

此时,我们就需要从上述实验中吸收经验,在平时各部门“对面坐”,彼此独立的工作关系之外,更多地培养一种让大家“排排坐,一起朝前看”的工作状态。在具体方法上,则可以通过给出一些跨部门的外向型任务来做到这一点。

那么,什么样的任务最为合适呢?

从经济学视角来看,当某地区经济下行时,部署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通常是有效举措,而开展“用户洞察”,其实就是一个品牌可以去开展的,最务实、有效的“基础设施建设”。

让产品、市场、销售、运营等团队,一起加入到专项的用户洞察计划中来,从调研设计到组织落地,用跨部门协作的方式去完成,去一起直面目标用户,研究数据和信息,这样不仅可以让各团队迅速摆脱“无事可期,相互推诿”的萎顿状态,加强凝聚力,而且还可以通过用户洞察,找出切实可行,彼此有深度共识的业务增长思路,便于接下来群策群力执行,可谓一箭三雕!

过去我指导企业开展此类洞察项目,成效往往出乎意料!真诚建议为“内卷”焦虑的管理者们优先尝试这一策略。

二、 摆脱路径依赖,跨界寻求启发

2023年,在对一些职业培训机构的课程做观察研究时,我发现:不少机构似乎都提升了一类活动的比例,那就是组织学员到优秀企业参访交流。我认为这一趋势是可以给职场人士带来洞察启发的。

什么启发呢?

别着急,先来聊聊另一个心理学中的小实验。

很多年前,有心理学家曾经从“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做事专注度”等若干方面,对一组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评估,然后再分别告诉每一位学生,他们各自的优势和短板所在。

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后,当心理学家再次对这组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时,他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把自己的时间、精力,用在了改善短板之上,而极少有学员会放在加强自己的优势上。

与这个实验非常接近的是,在一个由若干品牌组成的市场中,克服短板,缩短自己与先进者的差距,同样是大多数品牌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在任何一个市场,今天,产品与品牌的同质化都越来越趋近于不可打破的魔咒:每个品牌都在对标对手,对“个性”关注不足,这就是同行之间高度“内卷”的结果。

而创新却很少从这种“内卷”中诞生,我想这也就是刚才提到的,为什么一些职业教育机构提高了“跨界参访”活动的原因,因为他们敏锐地意识到:在一个品类中从业时间越久,就越容易“入戏太深”,在产品、运营、传播等很多方面形成“路径依赖”,这时候多接触、吸收跨行业经验,才会有助于倒逼创新。

再说一个实际例子,最近两年,我经常建议品牌通过观察、研究其它行业,来洞察“消费思潮”的起落变迁。这里的“消费思潮”,主要是指人们对于商业与消费,在观念、态度与思维倾向方面的变化。消费思潮影响我们的购买行为,因此,能率先对消费思潮做出响应的品牌,往往就能享受到一波增长红利。

而这里有一个关键且微妙的问题是:同一种消费思潮,在不同品类的体现时间有早有晚,呈现方式各不相同,而这恰恰给了我们从其它品类中洞察、感知消费思潮的机会。

比如,近几年来,由于科技突飞猛进,新技术发展太快,甚至让人感觉有些无所适从,人们对新技术的紧张、焦虑和不信任感开始加强,对“技术向善”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这就是当前一种比较典型的消费思潮。

餐饮行业或许是最早对这一消费思潮做出回应的品类之一,这两年来,我观察到很多新品牌通过强调自己“独具匠心”,秉承“手艺人精神”,坚持用“传统方式”守护“正宗原味”,同时在产品和门店中,更多地融入了有前工业时代“手工艺性”的体验元素,而实现了不错的增长。

作为其它行业的从业者,假设我们能带着“洞察消费思潮”的视角,从餐饮行业的实践中获得灵感,那在我看来,就有机会为自己的企业找出更多创新点。

比如那些将“科技”作为核心卖点的品类(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今天所要考虑的,或许恰恰在于如何消除特定类型的目标用户,对新技术的不信任感;同时又如何在产品和传播中,融入更多“人文精神”与“手工艺性”要素,以此舒缓目标顾客的“科技紧张”与“人文退化焦虑”。

三、 鼓励开辟增量市场的行动

上文提到,内卷和外卷的核心差异,是折腾存量市场or开辟增量市场。而如果我们要实现后者,管理者就必须鼓励那种勇于尝试,敢于去开辟增量市场的思路和行动。

举例来说,品牌出海就是这两年来,被讨论得非常热烈的一种增量市场开拓方式;此外,发展一个新的用户群;开辟一个新渠道;介入一种过去接触甚少的新媒体,都可以被理解为开辟增量市场的举措。

为了尽早摆脱在行业与公司内“卷”,一方面,管理者必须从企业文化、业务方向等多方面引导,鼓励团队开辟增量市场,并且最好将这些鼓励落地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并设定好配套奖励机制。

而另一方面,企业决策者还必须提高对创新失败的包容度,在尽可能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允许试错,包容犯错,尽可能消除员工在创新方面的心理负担。

最后总结一下,借助文化视角,为了帮助大家克服内卷,进入更好的“外卷模式”,我们特别为职场中人,尤其是管理者开出了如下“药方”:

  1. 以跨部门协作方式部署用户洞察,夯实品牌根基;

  2. 多组织参访跨领域优秀企业的活动,从其它行业中寻求启发;

  3. 鼓励开辟增量市场的思路与行动。

最后预祝大家2024年读书破万卷,增长破万“卷”!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宇见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宇见

宇见

微信公众账号:宇见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