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掰掰纵身一跃,溅出灵感无数

传媒1号 传媒1号

1年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0

【摘要】:日常生活,永远是创作的灵感之源。

「来到天津卫呀,嘛也没学会。学会了开汽ce,压死二百多。警察来找我呀,吓我一哆嗦,我是连滚带爬就钻进了耗子窝。」

最近,又一个网红城市出现了。但这个城市火的原因不是美食,也不是名胜古迹,而是「大爷跳水」——无数游客前往天津把狮子林桥附近堵得水泄不通,竟只是为了看大爷们纵身一跃。

这景观有点眼熟。今年五一,山东淄博烧烤突然爆火,人们趋之若鹜,八大局人满为患。后来,淄博烧烤的味道在空气中渐渐淡去,天津大爷们跳水溅起的水花又如水雾般逐渐散开,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之中。

再加上今年在全国突然扬起的citywalk之风,好像年轻人的审美心态发生了一些改变——他们不再热衷于美景美食,反而沉浸于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

其实这样审美心态的转变,为艺术创作,尤其是影视创作,开辟了更为广阔和多元的可能性。

因此,1号今天试图解构这种新型审美心态,并探讨其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怎样的启示。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

「天津掰掰跳水」的火爆之路

「天津掰掰」即「天津伯伯」,「掰掰」是天津方言中「伯伯」的发音。因为一位天津大爷在跳水前高喊「我不是天津大爷,我是天津掰掰」,「我想去天津看掰掰跳水」便加入了很多人的愿望清单。

图片来源:@许昌晨报

一开始这只是本地「掰掰」们的一项自发形成的日常体育活动,并已持续多年。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一位76岁的老人说,他已经在海河这跳了20多年了。这位「掰掰」还说,从海河有狮子林桥开始,就有业余跳水队在此跳水。每年夏天,他们都跳。

但今年夏末,掰掰们跳水的视频突然出现在短视频平台上,「一群退休了的大爷、大妈,齐刷刷地跳进海河」一时间吸引了年轻人的眼球。于是,越来越多地人聚集在狮子林桥上,看大爷大妈们跳水。准确地来说,他们不仅仅为了看跳水,还为了看「掰掰们」在跳水前的「即兴表演」——

「生存1分钟,快乐60秒!」

「大学生们,祝你们成为国家的栋梁~」

「孩子大老远来,不容易,马上展示!」

「九妹九妹,漂亮的妹妹~」

说完话,唱完歌,「掰掰」以大鹏展翅之势跃入水中,赢得一片喝彩。

后来,各地跳水队、网红、国际友人、大学生等群体也来凑热闹。各种奇装异服,会跳的不会跳的,纷纷站在狮子林桥上,喊完口号,纵身一跃。而周围的观众则是越来越多,本地网友调侃说,「海河边上现在能有一亿人」。

当前,「掰掰」们已经没时间跳了,取而代之的是专业跳水运动员。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加入,跳水的「掰掰们」不得不把机会让给特意赶来跳水的朋友们,并承担起了维持秩序的责任。与此同时,跳水的「参赛选手」也越来越专业化:世界冠军何冲也来凑了热闹。

而这一切目前还没有结束,狮子林桥周围仍人声鼎沸。个中缘由,只有一个——

独属天津的这份悠闲恣意,为焦虑的年轻人们提供了情绪价值。

图片来源:抖音@新华社快看

从「天津掰掰跳水」中寻找灵感

「天津跳水」为何这么火?以及怎么就为影视创造提供了更多可能呢?

第一,是「独特文化」带来了影响力。

在美学范畴中,「惊异」是一个重要的审美现象,我国当代哲学家张世英先生认为,惊异可以使世界敞亮。

很多时候正如张世英先生说的,我们「习惯地以主客关系的态度看待事物……」、「对这样观察下的事物熟悉到了麻木的程度,看不到平常事物中不平常的魅力,看不到其中的美丽和惊人之处」。

一个城市早已习惯「日常生活」,对于生活在其他城市的人来说,则会带来「审美惊奇」。「天津掰掰跳水」的景象,就是如此——在天津本地人吐槽「这有嘛儿好看的?不是每年都跳嘛?」的同时,是外地游客的趋之若鹜。

外地游客为什么惊奇?因为在传统的媒介报道中,「大爷」、「大妈」都是与一些相对负面的内容一起出现的:要么是扰民的广场舞大妈,要么是被骗的网恋奔现大爷,要么是热衷于去抢鸡蛋、买理财的老年人以及最近被地铁判官审判的占座大爷。

而这一次,这些大爷大妈们却以正面形象出现:「跳水」,这是完全不同的媒介形象,而这也颠覆了年轻人们传统的认知。

所以,对于外地游客来说,超脱惯常生活的陌生感引发了审美体验,让人们从机械的日常生活中逃离出来——这套逻辑,放在影视创作中,其实也奏效。

在个性化传播的时代,人们早已厌倦了大众化的影视作品。相通类型的电视剧以不同的演员讲述同样的故事、不同类型的电视剧则以不同的故事讲述同样的价值观——这样的创作方式更加「工业化」,的确能为创作与传播提供更多的便利,但同时也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就像今年的暑假,蜂拥而至的古偶剧填满了暑期档。表面上来看,各有各的故事,但细究其叙事逻辑,不过是「你爱我、我爱你」、「死了活、活了死」。

如何创造出独特的故事?如何用独特的叙事表现它?不如参考一下「天津掰掰跳水」的火爆逻辑,尝试通过「颠覆传统媒介形象」的方式,为观众打造一段「审美惊奇」之旅,或许是挣脱同质化桎梏的方法之一。

比如,对照微短剧《大妈的世界》,拍摄一部《大爷的世界》,抑或《老年人的世界》。以天津跳水大爷大妈为题材,以他们真实的故事为框架,将老年人更可爱、更积极的一方面展现出来。如此不仅能够给观众带来新鲜感,还能成为老年群体的「麦克风」,为他们发声。这样一来,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并存。

第二,是「叙事的真实」提升了传播力。

今年五一,淄博烧烤之所以会火爆,并不是因为它好吃,而是满屏的山东人以不同的形象、不同的方式展现着山东的热情好客;今年暑末,天津跳水的吸引力也不是仅仅来自跳水,而是齐刷刷跳进海河的大爷散发着独属于天津的魅力。

二者之所以能刷屏的共同原因是:叙事对象是普通人,而叙事内容也真实可靠。

在八大局烧烤的帅小伙是普通人,在高速上挂着「进淄赶考」「出淄腾地」的是普通人、带吃不上烧烤的人回家吃的也是普通人;

喊着「生活1分钟,快乐60秒」的是普通人,唱着「九妹九妹,漂亮的妹妹」是普通人,为天津师范大学「招生」的也是普通人。

而当人们放下手机,买了机票,到了目的地发现,短视频上的,的确是真的。这一场「媒体朝圣」,人们真的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感受到了自己想感受到的——去了淄博的人都说,山东人的确热情;去了天津的人也会感叹,天津大爷是真逗。

所以一波一波前往目的地的游客,成为了宣传的「自来水」,他们自发地向身边的人推荐。

而「自来水」也是每一个影视剧制作团队想要得到的观众类型。从「淄博烧烤」与「天津跳水」的火爆中,我们能够发现「自来水」其实源于「普通人的真实故事」。

以今年电影的暑期档为例,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今年暑期档的总票房为206亿,打破2019年暑期档177.9亿的总基础,成为「史上最强暑期档」。其中,暑期档影片票房TOP1是源于现实的《孤注一掷》,而另一部现实主义佳作《八角笼中》也取得了「破20亿」的亮眼成绩。

而这两部作品的共通特点就是:叙事对象是普通人,叙事内容更真实。

除此之外,在今年暑假的末尾,还有一部剧也一次次冲上了热搜,即《鹊刀门传奇》——一部古代的情景喜剧。而它火爆的原因就在于,即使身披古装外衣,但内里讲述的却是真实的普通的人遭遇。

再结合年轻人旅游方式的改变来看,这种对真实的渴望,是否会让流行于21世纪初的「情景喜剧」再度回归?注如《家有儿女》《炊事班的故事》《爱情公寓》等剧所表现出的普通人的普通故事,是否会替代当下中产阶级的审美?

这个答案也许是肯定的。

图片来源:猫眼专业版app

第三,是「情绪价值」凝聚了吸引力。

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生活是美的」。日常生活蕴含着丰富的美感,而这种美感凝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城市的独特氛围。

天津被称为「哏都」,「哏」作为一种相声术语,指的是相声中的笑点。相声艺术发端于华北,在天津,「听相声」更是成为了一种日常娱乐活动。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之下,天津人似乎生来就「哏」——他们天生幽默有趣,他们天生戏谑人生。

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之下,天津的日常生活很有独特性——「河北晴,北京阴,天津局部下大爷大妈」便是其表现之一。

所以说,「这么近,那么美,欢迎到天津看跳水」——其实人们看的不是跳水,而是这个城市的人的生活价值观:就像热情好客的山东人带火了淄博烧烤,积极乐观的天津大爷也让狮子林跳水队成为了6A级景区,归根结底是他们的生活态度抚触了内卷之中的年轻人。

对于影视剧来说,「造梦」、「提供情绪价值」,让人们逃离残酷的竞争社会,为观众建构一处休憩之所,也是其价值所在。但这种功能,不一定非要建构在「虚假」、「魔幻」的基础之上,「放松」与「现实」并不冲突——山东人和天津大爷所体现的「人性」中的温暖,就是现实的且更有效的。

而这也是《人世间》成功的原因之一,上世纪人们之间互帮互助的友谊之情、「过成一家人」的邻居之情,都为残酷的现实提供了人性的温暖——相似的作品还有每年冬天都会被观众们拿出来品味的《请回答1988》。

此外,我们再来看,不管是「淄博烧烤」还是「天津掰掰跳水」,年轻人在这件事里不再厌倦「人多」,而是希望「人越多越好」。热热闹闹的对话,随之产生感情的碰撞——简言之,年轻人更愿意呆在人群里了。同时,不管是《人世间》,还是《请回答1988》,也是主要讲述了「人在人群中」的故事。

随着个体化社会的到来,每一个孤独的个体其实从骨子里渴望靠近同类——这种原始的本能,就像小猫小狗老虎狮子在冬天通过依偎同类取暖一样。因此,影视创作团队需要考量的是,在社会个体化趋势明显的当下,如何为单身社会中孤独的个体提供「精神依偎」——而「人在人群中」,也许就是答案之一。

图片来源:豆瓣app

 1号结语

就像淄博烧烤的味道会远去一样,天津跳水溅起的水花也会慢慢消失,而关于各种韵味,则会永远地留下,并引发下一个引人瞩目的社会现象。

「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惟一源泉」。社会现象也是影视创作的灵感之源,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便会发现群众之所想,便会契合群众之所爱。

参考文献

中国新闻周刊:《天津大爷跳水,怎么成了“8A级”景点?》

https://mp.weixin.qq.com/s/ECkXzH9pwbBl7cDQIHbp8g,2023年8月29日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传媒1号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传媒1号

传媒1号

微信公众号:传媒1号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