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深度分销与2023年的bC一体化
1年前
收藏 2
1
【摘要】:BC一体化
2023年推动bC一体化的环境与2003年推动深度分销的环境极其相似。
深度分销是公认的中国特色营销体系,统治了中国渠道营销20年。
20年前,包政老师、施炜老师提出深度分销,早期用于家电行业营销实践,后期在快消品行业发 扬光大。
任何一种理论的提 出,必然 经过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三个阶段,最终成为大众实践,绝不是好理论一问世,全民敬仰。
2023年,bC一体化就如同2003年的深度分销。在实践上,两者同为渠道逻辑进化的不同阶段。
本文将从渠道进化逻辑,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三论”推进,实践论中的节奏与手感,三方面讨论题目提出的问题。
01
渠道进化逻辑
实践理论的提出,绝不是聪明人坐在家里异想天开、灵光乍现,而是基于历史的进化与实践的观察。
深度分销的提倡者包政老师、施炜老师,都是早期深度参与家电行业实践的专家,而中国营销早期的领先行业就是家电行业。
渠道就那么几个参与单元,无外乎F(Factory,厂家)→B(Business,经销商)→b(business,零售商)→C(customer,消费者)。
渠道逻辑的变迁,一定围绕F→B→b→C进化。分别是:代理问题(F2B)、分销问题(B2b)、动销问题(b2C)。
渠道进化,自然是从B(经销商)开始的,即解决代理问题。这是必然逻辑。
早期的B叫批发商,位置在省会批发市场或全国性的货物集散地,比如义乌、广东、临沂、郑州等。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开启了“市场重心下沉”,所谓下沉,就是“市B”取代“省B”,然后是“县B”取代“市B”。解决B端更贴近终端的问题。
重心下沉,解决了“F→B”的关系问题,最终落地的是“小区域代理”,即头部品牌以县(区)为最小营销单元。目前中国经销商的规模以及存在的问题,都是在小区域代理制条件下衍生的。
重心下沉解决了代理问题(F2B)的问题,下一步的渠道进化一定是解决分销问题(B2b),渠道管理延伸至F2B2b了。
解决B2b的方法,就是深度分销。深度分销,在小区域代理制下,核心在B2b。
深度分销在快消品行业的早期实践,大约是2003年。这个时间点,正好是B端下沉完成的时候。
在市场重心下沉时代,我们就提出过,一次重心下沉,带来“3年至少增长20%”的效果。
深度分销的实践结果是什么?深度分销之难,不在于理论和方法,而在于管理。从我对快消品头部企业的观察,厂家的营销层级+渠道层级,只有达到6级,才能成为头部。
管理长达6级的渠道层级,这种管理考验,不是谁都能过关的。比如,伊利的家庭渗透率高达92.5%,这是覆盖中国600多万家终端的必然结果。 所以说,正是因为深度分销的管理难度之大,完成了行业集中化过程。因为行业集中化,其实是对弱者的淘汰。
深度分销的过程,恰好也是中国大众产品快速增长的时代。大众产品快速上量+行业集中化,造就了中国的龙头企业。
深度分销之后是什么?只要看着“F→B→b→C”的渠道结构,就知道解决了“B2b”(分销)之后,一定是解决“b2C”(动销)问题。
按目前中国渠道由大厂控制的现状,渠道进化的逻辑就是实现大厂对渠道全链条的控制体系。
这是渠道进化的逻辑决定的。只要没有触达C,渠道一定会持续进化。
深度分销20年之后,为什么现在才出现bC一体化的替代?因为大众产品的增长过程完成了。
深度分销三大动作体系是:铺货(压货)+促销+导购。这是与大众产品匹配的动作体系。
当大众产品不再增长,高端化成为未来主流时,高端化的动销已经不能用深度分销的动作体系完成了。
因此,从深度分销到bC一体化的时代节点,恰恰是高端化黄金时代到来的时间节点,也是营销从大众产品分销到高端化动销的时间节点。
bC一体化是深度分销的接力棒。
02
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
没有方法论的认识论会坍塌,没有实践打胜仗的方法论也会坍塌。
一个理论的提出,一定要完成“三论”的进化,先认识论,再方法论,最后实践论。完成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
早期提出并实践深度分销的包政老师、施炜老师,虽然提出了这个概念,但并没有完整的理论叙述。直至2018年,施炜老师才写了一本相对体系化的《深度分销》一书。包政老师、施炜老师有很多title,比如管理专家、战略专家,营销专家是排名3以后的title。
深度分销这个词太好了,拍案叫绝!
好概念,内容自通。
当时虽然没有深度分销的专著,但包政老师的弟子程绍珊老师在《销售与市场》的深度分销连载文章影响很大,叫响了深度分销这个词汇。
自2003年之后,我与金焕民老师在主持《销售与市场》封面专题文章中,发表了很多专家提出的深度分销方法。深度分销方法的推广,知名培训专家魏庆提出的“深度分销八步法”价值很大。魏庆老师当时还有另一个名字“理至实”,意指“从理论到实践”。
深度分销的实践论,首推可口可乐和康师傅。直到现在,这两家企业仍然是深度分销做得最好的企业。
快消品行业深度分销的人才开枝散叶,进入很多行业,也改造了很多行业,在以前很多认为长尾品类的行业,做好了超级龙头,比如冷冻行业的安井、插座行业的公牛、文具行业的得力、晨光。
深度分销的“三论”(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的形成,在时间上是有重叠的,但大致经过了5至6年时间才形成完整的系统。 这才是一个正常的理论与实践过程。
深度分销最后定型于三大动作体系:铺货(压货)+促销+导购。特别是政策性压货与购买终端资源(如陈列、堆头等),已经与深度分销的“分销”初衷想去甚远了。
bC一体化在2019年提出,最初只是想完成一次社群分享。提出后受到鼓励,并且在2020年第一轮疫情过后受到某跨国公司邀请做内部分享,才展开系统化研究。
在bC一体化认识论的形成过程中,其实也在服务的小企业实践,算是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的交替形成,但真正形成认识论体系是在2021年11月完稿《新营销3.0:bC一体数字化转型》。此后,直到2022年《新营销3.0》正式出版过程中,基本上在总结bC一体化方法论。
虽然一直在部分中小企业实践bC一体化,但因为企业规模小,没有标杆价值。但2023年就不同了,行业头部企业出手了。他们的实践,有助于bC一体化实践论的形成。
从2019年提出,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的形成,大致也需要五六年吧。
03
实践论:节奏与手感
2023年,我重点关注的是实践论。
认识论解决方向问题,方法论解决规律问题,实践论解决操作体系(模式)问题。
现在进入实践论形成阶段了。实践论阶段,什么最重要?
我认为有两条: 一条是动作模式;一条是节奏和手感。
模式是能够明确讲清的动作体系,如深度分销早期的“八步法”,后期的“三大动作体系”(铺货+促销+导购)。
难度比较大的是节奏和手感。因为早期试错阶段是没有明确的动作套路和模式的。
试错,试对,大规模复制。在早期实践中是必然的动作体系,在没有指南针的情况下找到方向和路。
先说节奏。
早期做深度分销的家电企业赚钱了,后来的很多跟随者赚钱了。特别是那些成立分公司做深度分销的企业。
往前走一步,然后撤半步。记得这是当时一个了解内情的人给我讲的真相,至少记忆尤深。
不往前走一步,走不出去。不往后退半步,不赚钱。这是辩证法,也是手感。
今年在给企业讲bC一体化时,我也强调: bC一体化,一只脚在b,一只脚在C。但重心在b。这与“进一步,退半步”的逻辑相似。
我把上面这句话讲给六个核桃的范总时,他说 “从0到1,做C;从1至100,做b。”真是有节奏,懂手感的人,话不用说太多。
自2019年提出bC一体化,很长时间一直在讲“什么是bC一体化?”“为什么要做bC一体化?”这是认识层面的问题。
改革,依靠者是认识层面的积累到位,跟随者是实践层面的推进,落后者是现实的倒逼。
认识的改变很大。
认识靠说服,实践靠征服。少数人是说服的,多数人是征服的。
bC一体化,稍微复制点的品类如白酒,涉及三大关系结构:bC关系结构,C端结构,b端结构。三者的转换,节奏感非常强。
懂节奏的都是高人!
再说手感。
手感就是试水温。水温低冻人,水温高烫人。
有人哪怕做没做过的事,一出手就有手感,哪怕讲不清,道不明,但手感不错。
加拿大著名管理学家明茨伯格说, 管理是科学、艺术和手艺的结合。一直对手艺这个词无感,既然已经讲过了艺术,何必要讲手艺?
后来做转型多了,发现手艺这个东西确实很重要。但是,讲清手艺是个什么东西也很难。
什么道理都懂,就是搞砸了。这种事见多了。
找到懂节奏、有手艺的人搞转型实践,真的很重要。
在营销经历中,确实遇到了一些手感特别好的高层(老板)。有时候讲课讲了一天,手感好的几句话就抓住了要点。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刘老师数字化新营销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