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正在扼杀创造力?
2年前
收藏 1
1
【摘要】:大数据到底给创意行业带来了什么?大数据会使人们丧失想象力和创造力吗?到底应该如何处理数据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有了大数据,决策没烦恼?数字化时代,大数据被认为是无所不能的,甚至能够让每个人都轻松实现“读心术”,用数据准确计算出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和隐秘的内心世界。
不过,当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数据来做决策,我们也看到了人的创造力和数据之间,越来越令人不适的紧张关系。
那么,大数据到底给创意行业带来了什么?大数据会使人们丧失想象力和创造力吗?到底应该如何处理数据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数据驱动给创意行业带来了什么?
大数据对文创产业,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从用户洞察,创意研发,策略形成,到精准传播等等,整个精神产品的创作和传播链条,都可以以数据为依据。
从营销行业层面来看,大数据的应用,被认为是开启了营销的科学化进程。过去,大多数营销决策,主要依靠经验判断,感性化居多。现在有了大数据,营销就可以告别“猜”和“蒙”。依托海量的实时和历史数据,运用强大的数据分析,做出最接近事实的精准创意营销,使得广告发挥出最大效力。
影视娱乐行业也一样,大数据在内容的创作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作品成功率。一个经典案例是,Netflix现象级网剧《纸牌屋》,就是大数据的胜利,包括导演、主演和剧情,都由大数据决定。“算”出《纸牌屋》的数据库,包含了3000万用户的收视选择、400万条评论、300万次主题搜索。
大数据会使人们丧失想象力和创造力?
大数据能够让我们轻易获得空前的大量信息和洞察,但是,也可能正在让我们变为肤浅的思考者。
科学心理学家帕特里夏·格林菲尔德(PatriciaCreenfield)就指出,“任何媒体在发展某种认知技能时,都是以损害其他认知技能为代价的。”这包括“抽象词汇、专注、反省、归纳性问题的解决、批判性思考和想象”等。
大数据,很可能会让人产生一种依赖心理和思维惰性。当创意和决策,只是依靠一堆冰冷的数据做出,会让人丧失洞察的敏锐性和对情感的把握能力。
互联网下,内容和创意产品量级上越来越多,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创意,却越发缺失了。一方面,这与整体时代的急功近利与浮躁气氛有关,另一方面,就是人在数据面前变得“被动”了,只想依赖数据带来的高效结论,创意中总是缺了点温度。
数据只让你前进一段距离人的因素依然很重要
营销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体,大数据对营销效率能够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但是当数据利用度到了某个度后,再深入挖掘下去,就需要靠人脑的智慧了。
自从歌颂奥克兰运动家队因运用复杂数据分析而成功的《点球成金》一书及电影面世以来,很多组织都变得过度沉迷于数据,但它们的成绩并不一定都因此有进步。为什么呢?“也许数据只让你前进一段距离,”披萨连锁店达美乐(Domino’s)总裁罗素·维纳(Russell Weiner)指出,“之后就该由人修正它。”
科学不能完全取代艺术,正如人性永存一样。没有谁真正拥有水晶球,大数据预测无法确定某件事情必然会发生。
英国著名发明家、发条式收音机的发明者特雷弗·贝里斯(Trevor Baylis)曾表示,一切都依赖互联网的“谷歌一代”,面临着失去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危险,他们坐在电脑屏幕前的时间太多了。
需要注意的是,大数据本身是中性的,数据不会扼杀创造力,扼杀创造力的肯定是人自己。科技的进步,可能会在外力上,让人变得慵懒,大脑开始“自我放弃”。但是,人们需要时刻意识到这点,并且不断保持好奇和创造力,训练自己的思维和感知力。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媒介三六零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