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被罚,品牌人性在哪里?

营销案例精选 营销案例精选

2年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0

【摘要】:没想到整个人信息被动透明,被滴滴扒得一干二净,看得明明白白,连裤衩子都不剩了。

昨天滴滴被罚80.26亿,大伙应该都知道了吧。

 

本人观感:

 

80.26亿……

我估计轮回八百辈子,也赚不了这么多钱。而且以后我也不说什么自己一滴也没有了,毕竟一滴就是40亿,我怎么敢的啊!

 

咱们再铺开讲讲这事儿。

滴滴这次吧,算是被里里外外整顿了。

据了解,其存在16项违法事项,并且背后共同指向了一个事实——过度违法收集用户个人信息

精选君也仔细了解了下,滴滴到底违法收集了哪些信息。

有用户相册截图信息、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人脸信息、年龄信息、职业信息、亲情关系信息、地址信息、经纬度信息以及司机学历信息、身份证信息……

好家伙,我以为我只是懒得走路,又或者时间紧张来不及打个车而已,没想到整个人信息被动透明,被滴滴扒得一干二净,看得明明白白,连裤衩子都不剩了。

这事搁谁身上不生气?

 

身处大数据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习惯割让出了部分隐私权。

“请授权同意访问相册”、“是否同意APP访问通讯录信息”、“麦克风权限未打开”……诸如此类的弹窗提示越来越多,有些不合理要求我们甚至不得不同意,不然无法进行下一步操作。

但此次滴滴被罚事件则给用户敲响了一个警钟——存在不代表合理,每个不合规的请求都有窃取我们个人信息的风险。

而这些被收集的隐私会被如何使用,我们不得而知,也无法进一步深想……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昨天一网友的吐槽。其称现在买个房,中介转手把你信息卖了,手机天天有人打来问卖不卖、租不租。

除此之外,买车、买票、订酒店、购物、办卡……生活中的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出卖”自己。

其次,滴滴事件对各大品牌、平台也是一个红灯信号——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相关部门会依法依规开展处置。

在我看来,大部分APP这么做的动因是获取更多数据,就能帮助APP更加精准地圈定用户群体,直击流量突破口。(当然滴滴想做的可能不止于此)

但这显然走的不是正道。

实际上,除了滴滴,此前被官方通报非法收集用户信息的品牌并不少。

说到这里,精选君想起去年315晚会就对偷拍人脸侵犯用户隐私一事进行了重点报道。

当时曝光了科勒卫浴、宝马、Max Mara 等品牌,在门店安装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于是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摄像头抓取人脸信息并生成编号,且这些内容店员皆可查看。

再往近的看,办公软件wps近日被爆会删除用户本地文件,同样也引起了用户对于产品隐私的质疑。

对此,我只能说信息泄露虽然成为常态,但我们并不能习以为常!互联网平台及品牌担起主体责任,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要保持不断跟进,做好信息保护的相关工作。

近年来,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之下,许多品牌为了赢得更广受众,更大品牌声量,开始在产品推广或营销策略上采取较为极端的形式。

像上文提到的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就是其中之一。

除此之外,在营销策略上,也有不少品牌开始走博眼球的黑红路线,亦或者通过制造夸张化的焦虑情绪来影响受众心理,以达到激发产品转化的效果。

在精选君看来,这种品牌关注只有一瞬,虽然短期内能够形成较好的消费者吸引,但却缺失了品牌道德,长期来看,是反人性、损人不利己的。

 

品牌要想上位,还是得靠实绩。

产品佳、服务好,自然会有人帮你传播。如果本末倒置,产品和服务都没有达到优秀标准,却指望歪门邪道赢过赛道上的其他对手,就算胜利了,也很快会被下一梯队的新人挤出赛道。

@各位大佬,咱们好好沉下心来专心研究产品服务大众吧,不要天天想着咋玩资本,搞噱头了,算我求你们的好不好。

最后还有个事儿想扯扯。

就是那个,嗯……滴滴窃取乘客和司机信息被罚80多亿,那我是乘客,怎么一分赔偿也没啊……

 

今日互动

你怎么看滴滴这事儿?

(这80亿多我还没缓过来呢)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营销案例精选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营销案例精选

营销案例精选

微信公众账号:营销案例精选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