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大结局,赶快跟着“盼儿姐”来学7个消费心理学知识!
2年前
收藏 21
43
【摘要】:赶紧收藏啊!
今年上半年最火爆的电视剧,应该当属《梦华录》了,几乎成为6月微博热搜榜包月用户。
如今,已经播到了大结局,关于这部剧的讨论热度依旧是只增不减。一向自带“隔夜饭体质”追剧的我,这次终于赶上了趟儿——随了“18贯份子钱”(超前点播)炫完了全集。
看完,除了神仙姐姐的颜值、好磕的CP,最让我上头的就是盼儿搞营销的剧情了,几乎每一集都是知识点啊!
那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梦华录》中涉及的那些消费心理学知识吧。
PS:以下知识点涉及严重剧透,没开始追剧的小伙伴可以先点赞收藏哦!
前情提要:
话说为了能在繁华的大宋都城东京城站稳脚跟,赵盼儿、孙三娘、宋引章三人决定从重操旧业开茶坊。
但是创业开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想生意好,里面的弯弯绕绕也不少。
首先,店铺的选址至关重要。
赵盼儿深谙此理,她选择了客流量大、交通便利且没有竞争对手的马行街。
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马行街铺席》之中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由此,马行街的繁华程度可见一斑。
(小声插一句:不过由于忽略了东京客群的集聚效应这一因素,导致后续开店并不顺利。不过从长远来看,也这正是因为此处地理位置极佳,才为“半遮面”迅速翻盘提供了可能。)
其次,就是要靠营销宣传了。
店址选好了,门面开起来了,那怎么招揽顾客进店呢?这时候,就需要掌握点儿消费心理学了。
1、利用顾客的互惠心理,为新店开张造势。
在《影响力》一书中提到,影响力的第一要素是“互惠原理”,也叫对等原则,就是说利益或特权相互的或相应的让与。
这一原理认为,我们应该尽量以类似的方式报答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简单地说,就是对他人的某种行为,我们要以一种类似的行为去加以回报。如果人家施恩于你,你就应该以恩情报之,而不能对此不理不睬,更不能以怨报德。
在“赵氏茶馆”开店当天,赵盼儿三人先利用“不好吃不要钱”、“好吃贱卖5成”的口号,招徕路人们进店品尝。
等客人们入店之后,赵盼儿她们再为其送上免费精致可口的果子,献上极具观赏性的点茶表演,让顾客得到享受,这无形中都是在给客人施予恩惠。
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即使最开始不是自己主动要获得、要吃的,但也会产生一种亏欠心理,会觉得“不买也不好意思”。
最后果然,当何四等人进店品尝到茶坊的茶饮果子之后,大家伙儿不仅表示愿意为之买单,甚至表示还要带阿爹阿娘叔叔婶婶哥哥嫂嫂们都来。不怪大家掉进坑,只怪盼儿营销套路深。
2、抓住需求心理,快速转型有妙招。
虽然开张当天盼儿三姐妹生意火爆,但好景不长,没过两天茶坊生意就逐渐萧条。
经过市场调研和咨询“野生顾问”,发现之所以生意不好,是因为没有抓住消费者的主要需求。
在马行街大都是做生意、赶时间的贩夫走卒,进茶坊喝茶仅仅是因为口渴,根本无暇品味赵氏茶坊多道程序的精致江南点茶。
在经典的马斯洛五层需求理论中,将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当某一层的需求满足之后,才有另一层的需求。
洞察到马行街人的需求之后,盼儿开始谋求店铺转型,将“赵氏茶坊”升级为“半遮面”,并推出双线产品策略:
一是在一楼及门外摆放几张桌椅,专供过往“贩夫走卒”使用,卖便宜散茶用来走量;二是在二楼开辟雅间,售卖比之前更贵的点茶,吸引“鸿儒书生”与“社会名流”用来走价。
这样既兼顾到了各个层次的顾客需求,又保持了茶坊的差异性品格,为茶坊打开了新的经营思路。
3、制造稀缺,不怕贵就怕买不到。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要想让那些文人墨客心甘情愿地为更加高价的茶点买单,也绝非易事。
但所谓“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这是人类的天性。
当我们“所拥有”的少于“所需要”的,我们的大脑就会被一种“稀缺感”所俘获。这会让我们在做决策时认知力与行为控制力跟着下降,导致只能看到眼前红利,而忽略整体而长远的判断。
赵盼儿正是抓住了“制造稀缺感”这一点,从而为“半遮面”的高价产品打开了市场:
首先,对宋娘子琴艺进行包装,琵琶曲一天只能弹奏三首,每次只限10位有缘人进入二楼雅室;
其次,搬出自家茶点师傅孙娘子南唐宁国节度使的后人身份,其手艺为小周后亲传,强调产品稀缺,店内茶果点心每次限购一盒;
最后,推出集齐十大名窑茶盏的“东京一绝”九九归元茶,每天限售10套。
通过宣传造势、讲品牌故事调动起人们的兴趣使他们对于“半遮面”的产品充满期待,再使用限购、限量、限售等手段制造产品供不用求的“假象”,不一次性满足他们的胃口,借机让买到和买不到的茶客们,从两种不同角度地为产品制造舆论进行二次传播,从而实现良好的广告效应让产品出圈。
饥饿营销虽好用但槽点也颇多,只有当产品具有极强的不可替代性,市场竞争还不激烈,才能发挥出最好的作用,否则就算是天仙盼儿,也会被骂一句“奸商”。
4、找茶托儿激发“羊群效应”。
为了进一步打响市场知名度,盼儿姐双管齐下,除了从营销端发力,也注重从用户端发力。利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为自己的生意引流。
她花钱雇了何四充当“茶托儿”,也就是假扮“头羊”,引导舆论风向。
只要听到有人在抱怨“半遮扇”的茶贵,他就理所当然地不经意说道:“像我这样的名士,自然是要喝贵一些的茶”。
此外,还用“李太白喝过的酒,自然要更贵些”的比喻,将产品与“名士”身份挂钩,增强归属感。
在信息获取不完整的情况之下,人们会本能地模仿与自己身份、追求相仿人的选择。也就是说,只要茶客们认为自己是风雅之流,羊群效应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5、巧用光晕效应为产品背书。
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似乎只要把某种新的、未经验证的观点(人或事物)与一个美好的词联系起来,大家就更容易接受、赞同这种观点(人或事物)。
其实,这种现象在心理学范畴被称之为“光晕效应”。而名人效应是营销领域用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光晕效应。
张好好是东京第一花魁,曾得官家亲口夸赞,与之来往的无不是达官显赫之辈,正是半遮面的目标客群。
盼儿巧借张好好这块金字招牌,在宗族权贵间推广半遮面的产品,趁机打开高端市场。这就像如今奢侈品牌请顶流明星代言、体验一样,打破消费圈层,提升品牌影响力。
除了名人效应之外,剧中产品命名也是相似的套路,都与一些美好的事物、诗词相关联。比如给官家吃的决明兜子名为“二十四桥明月夜”“海客何处寻瀛洲”等,无不风情雅致。
6、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我们对事物进行对比之时,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会更加深入。
当盼儿三人的茶坊事业逐步迈上正轨之际,茶汤巷的竞争对手们坐不住了,数家代表联合上门,要求茶客们在茶汤巷和半遮面二选一。
果然是瞌睡来了就有人递枕头,正好盼儿三人也在为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发愁。
通过与茶汤巷的代表们的斗茶,不仅展现了盼儿茶百戏手艺的精妙,还让围观人群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半遮面的与众不同,强化了茶客心目中对产品的认知,赢得了“正宗”之名,形成了品牌效应。
7、利用凡勃伦效应,增加附加值
对大多数人来说,面对价格高昂的商品都会犹豫不决,虽然想买,但舍不得。
但是,对于有一部分而言,他们看到价格更昂贵的商品,就越愿意购买。因为他们购买这些商品,并不是看重其使用价值,而是在于其背后的象征。
有了半遮面的经营经验,在永安楼开张之后,盼儿姐为了吸引顾客,专门设立了一个一元阁,举办了花月宴。(也就是妥妥的高端VIP主题晚宴)。
50贯钱的入场费,仅仅邀请了东京城十二位最受尊敬的文人雅士,且需凭借花月笺入场。如真似幻的歌舞表演(与河南卫视的梦幻联动)、美味好吃的茶点、璀璨浪漫的烟花秀,一场视听与味蕾的双重盛宴。
这让台下的文人雅客纷纷感叹:这五十贯,真值!
最后
或许《梦华录》算不上一部优秀的女性主义电视剧,但赵盼儿绝对是一个优秀的广告人。平心而论,抛开那些关于女性议题与两性关系的争论,这部剧能够将消费心理学、定位理论、品牌转型、KOL营销、颜值经济、饥饿营销等等营销知识在剧情中融会贯通,也还挺下饭的!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木木MuMu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43
-已有43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