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划算为什么不把钱当钱
4年前
收藏 1
0
【摘要】:在那个电商就是买卖一对一的年代,聚划算的拼团模式帮助阿里击败了无数竞争对手。
1
2019年,聚划算回归了电商战争的中心。
很多很年轻的消费者可能对于聚划算不是很了解,但早在2010年,聚划算就开创性的搞出了【拼团】的玩法,在当时的电商大战中,属于大杀器级别的业务,在阿里内部被称作“倚天剑”。
在那个电商就是买卖一对一的年代,聚划算的拼团模式帮助阿里击败了无数竞争对手。
后来由于集团业务的调整,这把剑功成身退,逐渐沉寂。
到了2019年,整个电商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熟知下沉市场以及整合所有资源,一端是产品生产资源,一端是产品销售资源。
于是属于聚划算的时代又回来了。
经过大半年的市场研究后,聚划算推出了百亿补贴,正式利剑出鞘。
19年的双12,聚划算携百亿补贴隆重登场,补上了双11后市场位。
在双12期间,聚划算首期上线的百亿补贴包括iPhone、戴森吹风机、任天堂游戏机等。
其中,iPhone 11价格为4499元,戴森V8吸尘器价格为2099元,真金白银的补贴让双12销售数据又冲新高。
紧接着的跨年夜,聚划算一口气赞助和冠名了B站、江苏卫视、北京卫视、黑龙江卫视、河北卫视等一网四台的跨年晚会,不但打入传统媒体,还抓住了年轻人的文化方向。
B站晚会大获成功,明星带货紧跟潮流,把聚划算百亿补贴的声望推上一个新高。
现在,全民抗击疫情的时节,聚划算又连续出招,一边通过爱心助农帮滞销的农民解决销售的困境,一边推出“宅家抗病毒”活动,把居家用品的价格打下来,让大家可以安心宅家,不用担心生活物资短缺。
最重要的是,在进行这些活动的同时,聚划算的“百亿补贴”一直都没有中断过。
从12月12日百亿补贴上线到现在,已经持续了接近三个月,很明显,聚划算有意将百亿补贴变成一个常态化的活动,要用补贴,把品牌正品送到全中国去。
有人疑惑:这么烧钱,怎么盈利?钱从哪来?
聚划算补贴,其实本质上搞得不是电商,而是基建。
补贴是手段,但不是目的。
而且即使补贴本身,也是看用户需求和整体战略的。
盲目补贴的年代,早就过去了。
2
如果你用电商的逻辑去看聚划算,一定很难理解聚划算的种种奇怪行为,毕竟这样疯狂的补贴,一定是不赚钱的。
而阿里的体量和行业地位其实也不缺一个团购项目来镀金。
但如果你换一个角度,把聚划算当成一个基建项目,就很容易理解。
阿里在利用聚划算作为切入点,试图重构电商的产业链。
阿里一直就是一个喜欢搞基建的企业,当年阿里铺下支付宝这个电子支付的基础设施,直接影响了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现在的电商平台不管发展成什么样,都是在支付宝开拓的土地上盖楼。
阿里云这个被绝大部分人认为是浪费钱、炒概念的项目,却让无数小公司脱离了自己搭建服务器的成本消耗,最终成了许多中小型互联网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础。
基础设施的特点是,短期看不到回报,但长期不可或缺。
大多数基建项目在大部分时间理都是吃力不讨好的。
如果纯从商业回报角度上看,基建是不成立的。
在美国,电信公司就只在人口多的地方造基站,一旦进入荒郊野外就要断信号断流量。
中国被说是基建狂魔,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中国的基建,愿意去投资那些短时间内看不到回报的项目,愿意为了一个村子,把水电,信号基站,公路,物流修到大山里去。
这些基建短期看都是亏损的,但从大局,从整体上看,这些亏本买卖都是未来收获的重要铺垫,修路,造桥,造基站,只要把产业连通起来,终有一天会产生质的改变。
互联网的基建也是一样,王坚博士研发阿里云的时候被所有人嘲讽为骗子,每年都在烧钱就是看不到成果,如果那时候阿里停下,现在就不会有世界三大云之一的阿里云,阿里也拿不到云时代的船票。
基础建设思维,是商业思维的更高维展开,在这一轮,聚划算的补贴,本质上是在底层重构电商的产业链。
聚划算要成为整个商业的基础设施。
3
互联网有很强的马太效应,虽然每年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头来的互联网公司不少,但经过市场的搏杀,最后一定会归于某一个赢家。
赢家通吃,输家一无所有,赢得越多的人,就更容易赢,这就是互联网企业的法则。
赢家成为巨头,能够在自己的领域进行长线布局,最终形成生态,所有新晋玩家都只是在为这个生态添砖加瓦,这就是巨头屹立不倒的原因。
相比之下,很多小公司因为兴起太快,底蕴不足,太过依靠投资,往往难以承受漫长的布局时间,很容易被资金逼迫到放弃布局,也许出台各种宰割用户的方案杀鸡取卵,也许干脆原地破产,就地跑路。
例如各种共享行业,看起来是资源优化,但由于没法长期投入,最终都变成了一地鸡毛。
例如各种所谓的【大数据】公司,看起来是创新,但实际上难以承受正规数据的获取成本,也没有完整的数据应用场景,最终要么成为二道贩子,要么拿用户的数据来做文章。
现在大数据都是大公司在用,就是因为大公司有足够的耐心等数据生效,也有足够的渠道让数据找到应用的场景。
所以要在互联网上搞基建,非巨头不可,非有钱不行。
没有足够底蕴的公司盲目做长线布局,有时反而会破坏发展的进程。
4
聚划算背靠阿里,有足够的底气,有钱,而且敢撒钱,敢于用撒钱去投资那些短期内看不到回报的项目。
“百亿补贴”就是聚划算为电商业布下的一个局,目标直指三五年后的电商市场基础。
中国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是一个信号,说明互联网带来的福利,正在向更大更深的地方辐射,一二线市场饱和,溢出的产能到了三四线,又走入了小镇和乡村。
毫无疑问,这些地方的居民也同样有接入互联网,享受电商带来的快捷、方便、价格透明这些福利的资格,但这个过程却有可能被拖上十年之久。
因为,对占据中国百分之九十人口的普通收入家庭来说,接入电商有一个最大的麻烦:价格。
一二线的高收入只是一种特殊状态。
实际上,我国大部分人过的都是月收入不到5000的日子,这限制了他们接入电商市场的效率,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办法就是,撒钱。
通过“百亿补贴”,聚划算把电商打入了下沉市场,让下沉群体能够享受到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福利,价格越低,购买决策成本越低。
当聚划算的价格要低于门口小超市的时候,精打细算的人一定会来尝试。
这只是销售端,更重要的改变在于供给端。
如何帮助更多的人把自己的产品放在聚划算上销售,这个更重要。
长期以来,聚划算在偏远地区进行的帮助滞销农民建立销售渠道的尝试,就是这种思路的体现。
在下沉市场不仅仅有消费者,还有生产者,这些生产者过去生产出的产品只能给到经销商,自身并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但接入聚划算之后,他们只需要负责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剩下的可以交给聚划算来做。
聚划算正在通过补贴来降低买卖双方共同的成本,成为连接买卖双方的新基础设施。
当然,这个还是避免不了亏损,就像一条高速公路往往要十几年才能收回成本一样,但是,这种对下沉市场的扩大和资源整合,带来的战略意义不是钱能算清的。
当这条高速公路建立起来之后,聚划算可以享受到市场扩大带来的红利,也就冲淡了单方面撒钱的亏损,最后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聚划算扩大了市场,双方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
另一方面,聚划算也在尝试另一种销售方法,那就是“补贴常态化”。
购物节模式在如今已经非常成熟,618、双11、双12、跨年大促、众多促销节日填满了一年中的几个重要节点,但这样的购物节模式无形中增加了物流的压力,也让人们对电商的依赖度下降了。
聚划算借用“百亿补贴”实验的另一个方向,就是补贴的常态化,当补贴成为一种常态,不再是购物节的专属,原本集中在购物节的订单就会被稀释分散,下沉市场才能长久的享受到折扣和正品的福利。
五菱汽车生产口罩时有一句宣传语: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生产什么。
聚划算的百亿补贴也拥有这样的属性:人民需要什么,他们就补贴到哪里。
在疫情中加大对民生需求的补贴,在过年加大对年货的补贴,在不同的时期,针对人们不同的需求进行动态的调整,以人为本的去撒币。
这种“常态化补贴,针对性调整”的操作方法,是一种分散性促销的全新实验。
这种分散后整体数据是上升还是下降,暂时还没有一个定论,但值得尝试。
因为路就在那里。
5
经过三个月“百亿补贴”的不间断投入,聚划算成功在下沉市场打响了自己的招牌。
两次跨年活动分别针对了主流媒体和年轻一代,春晚赞助更直接面向全国人民,尤其深入了那些过年必看春晚的小城小镇。而且除了春晚投入的20亿补贴,疫情期间也补贴了10亿。
然后,聚划算利用补贴和压缩成本,把价格压到了一个诱人的程度,把正品送到了下沉市场。
又因为这样扩大市场导致的边际递减效应,越多人接入聚划算,聚划算的物流成本和运营成本就越低,聚划算用成交量摊薄了成本,杀掉了价格泡沫,让用户能够买到实惠的商品。
烧钱归烧钱,但是品质的把控绝对是第一位的,如果品质出现问题,再便宜的价格也没有意义,用户愿意花钱,但绝对不愿意丢钱。
当质量出现问题的时候,卖出去的越多,名声就越差,最终的结果就是还不如不做。
自宣布重启聚划算以来,八个月内,有超过80个头部品牌增长超过50%,47品牌同比增长超过100%。
该季度天猫淘宝的移动用户数首次突破8亿,达到了8.24亿,比2019年9月增长了3900万。
阿里平台从中也收获更多用户。据2019年Q2季度财报显示,淘宝新增的3400万用户中,有超过70%来自下沉市场。
截至2020年1月19日,“百亿补贴”累计访问已超过2亿人次。
这些数据无不显示出聚划算“百亿补贴”的强势,在百亿补贴的带动下,聚划算已经在下沉市场扎下了根,这场针对整个电商行业的布局也初见端倪。
于此同时,有越来越多的大品牌入驻聚划算,聚划算在降低买卖双方成本的同时,产品品质还在不断上升。
这是基础设施的威力。
6
烧钱这件事,从互联网这个行业出现就已经存在,每一个互联网公司都在做,但没有几个能烧到最后,因为大部分公司,都是为烧钱而烧钱,本身没有烧出价值。
聚划算百亿补贴看似是烧钱,但实际上是在打磨自己的连接器。
花钱,但收获的是市场的主动权,是客户的信任,是未来。
当客户享受过这种被杀掉泡沫的绝对优惠,享受过这种真折扣,真补贴,就不可能回到过去的世界里,用几年前的话说,这就是降维打击。
手机市场的降维,最后在小米的“性价比”口号中达到了巅峰,而电商的降维,最后将回到商业的基本属性:服务。
“用户能够在商家这里得到什么”,这个问题就是商业竞争力的基础,在没有货物的时间里,拥有货物的商家就是赢家,在大家都有货物的场景里,价格更低,质量更好的人就是赢家。
当价格的泡沫被彻底杀死,当货物的流通无限自由,最后拼的,就是商家对于客户的理解,是商家对客户的尊重。
说到底,电商的本质,还是一场用户服务的战争,只有真正为用户着想,服务用户,帮用户建立更好的市场环境的人才是最后的赢家。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半佛仙人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