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色情擦边球,卫龙道歉了!

品牌观察报 品牌观察报

2年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0

【摘要】:玩过火了

辣条一哥卫龙,如今是一位妥妥的网红,这主要是品牌营销脑洞的功劳。

然而脑洞过大,也会容易翻车。

最近,微博话题「卫龙致歉」就冲上了热搜,一天的阅读量超过4亿。

 

这是怎么回事呢?

辣条包装文案低俗,

卫龙被骂上热搜

前不久,有网友反映卫龙辣条的包装印着「约吗」「贼大」「强硬」等字眼,打了色情擦边球,营销方式低俗。

随后有人询问了天猫卫龙食品旗舰店的客服,对方回复:这只是根据不同辣条的特点设计出来的文案,没有其他的意思。

然而,消息还是引起了市场监管方面的注意,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事件发酵后,卫龙立马被骂上了热搜。

于是急忙出来回应:

我们非常抱歉,决定停止争议文案包装的生产,并优化文案设计。我们会一直倾听消费者的想法,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对于这一公告,一些网友站在了卫龙一边。

与此同时,更多的人依然在吐槽:

文案就是有问题,玩低俗不会有好下场!

打色情擦边球,

低俗广告频频翻车

实际上,因为打色情擦边球而翻车的,远不止卫龙一家。

喜茶就曾经玩过火。

2019年的4.19(For One Night),喜茶和杜蕾斯联动,推出了一系列含有性意味的配图,还带上了「今夜一滴都不许剩」「你唇上始终有我的芝士」等标语。

这些文案让网友极度不适,喜茶和杜蕾斯因此被喷上了热搜。

随后喜茶把海报文案改成了「今夜你是我的NICE GUY」,隔天双方也纷纷道歉。

同样犯过错的还有椰树椰汁。

之前品牌方更新了产品包装,瓶身印上了大胸模特徐冬冬,并配上文案「我从小喝到大」,同时推出了系列广告。

新动作一亮相,就迎来了大量吐槽。

而椰树椰汁硬气回应:说广告低俗是因为恶意炒作,不是广告的问题。

之后由于管理部门的介入,品牌方最终改了广告,用中小学生换下了女模特,保留了「从小喝到大」的标语。

不仅是网红品牌,网红产品也曾因为性暗示而翻车。

2021年5月,在北京故宫网红雪糕出圈的影响下,重庆也开始打造网红产品。

当地文创品牌「揖美礼物」「研麻所」以解放碑为原型,出品了三个口味的雪糕,在国潮文化节上售卖。

然而,雪糕的形状却带着强烈的性暗示,和重庆解放碑的严肃形象极度不符。

一时之间,这款雪糕被打上了低俗的标签,许多网友纷纷吐槽「吃不下」「不敢吃」。

最终在5月底,解放碑雪糕在争议中停止了销售。

食品领域之外,音乐界也有过翻车的案例。

2019年4月,音乐传媒品牌摩登天空为了宣传草莓音乐节,在官微发布了一则「重大消息」。

声称要让「全村都怀上二胎」,还配上了「摩登天空生育办公室」的标语,可谓是满满的内涵。

消息一出,摩登天空就招来了全网的指责,随后连忙删微博道歉。

可以看出,在社交媒体发达的如今,品牌方打色情擦边球抖机灵,翻车简直就是一定的。

性暗示广告翻车为什么越来越多?

近年以来,色情擦边广告翻车的案例似乎越来越多,这背后离不开几个主要因素。

首先,眼球经济下,品牌盲目追求流量。

如今传媒渠道碎片化,在眼球经济时代,为了提升品牌和产品的知名度,企业的广告越来越注重噱头。

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的时效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客观上也放大了低俗广告的影响力。

于是,一些营销从业者为了赚取流量,刻意打造低俗广告。

不仅如此,营销内卷的现象,也促进了低俗广告的诞生。

比如卫龙的营销,要面对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喜茶则要与奈雪、一点点、茶颜悦色竞争;椰树椰汁除了面对娃哈哈、可口可乐,还要应付元气森林。

其次,性元素能撩人,也容易翻车。

从心理学角度,性、暴力、金钱是最容易吸引人的三大要素。互联网时代的任何内容,只有加入这些元素,流量自然蹭蹭上涨。

于是,品牌方喜欢打色情擦边球,也就可以理解了。

然而从国内大众的认知来看,大家普遍对性元素还是比较保守,很容易对营销中的性暗示反感。

与此同时,大多数消费品牌,与性元素并不契合。

于是乎,玩转性元素并不容易,即便是一直玩得风生水起的杜蕾斯,也免不了翻车的时候。

最后,产品创新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大众消费品,根本上是同质化产品,品牌之间想打造差异化非常困难。

与此同时,在新消费环境下,新品牌又不断冒头,这就给老品牌造成了许多压力。

比如椰树椰汁,2013年集团的营收就达到45亿,然而之后三年营收持续下降,即便后来业绩回升,也没有回到之前的高点。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市场萎缩和品牌老化,椰树椰汁推出低俗广告也就可以理解了。

结 语

并不是所有性意味低俗广告,都是刻意为之,多数品牌是无心之失,并不想惹恼大众。

而随着品牌方的道歉与改正,大众会原谅品牌,或者忘记品牌的过失。

然而人们的耐心终究有限,一个品牌如果反复打色情擦边球,结果必然是被抛弃。

因此对品牌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回归产品基于自身特色来营销,而不是一味抖机灵蹭热度。

这样才能真正脱俗。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品牌观察报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品牌观察报

品牌观察报

品牌观察报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