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应该怎么看待“网红”流量?

社区营销研究院 社区营销研究院

4年前

收藏 收藏 1

点赞 0

【摘要】:在这个时代,没什么能比现实更魔幻

良好的商誉,优质的故事,正向的价值观

才是消费者愿意开始了解,产生兴趣继而重复购买的核心所在。

近日,一条“优衣库女主角出道”的新闻,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某公共场所的巨幅海报上,公然写着“优衣库女主角”几个大字,并放上了一个漂亮女生的写真照片,海报上文案扬言要带给消费者“火辣的现场激情与快感。”

“网红”的流量值钱吗?

这场优衣库女主角出道的戏码,立即拨动了社会大众的神经,惹怒了众多网友:

“当初还有点同情这个女孩,没想到原来是这种人。”

“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究竟还有没有底线?”

“当流量可以转换成金钱的时候,不要脸的人就越来越多!”

然而事情的真相,远远比人们看到的更加没有下限。经扫黄打非部门的核查,打出这个宣传名号的是一家酒吧,但这张酒吧宣传海报上的女生并不是“三里屯优衣库事件”的真正女主,只是为了营销炒作而找人假冒的。

情理之外却又意料之中的是,这出骚翻天际的炒作宣传还真的起到了作用,据该酒吧的员工透露,打出了这个宣传名号以后,“活动当天现场非常火爆,人流量要比平时多上几倍”。

如果你觉得这种营销炒作已经很没有底线了,那就真的too young了。相信只要喜欢上网的人,多多少少都了解“窃·格瓦拉”的名号。

这位无业男子,因为多次偷窃电动车而多次入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出了一句惊世骇俗的话:“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啦,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会做,就是偷这种东西才能维持生活这个样子......”结果一夜之间迅速蹿红,周某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络红人”。

“网红”的流量值钱吗?

由于长相与古巴革命领导人切·格瓦拉相似,网友还为他起了个绰号:窃·格瓦拉。“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是不可能打工的”直接成为他的至理名言,引来无数年轻人的顶礼膜拜。

“网红”的流量值钱吗?

网友们甚至给他做了一份个人简介:

周某,英文名“窃·格瓦拉”。现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说唱歌手、行为艺术家。代表作有:《不打工的秘密》、《消失的电瓶》、《今瓶没》、《电瓶风云》。艺高人胆大的网友们,还为他制作了海报、视频和各种花式表情包。

“网红”的流量值钱吗?

到了今年四月,戏剧又讽刺的一幕出现了。

就在他出狱的当天,超过30家MCN公司来到现场迎接,网红公司们早就已经规划好了,要把窃·格瓦拉签下来,借势他现在的人气,把他捧成超级网红,并用于商业营销的目的,有公司直接开出一千五百万的天价。

“网红”的流量值钱吗?

一个多次犯罪的小偷,四次入狱,偷窃高达一千辆电瓶车,这种与社会道德规范背道而驰的行为不仅不被批判,反而成为了资本追随的对象,难道有流量,真的就可以为所欲为?

新媒体时代下半场:谨防“流量陷阱”

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在新媒体行业兴起之后,“流量驱动”成为了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

你一定对这样的新闻毫不陌生:拥有900多个微信公众号、粉丝超过2亿的某新媒体公司,以几十亿的价格被全资收购……在新媒体时代的上半场,你无法否认,流量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代表着关注度的高低,流量越高,商业价值就越高,能够带来的利益就越高。

“网红”的流量值钱吗?

但是,当新媒体运营行业从业人数开始超过300万,当各类机构对内容创业者的投资金额已经超过50亿元,当接近80%的智能手机用户高频关注或置顶的微信公众号不超过5个,当微博、抖音、小红书的内容越来越饱和,当中国活跃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12亿台设备,新媒体行业的下半场已经就此开启了。

一个已经接近高度成熟的行业,逐渐拥有更加严谨的运行规范和竞争制度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想要在这种高度成熟的大环境下继续像从前一样混水摸鱼,以为博眼球就有商机,聚流量就有利益,那无异于是异想天开:

炒作来的流量,是利剑

曾经风光无限的新媒体网红咪蒙的惨淡落幕,早已为所有的从业者敲响了警钟。流量可以让一个人、一个公司、一个品牌火起来,但流量,同样可以让一个人、一个公司、一个品牌凉下来。这个道理,没有任何人会比如今转型穿搭博主、不再触碰任何出格价值观营销的咪蒙,要感受得更加深刻。

当初有多万人敬仰,如今就有多人走茶凉。

为了追逐所谓的“爆款”和“10万+”,过去的这些年,我们实在是见过太多毫无底线卖价值、肆无忌惮蹭热点、低俗下流博眼球和罔顾事实煽情绪了,寒门状元的去世可以用来消费,女权主义可以用来贩卖,每个原生家庭都是原罪家庭……

除了这种价值观的缺失,更有甚者还把恶俗当成了创意营销。曾经惹火一时的绝味鸭脖天猫广告,为了赚满大众眼球,在广告里物化女性,传达赤裸裸的性暗示,把恶俗当幽默。不仅如此,在那之前,绝味鸭脖推送的那些含性暗示的文章,更是几乎篇篇高达10万+。

一个食品品牌,却天天想着致敬杜蕾斯。

“网红”的流量值钱吗?

但要知道,即使是擅长抓人眼球的杜蕾斯,也在这种营销上面翻过车。

“网红”的流量值钱吗?

“网红”的流量值钱吗?

当流量被完全当成了生意,甚至成为衡量创作结果的标准时,什么牛鬼蛇神都出来了。但是,别小看了有关部门的监督力度,也别低估了普罗大众的道德水准,这种炒作博眼球得来的流量,最终只会把自己置于风口浪尖,成为悬在自己头顶的一把利剑,掉下来只是时间问题。

正如人民日报所说:“分贝再高,嘘声终究是嘘声;流量再大,糟粕依然难成精品。”别只想着得屌丝者得天下,通过媚俗得来的流量终究无法持续,新媒体行业的竞争核心只能是内容创作。

正如文章开头那家打出“优衣库女主角”来炒作营销的酒吧,虽然活动的当天宾朋满座,但舆论终究还是把它推上了风口浪尖,不仅遭遇有关部门的追查整治,还直接让自己的名誉受损,无异于是作茧自缚。

不精准的流量,是陷阱

博眼球的炒作营销,通常当然不是针对忠诚顾客或者成熟顾客,基本上都是为了网罗和笼络品牌可能存在的潜在客户。但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品牌方或者代理商,都会主动或被动忽略潜在客户身上所存在的“流量陷阱”。

很多品牌看到自己所运营的社群、小程序、公众号或企业自建渠道的APP等平台粉丝量暴涨,就会觉得前景一片光明,事实上,这些流量变成实际消费顾客的转化率是非常低的。

这些粉丝只是看起来像是潜在的顾客,但他们一开始就并不属于这个品牌的目标受众,只是因为炒作事件或是“看热闹”的心态被吸引过来。指望他们因此而完成购买?实在是想太多了。

如果我们把顾客购买的周期视为了解,兴趣,购买,口碑,复购五个环节,那大部分的流量甚至都没有办法把顾客带入其中的第二个环节。

这也正是为什么过去的一两年,许多品牌和企业花费了大量财力和人力,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把私域流量搞得如火如荼,结果一看,效果却实在堪忧的原因之一。

长期红利,永远强于短期红利

巴菲特曾经说过,微小的,重复的,持久的利润,叠加起来就是“暴利”。这也是他进行价值投资的衡量标准之一。

因此,巴菲特非常看好这一类的公司,比如说吉列的刀片,又比如说可口可乐的饮品。只有日日夜夜的长久积累,才能够达成“暴利”,而不是通常我们所觉得的那种一夜暴富。

“网红”的流量值钱吗?

通过无下限的炒作博眼球来获取流量,就是类似于一夜暴富的“短期红利”。你或许可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得到大量的关注度,然而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7.3年,品牌的平均寿命甚至不到2年,显而易见,为一个品牌进行长期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地有效耕耘,最终才能成为海量品牌里厮杀存活下来的那一个。

想要让品牌活得更长久,甚至活出使命感和魅力,最终成为像耐克或者是可口可乐这样可以形成“暴利”的品牌,绝不是一两次的博眼球可以带来的。良好的商誉,优质的故事,正向的价值观,才是消费者愿意开始了解,产生兴趣,继而重复购买的核心所在。

如果你是品牌方的决策者,你会追求这种通过有悖于价值观的炒作得来的流量吗?

 -END- 

作者: meng  编辑: lidaixia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社区营销研究院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社区营销研究院

社区营销研究院

公众号:社区营销研究院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