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妆品牌,已从“繁荣”掉队!
2月前
收藏 0
0
【摘要】:美妆行业风起云涌多年,许多曾经风光无限的美妆品牌却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前言
美妆行业风起云涌多年,许多曾经风光无限的美妆品牌却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中。它们曾经凭借流量迅速崛起,也曾一度成为市场的宠儿,但最终还是未能抵挡住市场的激烈竞争和环境的快速变化。
一、美妆行业的“淘汰赛”开启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6月化妆品类零售总额为405亿元,同比下降14.6%,创下今年单月最大跌幅。也有消息显示,许多美妆、日化等小品牌倒闭,至少有五个国产品牌也相继关停,这些品牌覆盖了彩妆、护肤、香氛等多个领域,甚至包括一些上市公司旗下的品牌。许多品牌倒闭的原因在于资金链断裂导致经营困难,最终不得不退出市场。
倒闭的效应之下,外资品牌也不例外。雅诗兰黛发布了2024财年业绩报告(截至2024年6月底的一年),显示其全年净销售额下降了2%,归母净利润则暴跌了61%。按品类来看,除香水业务净销售额微增1%外,皮肤护理、头皮护理、彩妆业务均下降。这是雅诗兰黛连续第二年销售额下滑,也是连续第三年净利润下降。中国市场上高端美妆需求的“失灵”仍然是导致雅诗兰黛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此外,倩碧和Dr.Jart+等品牌的净销售额均下跌的态势也说明了美妆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
随着中国市场的快速变化和日益激烈的竞争,许多外资品牌在资金链紧张的情况下难以适应市场的复杂性,最终也面临经营困难,不得不撤出中国市场。这表明,无论是国产品牌还是外资品牌,资金链的稳固都是品牌生存的关键。
然而,品牌生存的更本质,更多是依靠市场营销和消费者的变化。可见美妆品牌下行的姿势一方面是由于国货品牌的崛起冲击,另一方面是由于消费市场的复杂性,品牌老化难以跟上时代步伐。
二、“失灵”的品牌,老化了的心
高端化妆品品牌在中国市场销售遇冷的原因可以从几个关键数据和市场趋势中看出。根据欧莱雅的财报数据,尽管其上半年全球收入增长了7.5%,但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却下跌了3.1%,成为其全球市场中唯一下跌的区域。同时,其高档化妆品部门的增长率仅为4%,连续两年增速放缓。
这一现象的背后,首先是因为中国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变得更加谨慎,尤其是在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高端美妆不再是消费的首选。此外,随着出境游的恢复,日本等其他市场成为亚太消费者的新购物热点,进一步削弱了中国市场对高端美妆的需求。综上所述,中国市场的消费信心不足、海南免税市场吸引力的下降,以及国际旅游趋势的转移,都是导致高端化妆品品牌在中国销售不振的重要因素。
导致美妆品牌“失灵”的重要原因是品牌老化和创新不足。除了外资高端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低迷之外,许多曾经辉煌的中国品牌,如中华牙膏、大宝等品牌也是作为美妆、日化品牌“失灵”的失败参考。这些品牌无一例外是未能及时跟上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它们的产品线和品牌形象长期未更新,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因此,在当今的美妆市场,创新是品牌生存的关键。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他们更加注重产品的成分、安全性以及品牌所传递的价值观。那些未能及时进行产品研发和品牌创新的品牌,最终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品牌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过去的辉煌,更在于持续的创新和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把握。那些消失的品牌做错的,就是未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创新活力,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三、放下流量执念,方能“立地成佛”
在营销层面,美妆品牌仅靠流量驱动并不能带来持久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许多品牌过度依赖流量营销,通过直播带货、社交媒体投放等手段在短期内获得大量曝光和销量。然而,这种模式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创造可观的销售业绩,但往往缺乏长期的品牌积淀,容易陷入“流量陷阱”。比如完美日记的崛起与沉沦成为了反面例子,可见依靠流量迅速崛起的品牌在流量红利逐渐消失后,面临着高昂的获客成本和低复购率,最终难以维持市场地位。
其次是外资品牌,外资美妆品牌在中国市场跑不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这些品牌过度依赖直播带货和大促销活动,导致其价格体系和品牌形象的崩坏。以Whoo后为例,该品牌在直播间内频繁打折,折扣幅度长期维持在3折左右,赠品越来越多,套装的客单价逐渐降低,直接削弱了消费者对其高端品牌的认知。这种过度追求销售额的策略,虽然短期内提升了销量,但却严重损害了品牌的长期价值,导致品牌形象“失控”。
放下对流量的执念,回归品牌建设的本质,才是长远发展的关键。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力、创新能力以及与消费者之间的深度连接。只有通过不断打磨产品、优化用户体验,并与消费者建立长期的信任关系,品牌才能真正“立地成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美妆品牌在营销策略上应更注重品牌价值的塑造,而不仅仅是追求短期的流量爆发,这样才能在市场的洗牌中稳步前行。
小结:美妆行业的起伏表明,仅靠流量和短期的销售策略难以维持品牌的长久竞争力。无论是国产还是外资品牌,缺乏创新和未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导致它们在激烈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品牌要在市场中生存,必须放下对流量的执念,注重产品质量、品牌价值和与消费者的深度连接,才能在长远发展中稳步前行。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CN广告网资讯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