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洞察丨Deepfake下的品牌劫 以“雷军骂人”风波为镜

17PR 17PR

2月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0

【摘要】:Are you really ok?

长假7天,“雷军骂了6天”?

最近,抖音和B站突然出现了不少“雷军骂人”的视频。

但事实上,这些都是AI生成的......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人工智能(AI)如一股洪流,既推动着社会的飞速进步,也暗藏着未知的暗流与风险。Deepfake,这一基于AI的人体图像合成技术,便是其中一朵带刺的玫瑰。近期,雷军AI配音骂人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一些风波。

这些视频或许并无恶意,只是网友情绪的宣泄。但对雷军的个人名誉和小米的品牌声誉却造成了影响。最终在小米法务部40米大砍刀的威力下,一些非正面的视频最终消失,现在能搜到的都是正面视频了。

面对这一风波,一向温文尔雅的雷军也显得颇为无奈。在小米su7锁单的微博评论区,面对网友的提问,他只能以三个感情色彩鲜明的emoji来回应。

Deepfake:品牌之光下的暗影

Deepfake技术的精妙之处在于其能以假乱真的能力,通过声音的模仿、图像的拼接与视频的合成,创造出令人难辨真伪的虚假内容。这些由技术编织的谎言,一旦落入不法分子或恶意网民之手,便如同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既刺伤了无辜者的名誉,也割裂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纽带。

其实,自从AI出现以后,这种“配音秀”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从早年间的的模仿孙燕姿唱歌,到后来模仿王志文,郭德纲,总之只要是公众人物,都被网友“编排”过。直到今年4月23日,全国首例「AI 声音侵权案」的最终判决出炉,公众才对这种靠技术模拟人声的行为从法律层面有了认知。

按照判决,利用人工智能合成的声音,如果能使一般社会公众或者相关领域的公众根据其音色、语调和发音风格,关联到该自然人,可以认定为具有可识别性。因此,该案的被告也为此付出了25万元的赔偿损失。

不过,虽然AI不是法律避雷针,原告也获得了赔偿,但如果将事件放大到企业高管层面,这种侵权带来的损失,恐怕很难用金钱衡量。同时,也不是所有的被侵权人都有小米法务这样的通天之能。如果是一些初创公司或者是小企业,遇到这种侵权事件,其品牌是否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也未可知......

AI侵权的能力:细思极恐

虽然随着Deepfake滥用现象的频发,国家法律法规的打击力度正不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已明确规定,利用人工智能合成的声音、图像等内容,若能使公众根据其特征关联到特定自然人或法人,即视为具有可识别性,并构成侵权行为。对于此类行为,法律将予以严厉制裁,包括罚款、赔偿损失,甚至可能追究刑事责任。除此之外,各大自媒体平台也不断完善技术以甄别AI生成和原创内容,并推出更为严苛的惩罚措施。

但,似乎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类内容仍然屡见不鲜......

雷军这次的闹剧就是一个例子,很多用户没有自主声明,平台的检测无法实现完全甄别,有的视频标题下方提醒了「疑似使用了AI生成技术,请谨慎甄别」,有的却没检测出来。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克隆声音,图像和视频的成本太低,很多网站都能生成,甚至大部分还都是免费。除此之外,AI超强的学习能力也使得平台甄别内容到底是原创还是AI生成的难度越来越大。

行文至此,笔者突然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说,Deepfake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不是单纯影响品牌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细思极恐......

虽然目前还没有绝对有效的机制来甄别并杜绝Deepfake,但全社会都应该携手共进,通过加强技术研发与监测、建立完善的危机公关机制、提升消费者教育意识以及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等措施,共同构建一个健康、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

最后,作为个体用户,在上网时也应保持警惕之心,切勿轻信一切信息。毕竟,在这个真假难辨的网络世界里,或许某一天这种事就会轮到自己头上。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17PR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17PR

17PR

微信公众账号:17PR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