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快跑”火爆出圈 无人驾驶如何扇动广告业革新?
3月前
收藏 0
0
【摘要】:如题
随着“萝卜快跑”陆续在武汉增加车辆投放,价格又难以置信地便宜。这既让市民们兴奋体验,也让许多网约车司机陷入了将被无人车夺去工作的担忧。热议之下,“萝卜快跑”最近一度冲上了微博热搜第一。无人驾驶这一次,是真要来了吗?
“萝卜快跑”能跑多远?
预计明年在武汉全面进入盈利期
萝卜快跑的推出,不仅在技术层面引起了轰动,更在资本市场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7月10日,百度港股盘中一度涨超12.57%,最终收盘上涨10.14%,市值一天涨了254亿港元至2759亿港元。成交额更达31.38亿港元,是7月9日4.26亿港元成交额的近8倍。进一步证实了市场对萝卜快跑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反应。
萝卜快跑的城市扩张策略,显示了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雄心和决心。11个城市的载人测试运营,尤其是在自动驾驶技术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的布局,不仅为萝卜快跑提供了丰富的测试场景,也为百度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萝卜快跑的价格优势是其吸引用户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武汉,10公里车费仅为4-16元,相比普通网约车的18-30元,这一价格差距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这种成本效益的显著差异,不仅为萝卜快跑在市场中赢得了竞争优势,也可能对整个网约车市场的定价策略产生深远影响。
尽管萝卜快跑的保守驾驶策略受到了一些批评,但其在武汉的单日单车峰值订单超20单,显示出用户对无人驾驶技术的信任度在逐渐提升。这一信任的建立,对于无人驾驶技术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也是萝卜快跑能够在市场中立足的关键。
萝卜快跑的低价服务可能会对传统网约车司机造成冲击,引发社会对技术进步与就业保障的深入讨论。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需要在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保障现有从业者权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技术进步与社会和谐的双赢。
太平洋证券的预测数据显示,到2025年和2030年,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1.18万亿元和2.93万亿元。这一预测不仅揭示了无人驾驶出租车市场的巨大潜力,也预示着未来行业内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萝卜快跑需要在技术创新、服务质量、成本控制等多方面进行持续优化,以应对来自行业内的竞争压力。
百度预计萝卜快跑将在2024年年底在武汉实现收支平衡,并在2025年全面进入盈利期。这一预期的实现,将受到技术发展、市场需求、政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萝卜快跑需要在保持技术创新的同时,不断优化运营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以实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Robotaxi逐步融入城市生活
开启出行新时代
国内智能驾驶汽车正加速“上路”,重磅政策层出不穷。6月,国家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企业名单公布,上汽、比亚迪、蔚来等9家车企入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印发通知,要求稳步推进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运营,打造高阶智能驾驶新场景。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小马易行科技、百度智行科技、赛可智能科技等企业获得上海市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成为首批获此资格的企业。示范许可是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关键一步,自动驾驶汽车未来将按照正常车辆进行目录管理。
多个城市已划定示范区,推进Robotaxi验证技术安全性和商业运营可行性。早在2023年3月,北京亦庄特定区域成为国内首批支持“车内无人”载客示范应用区域,明确支持合格企业可在北京政策先行区内面向公众提供常态化的Robotaxi付费服务。此外,广州等地的自动驾驶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大。这意味着,Robotaxi将逐渐渗透于人们的具体出行场景中。
目前来看,Robotaxi这条赛道已经有三类主力军:互联网企业,百度Apollo、谷歌Waymo、文远知行WeRide、小马智行PonyPilot+、亚马逊旗下Zoox等为代表;汽车企业,特斯拉、小鹏汽车等为代表;出行企业,滴滴、曹操出行、如祺出行等为代表。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宣布,公司将发布特斯拉Robotaxi。在第一阶段,Robotaxi的业务模式会类似网约车、共享汽车,届时每英里的乘坐平均成本将降至不到0.18美元,而加入Robotaxi车队的车主,每年可获利3万美元。特斯拉还提出想在中国落地Robotaxi。对此,中国政府或先支持其在国内测试、作示范。
百度Apollo发布了全球首个支持L4级别无人驾驶应用的自动驾驶大模型Apollo ADFM。“萝卜快跑订单疯涨”登上热搜,在武汉市全无人订单量迎来爆发式增长,单日单车峰值超20单。预计到2024年底,萝卜快跑在武汉实现收支平衡,并在2025年全面进入盈利期。
文远知行与联想车计算战略合作,共同打造L4级别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推进自动驾驶在多场景的商业化落地。5月,文远知行WeRide成为首批获准在北京经开区至北京南站自动驾驶测试范围内开展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车辆测试业务的企业之一。
小马智行方面认为,进入2024年以来,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更全面提速,未来5到1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高度自动驾驶移动出行服务市场。
曹操出行与吉利合作,部署量产的L4级自动驾驶车辆,且正与业务合作伙伴合作启动无人出租车计划;如祺出行推出了有人驾驶网约车和Robotaxi混搭的模式,预计2026年开始商业化;滴滴与广汽埃安合资成立安滴科技公司,并拟于明年推出L4级Robotaxi量产车。
要在Robotaxi赛道上获得领先优势,量产、运营和技术缺一不可,要同时集齐三种能力,除了像特斯拉这样“单打独斗”外,在国内更多玩家选择合作的模式,形成出行平台+大型车企+自动驾驶公司优势互补的“金三角”关系。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robotaxi已经成为出租车行业的新趋势。未来,人们可以通过手机APP即可呼叫robotaxi,实现智能化定位、停靠、路线规划、费用结算等功能。相比传统出租车,robotaxi具有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更环保的特点,未来将会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和出租车相比,Robotaxi在国内可以为运营车队节省的一个司机的开支就接近10万元/年。而海外平台Waymo曾经计算,Robotaxi的行驶里程数能达到普通车辆的6倍。
无人驾驶逐步普及
如何革新广告营销行业?
毫无疑问,无人驾驶技术,将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改变整个城市的交通。除了对出行和交通行业的影响,无人驾驶对广告行业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正如奥迪CEO施泰德所言,“汽车现在已经成为了第二客厅,它是一个私人空间。”
无人驾驶技术和车联网,将实现出行场景下人与人、车与车、人与车的连接,产出海量营销人梦寐以求的大数据,也将促成物联网实现生态式闭环。在汽车这个“第二客厅”中,互联网公司以及数字媒体,将成为最大的获益者,通过LBS技术、AR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进行更为个性化、人性化的场景化营销服务。
如果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将人们从驾驶中解放出来,这对于数字广告商而言,当然是个利好消息,它将能够占用消费者更多的查看内容和广告的时间。但是,有人得利就必然有人失意,不少广告形式将遭到重大冲击。
一、数字广告商们,可以喜笑颜开了。
无人驾驶汽车最大最明显的影响,是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以及让道路变得更加安全了。无人驾驶技术解放了司机们的双手与大脑,如果不出意外,这部分时间会转移到智能设备上,包括手机、平板以及车载屏幕上。
不管是娱乐还是工作,都会用到这些屏幕。人们在这些屏幕上花费的时间越多,移动应用开发商们也将获取更多的用户使用时长以及变现能力。数字营销和移动营销行业,又将开辟出一个全新的战场。
二、广告商信息是否能融入车联网系统中?
如果说上面这些广告仍然属于硬广告范畴,只是换了一个展示空间,那么,把广告商信息融入到汽车的人工智能系统之中,这应该是所有广告商追寻的最为理想的广告状态了吧。
试想一个场景:对于那些躺在座位上,只想让谷歌汽车带他们去目的地的用户而言,可能就乐得看到系统推送的广告。当用户驾车到某处旅游胜地,谷歌可以为用户推送一些当地餐馆,酒店等广告信息。
作为无人驾驶汽车开发者以及安卓汽车平台开发商,谷歌现在正极力讨好传统汽车制造商。谷歌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希望这些无人驾驶汽车能够使用谷歌的软件,就像是各大手机制造商使用安卓系统一样。
三、广播行业,再次遭到重击。
汽车产业的繁荣,令广播行业迎来“第二春”,车载广播、交通台迅速崛起。但到了数字时代,更具戏剧性的是,在争取司机注意力这件事上,打车软件居然成为广播的重要劲敌。
接下来,无人驾驶可能会为广播行业再次敲响丧钟。在无人驾驶的环境下,司机不仅能够听想听的东西,而且还能够看任何想看的东西,做任何想做的事儿。司机会很快将其时间和注意力,放到更多的娱乐形式中去。这无疑对于广播是重大的打击。
四、户外行业,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在人工驾驶的环境下,司机需要全神贯注观看前方的路况,专心驾驶,当然也会顺便欣赏下映入眼帘的广告牌。但是,如果无人驾驶技术能够实现,司机就不需要朝着窗外四处观看了,只需专注于手头的智能设备或者工作。因此,户外广告将会丧失一部分司机受众。
如果户外广告想再次吸引这部分司机的注意,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得足够具备智能化。智能化,即把户外媒介与汽车,实现数据的互通互联,真正提供车主需要的信息。
总而言之,对于广告行业而言,无人驾驶技术将是一颗具备超强引爆力的炸弹,在这个“第二客厅”中,传统形式的广告将会进一步受到冲击,数字广告及基于LBS、AR、人工智能推送的场景化广告,将会有催生更具想象空间的力量。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媒介三六零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