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直播带货洗脑的人,摁在地上摩擦一顿就好了!

毒评DUPING 毒评DUPING

4年前

收藏 收藏 2

点赞 1

【摘要】:直播带货和短视频兴起的时候,当年鼓吹创业时代的人又复活了,也不管你合不合适,也不看这事儿到底有多复杂,上来就摇旗呐喊:再不搞直播就晚了!

1

2013年夏天,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流传着一个段子:在创业大街你要不谈个大几千万的项目,都不好意思去星巴克喝咖啡。

那时候全民搞创业有多火?不亚于大跃进时期炼钢和养猪,随随便便一个洗车的APP产品还没进A轮都拿了几千万融资了,一度以为那时候的钱都是大风刮来的。路演的年轻创业者个个像人民公社时期的大好青年,上台打开PPT一顿狂秀,拿了融资就开干,史称「PPT创业」。

仅仅三四年光景,创业圈哀鸿遍野,各种创业公司倒闭,电视上都是老板跑路的新闻,据说小黄车排队退款的用户高达八位数。而当初摇旗呐喊创业时代的人呢?鼓吹让年轻人投身创业大军的人呢?似乎也随着万众创业的大潮一并退去了。

疯狂之后,一地鸡毛,大家都觉得这是一场浩劫。从创业潮兴起到结束也不过几年时间,大家像经历了一个时代。有些人年纪轻轻就布满皱纹,整天殚精竭虑,郁郁寡欢。退潮之后我们都以为世界进入了沉思阶段,最起码大家再次面对流形产物的时候会保持冷静,事实证明,人类并不聪明。

直播带货和短视频兴起的时候,当年鼓吹创业时代的人又复活了,也不管你合不合适,也不看这事儿到底有多复杂,上来就摇旗呐喊:再不搞直播就晚了!

还是那拨人,还是那个嘴脸,还是同样的「大跃进」。

2

许知远说:流行其实是陈旧的。的确,流行产物如同波涛汹涌的浪潮,万川归海,能量巨大,抓住了不一定能消化,能消化的人本身就很有巨大的能量。

公众号红利大潮的时候,咪蒙抓住了,也消化了。从新华社离职的六神磊磊抓住了,也发挥了能量。要知道这些人本身就具备一定能量的人,新媒体是浪潮,他们只是顺势而为。

比文字内容更加体现快速度的是短视频,抖音横空出世之后所有人的时间被绞杀的支离破碎。这还不算,所有人都被算法设计了,沉浸在抖音中无法自拔,从一开始的小姐姐跳舞到现在的一分钟短剧。所有的沉浸和消耗只有一个目的:杀死时间。

有时候我们在抱怨时间不够用的时候,但却在抖音里花了大量的时间。

比短视频更加魔幻的是直播以及直播带货。很多人被突然火起来的短视频打的晕头转向,买了设备也来做视频博主,还没起色的时候又进了直播室唱歌跳舞,甚至有些男人干脆扮起女人...

直播像一味春药,刚入局的人都有点飘飘然,在特效和滤镜中迷失自我,像带了一个VR头盔进入了虚拟世界嗨的停不下来。关键时刻,李佳琪和薇娅做直播带货突然实现财务自由,大家又坐不住了,直播间里的人不跳舞了,也不唱歌了,开始玩起当年电视购物那一套,对着镜头歇斯底里的卖货。

人类的聪明并不相同,但是蠢起来大多一样。

3

除了蠢还有一股莫名其妙的蜜汁自信。不知道为什么,总有很多人觉得自己直播也可以带货,其实在镜头面前摇头晃脑都放不开,更不可能学阿纯那样千奇百怪的女装姿势也能吸引千万级围观了。

朋友圈里也不乏一些自以为是的「布道者」,他们总是孜孜不倦地跟领袖讲话一样,不厌其烦的发着一些名人鸡汤,鼓吹直播带货即将定义经济新模式,固定的文案和排版以及批发式的模糊图片告诉大家,我就是公然的搞传销了,你不还是照样焦虑。

从来就没人认真的考虑自己合不合适直播,能不能带得动货。更严重的问题是他们不会去正视直播带货的门槛,也不知道这个门槛背后是有多专业的体系来支撑。他们只看到薇娅直播间明星不断,李佳琪直播间动不动百万人围观,他还买了价值几个亿的房子。大家都在幻想赶上这辆特快专列,一飞冲天。

但,没人会真的愿意去看李佳琪和薇娅背后强大的团队运营和供应链体系,以及他们夜以继日的工作和过度的消耗自己,只愿意去看光鲜亮丽的一面。

我想起庞麦郎的歌里有一句词:摩擦,摩擦,在这光滑的地面摩擦。有很多人就是缺乏这样的摩擦,只要脸与地面发生亲切的摩擦之后,疼痛会告诉你现实是多么残酷。

也有人不服,昂首质问:不会我可以学啊!我们要拥抱变化。

这话听得很熟悉,我想起马东和许知远的谈话,马东的每一句里都充满了「拥抱变化」。但是聪明人和笨蛋的区别是,马东很清楚什么变化可以拥抱,还有的变化是不能抱的,要不然很容易报销。但很多人以为自己也是拥抱变化的聪明人,其实脑子里满满都是想着如何简单暴富的屌丝思想。

鸡汤里有一句话说的很对: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自己认知的时候,这个社会有100方法收割你,直到让你的认知和财富相匹配为止。

4

我一点也不反对短视频兴起和直播带货的火热,无论流行经济是不是经济,即便消费主义文化会反噬社会,要知道退步也是一种进步。历史大潮几次涨落,告诉我们无数次,历史上每一次变革都是有意义的。所以短视频和直播带货一定是有意义的。

令人反感的是,它可能是一件好东西,但慢慢就变成了「全民毒品」。本该让人冷静下来好好思考的东西,结果变成了一种集体主义高潮,所有人陷入狂欢中无法自拔,还有人不惜重金去开创新事业。

中国首部聚焦互联网创业者的纪录片《燃点》,其中一个创业者故事值得回味。他好几次创业失败,有一次见到知名投资人,在接洽的过程中,投资人连问几个问题都切中要害,并指出他的项目没有核心模式,根本还没到拿钱的时候。

而这位创业者一意孤行,这个坑不行就换个坑,甚至不惜卖掉老家的房子投身创业大军,每次谈到这些都会比较激动,甚至认为资本根本不懂。他从不会想想自己是不是合适创业?以及这么多次为什么总是失败?而且总败在一些基础的事情上。

片子结尾,不知道他是第几次创业,又失败了。但他可能还会继续创业,因为他信奉生命不停,折腾不止。

那是一个你要不创业说出去都丢人的年代,创业失败前一屁股债反而一点也不丢脸,即便你做倒闭了一家公司,别人还会投来艳羡的眼光。就跟现在你要是某个视频博主,某网红小V,总会有一个看不见的光环,不管多大,总觉得自己跟大时代连上线了。

5

被直播带货冲昏脑子的人,也需要被按在地上狠狠地摩擦。

无论是直播带货还是短视频风口,其根本逻辑还是内容创作能力决定了高门槛。优质内容创作者无论是公众平台还是短视频,或者说直播带货,都不会受限于载体呈现方式,最终能引发用户增长和粘度的是内容价值。

扎堆入坑的人选择视而不见,或者专业能力和变现需求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做内容,也做不了内容。所以你会发现很多跟风者,每天有人不停的拍vlog,每天都有人在直播。结果视频点击率很低,直播也没人看,硬件设备都跟上了,但是内容不行啊。

说到底,这是个专业的活儿,是有很高门槛的,不是会说话和拿个相机就可以的。

鼓吹直播带货和做短视频的人,只会看风口和分析趋势,只会用肉眼去包装看得见的东西,而不去用脑子来思考。所以他们传递的很多信息都是无用的,都是表达焦虑和收割韭菜。

从来没人告诉我们做直播带货和短视频的门槛在哪里?如何在热爱的基础上培养系统的专业性?如何在流行元素上创作热点内容?如何在扎堆的同类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差异性?如何经营性的试错找到符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如何变现实现专业团队化运作?

把这些问题想一遍之后,一群人会懵逼,另一群人已经淘汰,还有一群人可能咬咬牙接着干。

被太多励志鸡汤和成功学打的爬不起来的人,如同毛主席说的资本主义「糖衣炮弹」,太阳底下无新事,历史早就告诉过我们真相,所以凡是动手之前都一定要动动脑子,想一想这事儿能不能干?盘一盘这事儿怎么干?计划计划从哪儿开始干?

一定会有杠精反驳说,想那么多有什么用,干就完了。干,就完了,能喊这句口号的人肯定有一定勇气,但支撑勇气的内核是底气。

这种「底气」其实大部分人没有,但大部分人蜜汁自信,都以为自己挺着大肚子是怀才不遇,其实都是一堆脂肪,最有可能是胃胀气,放个屁就瘪了。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毒评DUPING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毒评DUPING

毒评DUPING

微信公众号:毒评DUPING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