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刷屏短片,既不“五四”,也不“青年”?

营销品牌官 营销品牌官

6月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1

【摘要】:B站短片刷屏,给品牌的几点启示

不到 24 小时

点赞 10 W+,转发 10 W+,红心 10 W+

这个五四青年节

B 站短片再次刷屏朋友圈

然而有人却说,阿 B 今年这支短片拍得“离题”——

既没体现五四精神,又没聚焦年轻人

“乍一看说的都是民间自媒体的错,挺不‘五四’的”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一支“不五四”的五四短片,却能引起年轻人热议?

为什么五四出圈品牌,总是 B 站?

借着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聊聊 B 站五四营销带来的启示。

“不五四”的五四短片, 如何引 起了 年轻注意力?

对于此次 B 站刷屏的短片《大魔术师》,@广告狂人 视频号是这样介绍的:

“在五四青年节之际,小破站携手演员祖峰推出了一部深具讽刺意味的喜剧短片。该片通过巧妙的隐喻手法,犀利地批判了当下互联网上盛行的反智内容,同时也揭示了网络乱象的真实写照,呼吁大家铭记五四运动的精神,坚持追求真理和实事求是,共同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

讽刺、喜剧、犀利、隐喻,光看介绍就有预感:

这是一支信息量巨大的短片

果然,将近 4 分钟的时长中,几乎点名了当下网络传播所有无良营销套路:

· 猎奇:“鸡能长出四个翅膀”

· 八卦:“⼤明星⼀年可以去世十八次”

· 制造焦虑:“所有食物均可致癌”

· 设定剧本:“想吸引男的看,就编个天价彩礼的故事”

· 引战炒作:“第一要抓民族仇恨”“第二抓幕后黑手”“第三要绝对”“最后要学会要抓细节”
......

信息量大的好处在于槽点密集

槽点一多,话头就多;话头多了,人们的表达欲就被引出来了。

毕竟,谁的家庭群里没几条“不转不是中国人”?谁的点赞列表里没有几段“罗翔说”?

网生代青年对于短片揭示内容深有共鸣。

对于他们而言, 生活从来不缺槽点,但缺短片这样的“领槽员”。

因而这支短片出圈原因之一,就在于满足了他们释放厌恶情绪的需求。

当然信息量大也有坏处——容易冗长,耗人耐心。

为了避免观众丧失兴趣,短片还在呈现手法上进行了三大设计:

一镜到底、节奏强化、反派视角。

快速变换的场景,能够不断带来视觉新鲜感,丝滑流畅的转场,则强化着场景的代入感;

配合“大魔术师”密集叙述和催人跟上思路的鼓点配乐,完全不留一点时间,让大脑反应厌倦(上一次像这样被配乐裹挟,还是在看《神探夏洛克》)

当然最绝的,还是祖峰对于“李涯”一角的再现。

这一出自电视剧《潜伏》的经典反派人物,曾是百年前搅动风云的好手。

短片借助他的反派视角,将互联网时代那些愚弄人心的把戏一一拆穿,一 方面强化了短片的荒诞感,加深了对 当前网络盛行反智内容的嘲弄

另一方面,还有一层以史为鉴的深刻用意,借“落后愚昧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短片意在唤起更多年轻人觉醒,警醒反智内容对于思考力的麻痹

因而在官官看来,相较于批判这支短片“不符合五四精神”,我们更该警惕落入原教旨主义——

新时代的“爱国、进步”, 不该是 “瞅见一大红点儿,你就说他精日” 的极端主义“爱国”,也不该是 “写几行字,说性子软的人都得看” 的形式主义“进步”;

自媒体时代的“民主、科学”,更不该是“无底线博流量”的自行其是,以及片面传播信息的“伪科学”。

对于当代青年而言,强化信息甄别能力、保持独立思考能力,才是避 免愚昧落后的真正良剂,也是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五四精神的有效践行。

B 站“五四营销“带来的几点启示

我们都知道,这不是 B 站第一次凭借“五四”短片出圈。

自 2021 年《后浪》刷屏开始,几乎每一年五四青年节,都能看到 B 站的出圈表达,“五四青年节看 B 站今年会说啥”甚至成了不少 B 站用户的隐形期待。

虽然并非每一次的内容,都能为大众所接受,我们仍能 在其长达 5 年的试错与 实 践里, 学到以下几点:

 01 长期营销:要有一以贯之的长线主题  

契合青年节的立意很多,可以缅怀先驱,可以表达憧憬,可以歌颂少年情怀,也可以为青年发声。

而 B 站连续 5 年的表达,其实都有同一个主题,那就是探讨

“究竟什么是年轻人?我们又该成为怎样的青年?”

是当下这年轻的一代(2021年《后浪》)?是《不被大风吹倒》的人?还是迷茫未来却能清醒看到成人世界缺憾的人(2023年《我不想做这样的人》)?

去年的《如何快速变老》告诉我们,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年轻的重要标志 ;而今年的 《大魔术师 》要求我们求真求实、保持理性思考

B 站给出的答案不一定是标准答案,但它每一年都在给出的新答案,这也让它逐渐将五四精神内化为自己的品牌文化。

 02 稳定输出:要有灵活新颖的多变视角  

那么在长线营销中,该如何保持稳定输出呢?

B 站给出的答案是: 不断变换观察视角

《后浪》看见的是被时代眷顾的年轻一代;《不被大风吹倒》回应的是“遇到人生艰难时刻”的青年;《我不想做这样的人》是被成人烦恼困扰的青少年;

《如何快速变老》展现的是一种将年龄当作数字的青年精神;而《大魔术师》揭示的则是一个亟待青年解决的时代课题。

从俯视他们到平视他们,从站在青年立场正视青年困境,到从时代困境反观青年立场, 观察青年的视角在变,青年自身视点也在变

这些变化,让“青年”不再是一个标签、一群图谱化的人,而这些多元化的表达,让大众看见更真实的青年,让 B 站更进一步走近青年。

 03 警惕说教:要去展示,而不是告知  

维基·金在《21天搞定电影剧本》中曾说过,呈示是去展示,而不是告 知。

“如果你有一个问题,把问题表述出来” ,不要去表述答案——因为你的答案并不一定正确。

那年《后浪》火遍全网但被喷,就是吃了说教的亏。它只看到了青年世界的一个面,却试图以片面的经验指导全世界青年,那些崇高缥缈的言论,最终只给自己打上了爹味印记,并未获得青年群体的共鸣。

与之相比,今年的《大魔术师》堪称高明。它只以戏谑的语言罗列当前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把“怎么解决”甚至“怎么看”的问题,都留给青年自己去找答案。

这种创作上的留白,反让艺术与现实实现了接轨。

最后,再跟大家分享一个冷知识:

深谙社媒操控技巧的“反派”,自己却远离社媒;

艺术的讽刺意味,在现实层面到达了顶峰。

截图来自电影《毒战》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营销品牌官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营销品牌官

营销品牌官

微信公众账号:营销品牌官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