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号,对话11位女性广告人

廣告狂人 廣告狂人

8月前

收藏 收藏 3

点赞 5

【摘要】:对话女性广告人

3月8号,我们想对话女性广告人

在3月8号国际劳动妇女节,在这个女性占比高达62%的广告行业,在广告狂人,我们和她们一起聊聊天。

听听那些顺利的曲折的、勇敢的胆怯的、从容的焦虑的故事;看看那些相同或不同的经历、性格、情绪;认识一群鲜活的女性,而非被雕刻的完美神像。

10个问题,11位女性广告人,万字采访,以下。

 

1. 入行的契机是什么?入行前有对生活/工作做过规划吗?最后都有实现吗?

入行的契机是大四最后一个月被老师赶出来实习,不然不能毕业,就找了家广告公司,看到了文案这个职位,觉得我喜欢。入行前没有什么具体规划,觉得未来肯定能当CD,ECD啥的吧,最终在没实现之前就失去了兴趣。

我从小就想做创意相关的事业,画了十几年的画,学了广告设计,但一开始以文案入行,当时的想法是先做三年广告创意,去做绘本插画师。后来觉得广告可以创造更多商业价值,去学了两年战略咨询,最后在热店长达十年创意整合实战。

近24年的市场营销与品牌管理生涯里,前半段在甲方,从LVMH开始带Sephora丝芙兰进中国,带Dior彩妆品类,随后带Michael Kors,在Tory Burch作为品牌营销传讯长,营销传讯总经理进中国,一直到后来进入广告行业,其实一直都是在品牌营销传讯领域。进入到广告业等于是选择了在领域上更为专注,而行业上更为宽阔的选择,这个契机在于意识到消费者对于许多产品的需求界限开始模糊了,比如说奢侈品对心理与身体健康维度的考量,更多的生活形态品牌进入中国,在广告行业能有更宽阔的思维从消费者的全生活足迹来看他们对于品牌与产品选择上的想法。

入行前如上所述都是有规划的,在紧密观察市场与消费者的行为变化之际为自己选择出职业道路的改变,或者说拓宽。而这个改变至今也确实实现了我对于市场,品类,消费者,品牌,产品之间关联的理想。 

专业读的就是广告学,当年的4A也充满光环,是梦想去的地方。我是P人,没啥计划。

入行的契机是,读的广告专业,好在专业里广告氛围还挺好的,参加广告比赛参加实习,然后就正常入行了。(规划)我记得应该没有过,幻想肯定有,已经不记得自己的幻想是什么了。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就确定自己会做广告相关的事情。并没有特别的原因,只是感受到了宇宙的召唤,在还不了解广告是什么的时候就已经热爱广告。凭着直觉确定了人生策略方向,然后沿着命运的安排努力。Blank和广告的关系是“漫长的路过”,而我为这次路过准备了20年。

入行对我来说,是一件顺理成章又幸运的事情。我是广告策划专业出身,毕业后就进了广告公司,彼时恰逢广告的⻩金年代,国际4A的从业经历帮助我完成了广告的启蒙及进化,初步形成了对广告的理解与价值观。入行前,我的偶像是Vivienne Westwood西太后,所以我最初的梦想是做一个自己的服装品牌。在广告公司的工作之余,我也开过两家服装店,做过五年业余服装买手,虽然暂时没有实现成立服装品牌的梦想,但在机缘巧合之下,按照自己的想法开了一家广告公司,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我大学读的是广告专业,在校时幸运拿了些奖,也挺喜欢广告的,就顺其自然了入行了。没有什么规划,当时就想到全球最有创意的广告公司工作,甚至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就见一步走一步(现在也是)。

本身读的就是广告专业,大学的时候有想过毕业顺理成章去4A上班的。但毕业前夕知道有位师兄正在经营创意热店,觉得从理念到模式都很新鲜,就直接去了。可能是白羊座的缘故,我思考问题一向比较直接粗暴。我觉得当生活面临选择的时候,说明人生要跨向下一个阶段,虽然阶段有大有小。这时候所谓的规划是基于此刻经验判断的,不一定准确,还会让人丧失做选择的快感。所以我基本都是先选了,再去边走边对生活和工作做计划,条条大路通罗马,没什么一定是对的路,修炼自己而已。因为没什么可量化的目标,所以目前为止也谈不上实现不实现,但想保持积极乐观,是有做到的。

由于一些机缘巧合,多年前我从传统媒体行业有机会转向当时正蓬勃发展的公关领域,继而涉足广告圈。作为J人的典型代表,我比较喜欢条理清晰、有计划性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因此,我总会为自己设定长远或短期的规划,并实现它们。

因为《国际广告》杂志对一位女性前辈的采访进入行业,所以一个人是有机会影响另一个人的人生的。没有规划,只有无穷的想象。还没到最后呢,况且生活也一直都在动态变化。

2. 在项目中会特意代入女性视角思考吗?女性思维在广告行业中有独特的优势吗?

并不会特意带入女性视角,还是把自己当个人,但毕竟是个女人,我的视角可能就是女性视角?作为女性,可能更加能共情一些细腻的情感,切入点也就可以更加尖锐,这也许就是女性思维的优势了。

会的。女性的创意会让世界更精致,更可爱。

做某些品类的时候如母婴,女性用品等是特别需要带入的,但是其余尽量以人类的角度,不分性别的消费者角度去看品牌与商品,毕竟品牌价值不能只与一种消费者性别共鸣,它应该是辐射更广的心灵情绪层面。“女性思维”这个词我可能不太认同,我认为每一个人在每一个人生阶段的思维都会改变,演化,这个思维应该是考虑到全部人类与整个社会的。 

每个创作人的创意都来自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每个人的边界和天花板也来自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所以这个题目,我感觉是个伪命题,只要是创意人都会带入自己特有的视角,作品也会拥有自己视角的风格,这个风格里会有男性也会有女性,你要说优势,可能是我们自带天然“去油力”。

所以我们并没有特意按女性这个身份做选择,只会按自己的喜好来挑选brief,我其实很怕这个所谓的“女性思维”,这反而会被一些人脸谱化地解读为:啊,她是女性,哪个卫生巾的项目适合她,哪个护肤品的项目适合她…… NoNoNo,拜托大家先看到我是个创意人这个身份吧。

当然我也不得不承认,男性广告人都非常的友好,常因为我是女性创意人给我过多殊荣,搞得我有时候也会常反思,是不是自己蹭了这个女性身份的时代红利。

会,在不破坏创意本身的情况下会多融入一些改变,但我不赞成事事都要去照顾政治正确,那简直就有点疯魔了。女性思维在广告行业中怎么会是独特的优势呢?是非常通用的、广泛的优势呢。

无论我怎么想,我的视角就是女性视角,就像是已经在河流里的船,是没有办法再次“驶入”这条河流的。女性在这个行业的优势不是「思维」,而是「感受力」,那种细腻的,具体化的面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力。「思维」是工具,是无性别的。

会,这是一种本能。前阵子在社交平台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内容,它的创作出发点是“如果《热辣滚烫》是男性导演来拍摄会是什么样的”。于是我在想,其实我们看到的很多影视作品,大多是从男性视⻆来阐述的,甚至于很多女性议题的影视作品也是由男性来执导的,所以近几年上映的从女性思维出发的影视作品让大众产生了新鲜的感受和思考。男性思维和女性思维本身不存在高下之分,但多元视角却能带来更多创作的可能性,电影行业如此,广告行业亦然,期待更多女性思维的广告片出街。

不会。在女性之前,首先是个人,人性先于女性,而且又因为我就是个女的,所以不用特定带入,它本质上就有。但无论男女,作为广告创意人,我比较习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去看待问题,而不是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女性思维)有优势。我觉得女性在思维发散性和共情力上都非常强,充满想象力且很会表达,而且女性天生充满爱,爱是有很强的感染力的,这在传播行业中都很重要。

没有特意代入过,可能本身就是女孩吧,哈哈,看啥都是女性视角。我一直觉得很幸运的是我的合伙人们虽然都是男生,但都是拥有细腻情感,温和稳定的男生。我很相信吸引力法则,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创意团队也都比较细腻真诚,相较于女性视角,我们更愿意用“普通人”的视角去思考。真诚的善良的去想解决问题的方式。

如果说“女性思维”在广告行业是否有优势,我觉得还是有的。不过我无法准确的定义到底什么是男性\女性思维,如果按照刻板来说,男性有逻辑讲全局,女性更感性重细节?我可能趋向于「女性思维」会更有「耐力」,像一根弹力绳,能伸缩。这个行业重视内容,好的创意是需要持续打磨的,也需要扛住压力。

这需要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而定,有些客户需要借助女性视角,有些则无需,加之广告行业的从业者现在看来并不是少数,所以我认为在广告业中目前并没有必然的女性思维独特优势。

不会特意。但身为女性这个事实不会变,所以给予者、观察者、怀疑论者、保护者、悲情浪漫者、调停者等女性的分身会在项目不同阶段本能的启动。全世界有一大半的商品是女性在购买,我建议每一个广告人都应该带着女性思维去思考眼前的品牌和商品。女性思维不分男人和女人。

3. 您觉得女性议题营销最大的雷区是什么?

最大的雷区就是刻意或用力地讲女性议题。想打破定义,实际上又重新给女性下了定义。既然女人没那么容易定义,就不要瞎下个结论用来做广告。弱者才会使劲强调自己的强大。女人自己不会那样鼓励自己的。

刻意强调男女不平等,制造性别之间的冲突。

女性议题营销应该真的为性别歧义/歧视或是不公做到贡献, 应该真正能够帮助在某些社会“标准”下受限制的女性人群突破框架约束,让她们更有勇气,或是产品帮助去成就自己。在这个过程里很容易流于形式化,口号化,最终变成一种带货,忽略了价值观的形成,以及这个价值观是否是目标女性所迫切需要的。

最大的雷区,可能是不同的“边界感”,不论是客户还是创意人本身都需要注意。

因为很多男性在个人的人生经历中自然接受了一些观念,并觉得这些观念没啥问题,但是男性和女性的边界感是完全不同的,有些男性看来很好笑的东西,说真的在女生看来好油腻。这个边界感存在在男性和女性,也存在在上一辈和这一辈。

很久之前我有一次在车里听音乐,就和我老公吐槽以前的这些音乐歌词简直逆天,他就觉得这些老歌词没什么,我俩还争执了一下,不久之后这个话题竟然上了热搜。所以这种认知上的不同是根深蒂固的,很多人不论看起来多潮流,多前卫,有些地方的固有认知很难改变,或者说作为本身享受到这个利益的男性方看来是一切都是天然合理的。

最大的雷区我觉得就是——由男人来操刀。哈哈哈开玩笑(也不是完全开玩笑);认真来讲我觉得这个问题聊起来非常复杂,一个女性campaign出来女性不喜欢,我都觉得不是什么雷区了,最怕的一种隐形的有害的影响。

分享一个想法,你看余华最近出了一本书叫做《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我还没看,哈哈,但是就用这个来说吧,女性也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可是我们常常看到的女性营销或女性观点都是一个声音试图去覆盖所有,一个片酬上亿的女性和女性聊独立,最容易被打动的是那些工资3500的女性,这样会带来什么结果呢?所以其实女性营销的雷区可能还是我们这些有话筒小众群体的自我意淫。

议题变成话题。“营销”变成“消费”。

女性议题最大的雷区是去定义女性。比如传递出“女性只有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才有真正社会共识上的自由”的观念,从而给女性制造各种焦虑困扰。

想表达的太多,观点比较单一,单方面的说教输出让人疲倦。而且都有点太严肃了。

最大的雷区是,老想为女性「正名」。一旦陷入到正名的语境中,就会出现夸大、刻板或是无脑吹捧。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和家庭角色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我认为,传统的“妈味”营销可能会被认为过于陈旧,不是现代人所喜欢的表达方式。此外,消费者也日益重视性别平等和包容性,她们更倾向于不受固有性别角色定式的广告和营销方式,也更倾向于理性的消费决策,而不是仅仅基于情感因素。因此,以“妈味”为核心的营销可能无法充分覆盖多样化的消费人群,不再被视为主流的营销策略。

初衷都是「不想定义她」,结果都在「定义她」。

4. 广告行业算是“女性友好”的行业吗?

是的。广告行业没有强烈的阶级感,也没有太强的男女之别,idea好的就是厉害的人。

是的,人际关系比较简单,公司一半以上都是女生。

曾经很多行业都不算是,广告行业应该算是一个,从文化到对于职能的一些固化stereotype,但我也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创意人,CEO等都是女性,这是一个越来越健康的现象。 

对女性最友好的城市应该是上海,营销行业也是,虽然广告创意总监级别男性较多,但是营销市场部基本都是女性为主。且目前趋势可以看到女性创意人崛起很快,从我司招聘来看,也是女性的简历会更优秀,本公司女性创意对男性创意差不多达到了7:3,其中3里面还有不少,咳咳,你懂,我就不说了。

打个广告,意类2024春季大量招募,美术、文案、运营都需要,另外我们也想平衡下男女比例,欢迎男生投递简历。具体可以看意类招聘公告。

相对来说,应该算的,只要是和人性、情感相关的行业,女性都挺有优势的,加上这个时代的女生就是比男生的很多品质都更好,女生更耐心更认真。

如果女性友好指的是「安全感」,那广告行业不是,广告行业不提供那玩意儿。如果女性友好指的是「成就感」,那是的。去看会议室里女孩们的精神状态就知道了。

不太确定。但我期待越来越多的包容、理解和尊重,共同创造一个“女性友好”的行业。

虽然我不能代表整个行业发言,但至少我呆过的地方和接触过的客户来说,对女性算是友好的。也许和我接触的人大多数都是女性有关。

我觉得重视创意的行业,不在意你是不是女性,只在意你强不强。这个强可能是审美好、文案好、有想法、有个性或是有趣。这也是我一直比较喜欢这个行业的原因,相对纯粹(如果哪女性不友好,先别上升到行业,可能他们公司烂)。

是。在许多方面,广告行业正在努力创造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平等的工作环境,以更好地吸引和留住女性人才。甚至不止对女性友好,我们也在努力对更多特别的、个性鲜明的人群给予友好和包容。

当然不友好啦!大着肚子挤着奶在加班的比比皆是。

5. 在广告这条路上,您认为自己最厉害的武器是什么?

最厉害的武器就是真诚。

洞察商业底层逻辑的敏锐,懂生意的创意人。

对于市场,品类,以及消费者行为之未来走势的敏锐预知与判断。以及对于一个品牌进入中国它的定位应该怎么做。

我要说是性格,你们会不会失望啊,哈哈。(小编,怎么不是创意?)

就是还好,我是一个对什么都有自己见解的人。我认为这个对做广告是非常重要的。

适时的胆怯。我对于事情在哪里会变得糟糕有强烈的预感。

生命力。在我的概念里,生命力是一件很重要的特质,它能陪伴我、催促我去尝试更多可能,勇敢地做出判断、勇敢表达,表达真我的同时做出向好的改变。

相信。我很愿意相信一些东西,相信好的创意,相信总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相信付出的本身就是回报,也相信会遇到好客户,相信我们会越来越好。

目前来看,我最大的弱点也算是自己的武器了。我是艺术生,刚入行的时候是ART,后来创业初期对接客户,再后来比稿,嫌请策略太贵,自己写。所以我没法说自己曾经是一个很棒的美术、文案或是客户经理。目前来看,什么都干一遍,对创意会有不一样的理解,我是一个优秀的打杂者!

我认为拥有“化繁为简”的能力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抽丝剥茧,提炼核心要素,以及找出简单明了的解决方案或表达方式。在工作或生活中,我通常都会通过“化繁为简”有效地处理复杂的问题和任务,并将其转化为清晰明了的行动方案或解决方案。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也能有效改善沟通与管理团队的能力。

凡事不怵。

6. 最讨厌被贴上怎样的标签?

不讨厌被贴标签,贴标签说明被人看到了某种特质,总比无人问津好,也是好事,没必要得了便宜又卖乖。

没有。

“女性营销人”“女高管”希望有一天这个女字可以被去除,不再第一用性别辨识我们,而是用经历与能力。

标签就不喜欢,但这个也没办法,就是大家快速认识你的方式,把一个人总结在几个词里面。不论好的还是坏的,你想要打破这些,都需要花比之前多好几倍的力气。

好像还不是一个能被人贴标签的人。

作为一个个体,我反感一切形式的标签。甚至包含“女性”。作为一个企业负责人,欢迎大家给我的公司贴标签,贴错了也不要紧,贴错了就是我自己没做明白。

最讨厌被贴上不是传统意义上好妈妈的标签。经常会被问到很多让人想翻白眼的问题:“天啊,你看起来不像妈妈”“天啊,你不喂饭吗?不管作业吗?”...... 我想我的方式,可能不常规,但也很适用。如果孩子不吃饭,我会和他说“不吃饭就会饿死”。然后用更多的时间,和他们聊聊“宝可梦宝典哪个最可爱?”“coldyplay出新歌了,我推给你听一下”......

任何标签。

什么标签也别贴,一贴就很想逆反。

我不太喜欢被贴上“女性广告从业者”这一标签。因为既然女性已不在少数,何必再挂这个形容词?

稳。

 

7. 更喜欢可控的生活还是不可控的生活,为什么?

不可控的。不可控意味着未知,未知带来期待感,而人的大部分幸福来自于期待感。

喜欢可控的生活,我追求内心的秩序感。

喜欢可控中有一些惊喜,有一些突发状况,有一些改变,在变动中构筑新的solution是我蛮沉迷做的事情。

我肯定喜欢可掌控的生活,要不你想要我焦虑死啊~ 不是,难道还有人喜欢不可掌控的生活吗?

隐私问题,拒绝回答 :)

一个人长大变老的过程,就是一个失控的过程。这是客观事实。我会竭尽所有可能实现可控,但接受不可控的结果。

接受生活里70%是可控,30%不可控,并学会享受失控,不失控怎么会有新的体验呢?

嗯,生活很难可控。具体的生活我喜欢可控,也可控,例如今天要不要买花,中午吃什么;但长远的生活我也想可控,但控不了,譬如我无法确定接下来的日子我还要不要买花,这辈子还能吃多少顿。有时候我想,如果试图控制生活,那好像就会被生活控制。还是算了,顺其自然,惊喜反而会多一些。

天啊,我好贪婪,我希望在可控的生活中,偶然出现一些不可控的事情,哈哈哈哈哈。因为生活老是不可控,那人就没法思考了,天天被动解决问题,把自己活成了一个马桶塞。靠理智和经验让生活有个大的走向,剩下的别纠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吃苦了也算是成长了,怎么也不吃亏。

我喜欢可控的生活,它能为我带来安全感、自主感、成就感,也能使我的工作变得更为高效。

好问题。这个问题暴露了我其实也是个贪心的人。

8. 会有至低(择业迷茫、年龄焦虑、精神内耗)时刻吗?通常会怎么缓解?

有迷茫。解决方式就是,既然没法掌控什么,那就只做能确切地让自己变厉害的事,比如看书运动学新技能。

经常有,更多是作品的焦虑,但是焦虑也让我追求更好的创意。

作为母亲,我想是在三年前做妈妈的时候,去思考如何管理家庭生活与工作,如何从两边找到互相共存的方法,找到可以互相借鉴的解决方案。低谷与迷惘好像从来没有出现在我的身上,我喜欢挑战,喜欢寻找方案,喜欢去优化生活与工作里每一个值得我去精进的地方,所以当这些moments出现的时候,我更觉得兴奋。

但这不是一个尝试一次就能解决的事情,而是一直不断在自己的时间安排心态与处理方法上要去打磨的过程。我也觉得这永远不会停止。对管理团队以及帮助员工成长上,也让我领悟到其实很多经验与育儿是相同的,不是用管理的方式,管教的方式,而是更多的启发,让他们从自身的产出里学习如何负责,如何提升,如何让自己更好,这些用压迫是没有用而且不健康的。我觉得这是在育儿上很值得借鉴的。

同样反过来看到一个幼儿在他不熟悉或是认知比较低的环境里,他们会困惑,会迷惘,当然也会更大胆,会容易做出我们自己心中预期之外的事情,同样的情况其实也适用于较年轻的员工,如何理解他们的心态,他们的困扰,容许用他们的方式,并且给予机会才会成长。

肯定会有,这种内耗时刻会体现在人生各个阶段,我现在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理好思路后,或者说可以理个大概后,直接做,从一个最小,最好做成功的事情开始。反正我是只要做事就能缓解焦虑,然后在做事的过程中,得到正向的反馈后会做的更好,得到负面的反馈后再调整思路。亲测有效,少想多干就完了。

会有。我的至低时刻大概有两种。

第一种时刻是失控,找不到自己的节奏的时候。我,以及我相信有非常多和我一样的人,拥有自己的人格是非常晚的,好像刚离开应试教育的环境,刚开始发现和探索到一点「自我」,就马上开始工作了,被工作和社会节奏拖着走,然后又开始失去了「自我」,没有学习的机会,自己的节奏自己掌控不了。

第二个时刻就是发现自己在浪费时间的时候,其实大部分时候的工作是没有意义的,发现自己没有那么自由地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的时候,就会比较焦虑。但我们都生活在一个连筋带骨的网里,纯粹的自我是不负责任的,所以觉得自己「精神不太对」的时候,就会去运动,找回一点可控的感觉。

所以第7个问题也回答了~

会,且很多。

作为一个中年女性,三位老人的女儿和儿媳,两个孩子的妈妈,癌症患者,公司管理者,我时常会感觉自己的生活就像一个到处是洞的水桶,我像打地鼠一样在fuck my life。

在这个过程中,我养成了把敏感只用在项目中的习惯。可是无论如何,还是常会有能量耗尽的时刻,然后就会选择废柴一段时间:窝在床上,拉上窗帘,没日没夜......一直到空虚感压倒了颓丧,再把破碎的自己一块块捡起来,然后一点点的拼装成人形,最后打开门。

2023年是我创业以来最焦虑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了77次,褪黑素从一片吃到了三片。

我缓解焦虑的方式是,从生活里找一件雷打不动的事情、坚持去做,比如健身。过程中我也获得了一些心得,即能够掌控身体和欲望的人,几乎可以完成生活中所有事。

会,当然会。但很快就过去了,我几乎没为择业焦虑过,但有时候具体的工作会有一下下,还有关于年龄偶尔会。

例如我看到自己的第一根白发,有点震惊,心想,全是黑发的日子回不去了,白发有了一根只会越来越多。但是,我想,要回去干嘛呢?黑发的日子都有过了,迎接有白发的日子就好了。翻篇的事不要想,未来的事也不要多虑,活在当下就挺好。焦虑也没用,把焦虑的事情具体展开,就知道怎么解决了。

所以,会焦虑,一觉醒来就好了。

有一段至低时刻,大概在30左右,因为工作压力大,长胖了近30斤,脸上也因为内分泌失调长了很多痘痘。同时面临父母催婚,创业初期不稳定,挫败感和对自我的否定交替出现。那时候为了心理健康经常喝酒,但又担心喝多了影响身体健康,身体不健康了就会耽误喝酒,又开始一轮新的焦虑......

其实随着年龄增长,焦虑会不停的出现,身材、颜值、工作,每次都觉得这次一定是至低时刻。最终,我好像也没做到缓解我的任何一次焦虑,因为新的问题出现,就会忘掉上次为啥而焦虑。

目前没有。

有。(解决方法)看好书,和好友喝好酒。

9. 分享一个对自己生活/工作受益最多的习惯。

早睡早起和运动。保持最好的状态,能用最好的心情享受生活,也能用最高的效率干活。

每天保持心动的感觉,女生只要心动,可以做动任何事。眼里有光,做什么事都会发亮。每天给自己找到一个心动时刻,比如看到一只很帅的狗狗或者一句发人深省的话。

早起。早到公司不迟到,这应该是我从甲方带来的习惯,我喜欢把事情安排在早上, 头脑清晰更好处理事情。通常我8点开始在路上看邮件,9点左右抵达公司,我的目的是尽可能在上午能够处理好团队们需要我的地方,因为团队还需要跟更多的团队与客户对接,所以他们的时间不要拖延,尽快处理,才能让他们留更多的时间工作。

睡够。

我没有什么好的习惯,这一点我也很苦恼,在斗争和修行中。对工作受益的,我觉得第一是工作本身,再是好的习惯之类的。我是一直工作的,我的工作时长比较长。像有的人可能爱定计划之类的,但是如果你内驱力不足,什么计划和规划都是无意义的。

永远想赢。(小编:卡卡老师的确是第一个交作业的哈哈哈哈)

定期阅读并做读书笔记。

早起,早睡。整理,阅读。

感恩。在我的10年职涯中,遇到了很多“贵人”,有朋友、客户、同事,故事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能够一直感恩,会让我时常觉得自己是幸福的,被爱的。

我的“坦诚” 为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好处。首先,坦诚是建立信任的基础,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第二,坦诚有助于开放式和清晰的沟通,能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他人和被人理解;第三,坦诚鼓励人们直面问题、解决分歧,有助于减少时间和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坦诚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这有助于提升自我价值感。

阅读。请大家也不要放弃阅读,每天半小时开始就好。

10. 推荐一个最喜欢的女性广告。

 

暂时想不起来。

我不能说是最喜欢的,而是现在脑海中想到的还是我学生时期看到的作品《中国时报:知识使你更有魅力》。

可能没有一个特定的,但是喜闻乐见现在越来越多品牌勇于用年长的,有皱纹的,自然老去的面孔做代言人,我觉得这个包容性是值得被鼓励的。

我个人不喜欢专为女性输出的广告,非常刻意的讨好女生。我喜欢如物细无声的自然,比如我们的代表作《RIO,一个人的小酒》。

在一个个的故事中给你展现了女生一个人过得更好的向往感。我觉得这种女性广告才是最自然,最不对立的。我本人不太喜欢强对立,强价值输出的女性广告,因为我觉得男人女人都不容易,对立少点,和谐多点吧。

第一,分享一个我每次看都会鼻子一酸的,Nike- Dream crazier 女性的那一篇。

第二,再一起回顾一下《芭比》里的宣言吧。

推荐一个最近最喜欢的广告吧:快手×500个家乡《柔软的铁岭》。

无。

我有蛮多喜欢的女性广告,但此刻脑海中浮现不是一支片子,而是一句话,好像是香奈儿的创始人嘉柏丽尔·香奈儿给香奈儿写的一句文案:“我不喜欢我的人生,所以我改写了它。”

我想推荐我们自己的「天猫3.8节《纸短情长》:好好生活,自会发光」。

这是为天猫做的一支女性广告,过程我们自己和客户总共毙掉近30个创意。最终选择了一个很平和的讲法,不去刻意寻找女性有力量的生活,而是发现女性生活里的力量。到现在为止,还是很喜欢这句文案:“生活未必光芒万丈,但所幸我们从未停止发光”。

多年前美宝莲的“Maybe she's born with it, maybe it's Maybeline”(美来自内心,美来自美宝莲)这句经典口号让我至今印象深刻。它传达了一种自信、自然美和内在力量的精神,暗示着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虽然已过去20多年,现在看起来它可是各类新型化妆品广告的精神鼻祖。

空缺。不过珀莱雅近年有些女性议题探讨做得很是不错。

后 记

在策划这期内容前没有想到从拟邀到执行的过程竟会如此顺利,计划邀约的十多位女性广告人在看到专题后几乎一口答应,更没有想到“简单聊聊”的专题被肝到1万多字。

我想,大概是关于女性的事,她们总愿意多说几句。

相较于去年对女性广告人案例的泛泛而谈,今年我们从内挖掘更加直接、深入地认识她们,倾听她们的声音,看见她们的力量,感受她们的成长……

文章内容涵盖诸多个人观点,希望诸位读者不要带着审判的眼光阅读,无论你们是否认识,希望她们的故事能给更多“她们”力量。

最后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是纪念全球妇女百年来争取的和平、平等、发展的节日, 祝大家节日快乐!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廣告狂人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5

-已有5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廣告狂人

廣告狂人

微信公众账号:廣告狂人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