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牌圈正在发生的7大营销热点

Morketing Morketing

9月前

收藏 收藏 1

点赞 0

【摘要】:今年你挣到钱了吗?

伴随着疫情结束,2023年并没有出现预期的消费者报复性消费、品牌营收断层增长等现象,取而代之的是消费降级、价格战、理性消费等。比如,“9.9”、“8.8”的浪潮从咖啡卷到奶茶;零食折扣店成为了年轻人的新聚集地;三合一的冲锋衣代替羽绒服照样保暖过冬;MBTI、CityWalk、美拉德、多巴胺等情绪性消费逐渐成为第一关键词……

而这些变化,更多的是现在的年轻消费群体在不同的生活压力之下,更渴望通过情绪的共鸣来得到更多的释放和慰藉。于是,越来越多的品牌方透过这些热点趋势,尽可能的找到以营销平衡点,以此来获得消费者更多的注意力。

那么,“疯狂”的2023年,消费者都为什么而买单了?又有哪些趋势成为了品牌方争抢的“流量密码”?Morketing2023年终盘点第二期,我们进行了梳理。

情绪价值登顶——“在发财和发福之间,选择了发疯?”

其实不难发现,现在的市场当中,消费力最强的一批人已经变成了年轻消费群体,他们往往更加愿意为爱好、社交以及情绪买单。

究其原因,还在于处于各种压力之下的年轻人,正将社交媒体平台作为自己的情绪窗口,在互联网上寻找“嘴替”,打工人的“发疯文学”、代表情绪稳定的“卡皮吧啦”、以及现在年轻人不断寻求的松弛感等等,都在情绪的外化下,逐渐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于是,不少品牌迅速出动,以情绪作为卖点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比如,乐乐茶今年推出的“一拳!”系列,通过“张飞、李逵、鳌拜、蒙丹”等影视剧“典型性发疯”人物,表现了当代年轻人“美好”的精神状态;再比如奈雪的茶与走红网络的“吗喽文学”推出联名活动,即是一种戏谑的人生态度,又充满了对生活的心酸和无奈,成为当代打工人的自嘲利器……

除此之外,像是代表快乐的“多巴胺配色”、悠闲自在的City Walk等,它们能够掀起一波跟风,本质上都是情绪共鸣的表现,也即提供的是一种平稳、舒适的心态。

不管是发疯还是躺平,说到底都是当代年轻人焦虑心态的外化表现,“喝够了鸡汤”、“吃够了大饼”的年轻人,更偏向于悦己的消费状态,“我买我开心、我买我乐意”。那么,不少品牌的营销平衡点就从“择优”变为“站队”,即站在年轻人的队伍当中,把自己放在消费者中去交流,找到情绪宣泄共鸣点,才是现在品牌做营销、拿捏年轻人的流量密码。

联名营销——“2023年品牌出圈最快的方式之一?”

站在年轻人的队伍当中,除了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还要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比如动漫、表情包、周边产品等等,追求新鲜感和反差感的年轻人,正在被联名活动“收割”。

不管是火到国外、单日销售突破1亿的瑞幸&茅台联名,还是炙手可热的顶流IP“Loopy”,今年不同品牌大大小小的联名活动数不胜数,可以说联名活动已经变成了消费市场“商战”中的关键一步,也是最容易破圈、实现声量与热度双收的最好方式之一。

具体来看,今年的联名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向:

一、IP联名是首选。

IP联名往往是品牌联名的首选方式之一,这主要是因为,被选择的IP在受众群以及影响力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品牌与之合作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品牌的声量,带来很好的生意转化。

而今年以来,除了知名度较高的IP外,与表情包等轻量型IP联名逐渐成为了品牌的新目标。比如,乐乐茶推出的Loopy联名系列,上架当天就实现了6.5万杯的销量;瑞幸咖啡与线条小狗在七夕节推出的联名活动,限定产品单天销量突破727万杯……

放在当下的社会语境来看,表情包已经成为Z世代群体情绪表达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其在互联网上的人设以及“社交货币”。同时,不管是知名IP,还是表情包等轻量型IP,在进行一定的包装后,往往都能够激起消费者的兴趣。

二、跨界联名最出圈。

除了IP联名外,“跨界”成为了今年联名的关键词之一。一般来说,品牌形象、行业地位甚至是产品定价“相差悬殊”越大,联名之后往往会带来巨大的反差感,以及一波自然流量峰值。

比如,中国邮政作为传统国有企业,品牌形象自带“官威”,而其与“互联网街溜 子”雪王联名,不少人纷纷表示蜜雪冰城“成功考编上岸”;而瑞幸与茅台的联名更是让“白酒+咖啡”的混搭概念破圈成功,网友直呼这是属于“打工人的早C晚A”

而从背后的商业逻辑出发也不难发现,跨界联名本质上来说是双方借力营销的一种方式,这种“合作”的背后是两个不同的群体、不同行业甚至是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共鸣”,那么落脚到最终的转化上来说,也是“1+1>2”的效果。

三、奢侈品联名最抢手。

联名活动“打”的火热,奢侈品品牌自然也要分一杯羹。比如,喜茶与FENDI合作,推出19元一杯的联名饮品;Manner分别与LV、祖玛珑合作,推出买书赠帆布包、买咖啡赠香水等活动,均是上线即售罄,更是纷纷引爆社交媒体。

而跟IP联名和跨界联名不同的地方在于,奢侈品联名本质上是低成本高收益的营销方案。

以Manner与祖玛珑为例来看,对于祖玛珑来说,通过与Manner合作派发小样,可以借助Manner的小程序来获取更多的私域用户,接触到更多的消费者,毕竟相比于香水来说,咖啡品牌的渠道和触点会更加繁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紧密。

而Manner也可以借助祖玛珑的品牌声量为自己带来销量上的转化,更深层次的来说,二者此次的合作说到底也是人群拓展与提升销量的双向奔赴。

卷低价 ——“价格战打到最后只剩一地鸡毛?”

上文中提到的瑞幸,可以说是2023年第一个打响“价格战”的品牌。

从5月开始,瑞幸以周年店庆为由,推出了“9.9元喝一杯”的优惠券,不久后,库迪咖啡紧随其后喊出了“8.8”的价格。到了8月份,这股低价潮就从咖啡界卷到了奶茶界,奈雪首先推出“周周9.9元”活动,直接吹响了新茶饮新一轮价格战的号角。

而9月份,一场李佳琦直播的“花西子事件”,直接把低价潮卷到了各大电商平台,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峰花、鸿星尔克等国货品牌翻红、双十一变套路为“直降”、“理性消费”成主要趋势,消费者很少再去为品牌溢价而买单。

很多声音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消费者“变聪明了”,但不管是品牌方还是电商平台,之所以会出现卷低价,价格战的现象,本质上在于各行各业市场竞争激烈,去中心化现象尤为明显,在这样的现状之下,消费者忠诚度降低,“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划算的东西”才是购物的最终目的。

除此之外,低价产品、工厂店等的崛起也不断改变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追求性价比和“理性消费”的消费者更加偏向于拼多多、1688等电商平台,这也在无形之中改变着行业的整体风向。比如,2023年11月,拼多多盘中首次超越阿里巴巴成为美股市值最大中概股;1688成淘天集团一级业务……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的话,低价、理性的消费习惯仍然会持续到2024年,但也要知道,价格战打到最后,仍然是品牌心智的对比,“平替”不断出现的消费市场下,心智链接往往也是留住消费者的关键所在。

会员超市——“中产的天堂?”

与此同时,低价潮的出现也不断推动着大型商超向会员店转型。

比如,2023年山姆在中国共布局46家门店,同时预计未来每年都有6至7家新店开业;Costco则在上海、宁波、杭州等分别开设3家门店;麦德龙自宣布全面转型会员店以来,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开出了24家会员店。

除此之外,像是盒马超市、FUDI、高鑫零售M会员店等均在加紧布局会员店的脚步。但与山姆、Costco等传统的会员相比,后入局的本土玩家有着差异化的打法,不仅在选址上变远郊为市中心,同时在区域布局上也更加“下沉”,一线城市不再是唯一选择,二线城市发展潜力更大。

究其原因,其一是因为传统的商超模式业绩下滑严重,相比之下会员店的形式却实现了强劲的增长。凯度消费者指数发布的《2023年中国购物者报告》显示,2023年大卖场的市场份额继续下降,一些连锁大卖场甚至决定关闭其在全国各地表现不佳的门店。不过,得益于购物者数量的增加和购物频率的提高,大卖场业态中的仓储会员店实现了58%的强劲增长。

其二,会员店由于其产品存在一定的“稀缺性”,再加上服务对象仅为会员,逐渐吸引了消费者的兴趣;同时会员店的产品虽然价格偏高,但往往与产品品质成正比,且“大包装”居多,因此性价比颇高,再加上其自由品牌需求旺盛,逐渐备受消费者,尤其是中产的喜爱。

合并、收购——“打不过就加入?”

如果说情绪价值、联名活动、价格战等是品牌方在外争夺用户的“流量密码”,那么在去中心化成为市场的特点现状之下,合并、收购就是他们“拼内功”、“增强buff”的重要手段。

比如,今年1月份,小龙坎收购蜀大侠;9月份,欧莱雅完成对小众高端护肤品牌Aēsop(伊索)收购;10月份,安踏收购玛伊娅(MAIA ACTIVE)服饰扩充瑜伽业务线,向女性品牌赛道发力;11月,量贩零食品牌“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宣布战略合并,门店一跃成为零食量贩赛道第一……

要知道合并收购绝不仅是品牌双方的“抱团取暖”,更深层次去看的话有三方面的考量。

其一,扩充品牌业务线,增强市场竞争力。像是安踏收购玛伊娅(MAIA ACTIVE)、欧莱雅收购Aēsop(伊索),本质都是被收购品牌在同赛道上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同时赛道潜力较大,受众范围广泛,收购之后能形成很好的业务补充。

其二,资源互补、做大做强。在“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合并以前,二者在量贩零食赛道都算不上是第一梯队的品牌,合并后二者在供应链、区域布局等方面形成很好的资源互补,同时,由于量贩零食赛道以加盟模式为主,于是二者合并后门店数量超6500多家,直接扭转量贩粮食市场格局。

其三,“僧多肉少”,抢占先机。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消费市场当中仍然有很多空白市场机遇,但随着入局者的不断增多,逐渐出现“僧多肉少”现象,这也就意味着抢占先机尤为重要,那么这就对品牌自身的资金实力、品牌建设、甚至是品牌资产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越是一线品牌、“硬实力”雄厚的品牌,越是能够“活下去”,因此合并、收购不失为“生存法则”之一。

出海——“曲线救国?”

2023年,“出海”是大多数品牌不可绕过的“第二增长曲线”。

一方面来看,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不管是卷低价、并购还是联名,国内消费市场的发展已经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在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之下,“走出去”不失为品牌“曲线救国”的最优路径之一。

以新式茶饮市场为例来看,国内市场竞争内卷化加剧,新茶饮品牌从高端定位走向下沉市场,再到如今开辟海外“战场”。“卷王”蜜雪冰城2月份将版图从东南亚扩张到悉尼,3月份喜茶宣布开放海外事业合伙人申请,并将欧美市场作为重点布局地区、同月瑞幸也选择新加坡作为出海第一站……

而更进一步而言,品牌能够“走出去”还在于海外市场用户消费需求更加广泛,市场潜力巨大,同时不少跨境电商平台近年来出海政策持续利好,更能够拉动品牌、企业的长久发展。

比如,从老牌电商平台亚马逊、速卖通,到新锐电商平台TikTok Shop、Temu,再到时尚和生活方式在线零售商SHEIN 2023年斩获全球购物类APP下载量冠军。

目前,不论是时尚潮流还是美妆个护,甚至是电子消费等其他领域,本质上来说,现在的“出海”已经成为了多数品牌必须要做的事,同时这也是品牌进行战略转型、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经之路。

AIGC——“Al l  in AI?”

如果说“出海”是大多数品牌都“必须要做的事”,那么AIGC就是他们“必须要关注的事”。2023年,从ChatGPT爆红网络开始,以聊天形式为用户呈现结果的AIGC场景,便引发了全球对AIGC的关注热潮。

而ChatGPT的飞速发展也宣告着生成性人工智能新时代已经到来,于是乎一大批新的生成性AI(GenAI)产品迸发。这其中,大到海内外头部互联网公司、小到不知名“作坊”,各行各业都开始“Al l  in AI”,希望通过新的风口带来新的增长。

除了ChatGPT外,国外还有Midjourney、You.com 、Bard等产品,国内方面,也有许多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入局AI赛道,比较知名的则有百度文心一言、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华为盘古等。虽然AI热潮风头正盛,但从应用场景上看,生成性AI(GenAI)产品更多面向于B端,也即通过大语言模型来重构产品架构与商业模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蓝标在今年4月份宣布停止外包、拥抱“AI“,在“AIGC+IP”的加持下,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47.94%;再比如,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也不断在客服以及导购领域布局AI,飞猪、美团优选等利用AIGC技术生成图片,打造趣味广告;麦当劳通过AI“复刻”出了“千年前存在的证据”……

本质上来说,AIGC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帮助内容生产者更快速地生成更加丰富且多样化的内容,自动化地执行一些文案、图片、视频,以降低营销成本,提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在C端领域,AIGC技术也正影响着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比如,年中刷屏社交媒体平台的“AI孙燕姿”事件、获得千万关注的AI写真小程序妙鸭相机,以及现在各大美颜相机App基于AI功能研发的“一键生成证件照”等等,高效便捷、智能化的特点赢得了大量年轻受众的喜爱,但是其存在的用户数据的安全合规问题,同样是需要慎重对待的部分。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Morketing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Morketing

Morketing

微信公众账号:Morketing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