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卷“自媒体”到底值不值?
11月前
收藏 0
1
【摘要】:当开始卷起来,肯定哪里不对了。
优秀管理者,处处用品牌
这一两年,几乎我身边所有的创业者、品牌人,都背上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的名字叫做:得做自媒体。
当各个平台、专家都在积极甚至亢奋的push每一个人拥有自媒体的时候,创业者的压力变得前所未有的大。似乎不拥抱自媒体,不拥抱各种层不出穷的平台,就是创业者天大的过错,甚至CEO自己都要挽起袖子亲自上场才是对的。一时间,自媒体账号如过江之鲫,时间投入,精力投入,成本投入,不计其数。
君不见很多直播间里CEO亲自披挂上阵声嘶力竭,君不见CEO全天出没在各种账号迎来送往。流量、私域、粉丝、转化,一时间眼花缭乱如同舞台。
然而,真相是“术业有专攻”,有句话叫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很多人以为自媒体是工作之余顺带手就可以做好的事,大错特错。如果这样,那让那些专业全职做自媒体的机构和人情何以堪。任何一个听起来特别简单的自媒体操作,都要投入至少1-2个全职的精力去应对。
慢慢的,就导致了一个现象,那就是身边有的创业者变成了专职的自媒体人。ta几乎90%以上的时间都在经营自媒体,至于ta的产品是什么?不重要了,ta自己都快不知道自己的产品是什么了。因为根本没有时间去关心产品的事。在表面上沸腾、起舞、喧嚣、膨胀,但是越来越焦虑。
为什么呢?因为自媒体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了,现在好不容易起盘的一个号,不管是文字还是音频还是视频,其流行周期时间越来越短,还没来得及变现转化,号就已经人老珠黄。但是不做吧?很多CEO只剩下焦虑了,怎么卖货?怎么创造影响力?个人IP能不能带动企业发展?要不要出手试一试做点什么?那我今天就说说,在这种情况下,创业者CEO们卷“自媒体”到底值不值?
01.自媒体本身是一门独立的生意
自媒体,无论大小,自起盘开始,其本质,还是一门单独的生意,还是一家商业“媒体”。媒体如果说有商业模式,那就是赚“广告费”,做优质的内容,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赚取广告的费用。这个生意虽然说随着自媒体平台和个人IP的崛起,已经成为了人人皆可得的模式,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媒体本身是具有专门门槛和执行成本的事。
有人说,哪有那么多讲究,你看很多人人家立马起盘做号,做得早的不也成功了吗?
真的吗?那我们就要对齐一下到底什么叫成功?在今天这个时代,你有一个号,号里有一些人(可能是几万也可能是几十万)在看,有点赞有评论,就叫成功吗?
成功还包括后面的一系列因素,比如:真正形成影响力,真正形成转化,真正形成对企业的正向增长。如果,所谓的成功是作为自媒体开始接一些小广告,开始收到一些点赞和评论,甚至有一点小的影响力和名气,本质上都不能认为是成功。你所要衡量的是: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企业家,花了大力气,投入了那么多精力和心力,起到这样的效果,值得不值?这些时间、精力、心力如果花在品牌上、产品上、战略上、组织上会不会有更多的收获?
当然了,除非,人家这个创业项目本来就是要做自媒体。
不过我见到的很多现象反而是这样的:起步要做一家创业公司,卖产品,CEO亲自上阵,启动自媒体,最后产品没卖好,那就做自媒体好了。这样的现象堆积的越来越多,导致市面上“自媒体”的数量开始井喷。自媒体成为了大家觉得最没有门槛,似乎人人都可以做得好的一件事。我身边有挺多媒体企业的朋友,问他们做自媒体感受如何?没有一个个人说这件事好做,盈利更是难上加难。
你可能会问:那为什么我身边就有朋友做做小红书 ,做做抖音反而就能赚钱呢?这种还不叫真正的媒体,简单来说还处在“自由撰稿人”状态的账号,做得好赚钱养自己也许可以,但凡是个组织,有了团队,立刻赚钱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因此,真正的自媒体,是一门有门槛的生意。不是我们在工作之余,简单做一做就可以爆掉或者做出个人品牌的东西。
回到我这里,这些年来一直不断有朋友劝我做各种账号,拍视频等等,我迟迟没有行动,原因就在于,我真实认为做自媒体是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团队去做的一件事,不然我没有道理做的比别人更好。而我自己一直以来对自己的人生定位是成为“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品牌管理咨询专家”,做到这件事已然要花掉一生的时间去研究,去实践,去探索,要大张旗鼓的做自媒体必然会牺牲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时间。没有时间做事做产品,只有花大量的时间在说,在表演,我想这已经背离初心了。那就变成了一个“扮演企业管理专家”的自媒体人角色了,到那个时候,产品在哪里?研究什么时候做?我不知道。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将自己做自媒体的通道关闭,只有简单的一些渠道做些用户沟通和观点表达(比如这里)。
我们首先得搞清楚,我们自己的核心产品和主要商业是什么。媒体或者自媒体作为一个组织的主业这件事,不可能有当下这么多。这不正常。
02.自媒体在我们生意中扮演的角色过重了
自媒体平台越来越多,小到朋友圈,大到各种号,每天睁开眼就被各种自媒体包围。
有的人很激动,觉得“这就是未来”!要尽快抓住各种各样的“势能”!说实话我始终对这件事抱有保留态度。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除了自媒体的喧嚣,还有什么?
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生活工作的朋友感受会更强烈。从睁开眼就刷的小X书,再到坐地铁要刷的X音,再到午饭时间朋友圈翻一翻睡前一直不停的直播带货,大家从2018年的新鲜感开始,到2022-2023年的注意力顶峰,来到2024年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端倪,那就是各个平台的自媒体去“抓住人们”都越来越难了。似乎有很多人在悄悄的退出这张大网,他们以“戒断”、“健身”、“打卡”、“线下”等为由,开始减少在上面盘旋的时间。
自媒体带来的负担和隐形焦虑越来越大。
事实上,包括在生意中,自媒体的角色也日益加重。企业都想借助自媒体的这次机会把“广告权”拿回来,拿到自己的手中,再也不用向任何媒体、平台、广告资源方去伸手,自己本身就是流量就是IP。在这个梦想的驱动下,企业自己做内容,自己做策划,自己做流量,自己做传播,甚至,自己卖货。似乎一夜之间可以把所有的中间人,代办方,统统取缔。抓这条线的过程竞争特别激烈,平台有游戏规则,买家有喜新厌旧,两头讨好两头难,企业光玩转一个线上流量就已经精疲力竭,哪有更多时间去想创新和产品差异化的事。
那就只好卷了。
当人们不被鼓励创新创造去收获更多的时候,卷就成为必然。
卷出来的流量质量,已经低到我们时常要想一想,是不是值得了。
03.商业反而要更关注“沉默的大多数”
当自媒体里的声音被过分放大,当部分行业没日没夜的为自媒体流量欢呼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身边怎么来来回回总是那些人,那些熟悉的面孔。其他人去哪里了?
其实,沉默的,才是大多数人。
想起一个朋友创业,做了很有意思的消费产品,一度他觉得“全世界”都知道,至少他的朋友圈,一线城市的那些光鲜亮丽的互联网人们都知道,他们是一个“爆发性的品牌”。但是一直发展到后面,产品的复购怎么也拉不起来,才开始去真正探索原因。
自媒体上的“尝鲜族”们,已经成了这个时代的一个族群。他们精通于信息,熟稔于发现,对各种新鲜事物新鲜品牌新鲜产品耳熟能详,但他们的职责,就是“拔草”。不断猎奇,不断放下。他们没有具体的需求,他们的需求就是“新鲜事物”,他们是以信息为生的人,并非真正的需求。他们聚在一起常常会释放出一个叫做“品牌势能”的东西,让大家误以为全世界都在口口相传。
然而,真正的生意,真正的商业,考虑的绝不只是势能这么简单。势能之前,需要产品的价值,势能之后,需要沉默的大多数能够买单。
沉默的大多数,才是世界的真相。他们心里所想的,才是真正的需求。他们心里装的那杆秤,过去没有自媒体的时候,我们总还是能触摸到,至少我们试图去尊重,去猜想。在今天这个极尽喧嚣的时代,太多人早就已经忘掉这回事了。他们沉默,那就当他们不存在好了。商业一旦开始陷入对表面和喧嚣的迎合,那就离失败不远了。
前不久我们的企业家品牌训战咨询课上,我请我们的同学以纯童装的总经理江有森给大家分享他们如何做用户洞察,他讲到的细节很多同学都非常难忘,他们做了三件事:
1.只做线下,完全绕过线上,在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开店,一年营收做到将近20亿。
2. 直接进入真正的顾客家里“翻衣橱”,看实际的消费者动作和童装的实际痛点。不光听他们说,还要看他们做。
3.避开网上的声音,用脚丈量每条街,做那些真实生活中的“老百姓”的生意。这种独立的、清醒的、勤勉的打法,特别值得学习。
我们遇到了一个混乱的商业环境,在这个环境下,做事的成本会越来越高。这时候要考验我们的最大的事就绝不是“勤奋”“机会”“努力”什么的了,时代的齿轮又开始转动了,独立清醒的看到沉默的大多数,看到他们用行动投票的那些结果,才是智慧。被裹挟进去的人,往往发出很大的声音,往往形成似乎是势能的东西,但再拉长时间看,那不是真的势能。
小时候我做题,突然悟到了这样一件事,跟你分享:当一个题目你冥思苦想之后突然一下子觉得好像很简单,那个时候可能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凡是解题过程特别复杂特别麻烦特别累的,最后答案往往不一定对。商业也是一样,卷进去的时候,肯定是哪里不对了。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李倩说品牌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