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和组织大变革环境下,创始人决策当中的“变”与“不变”
11月前
收藏 0
0
【摘要】:创始人的决策相当关键,差之分毫,谬以千里。
环境巨变之下,品牌组织变革已是必然,公司的每一次变革其实都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所以创始人面临的不仅仅是环境,还有人性。创始人的决策就相当关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在做决策之前,一定首先要深度理解品牌的底层逻辑,对做品牌的系统性大工程的底层逻辑要有清晰且坚定的认知,同时也要有决心,要有愿力,迎接这些变革与挑战。
2024年环境4大变化
变的是环境变化表象下的具体路径与战术,不变的是本质。
第一,营销大渗透战术在变。
用户接触信息和产品的途径变了,再也不存在“SLOGAN集中大营销”的时代了、再也不是“品牌单向输出营销”的环境了,用户碎片化成为常态。
用户媒介方式的改变也就影响着营销,大渗透的战术必须要改变,不能只按照过去自己的方式品牌单向输出,也不能太过依赖某一个营销战术打法,因为随时都会伴随着用户的改变而改变。
第二,渠道大渗透战术在变。
再也不存在“单纯大分销”的渠道红利了,渠道营销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平台渠道都在自闭环——这些都对渠道大渗透的战术有影响,再也不能只依靠大主播大头部达人,或者依赖单纯分销而已、或者只靠B2B销售。
做渠道,不得不懂品牌、不得不懂内容、不得不懂C端用户。
第三,组织管理战术在变。
当下组织面临巨大的部门冲突——4大部门的冲突越来越严重,营销、渠道、产品、品牌4大部门在当下之间的冲突严峻,传统的产品、品牌、营销、销售4大部门各司其职的架构已经跟不上用户了,效率问题受到了挑战。
同时,企业内大战役的操盘手越来越紧缺、年轻人能力两极分化严重等等,也都是绕不过去的组织管理现状。
这些挑战和问题,都会导致老的组织管理思路会被淘汰,老的组织管理者,也会被淘汰。
第四,超级IP的崩塌转瞬之间。
毋庸置疑,当下是超级IP的时代,每一个品牌也是一个超级IP,无论站在前台的是创始人自己或是品牌整体,或是某个主播达人员工,其实都会面临转瞬崩塌的风险。
这就对于创始人决策有巨大的挑战,千万不能依赖个体英雄、不能依赖个体IP,不能过于理想化。
背后的本质“不变”
环境的变化是必然趋势,每一个经济周期都伴随着环境变化带来的品牌生命周期考验。但无论如何变化,品牌生意离不开研究“人”,一个是消费者、用户,一个是组织里的人。所以环境大变革当中,依然有永恒不变的内容。
首先,品牌底层逻辑不变。
品牌的核心本质就是基于用户心智的结果,做企业=做品牌=做生意,就是不断地通过一系列系统性大工程、各个板块的通力配合,从而在用户心智当中种下去种子。
这一系列综合性的系统性大工程覆盖了从用户洞察、到品牌资产、到产品创新、到营销渗透、到渠道渗透、到客户管理等,只有从系统性去理解品牌,才能真正在落地工作当中,将品牌思维渗透在每一个核心板块,给用户提供价值。
其次,用户的底色没有变。
用户依然是花心的、不忠诚的、没有特意差异化的,用户非理性依然是最本质的规律,用户洞察依然是基本功。
第三,组织管理本质不变。
组织管理的本质也是品牌本质,也是管理企业内部用户心智。要理解——组织管理≠流程/制度/理论,全球经典的组织管理流派背后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都是在用各种模型方法来管理内部用户的心智。
第四,“品牌用户模型”的本质目标依然不变。
无论在哪一个时代,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对任何一个品牌而言,都还是要跑通自己的用户模型,只有一个适合自己的用户模型跑通了,才能做大渗透的复制放大,否则越渗透、效率越低。
创始人决策当中的“不变”
首先,做决策的底层逻辑永远不要变。
还是要回到品牌的底层逻辑,去做科学决策。先要回归本质,统一对品牌的专业认知。然后才是了解如何落地做品牌,最后才是如何高效率的达成品牌目标——做品牌=做企业=做生意=做从头到尾一系列的综合性大工程,绝对碎片化营销广告、更不是素材、更不是某个人某个部门的碎片化工作。
其次,达成认知共识的决策前提不要变。
决策的前提是达成认知共识,一定要首先统一核心创始团队与核心高管团队的认知,要围绕品牌用户逻辑的维度,去做内部品牌、产品、营销、渠道的各个板块科学决策。
第三,决策的战略目标不能变。
企业内部决策的战略目标有2大终极:生意大渗透、心智大渗透。
任何工作,如果对两大终极目标没有帮助,创始人则不用着急去下决策。
无论是在做任何局部工作或是全局的战略决策,都是要牢牢围绕两大终极目标展开。
第四,决策的组织保障不能变。
要知道所有的决策都必须要有组织团队的保障,所以在任何时间环境和任何变化当中做决策,一定要储备好自己,组织团队当中能够承载决策的核心骨干。
企业当中,拼人数是不行的,要拼的是人才质量、骨干密度。
创始人一定要将精力放在培养内部团队能力体系——因为这是未来品牌之间PK竞争的关键。
然而,这还只是数学方程式的第一步,还有第二步更为重要的事情——品牌体系化。如果只培养人才,不做业务体系化SOP梳理搭建,就会陷入个人英雄主义,个人崇拜,太依赖某个人,而不是体系。
第五,坚守品牌资产不要变。
越是大环境不好,越是考验品牌资产竞争力。
太多品牌特别容易变来变去,每换一茬团队成员,品牌就会跟着变化一茬,内部人总会争吵纠结,每个人都有一套品牌说法,达不成共识、经常内耗,对外给消费者也输出不清楚,营销费用大量浪费、越卖越累、越做越扯皮。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缺失《品牌宪法》——也就是品牌资产体系。这是品牌存在的根基DNA、也是品牌大渗透的原点、更是指引品牌营销、内容输出、产品开发、渠道渗透、大单品、甚至研发供应链管理的一套指引、一套操作手册的精髓核心。
所以品牌资产一定要投入,基于品牌资产的大单品要持续投入,为渗透的规模和效率提供“子弹”。相对应的,众多趋势中与业务和品牌无关的,不投入,否则我们的生意永远是在拼概率,而不可能稳定成功。
创始人决策当中的“变化”
首先,与时俱进做好营销大渗透的战术调整。
围绕大渗透的核心目标,做好营销渗透布局,要重视兴趣电商,但不是盲目去追随兴趣电商的打法套路,而是要根据兴趣电商的“兴趣激发”本质,来跑出来适合自己的一套兴趣电商营销模型。
其次,与时俱进做好渠道大渗透的战术调整。
经典的渠道大渗透战略还是没有变,但是战术要调整,不可能只是靠经销来驱动生意,必须要回到新媒体渠道的“内容本质”,来进行渠道渗透,做渠道必须要懂内容,懂用户。
第三,做好适合当下外部环境的组织架构调整。
当下外部环境反逼组织内部要尽快拉通不同部门的认知与职能,不能再让四大部门之间互相割裂。同时要尽快去培养品牌大渗透的操盘人才,提早去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年轻团队作为替补力量,否则容易青黄不接。
第四,与时俱进自己的内部业务SOP体系,不可僵化。
做业务一定要沉淀SOP体系,但不要僵化。
必须要在实战当中不断地调整SOP,创始人不能脱离前线,一旦脱离前线,就不太理解每一个SOP到底能不能促进企业经营的效率。假如一个SOP只是增加大家的工作流程复杂度,但并没有增进大家的工作效率,就需要尽快取缔。
第五,要根据清晰的品牌战略目标,再去做品类扩张、多品牌孵化等决策。
清晰的品牌战略目标,必须是围绕用户大渗透的逻辑展开的,如果有助于用户大渗透、且内部团队能够支撑,则可以进行品类扩张和多品牌孵化,反之则不能。
受限于篇幅,仅列举部分干货。关于更多的变化与决策,会在1月场HBG2024开年大课当中系统拆解。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麦青Mandy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