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骨灰盒设计,居然被我种草了
11月前
收藏 1
3
【摘要】:凭什么拿下德州红点奖
最近,中国设计师@小火fa(万荷)设计的骨灰盒,拿下2023年德国红点奖,在网上引发热议。
网友们纷纷感叹,觉得死亡也是重新回归妈妈的怀抱,瞬间觉得一点都不可怕了,甚至还有的表示:已经种草了。
作为世界公认的最大、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大奖,每年参奖作品数不胜数,凭什么这个骨灰盒设计可以拿下“设计界奥斯卡”?
1.好设计,是一次温暖沟通
在《设计心理学》中提到:“设计的本质,其实不是创意,而是沟通。它是一门设计者和使用者之间,通过产品实现无声沟通的学问。”
好设计,无需多言语,就能让你自然而然、感受到产品传递的关心与温暖。
传统骨灰盒设计,总是会给人以沉重、悲伤的联想,而设计师打破了这种肃穆冰冷的骨灰盒设计,从“花苞”与“襁褓”中汲取设计灵感,并选择了相对更温和的粉色调,从视觉上给人以更温暖、柔和的感受。
当人离开这个世界时,仿佛又回到了脆弱的婴儿状态、需要温暖的怀抱。而这个骨灰盒就像花苞一样孕育着新的生命,是“保护珍贵之物”的形状,在尊重自然和伦理的基础上,呈现出一种人文关怀。
在骨灰盒材质选择上,采用了调制纸浆,通过加入花朵、树皮、果壳等植物产生的不同变化,来表达不同的颜色和触感,让不同年龄、性别的人都能找到合适的。
这种材质埋入土中后,也会自然分解,和逝者骨灰一起回归到大自然循环中。比起传统木制骨灰盒,调制纸浆的毛茸触感也会更温暖,似乎还能感受到逝者一样。
生命来自于自然,最终也将回归自然,死亡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必过分忌讳。通过这种方式,也是在告诉大家:生命没有消失,而是在以另一种方式在延续。
正如余华《细雨中呼喊》中所说: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
这个骨灰盒设计,不仅是从视觉、心理和环境角度解决问题,也以一种相对柔和的方式、让人们释放对逝者的思念。
设想一下,当孩子问到死亡问题时,家长也可以有另一种浪漫的答案:“会变成花草树木,进入大自然循环,以另一种长久的方式留在世间。”
2.好设计,是一种人文关怀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向来是忌讳直言生死的,带“4”的数字不能要、4楼要改为3A…谈到死亡,所有人都会生出恐惧之情。
好的设计,往往富有人文关怀,可以潜移默化影响用户、改变某些观念或生活方式。
比如这个骨灰盒设计,便是以一种温柔的设计语言,在改变人们对“殡葬”的刻板印象、更坦然面对死亡。
即使这件作品最后没有投入到市场里,但至少也能在人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向死而生的旅程,不必过于忧伤,要好好珍惜当下。
诸如此类的设计,还有「森林牌位」。在传统观念里,一般都是在特定节日里,才能向逝者倾述心声、寄托思念。
但这块小小的牌位,可以完美融入居住环境、与人长期共存,更好提供释放情感的出口。生命并没有消失,而是在以另一种方式陪伴在身边。
在选材上也是很用心,「森林牌位」的选材源自世界各地搜集的100多种珍贵木材,树木代表着生命,而不同颜色纹理,代表着不同性格的人,用户还可以自由定制牌位文字。
日本设计师Aya Kishi,则是通过墓碑中间嵌棱镜的方式,设计了一款「彩虹墓碑」。
当雨过天晴、阳光重返大地之时,墓碑也会在地面上投射出彩虹,如同一束来自天堂的光,给人们带来一种心灵慰藉。
法国设计师 Enzo Pascual 和 Pierre Rivière 的「生命之树」,则是将棺材设计成超大号手提袋、竖着埋进土壤减少占用面积。同时,采用PLA可降解材料,在降解过程中可以为土壤提供丰富肥料。
随着时间流逝,棺材里的植物种子也会发芽成长,最后变成一颗纪念之树。以这种浪漫的方式,具像化诠释“死亡是另一种新生”。
不管是花苞骨灰盒、彩虹墓碑、森林牌位,还是生命之树,都在设计中融入人文关怀,积极引导人们正视“死亡”话题。
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部分,无需过分恐惧焦虑。同时,也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东方哲思。
设计是一门从自然中汲取生命的学问,源于自然,最后也会归于自然。
那么,当设计满足用户基本功能之后,不妨也拉长时间维度,思考设计与大自然、人类未来命运的关系,为产品构筑更长久的生命力。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休克文案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3
-已有3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