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探讨)割肉或断腕,直播这条路到底怎么走

芋艿和猫说 芋艿和猫说

11月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1

【摘要】:如题

今年8月,芋艿在 抖音达播:爆发、混乱与危机 里,讲了抖音达人直播的风险、问题,果不其然,今年双十一期间,头部主播之间、主播和平台打架互掐,各种直播翻车事件,热度甚至超过了战报成为行业最热的话题。

面对整个直播行业日趋复杂的情况以及多方利益博弈的局面,作为品牌方和营销操盘手,我们有必要去进一步探究其中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以便正确制定品牌的直播策略。‍‍‍‍‍‍‍‍‍‍‍‍‍‍‍‍‍‍‍‍‍‍‍

因此,今天这篇内容将进一步深究直播带货,分为三个部分:

  • 直播进化的本质问题

  • 达播的趋势演化

  • 给品牌的策略及方法‍‍

一、直播进化的本质问题

今年,直播难做,是业内共识。

前几个月,有个主播和我们谈合作,看上一款产品,我说这款不行,平台盯的很紧没办法降价,而且毛利不高,也给不出你想要的佣金比例。他说,那这样, 这款品给我做一个定制版,就随便改改,包装和名称可以换一下,价格可以往上翻一倍, 我有信心给你包销10万台。

我们没答应,觉得也太不合理了。后来想想,花西子其实也就是这个逻辑,只不过不是定制产品,而是全品牌反向定制。

这种模式,最终割的还是消费者,看似占了便宜,实际付出代价。其本质原因还是:‍‍‍‍‍‍‍‍

品牌要靠直播拿增长,又要维持利润,又不能降价得罪其他平台,似乎只有这一条路:在成本和品控上做文章。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博弈还没这么激烈。达人直播是双边游戏,主播和品牌一拍即合就可以干,对主播来说,正好踩着平台捧主播的节点,有利润就能开播;对品牌来说,付出折扣和佣金账也算得过来,且当时被冠上一 个 「品效合一」 的 名头,对比别的投放,曝光的同时有ROI承诺,业内一片叫好,大呼新的营销模式来了,保证不会再浪费「一半的广告费」 。

然而,盘子逐渐大了,利益相关方越来越多,开始从双边游戏发展为多边博弈。

首先,越来越多的主播和品牌涌入:主播多了,拿流量成本变高了,品牌多了,价格不得不一卷再卷最近一年,要上很多直播间,不仅是佣金、价格机制,甚至还要品牌方自己买流量给直播间喂投流量。佣金+坑位+降价+赠品+投流,成本显著提升。

其次,不同平台方的拉扯也进来了,自从淘宝、京东开始猛打低价心智,今年一年都死死盯住抖音主播,要么直接降价、破价,甚至直接把商品下架,明晃晃告诉你,现在,「低价」这个心智,每个平台都严防死守,对每个平台都是底线和护城河。

对品牌来说,现在怎么选好像都不对:

  • 如果不上达人直播,不仅流量折损和热度下降,竞品还能轻松低成本收割品牌人群:这个品牌不上,换个同类品牌填坑是常事,而刚刚说过,品牌有时还要给达人直播间投流,那就意味着:达人把品牌A投流拿到的精准人群,将丝滑地转到品牌B的池子里。

  • 如果咬牙上了,一类电商平台的价格你不可能不动,又陷入了价格不断卷低的循环。价格一乱,消费者对品牌该卖什么价也乱了。短时间好像能收割一部分用户,但过几个月就发现,真正的大促节点,爆发力显著变弱了。到最后,用户永远不知道这次是不是真便宜,还是等下一次直播更划算。

同时,商业和内容对流量的竞争也加剧了。前几天芋艿参加了抖音的品牌分享会,整个分享都在强调两个字:“娱乐“,明年要大搞娱乐内容,回归到娱乐平台的定位。

因此,年底或者明年,抖音对自然内容和电商内容的流量权重,很可能又有大调整,毕竟,现在的抖音,可看性越来越差(打开就一堆广告、直播、软广),尤其高净值用户的流失是比较严重的。看一下今年双十一抖音和天猫的美妆top5,就能发现端倪:

因此,流量抢夺加剧(娱乐和电商、主播和主播、商家和商家)、低价内卷严重、平台竞争激烈, 身处直播漩涡中心的品牌们,越来越难定义直播的价值,尤其是达人直播:

把它作为渠道,必须付出价格和流量双重成本

把它作为广告,高密度节奏中无法有效被记忆‍‍‍‍‍‍

把它作为背书,主播不可控且信服力正在减弱

那,直播这条路,该怎么走呢?

二、达播的趋势演化

在我们看来,直播将从疯狂GMV将回归到正常、合理的状态,不以价格和流量垄断来做一方霸主,而是以平衡多方利益的姿态存在,超头部主播的热度和话语权将下降,原因在于:

1、平台侧: 超头部主播对平台来说,一直是一把双刃剑,而发展到现在的存量用户时期,其流量的虹吸效应并不利于平台的资源分配(对平台无法收益最大化)。因此,流量平权策略是正在执行且必将加大力度。

2、品牌侧 :对品牌而言,上一次超头主播的直播间,会带来大批量的无效\一次性认知和购买用户,在资本泡沫繁荣的时期,这些把GMV拉高的效用是显著的,而回归到利润为王的时期,健康的高复购客群才真正有效。

当直播回归常态,可能以三类状态为主:

折扣店模式 ,对应具备规划化和供应链成本优势的商家,日常以常态化低价吸引价格敏感性消费者;在折扣或促销季,拿到品牌更好的机制,承接品牌商家的促销、清仓需求。

大家可以关注下这次双11京东采销开的「发疯直播间」,上面明晃晃写着「不要佣金和坑位费」。主打一个直接五折、便宜到底,其实是模糊了直播和大促间的界限,直播是大促的另一种载体。

买手店模式 ,对 应高品牌溢价、偏小众、高客单价产品,以挖掘和分享好物为主,吸引高净值人群。小红书目前在做的电商直播,就是走这一道路,绕开价格内卷和流量竞争,大家不是为了「主播能谈到低价」而买单,而是「主播的推荐真得好用」。

专营店模式 , 主要是垂直赛道主播,长期绑定某些品牌,凭专业人设日常种草和推广对应属性的产品,拥有固定粉丝群或者强需求人群。

三、品牌直播的策略及方法‍‍‍‍‍‍‍‍‍‍‍

在直播业态的变化过程中,品牌(注意,这里指的并非白牌)要获得收益,并不容易,但也有解法。

在芋艿看来,最底层的逻辑在于:用增量思维做直播 ‍

有人说,直播本来不就是拿增量么?实际上,在很多实际直播的执行中,已不是增量思维。直播开始变成“低价获取原已有购买意向的潜在用户”的游戏。

也就是说,品牌把自己的存量用户送给达人们做增量。把本来可能正价购买的用户,反手推给达人低价收割:

「你看我们把价格打下来,帮你省了钱」

这是典型存量内卷的逻辑。

而增量的逻辑是, 把因品类选择困难、价格略高无法下定决心、对产品实际质量或体验不够了解等原因「差一点就成为品牌用户」的人,真正变成用户。

增量模式运作的关键,在于真正识别出、能转化这些 「差一点」用户 。‍‍‍‍‍‍‍‍‍

要做到这一点,在直播策略的设计上,可考虑两种方式:

第一、  达播自播化 ,用「价格歧视」而非「全网大促」进行用户分级‍‍‍‍‍‍‍‍‍

第二、  自播达播化 ,注重增量用户获取、沉淀和转化 ‍‍‍‍‍‍‍‍‍

先说第一点,达播自播化的路径是:绑定垂类主播达人长线合作(专营店模式),不给低于平台的折扣,而是通过差异化赠品合作。

因为本身达人量级不大,所以在话语权上并没有像头部主播那样说一不二。品牌可用长线绑定撬动合作,给赠品而不轻易降价,是亲测可行的。且可考虑和主播签激励机制,如达到某个GMV量级,可适当增加佣金比例,或者加上短视频植入合作的权益等。

如果品牌知名度不高或还是从0到1的时期,为了撬动合作,可以拉高佣金比例或者是做一些种草视频提前引流,但不轻易动价格。

原因是,“价格歧视”才能区分好愿意正价购卖和必须折扣才能下单的用户。我们回想一下之前KFC、麦当劳发优惠券,往往需要找到优惠路径、下载APP、完成分享任务等,更早的时候甚至需要打印优惠券。这让那些价格比较敏感但有时间的人,通过找优惠券的方式,去购买产品。这里的关键是“获取优惠有一定门槛”或“信息有一定隐蔽性”,对本来愿意正价购卖的人而言,这么做太浪费时间精力,因此可以直接购买。

垂类主播们合作也是如此:有人愿意正价买可以直接去商城买,但是想要赠品或直播间福利,就要花一点时间找到这些直播间,蹲在直播间等一等。

注意,头部主播的合作就不一样了:由于头部主播覆盖的粉丝大,流量大、且直播前做了大流量的预告。让每个人都知道你那才便宜。这样,本来可以正价买的用户,也被卷入了低价去买的直播间。

因此,对于头部主播的合作,恰恰要“ 克制 ”。它只是扮演低频大促收割的角色,而不是日日收割、周周收割。最好放在每次平台大促(618、双11、双12)靠前的时间或者品牌自己的节点。把原本积赞的人群资产做一次集中变现,也可以乘机收割品类需求人群。

第二点,自播(店播自播)达播化。包含两个部分:1、自建自有达人矩阵、2、模仿达播,靠内容吸粉和养粉。

在说这点之前,我们可以先关注一下今年双11淘宝的店播,没错,淘宝正在大幅流量倾斜扶持店铺自播,以夯实“低价”心智并借此和抖音PK。平台统计,近一年来,在淘宝直播成交额破百万的店铺直播超过27000个,破千万的有近4000个。‍‍

除淘宝之外,我们能看到的是,小红书、视频号、以及京东等平台,今年开始对店铺自播的扶持力度都在加大。因此,做好自播发力,是这两年的一个机会点。 ‍ ‍ ‍ ‍ ‍ ‍ ‍ ‍ ‍ ‍ ‍ ‍ ‍ ‍

那么如何具体如何做?

在我们《人人都应该会一点营销心理学》 课程里 ,说过有两类产品,搜索型产品和体验型产品,产品卖点和营销方式各不相同。同样,对于自播(店播),这两类产品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1、搜索型产品(指需要通过搜索信息了解价值的产品)

这类产品的自播重点在于自建矩阵,因为能最大限度斩获需求人群。

举个例子,不少3C类产品,会让员工们都开自己的直播间,这些直播间用来干嘛呢?专门做类似客观测评的直播。就是站在客观立场去推荐各个品牌的产品(当然其实是更多偏向自己品牌)。这样不仅能通过搜索结果拿到品类流量,还可以通过信息流定向投放拿到竞品流量。

2、体验型产品(需要体验后才了解价值的产品)

这类产品的自播重点在于模仿达播养号,通过内容吸引粉丝和沉淀粉丝。即靠内容场景吸引用户,并反复多次触达后转化。

在这里,再说一个执行细节,两大店播阵地,抖音和淘宝,今年采取的具体执行也应有所差异, 在抖音,应把重点放在提升内容素材质量上,而非扩大投流预算(说实话现在真得太贵了);在淘宝,可适当增加商业化投流并做好会员转化。 ‍‍‍‍‍‍‍‍‍‍‍‍‍‍‍‍‍‍‍‍‍‍

  • 抖音属于内容电商,重点应放在打造有吸引力的内容(千川素材)去主动”招惹”用户,投放过的同学都知道,现在素材跑得好的,一般都是降价、打折类。但随着电商流量大盘进一步收紧以及内卷,这类素材必然效率会降低。因此,设围绕产品本身打造场景、利用情绪引导行为等方式,是必须重视的内容优化方向。

  • 淘宝是货架电商,以往的店播主要是充当详情页和客服的角色。但今年,平台在发力店播,品牌有更多的机会利用店播拿公域流量扶持,因此,现在可以适当增加这部分投流的预算,或者在直播间打造一些差异化、风格化的特色。更重要的是,重视通过直播转化店铺会员。淘宝的店铺会员价值,说实话远高于抖音粉丝——高频触达和差异化运营,以此增加转化概率,并进一步成为高复购人群。

说完短期,我们再说说长线。

就从一个概念说起叫做 “种割一体 ”或者 “种割闭环”

说实话,这个概念很聪明,很多人也觉得是完美的营销闭环。然后,这里的问题在于:成本。

种要成本,割也要成本——产品要降价割,流量要购买割:千川、CID、看后搜、品专……

但实际上,如果种有效,割不必花钱,或者花那么多钱。也就是,直播作为收割工具,本身的成本应该更严苛地去控制。

而钱应该花在“种”上,这里的“种”不是“种草”,而是真正把产品种进用户的心里——记忆、认知、认可、信任,成为高潜用户,而不是随时可以流失的“人群资产”。

怎么做呢?还是那句老话, 在精耕细作地营销中,慢慢积累(利润),以此有投入资本养品牌,并在全过程中重视品牌价值观的长线塑造和用心维护。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挺有意思,每一个营销的新概念,似乎都能吸引眼球,好像都代表着一种捷径。大家幻想着什么「出奇制胜」、「品效合一」,在社交裂变的狂欢结束后,直播出现了,直播的狂欢结束后,可能又有其他类似的方式出现。‍‍‍‍‍‍‍‍‍‍‍‍‍‍‍‍‍‍‍‍‍‍‍

但真正有效的,永远是朴素的道理:‍‍‍‍‍

基于人性做全链条精细化营销,在此过程中着眼长线做品牌;不把生意轻易押注在流量上,坚持积累用户、打造自身的影响力。 ‍‍‍‍‍‍‍‍‍‍‍‍‍‍‍‍‍‍‍‍‍‍‍‍‍‍‍‍‍‍‍‍‍‍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芋艿和猫说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芋艿和猫说

芋艿和猫说

微信公众号:芋艿和猫说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