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下品牌/产品经普遍缺乏基本功?

麦青Mandy 麦青Mandy

1年前

收藏 收藏 1

点赞 1

【摘要】:如题

当下无论是外企、国货、创业品牌,普遍都最缺品牌经理和产品经理,不是人不够,而是年轻人才普遍缺乏基本功。经常很多创始人、国货品牌以及外企高管咨询麦青Mandy@HBG院长如下问题:

  • 如何提升年轻品牌经理的品牌基本功?

  • 如何让年轻产品经理能至少先学会用户洞察?

  • 如何提升年轻人才的逻辑思维能力?

  • 如何让优秀人才不被琐碎执行所牵引,而要学会系统思考?

  • 如何能让小朋友们能尽快学习掌握基本的品牌工作技能?

等等问题,困扰着非常多的创始人、操盘手。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缺乏品牌基本功的情况?

可能源于这几年流量渠道以及工作碎片化等等原因所造成,年轻的小朋友压根还没来得及培训完整的品牌基本功,就已经被送上战场,到前线打仗去了。而往往打仗又只关注执行,不能给小朋友更多的底层逻辑的学习。世界是公平的,无论是国企,民企,外企,大家在人才基本素质上面都差不多。

这里面,最可怜的其实是小朋友,其次是中层高管。因为小朋友往往是不知道自己脑子里面应该学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缺什么,无知而快乐的活着。中层高管又因为自己能力也缺乏系统化以及难以带小朋友,卡在中间最难受。尤其是清醒的中层高管,清醒而焦虑。那些糊涂而快乐的,也混不下去。

可能这五年来,成长最快的只有一类人——创始人。每一个创始人无论男女老幼,无论二代三代,都在积极的学习,学习的速度和深度都远超下面团队的想象,团队成员常常都搞不清楚,为什么创始人每隔一个月就进化了一大截?这种差距越来越大,导致大家内部压力也越来越大,跟不上、也不知道怎么跟、只能日复一日的年岁增长、大环境又不好,当时团队的焦虑感可能比创始人想象的更大。

在这种情况下,创始人一定要爱护好自己的团队,给予团队学习成长的空间和机会,当然不是给每个人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想学习成长的,学习是双向的。

接下来最缺的岗位,其实是品牌经理和产品经理(以及操盘手)。

现在满大街都是营销渠道抖音投放运营人员,但创始人都找不到好的品牌经理和产品经理。一方面是源于——人才本身就非常稀少。另一方面源于——现有的品牌产品人才都只具备运营和流程管理能力,但不具备专业的创意创新能力、更不具备做产品和品牌的文化素养与美学素养。做品牌是一个数学题,但做一个伟大的品牌,就得在数学逻辑的基础之上增加文化素养和美学素养。第三个方面原因是——以往很多创始人自己亲自做产品做品牌搭建,因为品牌和产品才是赚钱的抓手和核心,而不是流量和渠道。再好的流量和渠道资源,假如品牌产品不匹配也等于白忙活。但这项创始人的工作能力很难以复制到下面小朋友甚至高管,因为全职打工的角色,难以做创新,尤其企业越大,越很难依靠内部人做创新(内部光扯皮汇报就已经非常繁杂了,哪有时间做创新)

但创始人为什么不敢随便招聘品牌经理和产品经理?

如上提到,整个市场最缺的其实是品牌经理和产品经理以及操盘手。但创始人又是怎么看这两个岗位角色的,有什么样的期待和要求?

坦诚来讲,几乎每个专业派出身的创始人都想要这样的角色。但确实都不敢贸然去招聘,往往都是三思而后行,也怕踩坑。因为市面上有几类人 1. 只会在办公室做ppt、花几百上千万引入自己外部的agency供应商来帮自己干活的所谓高管人才 2.声称是品牌产品经理,实际上既没有跑过供应链,也没有策划过产品。只是广告公司做创意故事而已。3.毫不操心生意或者是对生意也没有感觉。4.空有一肚子经验,但没有触摸过真实用户的。5.命好,在某家行业里绝对不错的品牌公司里干过,就觉得很牛逼的人。这几类人都会导致很多创始人,对品牌和产品人才的好感度不高,甚至很多厌恶。所以招聘的时候宁缺勿滥,就会挑剔人才,这也是市面上为什么现在大量人才溢出,但企业虽然缺人,就是不招聘的本质原因。所有的创始人都会觉得不缺人、就缺人才。但问题是现成的完美的人才确实是稀缺的,又或者压根没有,即便有,为啥我们创始人就命好的能争取到呢?这就很让人头疼、也是吊诡的现象。

所以麦青Mandy@HBG院长经常劝各位创始人——要抓大放小。抓大要素、包容小问题。什么叫大要素?就是人本质很聪明(是指逻辑性强,而非小聪明)、正直善良真诚、对真实用户有同理心、不自卑(这一点太重要了,有太多自卑的人是做不了品牌产品的,因为会渴望表达自我ego、有强大的自证意识)、开放而好学。什么是小问题?就是指经验和脾性。

首先,在所有要素当中,经验是最不重要的。一切的方法都可以培养,创始人自己也能培养。那些号称有经验的人,往往都很难复用经验,因为环境日日都在变。 

其次,脾性也不是特别重要,因为可以慢慢改变。创始人可以慢慢教导,有才华的人总是有一些自己的脾性,大家都是老好人,就都不出活儿。再设身处地想一下,假如一个人大要素小要素都完美,为啥自己不单干呢?凭啥被我们创始人抓到呢? 

第三,薪资福利城市与合作方式也是最不重要的。往往聪明的人也会设身处地的为企业着想,不会提过分的要求。也不要太限制人才、灵活办公是最好的方式(也是我目前自己带团队的时候最受益的一点),所有牛逼的人才都不愿意被管着、你越管他,他越有反骨、反抗越厉害。得不偿失。很多公司喜欢强势管理,是源于创始人和公司职能部门的人不自信,总是想用各种规章制度搞人,假如是流水线女工可以这么干,但是假如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工作者,德鲁克教授已经说过了,还是要自由。未来各地协同办公灵活办公的情况会越来越多。这也降低成本。更关键的是让人才可以自由的发挥,也是一种反向筛选人才,假如一个人在自由的环境当中没有自驱力,压根用不了一周时间,所有人就都知道了,那就直接请走。

总之千言万语一句话,抓大放小、珍惜人才、要培养起来人才的整体素质、更要注意品牌基本功。

未来第二增长曲线和孵化新品牌,都离不开优秀的品牌与产品人才

现在各大集团都开始在谋求新的增长点,所以先增长点,都会回归到品牌上——孵化新品牌,并购品牌等等。所以整个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将会更加直线上升。因为创新本身就不容易,又加上当下大环境不好的情境下,会导致市场竞争难度远比过去更难。比如过去可以通过资源累积达成的生意增长,当下就很难,必须要靠内部团队从0~1精细化的运营才能达成。所以会越来越紧缺从0~1孵化品牌的操盘手、产品经理,品牌经理等岗位。

所以对看机会的品牌产品人才而言,无论你以前是处在管理者还是执行角色,从现在开始都要先争取岗位,自己要亲自下场从0到1落地具体的品牌产品文案设计策划洞察等等基本工作。不要想着只做管理……管理是最虚的,也不是你应该操心的,只有业务本身是真实的,是可抓的、是能做出价值的。对于企业而言,假如找不到现成的人才,就要积极培养,当然培养的前提是要先筛选聪明而好学的人才——有数学逻辑、有文学素养、有基本美学思维、对世界充满好奇、有自驱力自我学习的人才。往往要找年龄大一点的同学(当然前提还是聪明而好学),因为伴随着年纪增长,才会对文化有感触,感兴趣愿意学习。以及,做品牌和产品需要丰富的人生阅历,不然我们怎么洞察用户,每一个普罗大众的用户都是有丰富而五花八门的人生经历,不是言情剧里面的男女主角。年龄大的同学才能更加理解用户的经历、需求。当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才,各有利弊,就看创始人怎么去用。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麦青Mandy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麦青Mandy

麦青Mandy

微信公众账号:麦青Mandy专栏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