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和西贝涨价后又降价道歉,为何是必要的?

品牌新观察 品牌新观察

4年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0

【摘要】:海底捞和西贝莜面村不约而同地涨价了!真是应证了那句话,报复性消费没来,报复性涨价倒是来了。

海底捞之后,西贝也为涨价道歉了。4月11日,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在官微发文道歉并宣布恢复原价,算是平息了这场“涨价风波”。

海底捞和西贝涨价后又降价道歉,为何是必要的?

“卑微”的海底捞和西贝

最先掀起此次“涨价风波”的是海底捞。

海底捞涨价的消息最早于4月5日曝出,有网友发文称,“海底捞变贵了,土豆1.5元一片,米饭7元一碗,小酥肉50元一盘,人均消费直奔200元以上……”

当时,海底捞相关负责人给出回应称,门店菜品价格调价幅度控制在6%,各城市差异化定价,由门店按照地理位置、当地消费水平等因素对不同菜品综合定价。

随后,西贝、喜茶等品牌涨价消息层出,并被一些网友解读为餐饮企业的“报复性涨价”,这一话题热度迅速攀升。有大V犀利评价:我们还没开始“报复性消费”,却先迎来了“报复性涨价”!

直至4月10日,海底捞公开发布道歉声明表示,此次涨价是“错误决定”,并承诺将所有产品调回疫情前价格。紧接着,西贝官微也在第二天发布了“致歉信”,承认此前部分地区门店涨价,并为涨价事实向消费者道歉,承诺产品调回疫情前价格。

海底捞和西贝涨价后又降价道歉,为何是必要的?

海底捞和西贝为何要涨价?原因很简单,以海底捞为例,自1月26日暂停营业至3月12日陆续恢复正常营业,海底捞大部分线下门店足足停摆了近50天,哪怕在门店开门迎客之后,由于疫情原因也有限流措施,导致客流量明显下降,再加上物流成本提高、食材价格上涨、门店租金等因素都在推动海底捞经营成本整体上涨。

出于经营成本压力,海底捞和西贝的涨价实属正常。但大部分消费者却不愿意接受。特别是疫情期间还有部分消费者收入下降,因此,面对餐饮企业涨价,他们就忍不住给出“趁火打劫”的判断。

这样看来,顶住经营成本上涨压力恢复原价的西贝和海底捞,真的是有点“卑微”了。

压力大也不得不道歉降价

其实,理性的人大都知道,提高价格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海底捞和西贝出于经营成本考虑涨价并无过错。

那为何,海底捞和西贝还是选择了道歉并降回原价呢?品牌君认为,这是他们不得不为之的选择。

我们也知道,无论是海底捞还是西贝,都是广大居民比较喜欢的餐饮企业,也是普通居民消费较多的连锁餐饮企业。这样的连锁餐饮品牌,想要增加收入,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增加品牌门店的规模,例如开大量的连锁店或加盟店,当年小肥羊就是如此;二是增加饭店的翻台率,也就是说不需要扩张这么多门店数量,只要增加每一家门店的顾客消费人数和次数,也能达到营收增长的效果。

小肥羊的翻车已经证明了疯狂开店扩张的弊端比较多,西贝和海底捞采用的都是第二种方法——努力提高翻台率。以海底捞为例,根据2018年的年报显示,海底捞所有245家门店的整体翻台率达到了5次。5次的翻台率在火锅行业是什么概念呢?早在2014年就上市的呷哺呷哺同样经营火锅,但是翻台率仅为2.5次。

海底捞和西贝涨价后又降价道歉,为何是必要的?

餐饮连锁品牌战略顾问王冬明曾表示,消费者可以按忠诚度分为几类,包括普通顾客、粉丝顾客和死忠粉顾客。对价格不敏感的是死忠粉顾客及那些消费能力比较强的顾客,这些顾客占20%左右;剩下80%的都是普通食客及普通粉丝顾客,还是相对于价格比较敏感。

海底捞和西贝属于大型连锁餐饮品牌,这就意味着它们消费群体数量基数大。哪怕在这80%的价格敏感型顾客中,只有1%的人觉得完全无法接受海底捞和西贝的涨价,从而再也不去消费或减少消费次数,对其翻台率的影响那都是相当可观的。

恢复原价不过是减缓了海底捞和西贝的回款速度,但如果因为涨价影响了翻台率和口碑,那就可以说是动摇了品牌核心价值。因此,海底捞和西贝即使承受着经营成本上涨的压力,也不得不权衡利弊后,选择道歉和让利。

当然,有着殷实资本的 “顶流”餐饮品牌可以通过让利解决公关危机,很多抗压能力不强的中小型企业却很难模仿。毕竟,西贝出现现金流危机,通过媒体哭一哭就能获得巨额贷款,从而顺利渡过难关。而普通中小企业如果不能通过市场行为调节自身成本与收益的平衡,那就不是一场简单的公关危机,而是生存危机了。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品牌新观察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品牌新观察

品牌新观察

微信公众账号:品牌新观察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