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弃的预制菜“真香”!

社区营销研究院 社区营销研究院

2年前

收藏 收藏 2

点赞 1

【摘要】:预制菜销量井喷火出圈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那是猪狗食,不要吃预制菜”,智纲智库(王志纲工作室)创始人王志纲与俞敏洪、董宇辉聊天时称。

此话一出,可以说激起千层浪。此番言论虽然过激,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预制菜的态度,随后在微信公众号上,多篇批评预制菜的文章也都取得了10W+阅读的佳绩,预制菜成为了消费者严重鄙视链最底端的“猪狗食”。

但评论区的大众似乎却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有的支持,认为预制菜有添加剂、不健康,而且味道还差劲;还有的却是认为感觉“被冒犯”,认为专家不该如此贬低预制菜,以前很多街边小吃像烤肠之类的不也是一种预制食品;还有的则是想单纯跟“专家”作对,特意去搜索资料后竟然发现,骂预制菜的多,但似乎买的人更多?

那真的是这样的嘛?难道预制菜如此之“香”?我们还是先来从头了解下预制菜,看看它到底香在哪。

01. 预制菜也是“舶来品”?

首先从定义上来说,根据中航证券的定义,预制菜一般指的是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进行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经简单烹饪或加热后,可作为日常正餐食用。简而言之,就是将预先准备好的半成品、成品提供给消费者,让其简单加热后就可以食用。

而根据艾媒咨询,如果按照加工程度以及原辅料来划分,可以分成即配食品、即烹食品以及即热食品。即配食品相当于一种预制食材,也就是仅仅经过简单的清洗、切配操作的食材。

这大类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一般的油粮米面、切好的牛排、肉骨、鸡块也属于这一部分。即烹食品就是前面提到的经过调味、裹粉、预炸等工序的半成品(我们常购买的冷冻水饺则属于这一类)。即热食品则是对应前面提到的经过调味、腌制的菜品,只需要经过加热即可享用的预制成品。

发现了嘛?预制菜并不像很多人说的,是在疫情后突然兴起的,实际上,我们很早就接触到所谓的预制菜品了。

从蔬菜切丝、整切肉类,到春卷考场,再到冷冻食品,加上如今才出现的加热食品,可见这只是预制菜在我们的身边不断出现着新的品类而已。可能在你不知道的时候,早就购买了很多而不自知。

那或许你还不知道,预制菜这一说法,最早还是起源于国外。预制菜诞生于1920年的美国,随着世界上第一台快速冷冻机在美国诞生生产出预制菜的雏形——速冻加工食品,也就标志着预制菜的初始诞生。

而随着上世纪60年代很多食品行业标准化、商业化生产的需求,预制菜逐渐被消费者接受。到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城市化、老龄化进程加快,让预制菜在日本迅速成长起来。

随后,80年代后在部分欧洲国家兴起并逐渐成熟,到了90年代才随着”洋快餐“——肯德基、麦当劳等进入中国,从净菜加工厂发展为餐饮连锁,从B端逐渐渗透到C端,呈倍数级增长。

但中国菜系复杂,加上传统文化对于饮食和健康的高要求,预制菜在成品这一块一直没有太大起色。但疫情后,催化了整个预制菜品的市场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不少企业也在这时候抓住机会腾飞,诞生了不少上市企业。

味知香抢到“预制菜第一股”的名号上市后,越来越多企业加入了预制菜大军,甚至一些社区团购或者相关冷链食品企业也都纷纷涉足预制菜。最终看来,预制菜是起源于美国,成熟于日本,而疫情则催化了我们国内的市场。

02. 疫情、环境与政策变化,带来市场规模的腾飞

疫情之下,一方面,我国经济还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虽然整体形势呈现恢复的状态,但是在国际复杂严峻环境和国内疫情的双重考验下,国内循环和扩大内需战略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也同步促进了宅经济以及外卖的蓬勃发展。因此,对于购买预制菜的需求也就在不断扩大。

另一方面,疫情下就业压力剧增,生活及工作节奏再度提升一个层级。现代工薪阶层如果要想平衡繁忙的工作、出行通勤以及理想的健康生活,既不希望把精力和时间浪费在买菜、洗菜、做菜等繁琐的程序上,又想吃上美味可口的硬菜,那么预制菜就是不二之选了。

甚至说,不少家庭连过去的餐厅聚会也选择了取消,更多的百姓选择了回归家庭自制,但不想太累。所以也就自然而然地也选择了预制菜。根据《2022年淘宝年夜饭报告》显示,预制菜在春节前夕同比增幅超181%。

因此,在疫情以及社会环境的双重改变作用下,预制菜销量才能井喷火出圈。但仅仅是这样就能突破吗?当然不是,国内多地出台的加码扶持政策,都在推动预制菜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进入2022年后,根据艾媒咨询的整理可以看到,相关支持政策更是频出。

所以,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预制菜市场才能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根据艾媒数据,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预计2022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增速也将首次提升至20%以上。

根据预测,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还将保持持续飞增的势头,尤其是在2024年,增速预计将达到35%。而在2026年,整个预制菜市场规模更是将突破万亿规模,达到10720亿元。

如此大的市场规模,对应的反而是很小的渗透率。根据《中国烹饪协会五年(2021-2025)工作规划》,目前国内预制菜渗透率只有10%-15%。而相比较之下,日本的预制菜市场渗透率在2020年就达到了60%。美国也是如此。所以,中国未来的预制菜市场具有极大潜力。

03. 资本助力预制菜行业快速发展,“提味”、“安全”两不误

从供给端来说,面对如此庞大的蓝海市场,资本自然也就加速涌入其中,助力预制菜行业的快速发展。红杉资本、高瓴资本、IDG资本、源码资本等大牌资本巨头纷纷被吸引而来。

根据《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以及《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洞察报告》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13至2022年间,包括预制菜生产企业、供应链企业和销售企业的相关行业融资数量突破80笔,融资金额更是突破百亿元。然而仅仅在2021-2022年目前为止,就已经有接近30多笔投资,占过去近10年里总融资轮次比的37.5%,占整个餐饮行业融资金额的10%左右。

在资本助力下,全渠道产业链上下游所有相关领域的企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也就使得众多食品生产企业、餐饮企业和零售电商纷纷入局。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国内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超过7.2万家,仅去年新增注册的预制菜相关企业就有4031家。

此外,在资本的”金钱攻势“推动下,预制菜行业相关的一些技术也取得了突破与发展。最主要的,针对在过去广受诟病的预制菜口感体验以及不营养、不健康的批评,相较于传统烹煮模式的真空慢煮技术在多方面取得了进步。

真空慢煮技术不仅能够降低营养流失,还能高度还原食材的呈现及提升口感,更能起到巴氏灭菌效果。让整个预制菜可以说发生了质的转变,至少,绝不会是所谓的”糟糠猪狗食物“。

04. 结语

面对消费者日渐上升的对于预制菜的高要求,既要营养健康,又要美味还原,还要安全可靠,整个产业对于标准化生产以及安全冷链运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预制菜行业其实已经在取得了相应的改变,而且因地制宜,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可以说是海纳百川。无论是家常的麻婆豆腐、鱼香肉丝、水煮鱼,还是高贵宴席上的鲍鱼海参、佛跳墙,都已经出现了相应的预制菜菜品。这样的预制菜,难道不“香”吗?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社区营销研究院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社区营销研究院

社区营销研究院

公众号:社区营销研究院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