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化中国女性?被耐克的广告恶心到了。。。
3年前
收藏 0
2
【摘要】:高级审美,还是隐蔽歧视?
苹果的广告总有许多故事 (事故) ,继“拿苹果手机淋雨打电话”被群嘲之后,苹果的开屏广告又翻车了。
但这次被喷的不是创意本身,而是主角的形象。
前几天Apple Watch Series 7 不是正式开售吗,苹果就在微博投放了一则开屏广告,想问问大家看完啥感受?
眯眯眼、皮笑肉不笑、肤色蜡黄...有不少人被这广告模特冒犯到了。
不难看出,造型师就像是故意给模特拉长眼线,还剃个阴阳怪气的眉毛。
到底是审美还是审丑?还是我的审美有问题吗?
说起来也巧,最近耐克的淘宝页面广告海报也被盯上了。
四个模特都扎着丸子头,满屏的眯眯眼让人倍感不适。说好的健康阳光形象呢?
一个眯眯眼模特就算了,那凑齐四个都是眯眯眼的模特,还能说是美丽的误会吗?
难不成是四胞胎。。。。。
这样的广告形象,并不是偶然现象。 有的模特本来就不是眯眯眼,硬是给人家这么化。
有人看不下去了,直接留言回怼。
网友还发现一个离谱问题,耐克在韩国的广告、日本上线的广告,给别人拍得都是正常的表情管理和妆容,阳光、青春。
到了中国这儿,画风就变了。有没有故意内涵,歧视不歧视,咱也不敢问不敢说。
只要再看看,网友扒出来的耐克618广告片,就会“一目了然”。
苹果和耐克海报怕是同一个广告公司策划的,走的是如出一撤的“刻薄眯眯眼”路线,模特们几乎都是小众长相,与中国人传统审美背道而驰。
可能也有人认为,这不是眯眯眼,而是高级的丹凤眼。
但杨阳觉得,眯眯眼和丹凤眼是不能混为一谈的。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刻板印象,或者看不懂高级脸的问题了,耐克、苹果很大程度上就是丑化中国女性。
毕竟除了运动品牌,“眯眯眼”怪象在轻奢领域也时有发生。
被骂上热搜的意大利品牌D&G,一则翻车的广告就引起中国人的反感和不适。
穿着DG服装的中国模特,一笑眼睛就眯成一条缝,拿起筷子吃披萨矫揉造作的样子,真是阴阳怪气。
但是再看看下面这张,你敢相信这是D&G广告女模的日常照片吗?
可见D&G就是故意通过眯眯眼妆容,丑化他们心中中国女性的形象。
ZARA此前在微博放出的广告海报,也饱受争议,模特满脸雀斑,毫无精气神,被指出涉嫌丑化中国女性形象。
当时Zara的回应还提到,模特是西班牙总部选的,广告是针对全球市场并不只是中国,有争议是不同国家审美差异造成的。
不止是外国品牌广告存在丑化的刻板印象,西方电影也不可幸免。
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花木兰的形象塑造,同样拘泥于“细长眯眯眼”的形象。
这就像是在告诉全世界,这才是中国女性的主流审美,按照这个标准卷起来吧。
为什么外国品牌,总要挑选脱离本土消费者审美的模特来做中国广告?
为什么总是少不了“眯眯眼”和“雀斑”,这真的是东方女子之美?
在这里可以聊聊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问题。
社会学家戈夫曼就曾在《性别广告》中 提到,性别广告起着塑造、强化既有社会性别规范的功能。 广告中的性别形象再现了基本的社会设置。 因此广告的“语法”能够以某种方式反映社会设置的“语法”。
如果拿戈夫曼理论来解释“眯眯眼”这个现象,上述品牌也是误导西方社会对亚洲女性的印象。
你要是说一两个模特是巧合,但几乎清一色都是眯眯眼,就有刻意为之的嫌疑了。
不过最让人感到无语的是,外国品牌这股“眯眯眼”营销的风潮,吹到了中国高校,给国内年轻人成功洗脑。
还记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眯眯眼”走秀,就被网友指责崇洋媚外。
你细品清华大学这一组时装周照片,像不像僵尸大会。
有人分析,在西方的时尚圈里,雀斑、眯眯眼被视为一种东方时尚,这种妆容就属于“高级美”。 你按照他们的标准来走,作品 获得国际认可的机会大大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印证了西方国家刻意打造出来的中国审美标准,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年轻消费者去迎合。
但无论是“眯眯眼”“雀斑脸”“高颧骨”,都不应该作为亚裔的唯一特征,这并不是“多元审美”。
所以@耐克们,不要一边丑化中国女性一边还挣中国女性的钱。
究竟是高级审美,还是隐蔽歧视,相信懂的都懂。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顶尖广告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2
-已有2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