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痛揍新消费
3年前
收藏 0
2
【摘要】:和现在的新消费一比,瑞幸显然更值得投资。
1
和现在的新消费一比,瑞幸显然更值得投资。
周末和好几个做投资的人吃饭,谈起现在的新消费行业,大家普遍都觉得疯了。
开头这话其实不是我说的,而是一个做投资的朋友说的,并且得到了在场投资人的一致认可。
甚至他们在商量,如何才能在这时候,再拿到一点瑞幸的份额,如果瑞幸愿意要钱的话。
大家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非常离谱?
我听着是觉得挺奇怪的。
咋一听非常离谱,但和几家新晋的咖啡的估值比起来,其实比他们靠谱。
咖啡行业,堪称估值最魔幻的行业之一(和新能源比五五开吧),这个行业的单店估值已经到了拼想象力的地步了。
无论是manner还是M stand,单店估值都过亿了。
这是很明显的泡沫,但大家纠结的是,要不要拥抱泡沫。
一方面,真的怕,但是不拥抱吧,钱投不出去,能容纳大资金的行业也不多。
咖啡店这条赛道确实可以容纳大钱。
毕竟咖啡这东西,其实本质就是豆浆,只要控制好原材料(豆子+集中烘焙),其实出品是可以标准化的,甚至比煎饼果子标准化都要容易的多。
只要能标准化,就能快速扩张,就能容纳更多资金,星巴克典型的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星巴克肯定是不愿意被拿来和他们比的,星巴克已经得了新消费PTSD了,做梦都是瑞幸的形状。
星巴克在中国内地有五千家,每年还会有新增大几百家门店的拓店计划,这说明市场空间还是有的。每家大几百家门店,每家店几十万的投入,至少大几亿的投入。
所以资本可以把钱花出去。
这时候也别业务不业务了,先把钱花出去吧。
钱花不出去,其实是大家最大的焦虑。
很多机构募的钱是有期限的,并不是什么长期的钱,到期有被赎回的压力,这和公募基金是一样的道理。
要投出去,并且有超额回报。
这期基金干得好,才能募集到下一轮基金。
干的好的第一步,得先把钱投出去,把牛吹出去。
天天拿着金主的钱摸鱼也不像话。
无论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市值或者估值都是取决于共识。
风口来的时候,茅台50倍PE,大家都觉得便宜。
共识破的时候,茅台25倍的PE,大家觉得全是泡沫。
共识≈故事≈风口。
现在一级市场的风口就是新消费,而且是超级大风口,大到卷起来了。
这时候再看瑞幸,莫名其妙就香起来了,你敢信?
如果说贾老师对中国市场进行了新能源汽车的启蒙,那么瑞幸就是中国市场进行了咖啡的启蒙。
虽然都没开个好头,但莫名其妙的有了还行的结果。
离谱坐火箭,离谱上天了。
虽然真的离谱,但没开玩笑,最近真有大量资本在重新调研瑞幸。
这里我提醒下哈,鉴于这家公司管理层出现过重大的道德和法律风险,我们作为散户,老老实实喝咖啡就算了。
这里我提醒下哈,鉴于这家公司管理层出现过重大的道德和法律风险,我们作为散户,老老实实喝咖啡就算了。
这里我提醒下哈,鉴于这家公司管理层出现过重大的道德和法律风险,我们作为散户,老老实实喝咖啡就算了。
我写了三遍,散户吃瓜就行,别想太多。
我觉得特别好玩儿的是,瑞幸从当年的小甜甜到后来的牛夫人又焕发了今天的第二春。
考虑到他们现在居然还盈利了(我反正对此不发表意见,我也不知道真假,他们自己说的),现在的状况反而是他们在拿捏手上钱太多的资本。
虽然瑞幸退市了,但还是可以在粉单市场上交易的,理论上来说其实也还算是中概股的一只。
今年中概股沦为中丐股,放眼望去,只有瑞幸成为最耀眼的那颗星。
从去年退市开始,瑞幸在粉单市场的股价已经整整翻了41倍。
你,一点,都没看错。
虽然这个世界风水轮流转,但没人告诉我这是滚筒洗衣机啊。
所幸的市值在40亿美金左右(按照粉单算的),现存店铺数量是5000-6000家门店,如果按照5000家门店计算,平均单店估值是80万美金左右,也就是五百多万人民币。
对比一下,消费的新宠Manner的估值已经飙升至28亿美元,总共的门店数是133家店,单店估值过亿。
一家manner=20家瑞幸。
正常人也知道哪个是泡沫。
更魔幻的是,瑞幸的资产成色居然还行,市场营销更不止是行,生椰拿铁今年真的破圈,一度抢都抢不到。
价格方面,目前来看,即使没有大量的折扣券,和新冒出的这些咖啡新秀比起来,瑞幸价格上仍然没有什么劣势,当然也没有优势。
但是如果价格差不多,产品差不多,那拼的就是咖啡的获取便利性,也就是开店的密度方面。
密集的线下店铺本身就是广告。
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这个品牌,那么自然而然你下一次想喝咖啡的时候,这个品牌就会在你的决策list里。
第二,线下店铺的密集就和要把货铺满货架一个道理,商圈是有限的,可以开店的位置是有限的。
你占住了,别人就进不来。
从这个角度来看,瑞幸仍然是这个赛道里的王。
不对,星巴克算王,瑞幸算王后吧。
其他品牌也就算是个王子,还在争太子。
瑞幸开了5000家店,并且让这些店有效地运营了很久,无论在店铺运营还是供应链方面,这都是先跑者的一个优势。
店越多确实越有优势。
开店多不仅仅是会有供应链的优势,而且是用户随时被召回的优势。
你走在大街上,突然想要喝咖啡了,即使你再钟爱某家品牌,大概率也不会打车去10公里之外的门店。
而已经密集铺设的瑞幸就成为你唯一的选择,你不情愿地走进这家充斥着负面新闻的咖啡店,当然,瑞幸在资本端臭名昭著,在C端其实没啥坏名声,毕竟没坑过消费者。
然后点了一杯江湖上已经流传很久的生椰拿铁。
吸管一插,撮一口,真香。
这就是门店已经形成网状的优势。
5000家门店是一个资本喂出来的怪胎,是快速催生的产物。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星巴克在中国这么多年也才这个数字。
瑞幸的财务丑闻,就是出在了过于激进、急于割韭菜的拓店策略。
靠着高频的补贴来获客,然后再把资本市场上获得的融资又去开更多的线下店,而且快速开店的成本又会比以正常节奏开会高不少。
快,决定了钱需要更多。
而一个很差的业绩又没有办法融到足够多的钱。
最终原有的管理层走了一条歪路:造假。
这是孽因。
但当初的孽因,阴差阳错结出了今天的果子。
造假的瑞幸前管理层和几个做局者,用着美股股民的血汗钱喂出来了这么一个怪胎,但却并不影响这个怪胎成了一个更有优势的咖啡品牌。
简直就像是农家肥喂出了好味道的蔬菜。
真的是离谱。
在瑞幸这个案例之后,恐怕没有一家资本敢于再次冒险,快速铺开这么多门店。
从各家咖啡新秀的开店计划,也可以看到资本一边是勇敢的,敢于给单店过亿的估值,一边又是胆怯的,每一家开店的计划都只是几百家。
这时候瑞幸的五千家门店反而成了护城河。
今天提起瑞幸,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除了店铺的数量以外,更有造假丑闻效应。
但在资本市场的造假除了让股民们痛骂这个连累到中概股信用的管理层以外,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个信用问题并没有让他受损。
对于消费品品牌而言,尤其是食品饮料,真正影响口碑的只有产品品质和卫生情况。
这也是瑞幸仍然在公众舆论中还保持着不算好也不算坏的口碑。
这种近乎国民级的知名度和早期激进的扩张策略让瑞幸在数字化和私域流量的运营上是技高一筹的。
生椰拿铁的爆火就源自于瑞幸在于对用户数据的沉淀。
更多的用户数据,可以提供产品研发上的支持。
门店多,不仅仅是流水好,其实也有数据多的优势。
所以无论从任何角度,瑞幸可能真的是要暴打这些资本新宠的。
你给这些资本新宠投资,你还需要担心管理层会不会造假。
但你投了瑞幸,你不会担心的。
它已经用事实证明了,它是真的会造假的。
但这次造假的成本要比之前高多了。
你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所有的人都看着你出第二次丑。
资本不怕你坏,资本怕你未知。
瑞幸虽然退市了,但它比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受到更多关注度。
退市退了个寂寞,无数双眼睛都盯着。
原有的管理层已经被踢出局了,原有的投资机构在被人奚落之后还给瑞幸定增了数亿美元,说明是他们相信现有的管理层。
那两家投资机构的压力不比瑞幸小,如果瑞幸成不了,投资机构背后的金主爸爸们把他们蛋都给弄出来。
从这几个角度来看,瑞幸,在这些新消费泡沫里,居然是最实在的那个。
真是百年魔幻。
另外,并不是瑞幸变好了,而是世界变坏了。
我已经不知道该说啥了。
可能,这就是魔幻的商业世界吧。
我看不透。
淦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仙人JUMP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2
-已有2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