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品牌不需要“大创意”
3年前
收藏 0
0
【摘要】:并不是所有品牌都靠砸广告砸起来的
最近见识了很多没怎么做广告,但还是把牌子做大做强的例子。我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品牌都靠砸广告砸起来的。尤其不需要什么“大创意”广告。
以下几种就不怎么需要大创意:
01 商品力强的产品
当一个产品的商品力足够强,是可以带来自传播的。
比如一米长的羊肉卷,五层的眼影盘,一滴灵的强力除臭剂。相反如果一个产品本身太中庸,怎么包装都很难出头,也就是常说的硬推。
如果喜茶不好喝,那么雇再长的水军排队也要凉凉,喜茶的几个爆品都有让人惊艳的感觉,至于限量什么都是营销套路。从认识喜茶开始,有哪一张海报,哪条TVC,或者哪个H5刷爆朋友圈吗?
和宝洁开一个液体卫生巾的共创会,广告片真的中规中矩没特色,但我手贱把卫生巾一层一层撕开来看,里面全是各种新材料黑科技,心想这东西怎么都会卖的好,料太足了啊。
02 用户门槛低的产品
产品要简单易用,不要挑战用户门槛。
之前看过一个谷歌的广告,名字叫《父亲的信》,讲述的是一个父亲从女儿苏菲出生开始,每天给孩子写一封邮件,其中用到了地图、照片、视频等各种产品。广告是好广告,产品是真的烂,一个每天要上班还要照顾孩子的父亲,用好几个工具才能折腾出一封信来,门槛高耸入云了。
现在手机时代好多了,像我们国产的“亲宝宝APP”,按几个键就把孩子的图文音视频都攒成日记,家长可以随时随地在这个空间里记录、欣赏宝宝成长的点滴。民间玩笑“一孕傻三年”,其实是指父母双方在孕育孩子的过程,均呈现手忙脚乱的新人状态,这个时候,面向他们的产品必须门槛足够低,而且切中刚需。广告创意惊不惊艳无所谓,重点是产品简单易用。
03 高性价比的产品
价格永远是第一吸引力。
去年淘宝直播清掉了国内大部分服装库存,要知道库存里其实有大量的好东西,只是因为仓储成本上去了,商家要赶紧清掉腾库房以及资金回流,所以你能买到299的双面呢,99的羽绒服,不少还都是大牌货。
这种产品适合拉新,对新客来讲,高性价比就是低成本试错,尤其是在不了解品牌的早期,如果产品能带来足够的惊喜,就会让更多的观众变成消费者,这就是常说的:变现。
这些产品其实利润非常薄,根本没有预算做广告,按照价格流水法则:消费者总会主动发现更便宜的同类产品。消息的扩散还是蛮快的。
有哪些没创意,但是很有效的广告吗?
那可多了去了,电商圈常说人货场的匹配,其实就是消费者在适合的场所,选择到了适合的产品。这和精准定位广告一个道理。
01 陈述性广告
简单,直接,说清楚自己能干嘛。
就像一个人走上舞台,会先说:大家好,我叫XXX,我的特长是XXX。这种适合早期用户扫盲,和建立初步认知。
延伸出来的创意套路有很多,比如信息重复,拉高音量,多次刷品牌名。广告人一般不待见此类广告,认为啰嗦、LOW、没意思。但普通人在一个脑细胞都不转的情况下,反而最高效的认识到了这个牌子是干啥的,有啥特点。
调性高低都是广告人的自我定性,本身没有一个量化标准。当年刚出道的脑白金,和今天冒出来的铂爵旅拍本质上没有区别。都在品牌初级阶段,用口号式广告做客户扫盲。每天拿获奖作品洗眼睛的广告人肯定看不进去,这个鸿沟是乡村爱情故事 VS Netflix,前者受众海量,后者逼格天籁。
02 拉新广告
补全老客盲区,新客也能看得懂。
有粉丝,有固定消费群,要再往前走一步,这个时候就需要做“拉新广告”,但不一定打情感牌或者喊口号,不然会顾此失彼。老客看了不满意,新客看了搞不懂。最稳妥的还是功能陈述式广告。
03 销售型广告
用促销卖点做“抓手”。
跟很多销售聊天,他们认为一条广告里最管用的部分,恰恰是这些:
新包装加量30%不加价
上天猫立刻搜索XXX店铺
全新系列隆重登场
大LOGO
重复播放品牌名
用户使用产品的场景
这些广告人嗤之以鼻没营养的部分,恰恰是销售认为的“抓手”。有些广告甚至通篇都是促销卖点,比如PS4的魔性价格篇,去年的马蜂窝、BOSS直聘。以及上文提到过的亲宝宝。
圆总结
每次出国,进酒店的第一时间,我都是把电视打开,不放过国外的任何一条广告,我以为每一条都是碾压国产广告的,我以为条条都是创意精彩,拿戛纳金狮子的。
结果嘞,净是些我上文所说的广告,不是喊口号,就是搞促销,只是演员换了一群老外。
那么大创意广告到底要不要?
大创意本质是“广告奢侈品”,如果你的品牌还在住如家的阶段,就不要去消费喜来登。但是如果你已经做到了需要大幅品牌溢价的时期,那么大创意还是很需要的。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赵圆圆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