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人才去哪了?
3年前
收藏 0
1
【摘要】:广告人别悲观,作品依旧是拳头,只要拳头够硬,在互联网时代,还是能打天下的。
人才短缺的广告行业
作为广告行业的公众号,因为分享案例,很多甲方会在后台留言找案例的代理商寻求合作。更多的是常常会接到朋友,关于找人招人或者找地方换工作的不同需求。但今年开工之后,需求一边倒,都是公司找人需求。
广告行业曾经风光无两,贩卖脑力,站着就把钱赚了。 被人提得最多的就是那句莫名其妙的“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 而今,很多公司都靠核心基本盘撑大梁,基层员工流动率高,行业新鲜血液流入骤减, 找人不是困难,而是非常困难了 。
这个行业要被更迭、要被替代、还是这种业态形式已经要完蛋了?
我想这其实是无数热爱广告,并且还在为它奉献着青春的广告人共同的疑问。
变化很大,比如广告预算。
在广告行业的黄金时代,一张平面广告从创意到执行费用50万,拍一条TVC几百万都算正常,时不时能听到千万预算的汽车广告大制作。要知道,那时候北京三环的房子也就几十万一套。
现在,广告制作费用已经下降到极致,百万级预算已算罕有。某国际汽车合资品牌视频拍摄招标,百条视频,每条成片预算1.5万。在2000年左右,4A公司一个brief下来,开会、讨论再到想创提创意的时间一般都会一个礼拜甚至半个月。而如今是今天下brief今天要,最晚也就明天提报。几乎关于广告营销的一切节奏都可以用三个字概括:“短频快”。
只要有商品交换的存在,就有广告营销的需求。如今中国经济进入存量竞争的下半场,广告的重要性是不降反升的。
换句话说,广告行业并没有没落,而是在经历重构。
2000年前后,品牌要做市场定位、营销策略、广告创意、广告媒体资源基本都是通过广告公司“一站式”完成。 时过境迁,如今的广告公司不再是企业通向消费者的唯一路径。
一、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媒介端口的多样化,微信、微博、短视频等、直播等等等等。
二、这是一个全民营销的时代,也就是说现在大家都有了广告营销意识。我们打开智能手机,每天看到最多的可能就是广告。看多了自然也就或多或少记住了套路,因此,创意的壁垒近乎薄弱到没有,只要有台手机,普通人就可以按套路拍图片、自制视频。从开始的模仿到后来的创作,从玩耍到认真玩耍,不少人的想法和执行都非常成熟了,甚至因此成为网红、UP主等等,与品牌的推广合作也就随之开始。
三、去乙方化,很多在广告行业工作之后的专业广告人,分散到了各个行业的市场、品牌、策划等部门,这些部门本身已经具有广告公司的基本职能,但比广告公司更高的薪水和职业天花板,更加吸引年轻人。
全民营销的时代,互联网公司、MCN,自媒体都能做营销。整个行业已经完全重构,从广告公司的大一统,变成了各路诸侯的角斗场。
互联网公司,就是一群在广告行业抢人的“强盗”。
互联网公司应该是目前风头最盛的企业了,时代的红利,再加上风投的助力,这个行业好像有花不完的钱。其市场部、品牌部从广告公司挖人,动辄加倍涨薪(比如在广告公司的拿1.5W的美术,跳槽到互联网公司,可能直接3W),14-15个月的工资,再加上丰厚的年终奖金,少有人不心动。互联网公司真的就像闯进村庄的强盗,将广告老鸟们手把手教了 几年的人才洗劫一空。
现在的广告专业应届毕业生选择品牌甲方与广告代理乙方的比例大约是5比1,也就是说,大部分就业志向都在互联网公司、汽车、快消等财大气粗的甲方。而理论上专业对口的广告公司,只是第三选择。
另外,还有大厂的校招
应该有不少广告人在毕业季为大厂校招做过广告吧。稍作了解,我们可以看到每到毕业季,除了互联网公司,很多品牌也都会有校招营销战役,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即将踏出校园的年轻人,大厂光环以及同等级高薪水,都为其吸纳了很多人才。
老一代的广告人,对华文广告4大教父耳熟能详,当时的年轻人,对整个广告江湖充满向往。而现在,江湖不再,传承、传奇不再有。如果回想一下,老一代广告人之所以能被广告吸引,就是因为当时广告人给自己的广告做得好,在年轻人心里种下广告的梦想和种子。
而现在的广告圈,不客气地说,有能力为广告行业做广告的资深广告人,基本都在为生意忙碌,根本没有时间去向年轻人展示广告的有趣、去告诉年轻人广告不都是苦逼的、广告有很美好的一面。
没有播下种子,必定收割无望,天天被大厂冲击的年轻人,眼里自然不再有广告行业的影子。
还有个现象,现在不少广告都在以调侃苦逼广告人为看点,对于这时代格外清楚自己要什么的年轻人,这无疑也是就业考虑的一个问题吧。
广告也曾经是热门专业,如今风光不在,很多行业的发展机遇可能都大于广告行业,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不是行业本身的问题,而是时代的问题。
时代在变,广告服务费却一直没有增长。 这一点,我咨询过好几位广告公司老板,答案基本上一致,但也有例外,一些拥有现象级案例的头部公司费用有所增长。 但大多数公司的服务费用不增反降,利润越来越薄了。 所以员工薪水也变化不大,但生活成本跟着通货膨胀在不断提高,很多广告人选择高薪的互联网企业,是必然的。
还有一个可能大家都相对熟悉的情况:人员流动大除了薪资福利因素,可能最重要的就是合作问题。总监与下属的合作是双向的,总监需要下面的人能铲活、解决问题,下面的人希望能跟着总监学东西并且做出作品。所以合作是双向的,但很多时候可能都变成了总监的单向需求。另外,在人才晋升方面,很多公司习惯目光向外,空降人才。在公司伏案多年表现优异得不到晋升的同事,加上外面的高薪诱惑,注定会另谋高就。
上面这些,是这个行业实在的变化,也是很多人的实在感受。我们毕竟还在这个行业谋生,怎么把路继续走下去,我在这里说一些个人看法,说得不对,欢迎纠正、补充
广告公司缺人才,并且缺的是更加综合型的人才。这是一个全民营销的时代,只要有手机,人人都是自媒体,而广告人要继续吃这碗饭,就必须提高从业门槛、抬高行业壁垒;具备普通人不具备的能力,以及更高的专业技能和行业素养。否则,我们又凭什么去问甲方收取服务费。
另外,摆在广告公司面前的一个问题是:在谁都能做营销、谁都懂一些创意的当下,广告公司对客户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
我所知道的答案是,专门深耕某一个行业。比如引入高新科技、专注于单一领域,成为单一领域的专家翘楚。这里我举个例子:有家只有4人的小公司,做影视广告植入,一年营业额做到近7千万。这样的业务,要求对剧本有判断力,专业性更强、影视圈人脉资源关系要硬。品牌一旦合作就会上瘾,投放比例会越来越高。这样的案例不可复制,因为需要极强的专业性和人脉关系,而身在其中,自然能越活越好。
人才的频繁流动和大量向外行业流失,是很多公司老板思考的痛点。因此,针对资深人才,很多公司引入了合伙人制,通过分红的方式,留住人才,保住基本盘子不倒。
与高校合作开设课程。让同学们不仅能学到来自一线的干货,更能深入了解一部刷屏的广告作品背后的故事。同时建立情感链接,种下种子(用广告公司的专业术语表达就是,将品牌植入用户心智)。并通过开放实习岗位的方式,从0开始培养新人。
从4A时代到热店时代,从纸媒时代到互联网、自媒体、MCN群雄逐鹿,广告行业一直在变。对广告公司来说,这是最坏的时代,但也是最好的时代。剧烈的竞争,才会带来清醒的反思。复盘之后的自我认知,才是重新出发的好时机。
最后说一点值得肯定的事情,一些有现象级案例的公司已经不再接受比稿,并且已经反向选择客户,而不是被客户选择。还有就是,服务费用高出行业平均水平线不少,用姜文的话说,就是站着把钱挣了。
所以,广告人别悲观,作品依旧是拳头,只要拳头够硬,在互联网时代,还是能打天下的。
本文感谢韩永坤、马晓波、SNOW、孙二黑的分享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文案与美术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