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植入,国产剧广告Top榜怎少得了这4个品牌!
4年前
收藏 1
0
【摘要】:我们有钱也愿意花钱消广告时,却发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跳过了广告中插,也还是躲不过剧情中的各种花式广告植入。
没法氪金跳过广告的年代,观众只好一边默默忍受或者掐好时间换台来躲避广告之苦,一边发出“广告里插播电视剧”的吐槽。
但当我们有钱也愿意花钱消广告时,却发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跳过了广告中插,也还是躲不过剧情中的各种花式广告植入。
在播映指数TOP10剧集中,据艺恩数据不完全统计,品牌植入频次多达144次。 数据来源 :艺恩智库;数据统计时间:截止至2020年3月24日
而且,丧心病狂的是,不管现代还是古装,不管悬疑探案还是都市言情,都逃不开唯品会、良品铺子、百草味、感冒灵等几大熟悉面孔,堪称是“流水的主演与剧本,铁打的品牌与植入”。
论现代品牌在古装剧出现的套路
真可谓是:“观众的想象力上限,才刚刚是品牌方植入的下限”。
古早电视剧《一起来看流星雨》中喝着香飘飘奶茶、带心动女生去逛美特斯邦威的富二代,被观众嘲笑了一整个青春,还不够品牌方们自我反省,此后“孩子不好好吃饭永远在吃海底捞小火锅”“大人不正经上班没事就在逛良品铺子”的广告场景层出不穷,尤其是碰到剧中主演和品牌代言人一致的情况,以至于观众看完整个剧下来都有点分不清这是不是“品牌广告的番外版”?
左:作为良品铺子代言人,右:《幸福触手可及》剧照
近期有追过国产剧的朋友们恐怕是深有体会。
品牌植入Top榜,总有一款你见过
那么,到底是哪些品牌悄悄占用了剧情时长呢?
我们在社交圈展开小规模调查后发现了如下品牌,也欢迎朋友们在留言区补充未提及的品牌。
-
唯品会
-
999感冒灵
-
三只松鼠
-
良品铺子
-
百草味
-
沃隆坚果
-
感康
-
思念虾饺
-
韩素面膜
-
御泥坊面膜
-
海底捞火锅
-
58同城
-
东鹏特饮
-
三全水饺
-
农夫山泉
-
依云
-
安慕希
-
英雄联盟
看完上述品牌结合日常观察,不难发现当下国产剧广告植入虽然品类繁多,边界宽广,但主要还是集中在餐饮、美妆、服饰等生活热门品类。
这与艺恩视频智库2020年4月发布的《热播剧集品牌植入分析》报告结果,高度一致。
数据来源 :艺恩智库;数据统计时间:截止至2020年3月24日
毕竟,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广告,生活类品牌有所曝光本来实属正常。
调研显示,在人们的日常交谈中,品牌作为交谈关键词的出现率甚至达到30%+,且消费者本身并不排斥广告,排斥的只是毫无价值的垃圾广告。
真正有创意、有洞察的广告诸如《小猪佩奇过大年》一样可以获取观众的三连认可,甚至得到“比电视剧拍得好多了”的评价。
只是当下国产剧中广告植入的频次之高、情节内容之尴尬、场景人设之突兀,让观众实在是不堪忍受。广告消磨了剧集本就不高的观赏价值,观众最后只能通过生产吐槽UGC来自娱自乐。
广告植入口碑价值双双flop,为何还屡屡出现?
影视剧中植入广告的负面口碑可谓是由来已久,而短视频等碎片化娱乐方式挤压影视剧市场(看的人变少)、身经百战的观众对广告植入逐渐免疫(看完不为所动)等问题又带来了植入广告价值的进一步下滑,但影视剧广告植入现象仍旧是屡屡出现,并且是有增无减的态势。
原因何在?
归结到底,仍在“利益”二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品牌可能一不小心做了一次亏本买卖,但不可能持续投入亏本买卖。
品牌主之所以还在又长又臭的影视剧中砸下重金,原因不外乎是通过植入式广告给观众植入品牌印象,借助强制性的品牌曝光,完成品牌认知度的打造,从而影响消费者决策。
虽然现在大趋势是消费渠道碎片化,媒体权威被消解,品牌认知度在消费者决策过程中的权重也越来越小,但不代表品牌花钱打造认知度完全是在做无用功。
一来是因为中国幅员辽阔,一二线城市与小镇乡村市场差异巨大,在品牌消费方式、习惯等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时间差,正如常被拿来比较的中国消费市场与二三十年前的日本消费市场,小镇乡村的消费者们也正按照一二线城市消费者曾经的路子往前行进。
当然,迅猛发展的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进程上的差异,但大趋势并没有改变。
二来是相对于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人性进化实在缓慢。尽管温饱已经不成问题,但尽可能的降低能耗依旧刻写在人的基因里,这决定了人在做决策的时候习惯路径依赖,更愿意选择熟悉的元素、符号、方法去面对当下的问题,哪怕是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新问题。
基于此背景,完成了认知度打造的品牌,就是要比没有知名度的品牌更受消费者青睐,因为知名度和熟悉感让消费者信任,有安全感。
但,品牌认知是把双刃剑。虽说骂名也比没名好,但在商品丰富、可选择性高的买方市场,品牌的负面认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会劝退部分消费者。影视剧进展到广告画面时,不少弹幕也表示“真的惹人烦,再也不会买XXX了”。当然,消费者是善变的,观剧时被强行割裂的不良体验到底会不会真得在线下变成对“金主们”的报复,在实际效果上很难说。
毕竟,“口嫌体正直”已经成为当下消费者们的一大特点。
而回到广告植入的温床——影视剧内容生产方,也逃不开“为钱卖身”的命运。
中国观众的内容付费意识和付费习惯还在养成,但从付费群体的绝对值来说,仍存在很大上升空间。
不光是影视剧,纯靠内容养活自己,既是整个内容行业的热切期盼,哪怕内容生产者不想一心做好内容?但同时又是内容行业艰难变现过程中的不可承受之重,尤其是在明星片酬畸形疯涨的今天。
而出手阔绰的金主爸爸则成了普遍选择,广告收益甚至能占内容整体收益的半壁江山,远远抛开版权收益、在线视频平台电视剧付费收入和海外收入。
而且相比无法保证的收视率以及受到盗版打击的版权付费收益,广告费还能带来良好的现金流。
所以,哪怕明知广告收入如同饮鸩止渴,内容生产方也无法放弃这一优秀的现金牛。
广告不会消失,内容如何平衡?
品牌方拥有曝光,内容方手握现金,又长又臭、严重注水的剧集最终是不是只能由观众来买单了?
无需这么悲观。
广告本身并不会消失,但随着观众口味的越发挑剔与内容市场的健康成长,影视剧中令人尴尬和反感的植入式广告迟早会消失。
取而代之的将是,真正能发挥出信息价值、有助于消费决策的优秀广告。
可能是不把观众当正常人看的烂广告太多,以至于我们都快要忘了广告本身它并没有错。
消费者虽然嘴上厌恶(烂)广告,但若是完全没有广告,消费者恐怕会寸步难行。通过广告营销等手段塑造起来的品牌,起码解决了交易过程中的基本信任问题——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选择品牌遇到问题的概率会更小,维权相对容易,三无产品找谁说理去呢?
如前所说,广告本身并非贬义词,而是个中性词。
优秀如米其林和宜家,广告也能做到消费者趋之若鹜。
1900年,作为一家卖轮胎的公司,米其林轮胎的创办人出版了供旅客在旅途中找到加油、换胎和餐厅的《米其林指南》,每年对餐馆评定星级,最好的餐厅会被评为一星、二星或者三星。而到今天,米其林餐厅仍旧是好餐厅的“代名词”,成为消费者选择餐厅的重要依据之一。《米其林指南》毫无疑问是广告,但其优秀的内容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全球发行量仅次于《圣经》位居世界第二的宜家《家居指南》也是如此,用可视化、具象化的理想家居输送给消费者,在潜移默化间完成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让“宜家”成为一种风格。
回到“广告与内容,信息该如何平衡”这个问题,答案是“检验信息是否适合、得体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匹配消费者需求。”
消费者在该时该刻这个场景下,想要的什么,就提供什么,而不是错位配置、呈现消费者本不想要的信息。
在适合的场景出现,能够解决消费者问题,广告同样可以成为优秀内容。
所以,让广告的归广告,让内容的归内容吧。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DoMarketing-营销智库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