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如何赋能千行百业?

3周前
收藏 2
0
【摘要】:「微短剧+」成为主流,各行业该怎么干?
作者|遥何
2025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启动「微短剧+」行动计划,将深入实施 「跟着微短剧去旅行」 创作计划,并推进「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微短剧里看品牌」「跟着微短剧学经典」「跟着微短剧来科普」「微短剧里看非遗」等创作计划,实现在细分领域共推出300部左右具有引领作用和创新价值的重点微短剧。
这一政策的背后既是微短剧行业爆发式增长的必然趋势,也标志着微短剧这一内容形态真正从娱乐载体升级为产业赋能的载体,深度参与千行百业运营模式与价值链条的重构。
2024年,「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计划发布162部推荐剧目,覆盖乡村振兴、历史文化、非遗等七大方向,累计播放量超过76亿次。同时,2024年定制微短剧成为品牌营销主流,有超200家品牌首次投放微短剧,品牌微短剧部数同比增长了1.4倍。
当「微短剧+」模式在2025年成为主流,如何精准布局、创新融合,将成为各领域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微短剧的跨界之旅
广电总局自2024年推出「微短剧+」计划以来,已形成「文旅+品牌+法律+非遗+其他」的矩阵式布局。
文旅微短剧方面,苏州广电的《一梦枕星河》以苏绣非遗为主题,截至收官在芒果TV播放量达9840万次,抖音话题点击量达3亿次。该剧还拉动当天苏州频道组份额超50%,播出四天平均收视率2%,位列苏州地区电视剧收视排名第二。
《飞扬的青春》热播后,取景地浙江温州曹村镇春节期间游客接待量飙升至近2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30%。
品牌微短剧则更加成熟,2024年,品牌定制短剧玩法也从植入到定制化,再到品牌自制不断进阶。
2025春节档,由伊利臻浓牛奶深度绑定的品牌定制短剧《废柴厨娘之逆天改命》由陶昕然主演,融入穿越和宫斗元素,站内总播放量破1.2亿,打响了春节档营销战。
C咖品牌定制短剧《愿者上钩》在热播期间,A3人群增长500w+,5A人群拉新超800w+。女主马秋元还化身「品牌推荐官」,空降C咖官方直播间,以「剧播+直播」的联动模式实现了大促营销和生意双赢。
法律类微短剧方面,腾讯视频曾推出反诈科普题材的《反诈风暴》、真实呈现检察官办案的正能量剧目《石俊峰办案记》。全网首部缉毒题材互动剧《师傅》创新地以缉毒警第一视角切入展开,在上星东方卫视播出后,获得CSM全国网观众收看规模2465万,同时段剧场排名第一。「跟着微短剧来学法」的首部检察题材作品《即将出庭》聚焦未成年人保护议题,也将在腾讯视频上线。
同时,微短剧+文化建筑、微短剧+文物保护等也在不断拓宽精品短剧的边界。例如「公路喜剧」题材展示地域文化建筑的《虎鹤双行》、以文物修复为切入点的《赵小姐的日记》,以及腾讯视频「十分剧场」的开年佳作《今人不见古时玥》。其中,《今人不见古时玥》以马王堆为背景,精心还原了西汉的礼仪风俗、服饰装束、府邸布局等,揽获全网热搜热榜近70个,社交媒体声量突破了5亿。
「微短剧+」模式持续破局,带动了文旅、教育、非遗等多个行业的增长。然而,在微短剧的跨界融合浪潮中,行业仍面临内容同质化严重、商业闭环缺失等痛点,亟待突破与优化。
文旅微短剧《我的归途有风》虽成爆款,但多数作品因生硬植入景点、缺乏叙事深度,被观众诟病为「广告剧」。
根据勾正数据发布的《2024微短剧行业发展报告》,霸总爱情、复仇逆袭、喜剧搞笑是用户最喜爱的三大微短剧题材。大量作品陷入「霸道总裁+穿越重生」的套路化生产,使微短剧精品化陷入瓶颈。
广电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备案微短剧数量同比减少25.8%,但发行许可量增长35.4%,一升一降的数据背后反映出微短剧行业审核趋严与内容提质的需求。
除了内容创新不足,微短剧商业转化乏力也是各行业关注的核心问题。法律类微短剧虽传播效率高,但缺乏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依赖政府采购或公益赞助。
文旅微短剧虽能提升目的地知名度,但线下转化链条尚未完全打通。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翰曾指出,微短剧传播渠道集中在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上,导致受众有限,影响作品破圈,因此难以形成持续的商业效益。
商业化程度最高的品牌微短剧也并非部部能成为爆款。2025品牌春节短剧尽管有部分播放量已经破亿,但乌苏啤酒与达人@十三合作的《我是财神爷》、劲酒推出的《大冲运》播放量只有几百万
品牌选择短剧营销,不只是为了增加品牌曝光,也希望得到直接转化。播放量尽管播放量屡创新高,但有相当一部分品牌微短剧还未形成成熟的商业链路。目前品牌短剧主要以评论区挂链接、直播间承接短剧同款产品的方式,还没有解锁更多创新性玩法。因此,品牌微短剧也常常遭遇播放量与转化率倒挂的现象。
伴随着内容同质化和商业转化困难而来的,是微短剧成本的不断攀升。
优质短剧平均成本从2023年的30万元涨至近80万元,但仍有部分品牌微短剧项目的ROI不足0.1。在腾讯、爱奇艺等长视频平台播出的横屏微短剧制作成本则需要400万以上,但部分文旅微短剧的传播效果和分账票房显然难以超越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微短剧。
当我们在探索微短剧如何赋能千行百业时,这些问题都将成为亟待突破的难题。
从流量经济到价值经济
2024年,国内首档微短剧大型台网联动综艺节目《开播!短剧季》播出期间稳定收视多榜单冠军,双网收视破2,斩获全网热搜超770个。
在释放出良好的传播效应之余,《开播!短剧季》还带动起上海、成都两地影旅融合发展大网。「中国喜剧梦工厂」影视主题公园、「拍在四川·移动的横店」影旅综合服务平台等项目的设立将持续推动微短剧的内容传播价值转化为经济和消费发展势能。
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了微短剧内容拥有构建消费场景,并撬动多个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价值。
而对微短剧来说,要从流量思维升级为长效价值,首先要把好内容关,打破题材同质化桎梏,推动题材多元化和深度垂直叙事。
微短剧传播与应用评测体系「繁星指数」专家组组长陆先高在一次采访中指出,目前微短剧市场从题材风向上看,甜宠逆袭正在降温,乡村振兴、非遗传承等现实主义题材与文旅融合剧正在强势崛起。
以文旅微短剧为例,既不能让文旅微短剧沦为枯燥无聊的地方宣传片,也不能打着文旅微短剧的旗号一味走「霸总」剧情。而是要加强在地化叙事,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让观众在短时间内获得文化体验,通过剧情构建消费场景,这样才能让微短剧真正成为拉经济、促消费的引擎。
与此同时,AI正在成为微短剧的创作伙伴,进一步放大内容价值。
2月18日,昆仑万维开源视频生成模型SkyReels-V1发布,这是中国首个面向AI短剧创作的视频生成模型。
截至2月25日,它已在Hugging Face总排行榜上连续多日稳居前十,下载量已超2.4万次且仍在持续增长。
图片来源:公众号 昆仑万维集团
提高AIGC创作能力,通过AI实现微短剧的降本增效,是现阶段微短剧行业与AI结合的主要思路。
而当我们看到Deepseek接入多家平台,各大行业的工作模式都将进行新一轮的迭代升级。若SkyReels-V1这样的AI短剧模型未来也能够接入更多平台,那么将微短剧嵌入不同行业的产业链就更加水到渠成了。
将微短剧转化为可消费的服务,将技术转化为降本增效的杠杆,是各个行业布局微短剧的初衷及目标。而要想在技术变革和行业发展中占领高位,盲目跟风微短剧而不考虑自身特质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微短剧与各个行业的结合必然千行千面,对行业来说,借鉴已有的成功模式,找到自身与微短剧之间的适配性,才是破局之法。
目前来看,借助实时电商与场景反哺,抖音「剧集购物车」的模式已经经过了验证,或许可以将这种模式推广至更多平台。例如文旅短剧可嵌入门票预订、酒店套餐等实时服务,司法类短剧可嵌入普法培训课程链接或在线法律咨询入口等。
同时,「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一批推荐片目《恋恋小食光》开播前夕在大唐不夜城设置网络直播间,开启助农兴农的新实践,助力当日农副产品及景区门票销售金额突破34万元,成功将微短剧的线上流量延伸至线下市场。那么,法律类微短剧也可以尝试在播出期间开设线下讲座,非遗类微短剧则可以举办微短剧联名非遗体验活动等。
此外,在微短剧领域,DataEye、WETRUE等专业数据分析平台能够精准定位微短剧的用户画像和题材偏好,从业者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打造出更符合用户观看需求、更值得付费转化的微短剧。
对于各行业来说,实现数据驱动和精准运营同样重要。目前,品牌微短剧已经建立起相对成熟的数据分析优势,未来,各行业也应从中汲取经验,搭建起一套完整的数据平台和智能评估体系,帮助自身微短剧定位目标用户,从而实现精准触达和有效转化。
1号结语
微短剧对千行百业的赋能,本质是一场以内容为纽带、以技术为杠杆、以产业为落点的系统性创新。当《一梦枕星河》让苏绣走出博物馆,当《石俊峰办案记》让法律条款深入人心,当《今人不见古时玥》让马王堆文化成为公共议题,微短剧已超越娱乐属性,成为文化传承、知识传播、经济激活的超级媒介。未来,唯有坚持「内容精品化、技术前沿化、产业协同化」,才能真正实现「微而不弱,短而不浅」的行业愿景,让微短剧成为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传媒1号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