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牛耳乔邦主对话日日煮Herbert Law:从做美食内容到上市公司,日日煮做对了什么?
5月前
收藏 0
0
【摘要】:执牛耳 | 更懂营销的科技商业报道
从做美食内容,到踏准预制菜风口,再到涵盖多品牌的上市公司,日日煮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新经济消费公司之路。
2012年,日日煮起源于“教你做饭”的美食社区,从生产美食类图文、短视频出发,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成为香港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美食生活互联网平台。之后通过内容IP“DDCTV”、特色电商“小煮集市”和线下美食体验馆,日日煮进行了一系列商业化探索。
2019年,日日煮推出预制菜品牌,成为其关键转型之笔。围绕“好做,好吃,好食材”的核心理念,日日煮不断开发新品,以满足市场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2022年7月,日日煮通过北美亚洲商品购物平台Yamibuy.com成功进入美国市场。2023年5月,收购了专注东南亚面食产品的品牌“Nona Lim”。同年收购了美国泰式食品品牌Yai's Thai。
2023年 11月,日日煮在美成功上市。而在此之前,日日煮在一级市场相继获得合一资本、信智资本、戈壁创投、阿里巴巴、K11 Investment等多家机构真金白银的“投票”。
近日,Foodaily FBIC2024全球食品饮料创新大会(与 Foodaily创博会同期)举行期间,执牛耳创始人乔云云现场采访日日煮CMO Herbert Law。Herbert Law表示,日日煮将亚洲传统美食推广至海外,成功的关键之处在于“顺应市场需求,做当下正确而适合的事,并且踩准了每一个节拍。”
但日日煮的成功并非偶然。
身处波诡云谲的商业环境,日日煮在品牌建设、产品创新、市场拓展和资本运作等方面,皆展现出创新和魄力。透过其在各阶段把握消费趋势、切中细分市场需求、走全球化路线等表象,执牛耳发现,日日煮始终保持对消费者需求的敏锐洞察,以及对市场规律的理解和敬畏。
以日日煮在美国市场推出的亚洲美食预制菜为例,“虽然中国企业对亚洲美食品类会比外国人更熟悉,但面向海外的产品研发仍然要重新学习。就像中国人喜欢的比萨(Pizza)和意大利人喜欢的不一样,海外消费者喜爱的饺子也和国民喜爱的饺子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当地消费者、当地文化相应地调整产品。”日日煮CMO Herbert Law表示。
和大部分人理解的出海是把中国品牌推向国外有所不同,Herbert Law认为,采用中国和亚洲各地的技术和供应链提升运营效率或控制成本,把供应链打通,这也是一种“出海”。
成立12年,日日煮在发展历程中踏准了哪些关键节点?在对海外市场的拓展中,其收购策略的关键考量有哪些?以及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迭代增长策略?对于这些问题,Herbert Law在和乔云云的对话中,皆给出了答案。
乔云云:日日煮自2012年成立至今有12年时间,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哪些关键节点?
Herbert Law: 我们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12年开始,我们在香港做美食内容,之后做社区内容电商,建立了自己的电商平台。
第二阶段,发展了一段时间后,觉得与其代售他人的商品不如打造自己的品牌。公司成立的初衷是分享美食、烹饪做菜的愉悦,所以自己做食品,做预制菜产品,与初衷也是一脉相承。
第三阶段,在2022年左右,也就是疫情前后,欧美市场对亚洲美食的需求在大量提升。发现了这一趋势后,公司决定在当地收购一些亚洲食品品牌,然后将公司进行集团化经营。
从早期拍视频做内容电商,到开设线下体验店,从做单一品牌,再到做多品牌、在美国市场做亚洲美食预制菜,积极拓展全球市场,我们根据不同契机走出来一条路,在不同阶段有了不同的体验,但整体来说,我们做的事情始终围绕着分享烹饪和美食的愉悦,这点没变。
乔云云:2023年,日日煮成功上市,您认为从美食内容权威发展到一个多品牌的上市集团,源于做对了什么?
Herbert Law: 也不敢说做对,我们一直在探索,在学习。很多企业、品牌都比我们成功很多。如果说我们做对了哪些事情,那就是我们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变化,而且还变化得很快。
如果我们从十几年前到现在一直在香港做美食内容,我相信公司不一定会有太大的发展机会。虽然那时候做内容的人不多,但现在全球都在分享,做美食内容面对的竞争对手来自全世界。
我们在不同年代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下,都踩准了节拍。比如在疫情期间,对于居家的人们来说,我们做预制菜又满足了当时的市场需求。
乔云云:和上一个阶段相比,目前日日煮在品牌营销方面有哪些新变化?
Herbert Law: 构建多品牌矩阵,而且更关注海外市场。对于进入美国市场,我们也在学习当中。
乔云云:日日煮在拓展全球市场的过程中,主打收购模式。在美国相继收购了亚洲食品品牌Nona Lim、泰式食品品牌Yai's Thai等。在您看来,收购模式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Herbert Law: 从Marketing的角度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重视品牌背后故事。 我们收购的都是在美国市场主要做亚洲美食的公司或品牌,从美国受众角度出发,我们比较看重品牌背后的真实故事。比如我们收购一个泰国菜品牌,那这个品牌创始人大概率是在美国生长的泰国人,背后有一个务实的价值观去支撑他。
第二,无竞争关系的多品牌。 我们不会收购多家泰国菜品牌。现在我们有一个新加坡品牌Nona Lim,一个泰国品牌Yai's Thai,它们在集团内部不会产生竞争关系。
第三,渠道共赢。 如果可以和被收购的品牌共享一些资源,这也是我们着重考虑的因素。
从公司自身规模及具体情况出发,上述几点再加上公司财务需求的考虑,这是我们在收购时的综合考量。
乔云云:作为跨国品牌,日日煮怎样打造与消费者的超强链接能力?
Herbert Law: 在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消费者的需求点、购买决策点有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大家都追求健康、好吃、性价比,这些在全世界也是差不多的。
不同点或和经济发展相关,我们看到美国消费者目前对品牌和健康的追求几乎排在首位。
乔云云:您怎么看现在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质价比”这一现象?
Herbert Law: 当然同意。现在中国消费者更理性了,尤其是已经“尝过好东西”了,不会单纯因为价格而选择一些质量差的东西,会少买,或不买并非刚需的商品,但买的时候并不会一味追求便宜。
乔云云:在品牌影响力打造上,比如内容创新、渠道、品牌投放渠道,等等,日日煮的品牌营销重点放在哪里?
Herbert Law: 海外美食购买决策基本以女性为主。当然每个场景都有不同的影响因素,很难一概而论。但整体来说,我们现在接触消费者主要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和自有平台。在这些平台上,我们可以和消费者直接沟通,能够影响到她们的购买决策。比如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我们重点布局了Instagram、TikTok。另外,在电商平台和线下Retail上,我们也有所布局。
乔云云:如今流量内卷,消费降级,日日煮如何实现业务增长,或流量增长,据此有哪些增长策略?
Herbert Law: 在海外的销售渠道上,现在我们面对的主要是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
开拓产品线是最有效的增长策略。 以日日煮收购的品牌来说,收购后我们会根据市场综合表现和品牌获取能力,为单一品类的品牌开拓一些新品类。比如以前做汤包的,现在也做方便面。这是我们和收购的品牌一起做增长的部分。
同时,我们优化资源,控制成本,提高利润,也是在做增长。 比如我们收购了几个在美国做亚洲食品的品牌,在他们之间我们会做一些资源的整合。
另外,供应链整合。 在美国市场,哪怕是做亚洲美食的公司,也不一定会去中国或亚洲采购,他们没有很强大的亚洲供应链。但我们base在香港,也在上海,拥有强大的亚洲供应链资源,这样就有优化成本和提升利润的空间,从而提升竞争力,做到增长。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执牛耳传媒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