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泼天富贵之后

每日人物 每日人物

9月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0

【摘要】:冰与火之歌

2023年底,哈尔滨突然成为顶流。

在过去,人们聊起哈尔滨,常把它作为东北走向衰落的代表性城市,这里是东北老工业区的缩影,面临着人口流失、老龄化,以及产业转型的艰难……时代之风吹过,似乎并没有给哈尔滨带来多少红利。

但如今,在“泼天的流量”之下,哈尔滨重新登顶热搜,成为人们渴望前往的梦幻之地。承载着这些热度的,恰恰也是哈尔滨的这种“辉煌与衰落”的矛盾性,是它从历史、经济、人文层面的漫长积累。

有人说,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跨度里,哈尔滨没有哪一年像今年这样风光。根据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最新数据,2023年度,按常规口径监测,哈尔滨市共接待总游客量1.35亿人次,同比增长145.78%,与此同时,旅游总收入也同比增长239.03%。直到现在,流量仍在涌来。

这是每日人物图片故事的第六期,我们选择用镜头记录下独属于哈尔滨的瞬间。 (往期:发热门诊疯狂烟花三里屯复苏悬浮马驹桥儿童医院

制造快乐

在如今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上,快乐确实可以被人为制造出来。

在这里,遍地都是景观:三步一个拿着自拍杆的主播,五步一个东北大花袄。有人逛了6遍中央大街,因为“每天一个样,根本看不腻”;有人深夜12点搓澡,中央大街的一家洗浴中心,搓个澡要排队等两三个小时;还有人沉迷蹦迪,教堂外,一辆退役公交车涂满了红绿大花,变成移动迪厅,2块钱就能蹦一晚……

在所有的景点中,圣·索菲亚大教堂前的广场无疑是最热门的。每当夜色降临,披风与羽翼齐飞,女孩们手持贴满亮片的手杖,上演一场场公主梦境。

教堂灯光亮起,几十个摄影师或蹲或站,熟练地找到和昨天一样的角度,教女孩们摆出预设好的姿势,统一的暖黄色的灯光洒在她们脸上,仿佛身后的教堂是独属于公主一人的城堡。

▲姑娘们身穿公主装站在教堂前拍照。

▲旅拍机构忙碌在索菲亚广场的各个角落。

▲一个女孩在化妆,准备拍摄。

▲索菲亚广场上的拍摄人群。

随着旅拍行业的不断成熟,哈尔滨的摄影机构们早已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风格:场景以欧式建筑和大教堂为依托,服装仿制欧洲中世纪的蕾丝圆形裙摆,加以魔杖、乌鸦标本、皇冠等道具,打造吸血鬼、公主、天使等主题人物设定。

夜晚的哈尔滨空气已接近零下25度,但公主梦却是火热的。一套成熟的操作模式,流水线的工业生产,摄影师把相同的公主梦复制到不同的女孩子身上,男孩们则站在一旁,用手机记录拍摄过程,并在拍摄间隙适时地送上军大衣。当画面定格的瞬间,那身处梦境的短暂快乐,是独属于哈尔滨的体验。

▲两名本地主播在街边直播跳舞。

▲演员身穿少数民族服装在中央大街迎接客人。

▲商贩们趁着旅游热潮,挖空心思设计产品、吸引眼球。

在另一边,松花江水自南向北,滋养千里黑土地。流经哈尔滨后,已形成可通航千吨级江轮的宽阔江面。

但此刻,长达四个半月的封冻期,为哈尔滨平添一块完整平坦的娱乐冰场,厚度接近一米的冰面,让吉普车也可以在江上安全行驶。人们直接从江中切割出冰块做砖,用来搭建冰雕、围栏、滑梯,甚至作为售票处的临时小屋,只有一些冰砖中的水草和小鱼,似乎在提醒人们:脚下曾是滚滚江水。

整个哈尔滨像是一座游乐园,一个由热梗和热帖打造的、不断翻新的秀场。巨大的网络流量成功转换成了真实世界乌泱泱的游客。 这一天,一辆由 南方北上的高铁列车正疾驰过中东铁路桥,载着人们对逃离办公室的希冀,和被短视频流量激发出的好奇。

新游客们正源源不断地到来。他们包裹严实,走出车站,走进中央大街,走上松花江冰面,开始一场北国之旅。

▲河道里切割出的冰块,还冻着水草和小鱼。

▲游客们站满中东铁路桥。

▲高铁驶过中东铁路桥新桥。

▲哈尔滨机场迎接游客的标语。

讨好型市格

许多人都说,哈尔滨是一座具有“讨好型市格”的城市。

“南方小土豆”“公主请上车”……来自本地人的溺爱与讨好,塑造了“尔滨”的宠粉市格。

毛茸茸的耳罩和帽子,从视觉上就给人足够的暖意。有时候,你还会遇到许多免费送东西的商家,他们手里拿着暖贴、热姜汤、牛奶、冻梨,甚至洗衣液。这里的热情是肉眼可见的:地下通道为游客铺就的红地毯,中央大街请来与游客合影的少数民族演员,专门为没搓过澡的南方人推出了体验套餐的洗浴中心,切开的冻梨,和温室一般避寒的暖房。

一位游客短暂地在哈尔滨停留了三天,仿佛进入了另一个平行空间。他感叹:“没想到,一张高铁票能实现的,竟然还有真正被尊重的感觉。”

▲哈尔滨为游客设置的暖房。

▲一名哈尔滨市民自发为广西游客送冻梨。

▲街头的商贩。

▲哈尔滨居民区的饭馆也打出欢迎游客的标语。

▲卖关东煮的摊位在寒冬升起蒸汽。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门口卖防寒用品的临时店铺挤满了人。

对于这种热情和讨好,游客们用脚投票,也给予了回应。

他们每天的行程一般是这样的:从巴洛克风格的旅馆鱼贯而出,手拿马迭尔冰棍,走上由86万块俄国进口面包石铺就的中央大街,再转道圣·索菲亚大教堂,身穿哥特风格礼服,拍摄一组欧式古堡写真,吃个被东北人自己把价格打下来的锅包肉,抱抱白狐,放放烟花,最后去洗浴中心搓澡。

这一场中西结合的体验,有一些时空重叠的意味。

约百年前,也是在哈尔滨街头,一批身处历史转折时期的失意的俄国人,在哈尔滨街头拉响提琴,演奏交响乐。哈尔滨的存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短暂逃离现实的机会。他们离开故土,重新来过,在陌生的环境找回某些熟悉的快乐。

▲哈尔滨服装批发商店里,东北红绿大袄成为爆款。

▲穿上红绿花袄的游客开心地和朋友们合影。

▲因为旅游的爆火,服装店推出各种款式的防寒用品供游客挑选。

▲两名明显是游客穿着的姑娘在东北餐馆里斟酌点菜。

▲几名南方来哈尔滨旅游的姑娘一起尝试铁锅炖,这是一道具有代表性的东北菜式。

流量之外

但离开景区,你会发现另一个哈尔滨。

老道外,哈尔滨曾经极度辉煌的区域,如今只能从危楼上覆盖的工业篷布缝隙里,一窥当年的荣光。百年前建造的电影院、歌舞厅、百货大楼,它们屹立在这里,楼还在,人已空。建筑工地和民居挤在一起,二手皮衣就挂在工地围墙上售卖,老板头也不抬,仿佛睡着了。

卖瓜子的小贩,把价格手写在硬纸板上插进不同的箩筐,也许是因为太冷了,吆喝也懒得吆喝一声,眼睛以下都紧紧缩进外衣的毛领子里。外衣是以前的工作服,胸口被压得鼓起来,衣服上,有着哈尔滨铁路局的标志。

与景区的热闹喧嚣相对的 ,对于日常的哈尔滨来说,许多街道是肃穆冷清的,只有尽头的烧麦馆冒出蒸腾的热气,升上二楼紧闭的窗户。老板娘则坐在后厨门口,和浙江过来旅游的一家三口攀谈,讲述着曾经此地的繁华。

她说,那时生意好做,不愁吃穿,如今店旧了,人少了。年岁上来,也只好继续维持,“开上一天算一天”。

▲老道外街头的瓜子摊,老板穿着哈尔滨铁路局的工服。

▲道外区街头的鱼摊。

▲一个花生米摊摆在被绿布包裹的老欧式建筑前。

▲老道外街头的古董店。

▲街头售卖的二手皮衣挂在建筑工地的围挡上。

哈尔滨的独特之处也在于此。

这是一座由铁路带来的城市。1898年6月9日,沙俄决定将铁路工程局设在哈尔滨,五年后,中东铁路通车,大量欧洲淘金者通过铁路先后来到哈尔滨,人口密度骤增,是为哈尔滨的建城之始。

到上世纪50年代末,哈尔滨逐渐成为中国军工、机械制造和重工业的中心,全市工业总产值仅次于沪、京、津、沈,列全国第五位,是东北平原上的一座工业化大城。

再后来,关于东北的叙事,渐渐由共和国长子变成了投资不过山海关。到了90后这一代人,从小接受到的教育是要“走出东北”。曾经的辉煌老去,“东方莫斯科”变成了“失落之城”。历经老工业基地衰落、下岗潮、人口外流、老龄化,哈尔滨似乎风光不再。

▲哈尔滨街头。

▲索菲亚教堂内部。

▲松光电影院旧址。

近几年人们再次提起,哈尔滨再不是远东数一数二的摩登之城,而是严肃的东北文学、野狼Disco、乐夏舞台上的二人转,以及寒冷而漫长的季节。

东北似乎沉睡了很多年,大家都在向外走。即便如哈尔滨这样的省会城市,也不免陷入僵持的困局,就像街角的烧麦馆老板娘一样,言谈里,都是回望往日辉煌,慨叹今日无奈。

但在今年的这一波热度下,哈尔滨经历了久违的复苏。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跨度里,哈尔滨没有哪一年像今年这样风光。一名本地人感叹:“苦尽甘来了、厚积薄发了。”

在这个兔年的结尾,东北似乎迎来了属于一座城市的“文艺复兴”。

▲哈尔滨老街一角。

▲房檐上的冰挂。

梦与现实

这里是梦与现实的交汇之地。有人从现实遁入梦中,有人终究要从梦中醒来。

如今已经成为网红的左右哥,正是这样一位造梦者。下午6点的冰雪大世界,早已没有了阳光,寒风刺骨,大地冰凉,却有一个角落热气蒸腾,人声鼎沸。

那是DJ左右哥在带领游客们蹦迪。几百上千人围在舞台前,黑压压一片,不收费用,没有围栏,站在外围还是冲向中心,全凭自愿。

 ▲左右哥在冰雪大世界领舞。

▲冰雪大世界的风景。

▲冰雪大世界今年打造的超长冰滑梯。

▲冰雪大世界一角,有一种梦幻感。

▲南方的小朋友好奇地抚摸着冰雕。

▲哈尔滨已接近零下25度,但寒冷挡不住游客的热情。

随着“左左左,右右右,左右左右“的口号,男女老少满面红光,呼出的哈气在睫毛凝结成霜,又迅速被身体带来的温度融化成水珠,伴着身体起伏,蒸发到空气中。

年轻男生扛起女朋友,中年男性扛起孩子,老年人站在外围举着吃了一半的糖葫芦,也跟着节奏摆手。闺蜜们拉起手一边蹦一边自拍,嘴里喊着“别动了拍虚了”,身体却根本停不下来,有的人个子矮,压根看不到舞台,却也在人丛中摇头晃脑,眼睛一闭头也不抬。

在这里,人们的疲惫、忧虑、委屈、颓丧好像都被冰雕封冻了起来,此刻当下,只有开心。工作、学业、感情都在千里之外,他人的目光、社会的环境、家庭的期待都暂时被冰雪覆盖。

▲一对情侣在中央大街拥抱。

▲游客们在冰雪大世界获得欢乐。

▲松花江上打造的冰雪乐园。

正如安迪·沃霍尔所说,“每个人都有15分钟成为明星的时间”。在哈尔滨,每个人踏上返程的列车之前,也都有许多个小时能够成为自己

在宏大叙事中,繁华都如一梦,但在微观的人类情感里,哪怕只是昙花一现的公主梦,也会给现实带来短暂的抚慰。“泼天的富贵”也许无法降临到每一个个体身上,哈尔滨却在想办法给每一个踏上冰城大地的人一个机会——

在自己的世界里下一场雪。

▲松花江上,旷野中的行人。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每日人物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