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狂野营销,2023年的最后一个网红城市
9月前
收藏 1
1
【摘要】:2023年,最后一个网红城市落在哈尔滨的头上。非常非常令人想不到。
前言
2023年,最后一个网红城市落在哈尔滨的头上。非常非常令人想不到。那明明是一个没落的城市,重工业的明星光环早已褪去,人口长期流失将将退出一千万人口之列,东北振兴喊了四十年,东北的自然人文风光、旅游经济禀赋更是不遑多让,但硬是没能捧出来一个明星,反而是隔三岔五的验证着投资不过山海关;东北人热情,固然自带幽默搞笑属性,比如直播、小品、脱口秀……基本就是东北人的天下,亲和力真没得说,也有享誉全国的五星级洗澡城,但要提到文旅经济的高度,却几乎每一个能打的。 所以,哈尔滨的脱颖而出,到底凭什么?
多元文化的深度
哈尔滨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独特城市,自古以来,就是狩猎文化、渔猎文化、牧猎文化、金源文化的交汇之处。这些文化又与从中原来的闯关东人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混合型的多元文化。
19、20世纪之交,由于中东铁路的修建,西风东渐,哈尔滨又得欧俄的风气之先,形成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正是因为多元文化的交融,形成哈尔滨独具一格的城市特色和韵味,拥有 “天鹅项下的明珠”“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音乐之都”诸多美誉。今冬文旅部门对丰富的地方特色文化给予进一步的发掘、展示,采冰节上采头冰、迎风旗、震天鼓、祈福词等特色民俗活动,鄂伦春族人带着驯鹿在中央大街巡游,冬捕节呈现出来的塞北打鱼场面......这些独特而罕见的场景,充分展示了哈尔滨多元文化的魅力。
冬奥会助力冰雪经济,掀起滑雪热
近年来,从黑龙江省政府到哈尔滨市政府为打造冰雪经济下功夫、花力气、出实招。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冰雪经济新标杆”,省政府出台冰雪经济发展规划及配套措施,打造了十大冰雪旗舰产品,十大冰雪精品线路,十五个品牌节庆活动,二十个网红打卡地,推出了一大批兼具民俗风情和冰雪文化特色的高品质、复合型旅游目的地,擦亮了“冰雪之冠,童话龙江”品牌。
哈尔滨通过“五个一工程”高质量加速冰雪经济发展,全力打造“冰雪文化之都”。这个冰雪季以“约会哈尔滨•冰雪暖世界”为主题,以“龙年游冰城•一起迎亚冬”为主线,布局四大活动篇章,构建七大板块,推出百余项冰雪活动,全力打造国际化一流冰雪旅游目的地。
掏家底,整新活
借助创新创意赋予冰雪更多魅力,释放巨大吸引力,掏家底、整新活,提升游客体验感的同时,不断刷新他们对于“冬天”的认知。 早在冰雪旅游的预热阶段,哈尔滨文旅局就放下了面子,紧随着时事热点“我姓石”,制作了“我姓哈”的土味宣传片,在互联网上打响了吸引流量的第一枪。
圣诞节当天下的雪被保留了下来,第二天没有撒融雪剂,因为南方小土豆们要玩; 索菲亚教堂前更是出现了插着翅膀的黑马,“飞马踏冰”构筑了神奇的东方霍格沃兹;
当游客们想要拍索菲亚教堂的绝美夜景时,哈尔滨就用无人机将一轮直径5米的绝美“月亮”悬挂到了40米的高空中。用哈尔滨文旅局的话来说,这可是“寄给索菲亚的月亮”。
哈尔滨人的热情,足以捂化冰雪
哈尔滨人热情、豪爽、重情重义。在网络上不少哈尔滨人调侃起了自己的家乡,“尔滨,你让我感到陌生”“我以为我是亲生的,结果才知道亲生的在南方”……但落到实际行动上,他们绝不含糊。
哈尔滨在做的,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妙招,只不过是对每一位旅客都抱有责任和温情。这不仅仅在政府层面有所体现,在民众的所作所为上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这次哈尔滨爆火的背后,哈尔滨市民用最真诚、最淳朴的方式表达着“哈尔滨欢迎你”,从性格粗犷的的哥温柔说起夹子音“公主请下车”,到被切成一块块的冻梨摆盘;从中央大街地下通道连夜铺就的防滑地毯,再到对11个“小砂糖橘”的全程贴心服务;从为游客送去暖心姜糖水的志愿者,再到为南方朋友制定攻略的当地热心网友……哈尔滨能够火出圈,离不开哈尔滨人那份情意满满的真心,离不开每一个友善的微笑、每一次友好的助力。
总结:而今时今日,南方人们对于哈尔滨的一场场奔赴和热情,多多少少也让这座沉睡多年的冰城开始消融,勾起了当年风光无限的城市回忆。线上线下的同时刷屏,淡出国民视线已久的哈尔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历史的荣光得以再现。平心而论,哈尔滨冰雪旅游想要走得更远,也面临不少挑战。只有从源头抓质量抓服务,从创意抓特色抓品牌,从资源抓整合抓升级,从媒体抓营销抓推广,才能够延续影响力和美誉度,这才是今后哈尔滨冰雪旅游能否变“过客”经济为“留客”经济,从“爆红”到走向“长红”的关键。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CN广告网资讯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