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逛商场只去B1B2了?这是怎么回事?
1年前
收藏 0
2
【摘要】:年轻人不再追求物质上的拥有,而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近日,微博上有一个话题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为什么年轻人逛街只去B1B2了?”。很多网友表示,现在去商场,一进门就直奔地下层,那里有各种美食、小吃、便利店、快时尚等吸引人的业态。而楼上的高端品牌、奢侈品、大牌餐饮等则显得冷清许多。
图片来源 | 微博评论截图
为什么年轻人逛商场只去B1B2了?
一方面,这与年轻人的消费能力有关。随着房价、物价、教育等方面的压力增大,年轻人的经济负担也越来越重。而B1B2层正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那里有名创优品、优衣库、泡泡玛特等平价品牌,也有奶茶、快餐、大食堂、麻辣烫等亲民餐饮。相比之下,楼上的高端品牌、奢侈品、大牌餐饮等则显得过于昂贵和奢侈,不符合年轻人的消费水平和心理预期。
另一方面,这也与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有关。
年轻人更注重产品的体验和享受,而不是单纯的功能和价格。他们愿意为了质量好、颜值高、彰显个性的产品多花钱,也乐于尝试一些小众、新奇、有创意的产品。
年轻人更看重品牌的个性和情感,而不是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他们不一味追求大牌、奢侈,也不盲目跟风,而是倾向于自我表达、个性彰显,通过原创产品为自己代言。
年轻人更受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影响,而不是传统媒体和广告。他们更愿意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平台、视频平台等渠道来了解和评价产品,也更关心来自真实用户和朋友的建议和反馈,而不是KOL或网红的推荐。
而B1B2层正好能提供给他们丰富多样的体验和享受,那里有各种美食、小吃、咖啡厅、甜品店等让他们满足口腹之欲;也有各种娱乐设施、互动场景、主题活动等让他们放松心情,增加乐趣。相比之下,楼上的高端品牌、奢侈品、大牌餐饮等则显得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和互动性。
图片来源 | google
未来购物中心会发生什么变化?
更加注重消费者的体验和享受,而不是单纯的购物功能。
购物中心将引入更多的特色业态和品牌,打造更多的主题场景和活动,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和认同感。例如,南京弘阳的商业+大型主题乐园、意大利Cascina Merlata的商业+旅游(米兰世博会)模式、新加坡星耀樟宜的商业+航空模式等,都是一些创新的购物中心设计案例。
更加注重线上线下的融合和互动,满足消费者在疫情期间养成的线上购物习惯,同时也能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营销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例如,凯德mall自由的会员服务系统、大阪Grand Front的商业+产学研展办模式等,都是一些利用线上平台和数据分析来优化购物中心运营和服务的案例。
更加注重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通过不断改善其运营现金流提升资产价值,以REITs等资本化手段退出,进而获取资产增值收益。例如,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规范高效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支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的消费基础设施发行基础设施REITs。
更加注重本土品牌和新兴品牌的引入和培育,迎合新消费趋势,抢占年轻消费者心智,成为商场引流新势力。例如,根据赢商大数据统计,2020年首层品牌数占总品牌调整数的26%,为所有楼层之首。其中,本土品牌出现频次增高,而新兴品牌占比则收缩至8.75%。
更加注重与城市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结合,选择合适的楼层和位置,以及合理的租金和利润率,实现与城市共生共荣。例如,根据赢商网不完全统计,2022年拓展/开业轻资产数量最多的企业为万达商管,共三十余个轻资产项目;其次为华润万象生活、印力,轻资产项目数在十个以上。
图片来源 | google
年轻人不再追求物质上的拥有,而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他们更注重体验和享受,更看重性价比和质量。他们更愿意花钱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而不是在别人眼中看起来好的事情上。他们更有自己的个性和判断力,而不是盲目跟风或攀比。另一方面,这也反映了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购物中心不再是一个单一功能的建筑物,而是一个集合了各种业态、品牌、场景、活动等元素的综合体。这使得购物中心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在购物方面的需求,还能够满足他们在休闲、娱乐、社交等方面的需求。这样的购物中心才能够保持市场竞争力,并在未来继续发展壮大。
图片来源 | google
总之,微博上关于“为什么年轻人逛街只去B1B2了”的话题引发了我们对年轻人消费现象的思考,这些分析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年轻人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也能够为商场和品牌的经营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当然,这些分析并不是绝对的,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和角度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希望本文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收获。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品牌几何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2
-已有2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