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需要的,从来都不只是一件商品

刘润 刘润

1年前

收藏 收藏 2

点赞 1

【摘要】:老人,不是一个消费力差的“下沉”市场。老人,是一个需求独特的“差异化”市场。

观点 / 刘润    主笔 / 二蔓   责编 / 黄静

前言

10月28日,我在《进化的力量·刘润年度演讲》里,说过这么一句话:老人,不是一个消费力差的“下沉”市场。老人,是一个需求独特的“差异化”市场。有同学问我,这句话可不可以展开讲讲。

当然可以。

我的年度演讲,现场讲了5-6万字左右。而全文版受公众号文章字数所限,缩编到了4万多字。但我闭关一个月的逐字稿,写了近10万字(不含标点符号)。所以,确实有不少话题,可以展开。

尤其是这个老人市场的话题,因为受到了足力健创始人张京康的启发,写了不少。

对。足力健。就是那个很多人印象中,在中央电视台拼命打广告,在线下拼命开店的,足力健。靠着家喻户晓的“老人鞋”,足力健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但是,在很多人眼里,这种成功,“仅仅”来自于足力健找到了一个足够细分的市场,创造了一个足够独特的品类。于是,很多同学就来问我,我是不是也能复制这种成功?如果我也找到了一个独特的品类,是不是也能赚到钱?我去做孕妇鞋,有没有机会?

我想说,那你可就太小看足力健了。足力健做到的,可不仅仅是“细分市场、品类分化”。在这背后,还有“看见趋势、洞察需求、理念升级”。

为什么这么说?

下面,我就一个一个展开讲讲。相信会对你有所启发。

1.看见趋势

什么是“看见趋势”?

你可能知道,今天的中国,正在一步一步走向老龄化。老龄化,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这条路上,我们已经走了多远。“老龄化”这个词,对我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而这,就要看我们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人口结构”里。

什么是人口结构?

人类的生命,可以大致分为三段。少年、成年、老年。少年,要接受教育,拼命成长。老年,身体机能下降,需要充足的休息。所以,工作、生产、赚钱这些事,由成年来负责。于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的运行方式,都是:成年人工作,养活老年和少年。只不过,我们更习惯于称这样的运行方式为:上有老,下有小。

可是,我们要怎么知道这种方式“运行”得怎么样呢?

这就要看三段人口之间的相对数量关系(而不是绝对数量关系)。少年、成年、老年,各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多少?是成年更多?还是少年、老年更多?

这个相对数量关系,就是人口结构。

1950年,中国的人口结构,是一个“金字塔形”。 老年占比少,成年占比多,少年占比更多。因为“上”并没有足够多的“老”,中间又有源源不断的、庞大的成年劳动人口来支撑,老年,没有成为经济增长的威胁。但是,高出生率,导致了“下”有非常多的“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经济增长。

但是,几十年后的2019年,中国的人口结构,就变成了“长方形”。 随着老年的占比越来越高,GDP的增速也开始逐渐下降。但与此同时,生育率也在持续下降,成年不用养那么多的孩子。而1960-70年代出生的大量人口,仍然处在工作的阶段。所以,在这个状态下,我们仍然能够保持6%左右的GDP增速。

那么,再往后几十年呢?2050年?2060年?2070年?如果没有巨大的调整,2050年,中国的人口结构,将变成一个“倒金字塔形”。上面老年的占比,加上下面少年的占比,可能会接近中间的成年劳动人口。社会总消耗巨大。这将拖累经济增长。

可是,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如果我们把连续若干年,每年出生人口超过2000万,叫做婴儿潮的话,1949年后,我国有过三次婴儿潮。

第一次,是1949年-1957年,连续9年,年出生人口超过2000万。第二次,是1962年-1975年,连续14年。第三次,是1980年-1997年。连续18年。而第二次婴儿潮,也就是1962-1975年的这次婴儿潮,是出生人口规模最大的一次。有些年份,出生人口甚至接近了3000万。

那么,第二次婴儿潮的起点,也就是1962年出生的那些婴儿,什么时候变成人口结构中的老年呢?

2022年。 就是去年。也就是说,从去年开始,连续14年的婴儿潮,将变成老年潮。

这就是为什么如果你前两年上网查,会查到“2000年,中国就已经进入了轻度老龄化;2022年,预计中国就会进入深度老龄化”。这个“预计”,就是这么预计出来的。

那么,“从2022年开始,一连14年的老年潮”,到底意味着什么?

往大了说,意味着退休政策、社会保障、医疗体制等等都有可能会迎来变化。往小了说,意味着大量全新的消费需求。

比如,老年人要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年轻的时候没来得及去看的风景。所以,文旅行业,也许会迎来发展;比如,老年人要有精神生活,学一学年轻的时候没有条件学习的知识,培养一些文艺方面的兴趣爱好。所以,老年大学,也许会越来越多;再比如,老年人要用截然不同的产品,有专用的床垫、座椅、衣裤、鞋子等等。所以,老人鞋行业,也许也会越来越好。

这些,都是你能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的趋势。也是为什么我会说,足力健不仅仅是找到了细分市场,更是看见了重要趋势。

因为所谓的老人鞋细分市场,就建立在老龄化的趋势之上。

2.洞察需求

但是,光是“看见”趋势,是远远不够的。“老龄化”这个趋势,你能看见,我能看见,他们都能看见。趋势本身,是不值钱的。

你凭什么做,怎么做,怎么做得比别人好,才是关键。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对用户的需求有深刻的洞察。

于是,足力健就通过调研,研究老人的鞋。更重要的是,研究老人的脚。他们去公园、去菜场、去超市,甚至去家访,测量了上千名老人的脚之后,终于找到了老人穿鞋会遇到的独特的问题。

比如,鞋子挤脚的问题。

人老了,足弓会塌陷,拇指会外翻。足弓一塌陷,老人就会觉得自己的脚好像变长了。拇指一外翻,老人就会觉得自己的脚好像变宽了。而且,对很多女性来说,情况还会更夸张。因为女性有时会穿高跟鞋,而高跟鞋又把脚趾往前挤。时间一长,大拇指根反向突出,脚就更宽了。

老人们总以为自己的脚在变大。但其实,是脚在变形。这才是老年人穿鞋会挤脚、你买什么鞋他都不太舒服的根本原因。

那怎么办?

很多老人的解决办法是:那就买大一码的鞋。可是,就像前面说的那样,老人的脚,不是大小的问题,而是形状的问题。小一码,宽度不够。大一码,宽度是够了,长短又不对了。还是不合脚。甚至还会因为不跟脚而出现危险。

比如,鞋子磨脚的问题。

你看过老年人的脚后跟吗?干干的,皱皱的。很多人觉得,这就是“时间的痕迹”。其实,这是因为老人的皮下脂肪不断流失导致的干、皱、裂。按照足力健的统计,有52.1%的老人双脚磨损最严重的地方,就在脚后跟。这也是为什么有特别多的老人在走路的时候,都说自己脚后跟疼。

再比如,鞋底打滑的问题。

老人的身体机能,当然比不了年轻人。走起路来,腿上没力。脚抬不起来,重心就容易不稳。重心不稳,要是鞋底还滑,就很容易摔倒。一半以上(55.17%)的老人,都是因为穿鞋不当而摔倒的。而老人一旦摔倒,问题就很严重。

这些,都是老人穿鞋会遇到的独特的问题。

但是,“发现”这些独特的需求,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满足”这些需求。

于是,足力健就从7个维度(脚长、脚宽、掌围、腰围、背围、兜跟围、脚趾厚度)对老人的脚型进行专业的数据分析,并和陈国学老师达成合作,共同来解决老人穿鞋的问题。

比如,设计更专业的鞋楦。

老人鞋,一定要单独设计鞋楦,才能解决鞋子挤脚的问题。这种鞋楦,要比普通的鞋更宽一些,尤其是在鞋头的部分。这样,制作出来的老人鞋才会更加合脚。而陈国学老师,是国家一级鞋类设计师。依托着足力健提供的老人脚型数据,陈国学老师也为足力健的鞋楦设计、开发、制作提供着支持。双方合作,研发着更专业、更舒适的老人鞋。

比如,填充更合理的材料。

足力健在鞋子后跟的位置,设计了一个“U形跟”,在鞋垫的后部向上翻起,又用厚厚的海绵,把脚跟包起来,这样,干裂的脚跟,就不会磨着硬硬的鞋跟。又在足弓位置,安装了具有承载力、抗冲击和减震性能的TPU,制成“足弓托”。这种足弓托会在脚内侧中腰的位置撑起脚心,向前后分散着身体施加给足底的压力,这样,老人走路多了就不会脚疼、脚累。而在面对跑步、快走、下坡等等情况的时候,足弓托还能很好地锁定前后受力,保持脚底受力平衡,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崴脚风险。

再比如,实现全方面的防滑。

年轻人的鞋子,鞋底挖得很深,触地面积很小。这很酷,但容易不稳。老年人的鞋子,不能只追求酷,鞋底面积要大,重心才会稳。而且,要在鞋头的位置,做一个有弧度的防撞头。这样,老人在抬脚的时候,才不会被脚下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绊倒。最后,还要选用经过科学论证的鞋底材料,既要防滑,又不能像刹车时抱死轮胎一样。否则,也会导致摔跤。

天那,太细致了。

你能想象吗?当我第一次从张京康那里听到这些调研结果和解决方案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傻了。这哪里是在研究什么鞋子、研究什么需求,这简直是在研究老人的生理、场景、行为、习惯......

但很快,我就发现:我还是太低估足力健了。

因为他们细致的研究,还远不止于此。

3.理念升级

还记得我们前面说的,“大量”全新的需求吗?

是啊。老人们的需求,何止是一双专业的鞋。老人们独特的问题,又何止是穿鞋。

你教过家里老人用手机吗?

我教过。越教越崩溃。按“下一步”。对,按“下一步”。就是这个“下一步”。父母还在犹豫,我有点不耐烦了。这么大的“下一步”三个字,为什么就是看不到呢?终于,终于,终于,在心理建设了大半天之后,父母终于点了“下一步”。然后,下一页的屏幕上,又出现了下一个“下一步”......

我突然意识到,父母其实不是“看不见”手机屏幕上的字,父母是“看不懂”这些字背后的那个世界的逻辑。他们不是“不肯点”这个下一步,他们是“不知道”到底什么叫下一步。为什么要一直点它呢?为什么点完之后还要点呢?它到底有多少个“下一步”?

不知道,他们就只能去“记流程”。第一步,按左下角的这个按钮。第二步,按右上角的那个按钮。第三步,打钩。等会儿,先退回到最外面,我自己按一次,你看看对不对。然后,APP更新,按钮换了位置,又不知道了。

我们都错了 。老人们遇到的问题,是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他们可能早在“穿鞋”之前,就已经被“买鞋”的问题给难住了。

那怎么办?

于是,足力健做出了不少针对性的动作,来帮助老人解决选品、退换货、下单等等问题。

在选品上,老人不知道该买多大的鞋,怎么办?因为足力健单独设计了鞋楦,确保了鞋子大小宽窄的稳定性。所以,老人只要曾经买过足力健的鞋子,再复购的时候,按照之前的码数来选就可以,不需要担心偏码的问题。

在退换货上,老人不知道该找谁,怎么办?足力健就准备了老人们最习惯的联系方式:电话。有退换货需求的时候,老人可以直接拨通线上客服的电话。而除此之外的联系快递公司、下单快递业务、跟踪快递进程等等动作,都由足力健的工作人员来完成。同时,足力健也要求内部的工作人员,必须要以3-5天为期限,完成退换货所需要的全部动作。

在下单上,老人不会用手机,怎么办?足力健也开始了线上、线下数据服务软件系统的搭建。这个数据服务软件系统,是为了未来的跨平台售后做前期测试。测试成功之后,就可以实现“子女在线上操作,老人在线下换货”的场景体验。

你发现了吗?老人鞋的重点,从来都不是“鞋”,而是“老人”。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足力健坚持着“关爱老人孝暖夕阳”的企业理念。而在这样的企业理念之下,足力健还承担着不少远比鞋子更重要的社会责任。

比如,改善老人走失问题。

根据民政部下属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曾公布的数据,全国每年走失的老人数量,约在50万。平均到每一天,就是1370人。他们在离开家门之后,可能是出现了不适,可能是遇到了特殊状况,甚至是忘记了回家的路。

那怎么办?可不可以在口袋里放一个定位器?太重了。那能不能在手腕上戴一个定位手环?如果是连回家的路都忘记了的老人,又怎么会记得戴手环呢。

于是,足力健就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合作,成立了“智能穿戴联合实验室”,通过引入电子科学技术应用于鞋类产品,打造“智能老人鞋”,实现传统优势产品的科技赋能,改善老人走失问题。

这种智能老人鞋,会携带两种不同的硬件,并预计在2024年年底实现量产。一种,放在鞋舌处或者鞋后跟,用来实现“供电+定位+久坐提醒”。另一种,放在鞋底,用来实现“计算步数+预防跌倒”。

通过压力感知功能,这两种硬件每5分钟就会向后台服务器上传一次位置信息、电量信息、计步信息、运动轨迹。如果出现穿鞋后长时间不移动的情况,就会有即时的提醒。以此来实现通信、计步、定位和判断跌倒预警等功能。同时,产品还会连接老人和子女的手机APP,让子女能监护老人的安全,让信息能够同步。

比如,布局老龄产品生态链。

从2020年开始,足力健依靠着对老龄产业的研究,对品牌和渠道力量的沉淀,对资源的整合,和对发展趋势的洞察,开始从老人鞋延伸到老龄消费品。比如老人足部按摩器、老人润足霜、老人运动服、老人鹅绒服等等等等。

而今天足力健的业务范围,也已经覆盖到了老人营养食品、老人鞋服、生活用品、科技产品等等领域。

再比如,组织、参与“5·29爱足日”活动,持续关注老人足部健康;捐赠善款,用于购买活动板房车,便于农村老人洗澡理发。携手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成立足力健爱老基金,并以此为中心开展更多针对老年人的关爱活动,进一步支持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的传统美德。

我这才发现,足力健,原来早就和我想得不一样了。

从老人鞋开始,又不止于老人鞋。从提供商品开始,又不止于提供商品。

真好。

最后的话

最后,我想再和你分享一些数据。

在今年还没有过半的时候,足力健就做到了14亿的GMV。而足力健去年一整年的GMV,才是16亿;在今年京东618期间,足力健的一双到手价仅149元的薄荷爸爸鞋,成为了父亲节的超级爆款。6月至今,爸爸鞋销量同比增长超过了200%;在天猫平台,足力健在今年的前9个月里,有7个月的复购率(指去年购买的用户在今年的每个月的复购情况)做到了20%以上;在抖音平台,足力健做到了远低于行业水平的退货率......

怎么做到的?

不仅仅是“细分市场、品类分化”,更多的,是“看见趋势、洞察需求、理念升级”。

真好。而张京康的一句话,也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老人,不是一个消费力差的“下沉”市场。老人,是一个需求独特的“差异化”市场。我把这句话,用在了我的年度演讲中。

面对一件商品,老人想要的,可能是实用、简单、便宜。

可是,老人需要的,从来都不只是一件商品。

他们需要的,是全新的需求被看见,是独特的问题被解决,是有家人的陪伴,是有子女的照顾,是不被这个不同的世界甩在后面。

他们需要的,是爱。

希望天下的老人,都能被这份爱包围。

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健康、长寿。

祝福。祝福。祝福。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刘润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刘润

刘润

微信公众号:刘润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