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成都创意公司,办了场「小店追悼会」,想做广告界的王宝强

TopAgency TopAgency

1年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0

【摘要】:在地创作,会焕发出创意新动力吗?

你会如何看待一家街边小店?

它或许看起来稀松平常,是存在于街边巷角的小铺食档,人们在觥筹交错、杯来盏往的应酬时刻,不会想起它。

它可能看似鲜为人知,独自在大浪中起起伏伏。不管时代如何汹涌,资本如何攻城略地,它所能仰仗的,是日复一日的坚韧、耐心和劳作。

在今天的采访主角加加大眼里,街边小店被镀上了一层更加存在主义的色彩——‍

“路边一家不怎么起眼的咖啡店,可能花掉了几个兴趣相投的年轻人北漂5年的存款;

一个只有3平方的早餐铺,可能是南下打工十年的夫妻为了能够在老家陪孩子上学,从亲戚那凑了点钱,才终于张罗起来。”

可不同于小店开业时的奔走相告,一家市井小店的倒闭,往往悄无声息。忽然在某一天关门大吉,甚至不会提前告知,就连同招牌一起消失在一座城市。

在今年夏天的成都街头,加加大所在的合体生财团队,打造了一场展览,为默默倒闭的小店举行了一场为期21天的葬礼,名字叫「小店追悼会」

展览现场,朴素的招牌字体拼凑出个体经济的跌宕浮沉;黑白两色的布置,代表了合体生财对小店消亡的哀悼,也潜藏了几分“丧事喜办”的黑色幽默。

这场带有传统民俗色彩的展览,用在地创作的手法、反其道而行的创意,打造出一种城市的当代叙事

今天这场对话,我们采访到合体生财团队的主理人加加大,希望听听「小店追悼会」背后的故事与缘起,也走近这家成都创意公司「合体生财」。

纸上谈兵不如现身说法,

一场21天的小店追悼会

办一场小店追悼会的想法,最早埋在一场失败的开店经历之中。

2016年,厌倦了「从写字楼挤末班地铁回家,出租屋内蜷缩一晚,隔天继续加班熬夜」的剧本循环,加加大结束了沪漂广告人的生活,回到家乡成都,成为一家果蔬汁小店的店主。

投注下全部的心血和精力,在开店最初的兴奋感过后,一个经营者的困境尾随而来。

日复一日榨汁、贴标、收付款的流程,难免感觉麻木;客人不多、时常一人在店内发呆的时刻,也倍感落寞。小店经营一亏再亏,迫于高额房租的压力,终究以仓皇转让草草收尾。

自那时起,出于某种感同身受的情感勾连,加加大其后三年,在一次次走街串巷的搜罗和心神交汇的聊天中,陆续收集了50家倒闭小店的招牌,知晓了不同小店的创业故事。

这带来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和推力,让加加大开始思考一块招牌是否可能具备创作的潜力和更纵深的可能性。于是,以招牌为主角,为倒闭小店风光大葬的想法,呼之欲出。

加加大与小店招牌,“缘”‍‍‍‍

物品的功能不外乎三层,个体的独特性、关系的记忆库和市场交换的媒介。

在加加大看来,“废品和招牌有自己的故事,我关注到的还是物体背后,一个群体的生存状态。”

招牌不只是一个媒介,它连接着小店店主的生活脉搏、命运轨迹,也是与个体、家庭同呼吸的情感纽带。

洞察背后,加加大同样有个念想,纸上谈兵不如现身说法。希望通过小店追悼会,让大众关注到城市里倾注理想但没有生存下去的小店,也希望通过店主故事,给开店的新人带来踩坑经验。

动因从背后的群体而起,创意也自然要围绕小店与人的关系内核展开。围绕“风光大葬”的核心策略点,临终遗言-灵堂祭奠-遗容瞻仰-追悼吃席-公墓瞻仰的民俗环节化用,在这场小店追悼会的展览中一应俱全。

不过,针对性还原一个民俗流程相对容易,如何把所有招牌角色都妥帖地找到位置,很难。

在加加大的构想里,展览对于招牌的排布,分成了六大版块,遵循了一个看菜下碟的逻辑。

展览现场 「面馆灵堂」的展陈空间

加加大发现,50家倒闭小店招牌中,面馆高达8家,其中有网红街道选址的华贵出身,也有泡面小食堂的往日大咖。因此,面馆灵堂成为专门设计的专区。

用小店原汁原味的苍蝇罩变成悼念花圈,小面的照片化身遗像,“面香宛在”的题眼勾画出让小店“生前”摇曳生姿的姿态,灯光也主打一个星光璀璨的氛围感。

展览现场 「小店生前事」:被完整搬来的情趣用品店

小店生前事,即店主故事。加加大筛选了有意思和故事情节的店主故事,贴合当下的现实境遇,也记录下一种人生缩影和心境流转。

比如邓姐卤菜的邓姐,“是我2019年联系到的一个店主,她已经不在成都了,是一个挺能接受新鲜事物的人,近些年她尝试开过直播,但没有什么水花花。我发现餐饮店店主会习惯戴一个围裙,这是一个符号化的东西,我们也把围裙带到了展览现场。”

「小店生前事」主角之一:爽文男主的文学专区‍‍‍‍‍‍‍‍‍‍‍‍‍

比如“爽文男主”陈爽。在关闭餐饮小店之后,他跑过滴滴,组团队收过废品、皆因养家吃力,被迫放弃行当。看似生活辛苦,但经历丰富、表达欲旺盛,陈爽在朋友圈里洋洋洒洒写下过生活的心得感悟与长篇创业回忆录。

加加大从陈爽的经历和朋友圈,拼出他跌宕起伏的开店史。一句“从36岁坠入低谷到朋友圈文学巨匠”的描述,如同陈爽“个人英雄主义”的一个注脚。

展览现场 「吃自己的席」展陈空间‍‍

吃自己的席,加加大选择了“用老板昵称来命名的招牌”,如邓姐、胖墩、杨记,让它们围坐一桌,面对招牌切割成的各式菜品,红烧肉、沸腾鱼、钵钵鸡……呈现出一种五星级丰盛的人情味。

展览现场 「小店公墓」展陈空间‍‍‍‍‍‍

小店公墓,选择用50个持续发光的灯箱做成墓碑,配合一店一景的墓志铭,展示小店最后的光彩。

“我们在展览现场还有一个遗言播报的设计,设置了一个按钮,放在招牌上面,你按一下就可以听到招牌的一句遗言,用的是成都方言,整个展跟成都的关联性非常强。”

唢呐独奏与广场舞天团

在展览开幕当天上,加加大设置了亮灯的仪式,有30秒默哀的环节,也有开幕吃席的活动。“吃席是一个比较土味的行为,跟看展结合在一起,会让大家觉得挺有戏剧性。”

此外,首席“冥乐手”的唢呐独奏,“天府之国欢迎你”的儿童朗诵,广场舞天团的倾巢出动,以一种朴实无华的面目,一一将气氛推向高潮。

野路子开局,狂飙到底

一个创意从诞生想法到具体落地,可能是一次行云流水的创作体验,但也可能经历种种波折。

从选址到20天筹备展期,合体生财一路野路子狂飙到底。自称为“草台班子”的加加大表示,做展览并不容易,要迎接种种挑战和难点。

比如招牌和店主故事的收集,并非一帆风顺。

很多次,当团队试图知道小店倒闭的原因,店主可能在一旁抽烟,缄口不言。某些时候,他们遇到过不理解的声音,“你们父母送你们念大学,就为了做这个?”

稍许“极端”的情况是,当她们从熟识的保安口中“扒拉”到店主爱好,试图提酒过去聊天,却依旧被固执的店主赶出门来。

而受限于葬礼的避讳意识、也缺少成熟的经验背书,合体生财对于场地的选择,经历了一波三折。

从艺术空间、空置网咖一路尝试过去,合体生财最终找到一个市区占地800平的萧条商业体,作为办展场地。

“有了这个场地之后,我们又发现更多困难。首先,它比我们预想中的400平大了一些,要在各个地方做展览布置,其实分散了整体精力。其次,我们要从0开始做一些墙面搭建,做走线、安装电表,种种环节算下来,成本变得更不可控。”

“全手工订制”的展览现场‍‍‍‍‍‍‍‍‍‍‍‍‍‍‍‍‍‍‍

毕竟白手起家,团队成员得蜂拥而上。场地内的白缎、石膏墙隔离,都来自就地取材,实战上手。团队小伙伴体验了非常多工种,包括一起敲敲打打地做棺材,这是平常工作中很难得到的职业体验。

开幕当天的现场环节也经历了一番化险为夷。“广场舞大妈差点不来了”,领舞队长偷偷告诉加加大,“姐妹们从没接过这种单”。

“开展前一秒,场外50多人整齐候场,而我还在里面打螺丝……”加加大回忆起整场展览的来龙去脉,依旧在言语中充满愉悦和兴奋,“但是它还是落地了。我们把这个事儿说到做到了,不是口嗨。这是最满意的地方。”

加加大果蔬汁店的小小公墓‍‍

在小店追悼会现场,一口小小的西式棺材,是加加大对曾经那家果蔬小店的纪念。

现在的她,开始把失败看做一种经历,甚至接受这是一种生活的常态。人嘛,无论人生海海,境遇几何,总能生出在失败上蹦迪的乐观和勇气。

当打之年,“靠山吃山”

用一场小店追掉会的“地狱模式”来开局,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合体生财成立的创办宣言。

创始人加加大说,她不想把合体生财做成广告公司,也不想对外说它是一家创意热店,她和团队其余两位小伙伴想做的,是“给优秀的北漂、沪漂返乡人员,一个温暖的港湾”。

进入创意行业的年轻人各有原因,多数会归结到以下三点:有创作欲,找到价值感,希望被看见。这三点其实彼此联结。

但年轻创意人,往往会被现实兜头浇下冷水——破灭于创意想法的不被尊重,繁琐流程和环节的损耗,受制于预算对创意空间的倾轧。

 “我就在想,能不能由我来开个头,把我们这些闲散人员整合出一个编制,做一些有影响力的作品,所以就给工作室取了个名字叫合体生财。”

身处西南,合体生财想要“靠山吃山”。

见识过上海的海纳百川之后,成都这座城市的向下兼容,同样有开阔的创意可能性。她们对成都的社区和在地文化如数家珍,对于城市街道的脉络肌理,保持充沛的情感和好奇。

“目前我们对创意的要求是,它一定要具有自主的传播性。另外我希望创意,不是像街上裸奔的炸眼球,还是会基于对生活和人群的观察,带来有趣的内容,能有获得感,或是有共鸣。”

采访中,加加大即兴迸出一个团队愿景,要成为广告界的王宝强。

王宝强,有扎根泥土的底层叙事,也有登庙堂之高的肯定。他近乎标本的形象和神态,是深度思考中国现实的有力入口,也是商业化制作中少有的乡村想象的代言人。

“我们就想像王宝强一样,很草根的出身,但是也有影帝的实力。”

“我觉得可以给工作室定一个调,希望以后大家一提到合体生财,就知道这个公司所有的东西都比较好玩、有意思。

至于能不能真正接纳更多创意人, 让合体生财成为成都广创意圈的一个选择,这个路还很长。下一步,我们还是想做出更多有意思的作品,往有意思的方向去走。”

大环境艰难,新生代创意公司想成功,凭的是漫长的功夫积累,不是扭转乾坤的霹雳手段。加加大挺清醒。没有“新生”的孤注一掷或如履薄冰,她觉得合体生财道阻且长,需要投注多年的锤炼,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这条路上必然有艰苦、困难,有较劲、挑战,有不妥协和自我和解。最终她们得让这懵懂和稚拙,变成某种举重若轻和游刃有余。

TA君的叨叨念:

在「合体生财」的自我介绍里,它是一家不按套路的创意工作室,也是一家绝对的创意新生代。

创意新生自有一腔孤勇,也需要适当的目光和期待。 欢迎大家多多关注合体生财的后续~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TopAgency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TopAgency

TopAgency

微信公众账号:TopAgency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