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了第一,就必须做更好——“酱香拿铁”的有备之战

乱炖营销 乱炖营销

1年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0

【摘要】:酱香拿铁的有备之战

「前言」

周末早上到了点外卖咖啡和甜点的日子,老公问:今天要不要来份“酱香拿铁”?我说:好啊!结果售罄......

这就是瑞幸和茅台推出联名款5天之后的情况——更多人关注,依然火爆。

这几天关于这一案例分析的文章很多,各路大神从资本、市值、品牌联合、新产品价值等视角的分析,深度和视角兼而有之。这足以说明这一事件是真真实实受到了极其广泛的关注,也真真实实做到了名利双收。

事件背景大家都知道了,就不赘述了,直奔主题说几点关于品牌联合这件事的另外几个视角,下面直接开炖~~

「一」 每一次成功都是有备而来

9月4日瑞幸推出和茅台合作的新品——酱香拿铁,这一事件直接冲上热搜,9月8号,我搜索了一下百度,和“酱香拿铁”相关的结果直达1个亿!

而排在首位的搜索结果直接是来自百度百科的词条,再往下看,纲举目张,从产品介绍到发展历史到引用的注意事项以及主要成分......清晰呈现。哦,做投放的小伙伴一看就知道了,这是精心准备的内容,也考虑到了咖啡含酒精后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事先做了潜在舆论危机管理——“不管多喜欢,喝多了可不能酒驾”。

一件事成功了,我们作为局外人如何分析成功原因都难免有点YY(意淫),但“横看成岭侧成峰”,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和收获恰恰是一件事之于更广泛受众的价值。

诚然,任何一个所谓成功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也不否认,在这三大因素相互作用之下,“偶然性”往往能带来一些意外收获。但,更多的情况下,打有准备之战,把握必然性才是不败的根本。而上面的画面更加让我们看到了看似不经意背后的“全力以赴”。

做营销的小伙伴都知道,主持一个新产品上市(go to market)的campaign,一定要回归到营销的本质——是一个战略级的系统工程——从新产品创意的策划(用户心理的分析)、卖点提炼和试水、新产品的生产制作、上市战役的主题策划、上市节奏、渠道选择,合作方的联动配合节奏,乃至于上市后的第二步、第三步都要事先做系统的规划(过程中的动态应变依然必不可少,随时因势利导调整或放大效果正是营销这件事的魅力之一),也会牵扯到各个职能部门的一体化协作。

想让一个新产品上市成功,颇有点“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感觉,从策划到上市时间上未必都是十年磨一剑,但需要花费的心力却一点也不能少。而“酱香拿铁”的火爆,也绝不是两个强势品牌摆到一起那么简单。

「二」 做不了第一个,那就一定要做更好

其实,关于白酒和饮料的合作,瑞幸和茅台并不是第一波吃螃蟹的品牌:

2019年9月,「江小白」和「雪碧」就奉上过“情人的眼泪”;

刚刚过去的2023年8月,「泸州老窖」和「奈雪的茶」推出联名礼盒。

具体到白酒和咖啡这类饮品的合作,也不是头一遭,

今年早些时候,四川宜宾一家咖啡店自创五粮液椰香Dirty,一时成为网红打卡地......

在营销领域,大家都很珍惜先行者优势(first-mover advantage),但在酒类和饮料的这些“先驱”的操作和今年9月的「酱香拿铁」比起来都似乎只是小打小闹(看上面江小白+雪碧的搜索量),没有形成足够大的气候,Why?

可能的原因如下:

1】“大题要精做”——前述几个案例没有定位成一个大阵仗的整合营销 

产品价值确定的前提下,思考如何放大营销效果的这件事上,我一直奉行“没题找题,小题大作,大题精做”的原则。在一个什么都过剩的买方时代,平平常常的营销就要更注重创意,如果不能“没题找题,小题大做”,可能连目标受众的一点时间都抢不到(time share)。而一旦有了新产品新价值,在确定了核心价值和卖点之后,看准就要集中火力打一场歼灭战,这就是“大题精做”,贻误时机将会懊悔终身。

2】新产品首先要“新”,其次要抓住这个时代目标客户的“心”

严格意义上讲,江小白也好,泸州老窖也好,其推出的产品并没有给人感觉是一个精心研发的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前者包装成了一种组合喝法,后者是把两种产品组合放到一个礼盒内,但其实还是各玩各的。这两种做法核心是把两种饮品只是组合在一起,而“酱香拿铁”是把两种饮品组合在一起形成“特定配方”最后给人感觉是衍生出了一个全新的东西,这两种做法引发的好奇感就产生了差别。根本就在于前者在“新”的这个意涵上欠缺点火候。

但,为什么【咖啡+酒】这种混搭还能成?这就要看看这个时代中国客户的“心”了。首先,咖啡大佬们早就发现了,在中国,“当咖啡做得最不像咖啡的时候”,喝的人反而多了。在欧洲,纯纯的浓缩咖啡备受青睐,而在中国加奶、加饮料的混合咖啡更有销路;同样的道理,我们喜欢喝纯正的茶,但英式红茶多半是要加糖的......这都是历史演变形成的饮食习惯,没啥可争辩的,我们尊重事实就好了。

更重要的是,这次在咖啡里加的东西,是茅台——又贵又难买的茅台啊!如果不是加在咖啡里,多少人平时喝不起甚至买不到的东西,现在用19.9的价格就可以尝到了,这种“平权、平富”又让饮用者顿感身价倍增的手笔,在今年这个挑战的经济环境下,有点儿更加振奋人心吧?

3】“家有梧桐凤凰自来”,有相互看重的价值,强强联合才能成立

但能做出「酱香拿铁」,就能做好Co-branding吗?

只是到这里当然不够,只有跨界,跨界主体不是自带关注度,也很难形成现象级事件。“酱香拿铁”背后的关键是在咖啡里瑞幸够“火”,在白酒里茅台够“贵”。自己有被联名方看重的价值,强强联合才能成立,而真正的强强跨界才能让人瞩目。

就像当年的雷尼尔娶了格蕾丝·凯莉,政界和文艺界的联姻这不是独一份,但结合的主体一个是摩纳哥国王,一个是好莱坞巨星,两者都强,才会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现实地讲,任何一个成功的结果本身都是无法复制的——茅台是经年的积累,瑞幸从诞生之日开始就是资本扶持下的一系列高举高打神级操作,都是有料又有趣地打磨,才有今天的夺目。能够为旁观者参考的只有结果背后那些直击本质的方法论和原则。‍‍‍‍

如果想问我们自家的品牌为啥还没成为一线?先静下心来审视一下产品价值,再看看我们一直以来的营销运作......从现在开始扎扎实实塑造吧,功夫到了花自然会快,功夫没到也羡慕不来。

「三」 品牌联名要平等,也看主次

再看看这次campaign的主操刀方,显然是瑞幸。新产品「酱香拿铁」是在瑞幸的菜单里,渠道是用的瑞幸的通路,而上市的传播到上市后的PR把控也主要是瑞幸在主导。所以也有人评论说:“瑞幸赢麻了,茅台输惨了。” 

想说:别操心了,这种级别的操作怎么可能是瑞幸单方面买了茅台兑进去而已?瑞幸也好、茅台也罢,可能连侵权授权的基本规则都不清楚?「酱香拿铁」精心制作的宣传片把两个品牌大大方方地摆在一起,这当然是两厢情愿的品牌联合。

但虽然品牌联名要平等,落地操作上依然讲究主次,出发点就是各自的优势。那就回到品牌联名的根本——能够联合或者联名的,一定是互补的价值交换。

而瑞幸与茅台这次各自拿出什么作为交换?茅台的品牌定位和高溢价,瑞幸的客户基础、渠道和互联网营销能力。

具体说来,在人口增长已到拐点的当下,“古老”的茅台需要不断吸引更年轻的群体,在Z时代逐渐成为社会主力的时代,茅台品牌需要平稳完成品牌认知的代际转换。而经历过上市后重大风波,继续与星巴克对垒的瑞幸需要回归正常的价值经营,从低价营销向价值营销转换,需要品牌价值意涵的提升。

优势互补,相互需要,一拍即合,这便有了合作的基础。除了要感叹瑞幸的营销运作能力,也要感叹茅台核心层的开放和远见,缺一不可。

但在营销落地层面,势必要依托创意、执行力和渠道,而这正是瑞幸的强项;与此同时,迈出这一步,茅台要承担的“风险”显然更大——不管是品牌历史、目标受众的忠诚度还是品牌价值背后的高定价的传统,都可能让与年轻品牌的合作遭受到原目标客户的意愿抵制。因此,这波操作就适合以瑞幸作为主导,牵手茅台,对瑞幸更多的是加持。

「四」 万事开头难,但往后的每一天更关键

营销传播这件事最怕虎头蛇尾,就像老人常说的:其实年节好过,就那一天,平常日子过好了才难。

但凡做一个新产品上市的规划,也一定“走一步而想三步”,出手前要想到最好、符合预期、以及最坏的情形会是怎样,如果相应情况出现了,如何应对。几年前,在做一个教育领域的新产品上市操作时,我在按下自媒体发送键后的整整4个小时盯着全渠道没离开座位,其间,确实出现了我们当初预计的一些负面舆情(引起了行业老大的注意并做了反应),但因为事先已经做了相应准备,最终算是平稳落地。

我一直是“打有备之战”的拥趸,尽管这个时代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但只要是人类的历史自身在做进化,我们赖以繁衍至今的底层规则和常识不会变,人性深层的善意和弱点依然会继续发挥作用,而基于此预先做的判断,恰恰是我们在不确定性中能够把握的确定性,而这些往往是更加本质的东西。基于确定性做相应的准备,一定会让我们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再从容一点。

「酱香拿铁」很有趣,有空的可以继续关注。看看第一步之后的每一步,如果我们是亲历者,能否有更好的做法,这或许是一个案例基于我们这些“看客”的更大价值。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乱炖营销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乱炖营销

乱炖营销

微信公众号:乱炖营销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