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长文,从0到1搭建素材团队(上)
1年前
收藏 5
2
【摘要】:如何从0到1搭建素材团队,是很多直播公司的痛点,今天这篇文章,直面这个问题,我将从“团队组建、能力训练、工作执行、团队优化”四个维度,进行颗粒级拆解。
一个好的千川团队,80%的时间在优化素材,投放的尽头是素材优化,素材优化的核心是素材归因。
如何从0到1搭建素材团队,是很多直播公司的痛点,今天这篇文章,直面这个问题,我将从“团队组建、能力训练、工作执行、团队优化”四个维度,进行颗粒级拆解。
作为主流的千川玩家,这篇文章将深度还原一个素材团队的养成过程,相当于一套可直接落地使用的团队培养方法。
一、素材团队组建
素材团队组建,不要着急招人,先思考清楚你需要什么人员模型,不同的团队背景不一样,比如你就是个小千川玩家,需要像大团队一样,从编导、拍摄、剪辑全部配置个遍吗?
完全不需要,分析清楚你的匹配逻辑,既要四两拨千斤,又要保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素材团队,一般涉及的工种,包括编导、拍摄、剪辑、模特,编导负责脚本创作,成片管理,拍摄负责素材产出,剪辑负责素材成片,模特负责日常出镜。
我们把模特这个特殊的岗位去除掉,不同类型的素材,对模特要求不同,比如以好物种草为主素材的团队,要的不过就是一双手一个背影,内部人员就可以解决,如果实在要用,外部请兼职也可以解决。
所以最终的素材团队工种,围绕的就是以编导为主体,以拍摄、剪辑为协作的方式。针对这三个工种,我给出三种有效的搭配方案,分别是A模式(编导、拍摄、剪辑)、B模式(运营、拍摄、剪辑)、(自己、拍摄、剪辑),这分别对应了三种实际情况。
A模式,适合具备有一定的实力,并且所处城市好找编导的团队,专业的事专业的人干,用钱搞定编导,花大钱办大事。
B模式,适合公司规模不大,外部又找不到合适编导的团队,B模式即运营代替编导,运营是直播间单位当中,唯一具备运营思维跟流量思维的人,即便不懂编导功底,但是培养不难,只要具备这两种思维,编导的流程化技巧很好解决。
有人可能会问,传统媒体编导培养难吗?难!
运营只要会流量、电商思维,兼编导容易,但传统编导转电商编导难,比如像我所处的城市,我跟编导谈消耗,编导跟我谈艺术这种,基本就放弃了招聘专业编导,直接内部培养编导。
目前我公司一共四个编导,一个来自信息流广告高薪挖取,另外三个全是运营岗提升上来的,你问我觉得怎么样?我觉得挺牛逼的。
C模式,适合公司规模不大,外部找不到合适编导,内部又没专业运营的,像这种情况实际点,自己上。
我在过去四年直播观察过一种现象,专业的人干干专业的事,效率就是牛逼,懂行的人你给他一个机会,成长速度惊人,纯小白想去培养成关键人物,完全就是碰运气。
所以这么重要的环节,就不要寄托培养一个小白,编导岗不等同客服,谁干都不如自己干,一个小白摸索半天弄明白一个问题,自己可能一个小时就解决了。
解决了人员方案,接下来就是招人,招人,先解决招人要求问题。
对于编导的要求,具备一年以上电商脚本经验最佳,这说明专业对口,如果不行(大概率也找不到),也必须具备一年以上短视频的脚本经验,这能极大避免短视频创作的逻辑跟抖音网感问题。
我们最早期招聘过广电出身的编导,作品成片质量很好,但是不符合抖音的算法逻辑,也没有热点意识,相反干过短视频的编导,虽然不具备电商思维,但是具备短视频爆品创作思维。
要求具备这样的背景经验,并且要有实际性的案例,基本就能满足99%的要求,其他的无非是为了招人条件写的好看做的补充而已,就不再赘述。
拍摄剪辑的招人要求,要求具备短视频领域内的相关岗位经验,记住,必须是短视频领域,而非传统影视、广告领域,避免拍摄、剪辑思维不符合短视频逻辑,其次必须也是一年以上,而且要带作品。
明确了招人要求,开始对接招聘渠道。
编导的招人渠道,目前下来最有效的一共是两种,那就是Boss直聘、混圈子。
Boss直聘在杭州、广州招编导还好,除了这两个城市,基本就是广撒网,看缘分,想要提高概率,唯一一个解决方案,就是给高薪,用高薪把人吸引过来面试,但是按照过去的经验,四个字,惨不忍睹。
还有一个渠道,就是混圈子,不一定是俱乐部的圈子,只要是聚集了大量直播同行的圈子都可以,只有打开圈子,才能认识更多人,从这些人当中,如果直接从事相关的,直接谈,没有的,利用六度人脉,不断拓展圈子,让圈中人推荐,都可以增加找到目标的概率。
我身边有很多的朋友公司,都是混圈子挖人,想办法通过拓展圈子,找到目标群体,然后就是开高价,一挖一个准,因为这类型的岗位,不像操盘手,跟公司有强绑定关系,只要价格给的到位,到岗是随时问题。
我还遇到一个特殊案例,我一个好朋友公司在武汉,他的编导在深圳,任职一家国内头部的化妆品品牌做编导,月薪2万不去,理由是太远,直接开价5万,不到一周就上班了。
5万高吗?对于一家千川公司来说,只要能爆量,钱就不是问题。
拍摄的招聘渠道,boss直聘大部分都可以解决,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还有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去短视频公司挖人。
即便不在广行、很多省会城市都有大量短视频公司,比如像我们长沙,大大小小短视频MCN上百家,
打开boss直聘,搜索短视频公司的相关岗位,就可以查到很多公司,然后安排人专门盯门口,但凡看到扛设备出门的,十有八九就是了,接下来的无非就是尾随,要微信,画饼,面试。
剩下的就是剪辑的招聘,剪辑是最简单的,剪辑更多的是成片的工作,理解脚本意图,跟技术上解决成片效果的剪辑不在少数。况且千川素材对剪辑的技术要求不高,而反而成片的剪辑效率,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大于剪辑质量。
所以线上招聘渠道完全可以满足,而且一旦解决了编导、拍摄,其实这些人都有相关的剪辑可以推荐,比如我所接触的一些编导,不仅不需要你招人,他还会主动强调搭配自己熟悉的拍剪,至于怎么把人弄过来,都是他自己的事情。
人来了,薪酬怎么解决?
对于素材团队的薪酬方式,不要去套固定的框架,不同团队的素材类型不一,薪酬绩效就不一样,比如以混剪为主的素材团队,可能编导、拍摄都不需要,直接以剪辑定岗,你怎么分配?
我结合我的团队,以及周边月消耗百万以上的团队,给出不同的薪酬体系。主流的薪酬体系,是底薪+基点提成制。
首先是基本薪酬。目前编导的基本薪酬,从12-15K不等,拍摄在6-10K,剪辑在4-7K,这是长沙的薪酬情况,如果放在广行薪酬可能增幅还要上涨10-20%,整体上,编导必须高薪留人,拍摄大于剪辑。
其次是业绩提成。千川是以消耗为驱动的直播模式,所以能拿多少提成,先看能满足多少投产,既然投产是浮动的,那么提成也是阶梯型的。
一个品的保底ROI是1.8,那么1.8就是一条起始的基准线,对应提成是消耗金额*0.6%,日常投放中,如果投的好,可能是1.9、2.0、甚至2.1,对应就是消耗金额*0.8%/1.0%/1.2%。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公司的一个品的举例,这并不是绝对的标准,比如为了能够有更多的参考性,我还找了国内一家头部的投流团队交流下,你可以看下对方的提点模式。
作为主导利润分配的公司负责人,针对自己的品,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的预估,比如一般情况下,上浮0.2的投产,对团队不难,那么对应的提成浮动就不应该太高。
这也是为什么说,我们可以遵循这样的框架去分配,但是一定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
我们的素材团队,因为以编导制为主体,即编导作为素材团队的负责人,薪酬上各自分开,但提成制度统一由编导分配,编导一般采取的分配机制,是4:3:3,如果非编导制,也建议按照该比例进行分配。
为了激发团队的动力,除了原有的提成机制外,还可以设立奖金池计划,奖金池从1000-5000不等,按照消耗级别进行月度奖励,比如按照月度100-500万的消耗,分别对应不同级别的奖金池计划,整个措施因团队而异。
二、素材团队训练
任何一个走向专业的素材团队,都必须要过三关,分别为内容能力、广告能力、审核能力。
内容能力,即能通过编、拍、剪的协同配合,规模性产出完整的短视频内容,但是不代表是广告型内容,这从团队搭建最初的要求上去把握,就没有问题。
广告能力,即拍摄出当前千川模式下,符合平台爆量能力的短视频素材,这从团队的角度,一定是缺乏的。
审核能力,即一方面保证符合内容质量度,又能保证素材过审,这从团队的角度,也一定是缺乏的。
显而易见,没有大量的广告拆解、实操、测试,想要完成广告能力、审核能力基本不可能,这个过程也无法一蹴而就。
但是我们可以这么去设想,能不能有一种方式,让团队先具备初步的广告能力、审核能力,先能做出符合行业要求,甚至小爆的素材,而不是盲目的赶鸭子上架?
当然可以,那就是刻意+持续化的素材训练!而这在过去两年当中,我们沉淀了一套极为有效的训练方法。
首先,素材团队的工作第一天,不需要做任何的素材产出的任务安排,而是训练,训练什么?训练怎么找到同行、训练怎么拆解素材、训练怎么拆解爆点、训练怎么借鉴爆点。
认知思维的解决非常重要,如果团队不具备大量的素材训练,就必然无法知道这些问题:千川目前的素材趋势怎么样、我的类目主流是什么素材、同行是怎么创作这些素材、我怎么创作或者借鉴素材、我怎么去验证素材可行性...
这个训练方法,一共分为六步,需要你的团队在开工的第一天开始执行,并且连续执行5天,让素材拆解的思维跟能力,印在骨子里。
第一步,定品类。直播间做什么品类,就定哪个为核心品类,比如是食品就食品,起始素材的训练,一定是茧房模式,聚焦在你所在的品类,不要什么都去看。
第二步,定渠道。日常素材的获取渠道,一共是三种,第一种,通过巨量创意,筛选所关注品类,查看同类目视频,第二种,就是有米云。
巨量创意跟有米云的区别,前者是官方旗下产品,素材收集更多偏向原生类素材,而有米云是第三方软件,对素材抓取更为全面,大量平台不鼓励的素材形式,不会出现在巨量创意,但会出现在有米云。
除此以外,还必须搭配第三个渠道,即自己的手机,因为平台搜录素材,往往具备滞后性,其次是无法保证百分百保证收录素材。
准备3-5台手机,大量关注同行,并且在几个竞品同行下下单,保持在同行直播高峰段刷信息流,就能大面积刷到同行视频,而且很多要么是最新视频,要么是隐藏视频。
第三步,下载。抖音的视频可以通过第三方去水印软件下载,而有米云、巨量创意的视频,通过猫抓或轻量化代码布局既可解决,视频下载下来后,按照文件夹做归类,并且给作品做备注署名,便于关键词索引。
第四步,拆解。想要做好拆解,要学会素材的拆解模式,其中分为脚本拆解、要素拆解。
脚本拆解,将脚本分为素材类型、开头前3秒、中间卖点、结尾引导四大部分。
这是个什么类型的脚本,素材口播、情景种草、剧情演绎还是明星出镜等;开头用了什么技巧,如引发好奇、承诺安利,中间部分表达了什么卖点、卖点是如何优先级排列,又采用了什么手段表达卖点;结尾部分,传递了什么利益点,又用了什么方式去表达,引导用户进入直播间。
要素拆解,将作品的呈现要素,环境、人物、道具、配音、配乐等进行拆解。素材是在什么场景下拍摄的,有什么优点,人物出镜效果怎么样,用了什么道具,实现了画面的真实性或者有趣性,搭配了什么音乐,让内容更加共情。
第五步,借鉴。拆解的过程,是提升行业素材认知的过程,同样也是借鉴同行经验的过程。
按照拆解逻辑,将对方的素材进行脚本、要素的拆解,思考哪些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对方的口播文案不错,比如对方的环境选取很吸引人,比如对方的画面拍摄,很有食欲感等等。
第六步,积累。任何一个素材团队,都要有自己的T级别素材库,这是作品创作的巨大灵感来源。
从素材积累的角度,共计分为视频库、片段库、音乐库、脚本库、标题库。
视频库是日常爬取的短视频素材,首先电脑创建文件夹”短视频“,其次按照素材类型,如”素人口播“、”情景测评“等创建子文件夹,将对应的视频放入子文件夹,并给短视频备注关键词。
片段库,你从拆解素材中,分离出来的可以作为借鉴或者复用的素材,这在混剪模式中最为常见,积累庞大的片段库,一旦想复用,就直接调取即可,分离素材的工具,可以使用第三方工具(筷子),也可使用PR工具进行情景语义分离,特殊类片段可手动PR分离。
素材分离的归类,从宏观的角度,可以按照脚本逻辑,3秒开头、中间卖点、结尾引导,从微观的角度,即做语义分离,比如外观讲解、功能介绍、价格促销等。
素材团队越专注一个类目创作,越需要微观的素材分离。
音乐库,是从目前同行素材中,所爬取的常见爆量素材音乐,经过同行验证的素材,经验大于自我测试,通过PR分离音频,就可以脱离素材,创建文件夹放置音乐,每一条音乐做关键词备注,便于检索素材,比如居家种草类、口播促销类等。
脚本库,即短视频的文案脚本,将短视频使用第三方水印工具,也可使用飞书转化,就可以形成文案脚本,创建文件夹,按照视频模式进行分类即可,为了更方便,可以将脚本库作为视频库的子文件夹,跟对应的视频放置同一位置。
标题库,大部分好的爆量素材,都有一个牛逼的开头,将脚本文案翻译,拆出开头3秒的标题,创建飞书文档,用飞书进行整理。
素材团队上班的第一天,不管是编导(运营、自己)、拍摄、剪辑,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只需要给他们定每天的目标条数,比如一天10条,同时按照五天的刻意化训练坚决执行。
我们来模拟这个过程,以便于你能更加理解这个过程。首先教团队怎么搜集、爬取、下载、保存素材,你认为很简单的事情,他们如果没有做过,就不会知道。
其次,开始做目标定量,要求每天素材的拆解数量,格式,并且要求下班前完成,这个部分需要配合的,就是给他你要求的拆解标准,这个同样他们是不知道的。
最后,每天下班前做验收,拆解了多少,查看每个人的拆解内容,你会发现,不同的人,不同的内容悟性,呈现在你面前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对于连拆解能力都不具备的,第一天就辞退,对于具备潜力的,协助他们更同完成当日的总结。
总结是什么,今天拆解学到了什么,同行哪些地方值得借鉴,在拆解方式上,还有什么可以优化的点,同时检查他们的T级别素材库。
再提醒一次,请一定从骨子里意识到,T级别素材库的重要性,往往我们在素材创作上,发现耽误我们创作的,不是即时的灵感能力,而是长期积累的灵感借鉴
只要老老实实按照这个去执行,这个过程结束后,素材团队的认知能力,将会产生极大改变。
为什么不知道拍什么素材,因为素材看少了,为什么无法区别素材优劣,因为素材拆少了,为什么没有创作灵感,因为灵感积累的少了,总结起来就是:
想要快速形成广告能力,多看、多拆解、多借鉴、多积累、多测试
下一篇,我们将从具体创作的角度,针对团队的工作执行、团队优化,进行颗粒级拆解。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尹晨带货实录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2
-已有2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