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人Apple谈女性广告:动机、勇气与留白
1年前
收藏 2
0
【摘要】:把结果当目的,动作会变形
说起近三年引发热议的品牌广告,内外的“MY BODY TO ME”、珀莱雅的“性别不是边界线,偏见才是”可能榜上有名。
前者引发了有关“美的规训”“欲望的压抑”“疼痛的噤声”等身体困境的讨论,后者在短片上线当天,同名微博话题的阅读量破 1.1 亿。广告片的出街,让品牌的三八营销上升到社会议题层面,一举刷新品牌形象,也拉升文化势能。
谈女性议题的品牌很多,为什么出圈的总是少数?今天访谈的主角,是“MY BODY TO ME”“性别不是边界线,偏见才是”的项目主创之一,创意人 Apple。
先后在宝洁、知乎、网易云音乐、B 站等公司任职,这让 Apple 锻炼出体系化的思考能力,也拥有实际可行的落地方法。
那么,如何做出好的广告创意?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洞察?怎样以广告为媒,赢得认可?希望我们和创意人Apple 的对话,能给你启发。
01
女性广告如何为品牌赢得尊重?
刀法:常常有一些品牌在广告中因为“物化”女性、措辞不当而引发争议,在女性营销上翻车的品牌有何共性?品牌广告如何避免冒犯女性?
Apple:一个点很重要,这个项目里有没有女性决策者。如果品牌做项目,导演是男性,品牌经理是男性,品牌总监是男性、CMO 是男性,可能只有设计师是女性……当核心角色里没有女性,或者没有一个有足够性别意识的人在,就会很容易冒犯。
很多事情的解决方法很简单,就是承认自己不懂,让懂行的人给你看一看。
我比较欣赏那些真正关心女性,从女性视角出发,考虑女性是不是喜欢、到底需不需要的广告。至于女性广告怎样避免冒犯,其实做到一点,记住一句话:女性也是人。如果某句话你不会对自己说,或者你听到会不高兴,就不要说。
其次,不要像成功人士那样“教人做人”。无论男人女人,可能TA获得一定成功以后,会有一点“教人做人”的意味。但为什么要用你的价值观去衡量另外一位女性?你能不能看见女性的痛苦和挣扎?
女性主义的核心在于,你要给弱者、给没有那么成功的人,给处在失权一方的人以尊重。“我努力,我牛逼,我可以教你做人。”这种“新自由主义”的想法,实际上跟父权制一脉相承,有弱肉强食的逻辑在里面。过于乐观地相信人定胜天、努力就会有结果、付出就有回报,这些都是幸存者的结论。所以品牌对女性议题的思考要很深入。它不是简单的一句 “girls can do anything” 就能讲清楚。
刀法:你认为品牌如何才能通过女性广告获得认可和尊重?
Apple:要不要关心女性议题,是品牌自己的选择。一旦选择关心,可能品牌所有的 wording 要改,比如不能用女神节、女王节的称呼,公司内部从上到下、对于女性员工的体系都得随之变化。如果关心,就真心关心,这装不出来。
我觉得内外《MY BODY TO ME》表达到位的地方,首先是洞察做得很细。有 10 个跟身体感受相关的场景。包括“为什么我明明觉得这是痛,他们觉得这是爱”,这句的灵感来自于张春老师的一篇访谈——幼儿园的小女孩被男孩拉辫子,觉得很痛。周围的父母和老师会怎么说?他们会说——欺负你是因为喜欢你。
这就真的很奇怪。欺负和喜欢,到底是谁说了算?我明明觉得不舒服,你却说这是好的,是爱,好像我的不舒服是不正当的。
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觉得女性是被客体化了。女性的客体化是说,你的感受不重要,别人的动机才重要。有时我们在职场上会听到类似的话,对你严厉是因为对你有期待。就是这种细微的感受上的不适、被剥夺、以及搞不清楚自己的感受更重要,还是别人的规则更重要的时刻,在这种细致的洞察和心绪的表达上,做得非常细。
刀法:站在一个创意人的角度去看,为什么一些女性议题相关的品牌策略,能延续数年、并且每年都有新表达?
Apple:我觉得品牌策略要延续,最重要的是品牌决策层。只有公司掌握话语权和决策权的人,认为 campaign 值得表达、被坚持,才能延续。
这个真的是品牌的力量,品牌决策者愿意去做这样长期的事,更难的事。这样的品牌是值得尊重的。
至于在表达的延展和创新上,首要的前提是,这个 idea 一定是 big idea ,它可以用很多年,比如说 just do it 、like a girl,可以经过时间检验。同时 idea 要有很多延展性,不能只是表达上的技巧,它要和人类的一些基本价值观、基本精神相关。它的点还在于品牌会认为这是品牌精神的一部分。
关于实际项目方法,我自己在做的时候,会认为第一年是把明确的观点表达出来,讲道理。第二年我倾向于要去讲故事,或者立人物。广告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但女性形象太过单一,要么是少女,要么是妈妈,很少看见广告中多样化的女性和男性形象。所以我喜欢去讲 her story,讲女性力量,而且它一定要真实。不要演出来的女性,比如「一个女白领把文件往座位一扔,大踏步走出会议室」的那种女性力量。
我喜欢那种真实的故事,比如在新闻里看到创业给老人洗澡的两位阿姨,我就很被打动,谁说给老人洗澡不是人生大事?两位姐姐克服了很多困难才创立一个小团队,这样的故事不值得讲述吗?生活中女性朴素的韧劲总是会打动我。
我自己做创意有个一直埋藏在心底、但没说出来的信念,就是,如果 TA 能看到, TA 就能做到。如果一个女孩在她的生活中,看到的全都是某一种女性形象,她怎么去想象另外一种女性的形象?真实的生活是那样的吗?我们怎么就看不到另一种女性形象?所以我觉得,广告表达是我的战场,我想去说一些 fact。
其次,要让 idea 有一些更延展的事情发生。比如杂志、纪录片、访谈、展览、网站等形式,或者也可以与机构合作做实事。我记得多芬有一个项目,是把自己的女性用户放在别的品牌的广告里,普通女性也可以做广告模特,也可以展现自己的特质,这种就很好。可以把 idea 真正放在社会文化中发挥作用,但同时要保证内核本身不变。
02
写不出好文案?先自查这三点
刀法:你写过许多被大家记住的文案,有关于性别的「性别不是边界线」,也有关于爱情的「敢爱,是爱情里最大的冒险;敢不爱,是爱情里最大的自由」,你认为什么样的文案是好文案?
Apple:准确、留白、有美感。比如我很喜欢群玉山的《惊蛰令》,主题是“我劝天公重抖擞,天下无路不可走”,前面整个文案的 pattern 是“什么样的路咱是怎么样走”,它有一种很豪气、很豪迈的气势和状态。但文案里加了一句,“邪乎乎的路,咱掉个头再走”。那种韵味和灵气,就出来了。
刀法:结合实际项目经验来看,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出好文案?有没有遇到过挑战?
Apple:我写文案会比较白,长文案比较有情绪感染力。第一次写内外 “My Body To Me” 的文案,有点像身体宣言。是一些非常掷地有声、特别坚定的话,比如“我的欲望无需得到任何人的批准。我渴望被看见,但讨厌被凝视”。
但内外的片子不再像以前一样斩钉截铁地给一个结论,而是去展现纠结和挣扎的过程。这是为什么项目打动很多女性的地方,也是这次项目的挑战所在。
这次的项目也比较特别,是一个新的创作方式,和内外的小伙伴一起讨论共创。
所以文案最终成型是集合了创意小组四个人(我和我的小伙伴lan、内外两位小伙伴)的力量,还有导演团队也在其中参与讨论。我们会纠结和讨论每一个语气和断句,念起来顺不顺,是一个群策群力的过程,我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很多。
片子有两句话,最后没有出街。“反复纠结的自问,是确认感受的开始,而确认感受的旅程,是身心之路的启程。”它有点拗,表达也没那么漂亮,但把道理讲清楚了。在我看来,确认感受这件事情,是一个拐杖,可以让你到达身心自由之路。要不停地确认你自己的感受,去到达身心自由的终点。当你确认了自己的感受,至少会知道,我到底是要按自己的感受行事,还是要把自己的感受去让渡别人的规则,这一切都能在自省的情况下去完成。
最后片子里的所有文案都有留白。每一句都表达得有魅力,但又没有太直白,也不呼喊。比如最后的问题,“我是你的身体,我是微不足道的吗?”这其实 call back 了第一年 NO BODY IS NOBODY的主题。
先想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然后不断寻找最合适的字词。写文案,就是不断重复这个过程。
所以说关于怎么写好文案,我也只能说自己也在路上,保持开放的心态,然后跟每一个句子战斗吧。
03
出圈是结果而非目的,
别让它压垮创意
刀法:一支广告片能否动人,往往跟洞察是否精准密切相关。对于创意人来说,怎么找到有效的洞察?洞察的方法是什么?
Apple:生活的洞察、感知,需要一定的天赋。一个练习的方法是善于观察。比如你很自然感觉有一个人会做这样的事情,但你可以想一想,这个人是怎样做这件事情的,TA做这件事情跟其他人做这件事情有什么不同?比如我观察到很多女孩讲完话之后会习惯性笑一下,我从来没有见过任何男孩这样。
因为我自己有性别之眼,就会想为什么女孩会笑一下,可能因为女孩要展示自己没有攻击性,“我是友好的”,但男孩不必。女孩很多时候被教育说,你要友好,不要让别人觉得不舒服。但对男孩的教育就是你要当 leader,干事业,要大声说出你的点。
我会观察生活中觉得困惑的问题,对问题保持自己的推测。结合看到的书、生活经验和问题,以及与周围人的反思和谈话,得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描述。这是我的一个 learning 。
还有一点,对所有事情保持一种框架之外的思考。对生活中司空见用惯的现象,多问一句,它真的是这样吗?不要预设它一定是对的。这会带来很多新鲜的视角。
刀法:有了洞察做基础,一支品牌广告要怎样才能出圈?
Apple:出圈这件事情简直是悬在我头上的一个魔咒。但实际上,把结果当目的,动作会变形。
一个片子要出圈,它会有几个重要的事一定要做到。第一,洞察要好,第二,表达要到位,第三,传播要卡准节点。这三点都做到之后,也不一定能赢。你只能把这三点都做到,然后等风来。
我每次都会问自己,如果这个 idea 不出圈,没有那么多人夸赞,还会去做吗?它没有达到刷屏的结果,你还要去做吗?如果答案是,那我才会去做。
品牌到底要表达什么更重要,而不是传播的结果更重要。我们把品牌要表达的那个东西,不断打磨,去想一个好创意形式,把它表达出来,然后再配上一些好的传播手段,那么它至少有声响。我觉得有声响就足够。如果一直把出圈当成 KPI ,或者放在目标或结果上,我觉得项目组里的所有人都会被压垮,老板自己也不会满意。
刀法:内外《身体十问》在发布后引发了关于女性话题的社会性讨论。你认为它是一部成功出圈的作品吗?你如何看待关于它的讨论?
Apple:我觉得这是一支会留在广告史上的广告,会被人反复观看。
赵丹导演的视听语言、声音设计,编舞师的构想和舞者的表现力,最终让片子呈现出一种又艺术又先锋、又美丽又沉重、又痛又有力量的质感。这个质感在广告片中很少见,它本身可以当成一支艺术短视频来看。
它很先锋,大胆,在广告圈、艺术圈、创作圈一定会引起大家的关注。但带给我意外之喜的地方在于,很多消费者、女性朋友,完全能看懂片子要表达什么。比如“我明明觉得这是痛,他们却说这是爱”,一开始落笔写这句文案,担心有点抽象、会不会难懂,但所有女孩都明白,我们是在讲“以爱之名”的伤害。
女孩们对于女性主义的理解是一日千里的。做品牌的人如果不进步,对女性的体察和理解还没有消费者多,那很难做出好东西。
04
分析师点评
纵观品牌女性营销的成功经验,我们发现,优秀品牌力的根源,在于“找准品牌想表达的内核,并把它变成真正可传播的东西”。
在“品牌内核可传播”这件事上,一方面关乎创意人的能力和底气。是否能解决品牌的核心问题,有没有做好事情的信念、以及实际可行的路径。这其中,细致的洞察、到位的表达、真实的传播,缺一不可。
另一方面,也关乎品牌背后的经营者,是否有足够诚恳的思考和决策能力。这里的“诚恳”,与“消费者最近喜欢什么,就说什么”的顺应无关,也不是“在情怀与生意间博弈”的功利。
而是品牌发自内心地认为,用户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不是数据、不是订单。当看到品牌想说的话、落地的内容,他们自会有独立的判断、明辨的能力、也会用身体力行去追随那些真诚和表里如一。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刀法研究所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