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盯上内地网红快消品

互联网品牌官 互联网品牌官

1年前

收藏 收藏 1

点赞 1

【摘要】:港代还未凉透

没有香港代购的日子,那批忠实客户都流向了何方?

以前选择港代,一是因为内地没有货源,二是价格比内地优惠,再者貌似品质要好一些。

疫情三年,代购们被迫按下了暂停键。

▲ 图源:微博

现在,港澳与内地已全面恢复通关,但港代产业难现昔日辉煌。

订单惨遭断崖式跳水,赚到的代购费直接“脚踝斩”。

港代不好赚了,于是反向来一波“深代”,从深圳给港人带货。

像喜茶、一点点、鲍师傅、海底捞、木屋烧烤等,热门网红品牌都是跨境代购的爆款。

同一条路线,同样的赚钱方式。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人们对代购的向往。

 01

香港代购有点凉

以前香港代购非常红火,以至于衍生了专属称呼——水货客。

奶粉、鞋包、药品、美妆、iPhone等,都是水货客疯抢的对象。其中,上水就是他们扫货的天堂,整条街堪称水货客的批发户。

等来了恢复通关的消息,冷清许久的代购天堂上水本应重新热闹起来,然而现实有点骨感。

▲ 图源:微博

水货客手握的500人代购大群里,咨询商品的客户寥寥无几。

原本被视为香饽饽的香港代购产业,释放出一股冷冽寒气。

做了四年半代购的陆瑶分享道,以前每周往返香港,一次最多赚7000元,最少也有700元,现在走一趟最多赚300元。

从事了七年香港代购的小凯也表示无奈:“现在跑一趟,车费和饭钱刚好回本,根本不赚钱。”

看来,“代购轻松月入过万”已成往事了。

疫情爆发前,国家出台了《电子商务法》,在入境处抽查更为严格。被抽中检查,携带货物总额超过5000元的商品,一律要补税或者退港。

连续两次被查出有问题的“游客”,还会被记录在案,第三次通关时被抽查的几率将会极高。

▲ 图源:好看视频

很多职业代购,积累了稳定庞大的客户群,即使这门生意要冒很大的风险,但在金钱的驱使下,无一例外都会铤而走险。

电商法让代购带货变得越来越困难,可是国内消费市场依然有需求,香港代购也始终能在夹缝中找到生存的方式。

封关三年,香港商户的钱袋子被堵住了,而代购之路则是直接被堵死了。

抱着万事开头难的心态,代购还是试着重启这门生意。

不多收额外的代购费,只赚取汇率差。

将产品价格、图片发给客户,两个小时过后,陆瑶收到的回复是“我看了一下抖音直播间,都不用这么贵”。

同样遭到价格质疑的有帮亲戚带黄道益的小凯。单瓶只赚7元的差价,不但被亲戚嫌贵,使用过后还被怀疑不是正品。

▲ 图源:小红书网友

时间成本、交通成本、被严查补税的风险,再加上最根本的原因订单跳水,这让本就摆不上台面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想要依靠代购发家的早已退出,留下的也在找到了新的门路,做起了反向代购的生意。

 02

港人亦爱内地网红品牌

内地水货客转型,反向带货来港。

港代需求直线下降,与此恰恰相反的是,香港消费者对内地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

▲ 图源:小红书

大量港人纷纷经罗湖口岸涌入深圳购物消费,前来配镜、唱k、做美甲等。休闲、娱乐、购物一条龙,顺带把内地的独特美食带回港。

小红书上,一条只有八个字“一点点代购回香港”的帖子,收获了上千条评论, 为代购们提供了一条新的生财之道。

一呼百应的反响,让水货客们都加入到了反向代购的队伍。

每天往返深圳和香港的阿伟就是其中一员。

他群里的客户以学生和宝妈为主,购买频率较高的品牌是阿嬤手作、一点点、奈雪、鲍师傅,也有人点周黑鸭、木屋烧烤,甚至代购盒马、山姆商品。

相当于跨境外卖员,容易拎的东西跑腿费在10-20元,较重的物品就会适当加价。

▲ 图源:小红书网友

陆瑶也模仿着发布了一条帖子,咨询的人数远超港代帖子,短时间内就收获了数笔订单。平均每单赚20元,一般在地铁站内交付,代购一趟可以赚三四百元。

代购的都是一些客单价较低的物品,肯定不如疫情前赚钱啦,但是对于经常往返两地的“游客”,顺手带个货补贴一下路费还是可以的。

内地代购到香港爆火了,而且代购物品都是热门快消品牌,难道说香港人也爱内地网红品牌?

其实啊,主要原因还是“抵食”。

香港的物价不用多说大家都心里有数。

港式奶茶颇具盛名,但喝多了也会腻,而且价格相当美丽。街边奶茶店亦不便宜,还没有珍珠之类的小料。

▲ 图源:微信

在深圳点两杯奶茶加上跑腿费的价格,比在香港买还要划算。

像鲍师傅、沪溪河、周黑鸭、山姆麻薯等美食,香港可能也有同类型的食物,味道暂且不说,但相同的价格在内地能买两份甚至三份。

这样算下来,跨城代购一点都不亏。既避免了荷包的大出血,又能品尝内地的网红美食,何乐而不为。

香港人在饮食方面是有追求的,要知道上个月恢复通关后,第一个来深的香港人,为的是一顿夜宵。

▲ 图源:抖音@广州日报

 03

代购拥趸流向何方

反向代购看似红火,实际也就赚个过路费,如果是香港本地的专职水货客,在港代生意惨淡的当下,也不失为一条好路数。

▲ 图源:小红书

但肯定不如从前赚钱了,放眼整个代购市场亦是如此。

▲ 图源:小红书

“以前想买进口的东西,人们只会想到香港,找港代。也没有哪里可以比价,他们说多少就是多少,只要比内地便宜又保真就能买。”内地消费者阿莲回想起八九年前香港购物的盛况。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内地人的购物习惯发生了180度大转变,对港货的需求早已不似从前那般狂热了。

商品的稀缺程度大大降低,价格优势不断压缩,水货客的戏份也被逐年榨取。

周末去了一趟香港的唐晶表示:“香港物价高了不少。我去万宁和崇光百货看了一圈,感觉比淘宝贵。”

▲ 图源:微信

曾经被挤爆的上水药房,如今门可罗雀,一大半的店铺都关门了。

▲ 图源:晴报

总能见到代购或游客拖着行李箱扫货的崇光百货,利润已经连续三年急剧下跌,几天前正式结业了。SASA和卓悦等老牌百货公司也在衰退,难以重现昔日辉煌。

它们的退场印证了代购产业的没落。

海南免税店、内地购物中心品牌店、进口跨境电商平台,加速挤压代购的生存空间,成为更多消费者的首选。

消费者李晴是港代的忠实客户,一直都在代购手里买美妆、药品、护肤品、服饰鞋帽,主要原因是价格确实比国内便宜很多。

疫情之后,由于代购的口碑下滑,出现了不少被质疑假货的差评。

李晴更倾向于官方渠道,直言在直播间或618、双11等购物节折扣力度大,届时旗舰店的价格跟代购差不多。

能以同样的价格买到同等质量的产品,而且品质、物流、售后服务等都有保障,消费者自然会选择更安心可靠的渠道。

▲ 图源:京东

这是代购失去大量客户的重要原因之一。

代购是游走于灰色地带的“高危行业”。2013年,一名空姐就因代购偷逃税款113万余元,被判了有期徒刑3年。

随着利润的减少,又舍不下手上的客户资源,有些做“大买卖”的代购选择紧抱品牌大腿,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了经销商。

虽说难度系数比代购高出十倍不止。

但做成了,既能把生意正规化,又盘活了手上的老客户,这也许才是代购的最好出路。

参考资料:

深圳微时光:香港代购不“香”后,他们开始从深圳反向代购,赚香港人的钱

时代财经APP:这届香港人,爱上从深圳代购奶茶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互联网品牌官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互联网品牌官

互联网品牌官

微信公众号:互联网品牌官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